我简直不敢相信,一本名为“文集”的书,其内容会如此缺乏系统性和个人色彩。我尝试着从结构上寻找规律,比如按时间顺序排列作品,或者按题材划分诗、文、论。但是,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完全是随机的,上一页还在讨论兵法韬略的哲学思辨,下一页就跳到了对某种草药药性的冗长描述,再下一页又莫名其妙地开始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得失。这种无序性,使得任何试图建立起对童寯思想体系的认知都变得不可能。阅读体验像是在走一个没有地图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它没有一个核心的“声音”在说话,或者说,如果有,这个声音也是在不断地变换身份和口音。如果说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于作者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观察角度,那么这本书几乎是这些特质的反面教材。它像是一部未经编辑的原始素材库,里面塞满了各种不相关的碎片,等待着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整理者”来完成最后的拼图。对于一个渴望深入了解某位作家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折磨。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童寯文集(第2卷)》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毕竟清代中晚期的文学流派众多,每一位有记载的作家都可能带来新的视角。我特意准备了笔和笔记本,打算记录下那些可能揭示时代精神的犀利言辞或者细腻情感。结果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就是——“空”。它仿佛是一本被精心设计来回避主题的书。在整本书中,我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明确归类为“诗歌”、“散文”或“笔记”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似乎是从民间传说或者宗教仪式中抄录下来的片段,内容涉及驱邪、祈福、婚丧嫁娶的繁琐礼仪。这些内容本身或许有其民俗学价值,但放在“文集”的名下,显得极其错位。更别提,这些片段的语言是如此的粗砺和地方化,与我们通常想象中清代士大夫的典雅文风相去甚远。我甚至怀疑,这根本不是童寯本人的作品,而可能是后人为了凑册数,将搜集到的民间歌谣和迷信材料胡乱拼凑起来的产物。它非但没有拓宽我的视野,反而让我对这位作者的真实面貌更加困惑和失望,像是在一个空旷的剧场里,听到的却是邻居家厨房的噪音。
评分对于追求阅读质量的读者而言,这份《童寯文集(第2卷)》绝对是一场视觉和智力的双重折磨。我必须强调其装帧和印刷质量对阅读体验的毁灭性影响。纸张极其粗糙,泛着不均匀的暗黄色,油墨渗透得很厉害,很多页面的文字都模糊不清,像是被水泡过一样。但这不是最糟的,最让我无法忍受的是,它似乎采用了某种极其古老的、难以辨认的异体字和繁体字的混用,而且没有提供任何注释或对照。我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字典来辨认那些生僻的、带有明显地区性特征的用词。这哪里是在“阅读”,分明是在进行一场耗费心力的“文字破译”工作。我原本期待的是和一位古代文人的精神对话,结果却演变成了一场艰苦的古籍修复实践。我甚至怀疑,这批印刷品是否经过了任何现代化的校对流程。如果出版方真的想推广童寯的作品,至少应该保证基本的文本清晰度和可读性。坦白说,这本书的物质形态本身,就已经对“文集”这一概念构成了极大的侮辱。
评分我真是要为我浪费的宝贵时间感到愤慨。我一直认为,文集的出版应当是对一位作者学术成果的尊重和梳理,特别是像“第2卷”这样的标记,暗示着这是一个经过严谨考证和分类的合集。然而,这份书的内容,简直像是一个文学考古的灾难现场。里面充斥着大量关于古代历法和水利工程的记述,洋洋洒洒几百页,详细描述了某年某地河堤的加固情况,以及不同节气下的耕种指导。这难道是童寯在兼职做水利官员时留下的工作日志吗?如果真是这样,也应该归类到“公牍档案”而非“文集”之中。而且,这些技术性的描述,语言风格极其干燥,完全没有文学性可言,充满了专业术语,非相关领域的读者根本无法理解。我试图从中寻找一点诗意的安慰,哪怕是一句感叹天气的句子也好,但得到的却是对“蓄水深度需达到三尺五寸”的机械要求。这让我开始怀疑,这位“童寯”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人生中难道真的只有泥土和水流吗?对于一个普通文学爱好者来说,阅读体验极其痛苦,如同被强行拉去参加一场冗长且枯燥的工程汇报会。
评分这本所谓的《童寯文集(第2卷)》,如果真如其名,应该收录了这位清代文人童寯的诗词文章,但我手上这份内容,简直是令人摸不着头脑。我原本是冲着对清代文学的兴趣来的,期待能看到一些如黄周星、王士祯之流的文人墨客的精妙笔触,或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细致描摹。然而,翻开这书页,映入眼帘的却是大量晦涩难懂的道家注解,讲的都是什么“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虚无缥缈之谈,偶尔夹杂着一些似乎是宋明理学家的语录,和童寯这个名字压根儿搭不上边。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装帧出了错,拿到了某位道观藏书的拓印本。那些关于“五行相生”、“阴阳平衡”的论述,虽然在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对于一个想研究童寯个人风格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南辕北辙。文字的堆砌感极强,逻辑跳跃得厉害,仿佛作者是在梦呓中记录下的只言片语。更令人气愤的是,排版也极其粗糙,错别字比比皆是,很多引文的作者都未注明出处,这对于一部被冠以“文集”之名的书籍来说,是极大的不负责任。我读完头几章,感觉就像在迷雾中摸索,完全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童寯本人创作的痕迹,更别提什么文采斐然的篇章了。
评分大师之作,很有见地,喜欢!
评分我买一套四本,都比较旧。灰很多,其中有第四卷局部还有破损。
评分从书中可以看书民国时期的大师们在研究时的严谨与用心,值得现在的建筑师学习
评分书有点脏,内容挺好,排版差
评分很好,正版。
评分大师之作,很有见地,喜欢!
评分大师的文集,值得相关专业人士购买。
评分很好,正版。
评分好书,不贵,我哥买的我不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