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海军 著
图书标签:
  • 民国历史
  • 黑道
  • 匪徒
  • 江湖
  • 人物传记
  • 历史纪实
  • 犯罪
  • 社会
  • 旧时代
  • 民国风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ISBN:9787802148710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93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9
字数:26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土匪是《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所写时代无可回避的一个史实,从乡村到城市,从中原到边境,从高山到大海,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匪,有钱的地方不有劫掠,土匪的脚步声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音律,强盗的嘴脸是那个岁月烧不掉的面容。

内容简介

《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的背景是在民国时期,外强环伺,军阀混战,许多土匪也曾在这个乱世或成为一代枭雄,如张作霖;或成为一代将才,如马占山;或成为一代恶盗,如孙殿英;而更多的是孙美瑶、老洋人、瞿伯阶、蒋世英这样的地地道道的土匪。他们无恶不作,却又左右逢源。而无论是一代枭雄之将还是鸡鸣狗盗之徒,他们又都能在民国的大舞台上占据一个角色。

作者简介

白海军,男,1971年生于内蒙古海拉尔,蒙古族。1998-2000年内蒙古海拉尔市农垦医院CT室,影像诊断;2000-2001年上海华东医院CT室进修影像诊断;2002-2006年上海,经商;2006年4月出版《2049,相信中国》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十二女皇》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1月出版《雇佣兵日记-谁是猎物?》群众出版牡;2007年4月出版《海盗帝国》、《海上角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7年9月出版《完美阴谋-盎格鲁扩张背后的黑脚印》作家出版社;现为自由撰稿人。

目录

第一章 胶东大匪:孙百万
紧锣密鼓
土匪出场

第二章 山东牛仔:孙美瑶
孙家兄弟
月夜大劫车
讨价还价
一波三折
陈凋元之谋
鹌鹑宴
日本黑手

第三章 朝秦暮楚:刘黑七
徐大鼻子与赵妈妈
黑人黑心
红枪会
黑虎道

第四章 河南悍匪:雷老么
梅神父遇劫
雷老么丧命
土匪与上帝同在
敢死队
死而复活

第五章 土生洋匪:老洋人
来势凶猛
血洗阜阳城
招安
诱杀萧春子
吴佩孚失算
众叛亲离

第六章 东北一虎:谢文东
四处投机
成为中央胡子
凄惨下场

第七章 湘西凶煞:张大治
桃园悍匪
鸦片大佬
血洗沅陵
不得好死

第八章 湘西巨鼠:瞿伯阶
鼠大王
潜心发展
越剿越大
结友抗剿
汉流风云

第九章 东北上将:马占山
血性男儿
围剿巴布扎布
活捉郭松龄
抗战第一枪
陆军上将

第十章 云南三雄
假钞大亨
唐顾战争
罗佩金之死
蒋世英
龙云出手
离间蒋吴

第十一章 太后掘墓人:孙殿英
好斗之徒
洗劫毫州
东陵大盗
不了了之
热河抗战
四马拒孙

第十二章 白俄余党:阿连阔夫
一张牛皮惹的祸
俄匪频频
尾声

第十三章 大沽海盗:傅老七
海盗横行
顺天轮不顺

第十四章 嵊县帮匪:骆文庆
荣德生绑票案
嵊县帮
主要参考书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胶东大匪:孙百万
紧锣密鼓
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孙中山就发动讨袁战争,派遣同盟会元老居正前往山东组织讨袁力量。当居正来到山东青岛后,就召集、收编了一些散兵、土匪、地方民团等各种散乱力量,然后组成了一支大约3000人的部队,其中就有孙百万一杆匪徒。孙百万此人有这样一个响亮的名字,但其实他最初只是一个贩卖毡帽的小贩子,当居正来山东招兵买马后,他就投身其间。
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支乌合之众的队伍却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孙百万也逐渐成为这支队伍中的小头目。但当袁世凯死后,这支革命队伍就遭到山东当地军阀的围剿,许多人阵亡,队伍从3000人骤降到了2000人左右,此时,孙百万和另一个叫马文龙的人觉得如此下去这支队伍必将被围剿而死,那么与其这样,还不如干脆上山拉杆,落草为寇。于是,孙百万、马文龙召集属下,告知日,他们要上山当土匪,愿意跟随的就跟随他们走,不愿意走的,就留下来继续与官军周旋。这2000人此时已经被山东军阀的部队追得四处逃窜,本来就与土匪无异,于是,纷纷答应跟随孙百万、马文龙,于是,山东又多了一支孙马匪帮。孙马杆匪就以胶州湾的薛家岛为巢穴,活动于即墨、高密、昌邑、胶县、潍县、诸城、安丘、日照等县。
1898年3月6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翁同稣与德国代表海靖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正是这个条约使得青岛周围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德国殖民地,租期99年。而到了1914年的下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派兵进入山东。1922年2月4日,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王正廷和日本代表小幡西吉签订了《山东悬案条约》及其附件,北洋政府准备收回青岛,但日本人显然不会如此轻易地把青岛送还给中国政府,只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迫于压力而答应归还青岛。而在此条约签订后,日本就暗中指使山东一些土匪制造事端,企图阻挠北洋政府收回青岛,此时,盘踞在青岛周围的孙百万就成了日本人算盘中的一个棋子。

前言/序言

  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特有的历史阶段,外有列强环伺,内有军阀混战,《民国江湖》系列丛书将从各个角度回首38年(1911年-949年)中国的社会百态,如同一个多棱镜,所折射出的那缕光和影,有美丽的,也有丑恶的,而整个民国所呈现的则是一种怯魅,好在它已落满尘埃。
  在中国历史上,几平年年都有土匪,几平代代都有招安,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原名是《江湖豪客传》,其中所描绘的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个好汉,实际上也就是当时的土匪,只不过他们被施耐庵以浓妆艳抹的“侠”掩盖了他们原本的“匪”,以文过饰非的“文”颠倒了他们曾经的“盗”,为的是狡辩出一个替天行道来,其实,宋代的士匪与民国时期的土匪并无二致,他们都要打家劫舍、烧杀奸淫。土匪是那个时代无可回避的一个史实,从乡村到城市,从中原到边境,从高山到大海,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土匪,有钱的地方就有劫掠,土匪的脚步声是那个时代抹不去的音律,强盗的嘴脸是那个岁月烧不掉的面容。他们中绝大多数曾经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世代脸朝黄土背朝天,而经年累月的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终于让他们抛弃了锄头。
好的,以下是为您创作的一部名为《乱世风云录》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到的《民国名匪的黑道江湖》无关: 《乱世风云录》 一、引言:历史的洪流与个人的抉择 《乱世风云录》是一部深刻描摹二十世纪初期,中华大地剧烈动荡时期社会百态的长篇历史小说。故事聚焦于一个虚构的江南水乡——镜湖镇,通过镇上几户代表性家庭的兴衰荣辱,折射出那个风雨飘摇年代的宏大历史背景。它并非传统意义上关注宏伟叙事的史诗,而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在时代巨轮的碾压下,普通人在信仰、生存、爱与背叛间做出的艰难抉择。全书以冷静而克制的叙事风格,力求还原那个时代特有的压抑与躁动。 二、主要人物群像:时代阴影下的众生相 本书的核心围绕三条主要人物线索展开: 1. 学者与理想主义者——沈知行: 沈知行,镜湖镇望族之后,早年留学海外,满怀救国热情归乡。他试图以教育和改良来唤醒沉睡的民众,在镇上创办了一所新式学堂。然而,他的理想主义很快在军阀混战、经济凋敝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挣扎,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他的故事探讨了知识分子的责任边界和知识在乱世中的局限性。 2. 坚韧的女性力量——苏韵秋: 苏韵秋,一个出身贫寒,却有着惊人韧性的女子。她从一个药铺的学徒,凭借着对传统医学的深刻理解和超乎常人的胆识,在男权社会中艰难立足。当战乱波及时,她不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医者,更成为了保护一方乡梓、庇护流离失所者的精神支柱。她的线索展现了女性如何在父权社会和战争阴影下,以另一种“柔性”的力量维系着社会的最低限度运转。 3. 坚守传统的商人——陈鼎元: 陈鼎元,镇上最大的丝绸商贾,一个极度务实且恪守旧秩序的代表。他信奉“明哲保身”,试图在所有派系间周旋,以维护家族的商业帝国。他的智慧在于对人性和局势的精准判断,但他对新旧交替的抵触,也注定了他最终会被历史淘汰的命运。陈鼎元的经历,是对传统士绅阶层在现代化冲击下如何土崩瓦解的深刻剖析。 三、时代背景与核心冲突:镜湖镇的围城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民国初年,军阀割据,政治势力如同幽灵般渗透到每一个角落。镜湖镇看似一处世外桃源,实则暗流涌动。 核心冲突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沈知行的新思想与陈鼎元的保守观念之间的摩擦,体现了整个国家在文化转型期的阵痛。这不仅仅是代际冲突,更是对未来发展道路的根本分歧。 核心冲突二:生存与良知的拉锯。 随着战争的临近,资源短缺,各种势力开始争夺镜湖镇的战略地位。苏韵秋和沈知行必须面对人性的考验:为了保护更多人,是否可以做出妥协?为了生存,是否可以出卖信仰?小说细致描绘了这种道德困境的复杂性。 核心冲突三:地方势力与中央权力的博弈。 镇上的权力结构被外部的军阀势力不断渗透和重塑,地方的自治力量如何抵抗外来的暴力侵蚀,是贯穿始终的张力点。 四、叙事风格与文学价值 《乱世风云录》的叙事基调是沉郁而内敛的。作者大量运用白描手法和环境烘托,力求营造出一种“大厦将倾”的氛围。细节的考究是本书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对江南园林的描写,还是对当时社会风俗、服饰、市井叫卖声的还原,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功底和对生活质感的捕捉能力。 全书没有激烈的枪战或戏剧化的反转,其力量更多来自于人物在绝境中的心理刻画和对历史宿命感的探讨。它探讨了在缺乏清晰道德指引的时代,人性的光辉是如何在最黑暗的角落里闪现,以及重建秩序的艰巨性。 五、结语:时代的注脚 《乱世风云录》是一部献给那些在历史巨变中迷失、挣扎,却从未放弃内心坚守的普通人的赞歌。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将那个复杂、充满矛盾的时代原原本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引导我们反思:当家国破碎时,个体应何以为继?这部作品旨在成为理解那个“未完成的现代”的一扇重要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架构非常宏大,时间跨度和空间布局都处理得游刃有余。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在一张巨大的历史网中,巧妙地编织进个人的命运轨迹,使得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与大时代洪流交织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特别欣赏它对社会阶层和不同势力之间复杂关系的梳理,脉络清晰,逻辑严谨,即使涉及多方势力博弈,也让人容易理解其内在的驱动力。它不是那种只关注局部战斗的叙事,而是将视角放得更远,使得整个故事具有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看完后,我对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运作有了更为立体和细致的认识,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引人入胜,让我完全沉浸在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之中。作者对历史背景的考据非常扎实,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质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复杂人性的描摹,那种在乱世中挣扎求存的无奈与挣扎,刻画得入木三分。书中的情节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让我读起来爱不释手,常常忍不住要熬夜读下去。特别是主角在困境中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化解危机,那种绝处逢生的紧张感,以及最终的释然与成长,都让人深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故事,更像是一幅描绘那个动荡时代众生相的宏大画卷,细节丰富,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迷,我必须说,这本书在细节的打磨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它不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更像是重建了一个世界。无论是对服饰、饮食、习俗的描绘,还是对特定职业群体行话的运用,都透着一股认真劲儿。这种对“真实感”的极致追求,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尘土飞扬的年代。每一个微小的场景布置,都似乎经过了深思熟虑,绝无敷衍之感。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整部作品的质感瞬间提升,使得这部作品在众多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部值得珍藏的佳作。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感到非常震撼。作者没有将角色脸谱化,即便是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人物,也都有着复杂的动机和多面的性格。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冲突的方式,那种不是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基于各自立场和时代局限所产生的矛盾,显得格外真实和深刻。每一次角色的选择和挣扎,都牵动着读者的心弦。读完之后,许多角色的命运依然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这说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具有灵魂的人物形象。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力,是很多同类作品所欠缺的,也正是这本书能够超越普通故事,上升到更深层次思考的关键所在。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在文笔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语言风格时而沉郁,时而激昂,与故事情节的推进完美契合。我感受到了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匠心独运,很多段落的描写极富画面感,仿佛电影镜头一般在我脑海中清晰地呈现。比如对某个特定场景气氛的烘托,那种压抑与希望交织的氛围,读起来让人心潮澎湃。而且,书中的对白设计得非常精妙,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又巧妙地推动了剧情发展,充满了张力。阅读过程中,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那种流畅而不失力量感的表达,着实令人佩服。它让我对那个年代的社会形态和人情冷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