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识别与施用方法(修订版)

农药识别与施用方法(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映明 著
图书标签:
  • 农药
  • 农药识别
  • 农药施用
  • 农业技术
  • 植物保护
  •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 修订版
  • 实用农业
  • 农业生产
  • 农药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453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45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帮你一把富起来”农业科技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徐映明研究员编著与修订。本书自2000年出版以来,重印7次,发行6万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修订版根据施药方法研究的新技术成果,对原书稿做了修订。全书内容包括:合格农药的识别,喷雾法、喷粉法、施粒法、熏蒸法、熏烟法和烟雾法的施药机械和操作方法。本书内容新颖,比较系统全面,技术实用,通俗易懂,适于农民和基层植保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合格农药的识别
一、农药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一)什么是农药
(二)农药的适用范围
(三)什么样的农药称为假农药、劣质农药
二、农药应有三证
(一)农药三证指的是什么
(二)农药生产批准证书
(三)农药标准
(四)农药登记证
三、买农药须三看
(一)一看标签
1.看标签的完整性
2.看农药名称
3.看三证号
4.看有效期
(二)二看产品外观
1.乳油(EC)
2.微乳剂(ME)
3.水乳剂(EW)
4.悬浮剂(SC)
5.水剂
6:粉剂(DP)和可湿性粉剂(WP)
7.粒剂
8.种衣剂(PS)
9.烟剂(FP)
(三)三看产品内在质量
1.乳化性能
2.湿展性能
3.悬浮率
4.粉粒细度
5.有效成分含量
(四)消费者应自我保护
1.选择经销商家
2.选择农药生产厂家
3.保留证据
四、农药要妥善保管
(一)温度
(二)湿度
(三)光照
(四)与化肥分开保管
第二章 农药施用方法
一、施药方法的概况
二、喷雾法
(一)喷雾法的种类
1.按用药液量划分
2.按喷雾方式划分
……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合格农药的识别
农作物从种植到收获、贮藏过程中.因受病、虫、草、鼠危害而损失巨大。1994年有人统计,世界农作物如果不实施植物保护,其产量仅是潜在产量的30%;经植物保护后,产量可增加到58%。也就是说,农作物实施植物保护后,可增加的潜在产量约27.7%,其中除草后挽回16.4%,除虫后挽回7.1%,灭病后挽回4.2%。据估计,我国农业生产因病、虫、草、鼠害的损失也很严重:粮食至少损失l0%~15%,棉花损失15%,水果和蔬菜损失高达20%~30%。由此可见,实施植物保护在提高单产中的重要性,而施用农药则是植物保护中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农药是保证农业单产的重要物资。
然而,假、劣农药既不能防治病、虫、草、鼠害,对农作物起到保护作用,还可能造成药害,使农产品减产和品质下降。
对于假农药和劣质农药,除执法部门严加查处外,使用农药者也要提高识别能力,以免上当受骗。什么是真农药、假农药或劣质农药?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人人都能识别。
一、农药的定义及其适用范围
(一)什么是农药
农药的含义及其包括的内容,不同时期有所不同,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在我国,1997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对什么是农药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农药是指具有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鼠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能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前言/序言


大地守护者的指南:探寻农田的健康之道 在这片承载着人类生存与繁荣的土地上,农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古至今,人类与土壤、作物、病虫害之间就上演着一场永恒的博弈。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蔬菜、水果,都离不开辛勤的耕耘者们对土地的精心呵护。然而,随着农业生产的日益精细化和复杂化,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农田,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成为了摆在每一位农业生产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本书,《农药识别与施用方法(修订版)》,旨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包括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经验丰富的农民以及对农业科学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提供一份全面、详实且实用的操作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农药”的书籍,更是关于如何科学认识、精准选择、合理使用,并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智慧结晶。我们深知,农药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作用如同双刃剑,用之得当,能够有效防治病虫草害,为丰收保驾护航;反之,不当的使用则可能对环境、生态乃至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掌握科学的农药识别与施用方法,是现代农业发展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大地守护者”应尽的责任。 第一部分:认识你的“战友”——农药的基础知识与辨识 在与病虫草害的斗争中,农药是我们的重要“战友”。但要与这位“战友”协同作战,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它的“脾气”和“本领”。本部分将带领您走进农药的宏大世界,为您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农药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我们将从宏观角度,系统地介绍农药的各大类,例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您将了解到不同类别农药的作用原理,它们是如何精准打击目标病虫草害,又如何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非目标生物的影响。例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害虫,我们将详细介绍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等杀虫剂的化学结构、作用靶点以及对人体和环境的相对安全性,帮助您理解为何在面对蚜虫时,某些农药比其他农药更为有效。对于真菌病害,您将认识到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的区别,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作用,构建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而对于顽固的杂草,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在不伤害作物的前提下,抑制杂草的生长。 农药的理化性质与剂型: 农药的形态千差万别,不同的剂型在储存、运输、稀释和施用上都有其独特性。本部分将详细讲解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度、稳定性、挥发性等,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农药的效果和安全性。同时,我们将逐一剖析各种常见的农药剂型,如可湿性粉剂(WP)、乳油(EC)、悬浮剂(SC)、颗粒剂(GR)、水分散粒剂(WDG)等。您将学会如何根据农药的剂型,选择合适的稀释工具和方法,例如,乳油需要用乳化剂辅助稀释,而悬浮剂则可以直接加水搅拌。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您避免因剂型差异而造成的施用错误,确保农药发挥最佳效果。 农药标签的解读艺术: 农药标签是农药的“身份证”,蕴含着丰富而重要的信息。我们并非仅仅列举标签上的条目,而是教您如何“读懂”标签背后的含义。从农药的有效成分、含量、剂型、生产日期,到注意事项、使用方法、中毒急救等,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您将学习到如何识别农药的危险等级,如何根据作物和病虫草害的种类,在标签上找到最适合的施用剂量和施用时期,如何理解标签上的“安全间隔期”和“最大残留限量”,从而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性与合规性。我们还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标签辨别正规产品与伪劣产品,保护您的合法权益。 第二部分:精准打击,科学施用——农药使用的智慧 了解了农药的“面貌”,接下来便是如何将其“用好”。科学施用是发挥农药效力的关键,也是降低环境风险、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 病虫草害的诊断与农药选择: 并非所有的病虫害都需要农药来解决,也不是任何一种农药都能对症下药。本部分将引导您掌握基本的病虫草害诊断技能。我们将提供大量图文并茂的案例,帮助您识别常见的作物病害(如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虫害(如蚜虫、白粉虱、二化螟)以及杂草(如稗草、阔叶杂草)的症状和危害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病虫草害发生的规律和农药的作用谱,教您如何做出“精准诊断”,进而选择最合适、最经济、最环保的农药品种。例如,当您发现作物叶片出现白色霉状物时,您将能通过学习,快速判断是白粉病,并知道应该选择针对性的杀菌剂。 适时、适量、适处——“三适”原则的实践: 农药的施用时机、剂量和施用部位,是决定其效果和安全性的三大核心要素。我们将深入探讨“三适”原则的科学内涵及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适时: 强调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在关键时期进行防治。例如,在病虫害的初发期,往往用药量少,效果好,成本低,环境风险也更小;而延误最佳防治时机,则可能导致病虫害大面积爆发,后期防治难度极大,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我们将分析不同病虫害的发生季节、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其发生的影响,帮助您准确把握防治的“窗口期”。 适量: 并非越多越好,过量施用不仅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药害、抗药性产生以及环境污染。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根据农药的标签说明、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作物的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条件,科学确定合理的施用剂量。您将学习如何正确计算稀释倍数,如何根据叶面喷雾、土壤处理、种子处理等不同施用方式,调整用药量。 适处: 农药的施用部位直接影响其作用效果。例如,杀虫剂需要喷洒在害虫活动或栖息的部位,杀菌剂需要覆盖到病害发生的叶片、茎秆等,而除草剂则需要精准施用于杂草生长的区域。我们将分析不同农药的作用方式,指导您如何进行精准喷雾,如何避免药液漂移,如何对症下药,将药液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安全施用与环境保护: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农业的主题。本部分将重点强调农药的安全施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个人防护: 详细讲解施用农药时必须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等,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清洁防护用具。 环境影响评估与减排: 分析农药对土壤、水源、益虫、鸟类、鱼类等的影响,并介绍如何通过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以及推广节水灌溉、轮作等耕作制度,来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风险。 农药废弃物处理: 规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和处理,避免其成为新的污染源。 抗药性管理: 深入探讨农药抗药性产生的原因、监测方法以及综合治理策略,如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与生物防治结合等,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延长农药的有效使用寿命。 第三部分: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农药施用的未来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药的应用也正朝着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迈进。本部分将展望农药施用的未来,为您描绘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新型农药与生物农药: 介绍近年来涌现出的新型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的农药品种,以及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等生物农药的研发与应用前景。 精准施药技术: 探讨无人机施药、变量施药、传感器辅助施药等现代精准施药技术,它们如何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数据分析,实现农药的点对点、按需施用,从而大幅提高农药利用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信息技术在农药管理中的应用: 展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如何赋能农药的监测、预警、推荐和管理,构建起智慧化的农药应用体系。 结语 《农药识别与施用方法(修订版)》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更是一种理念的传播,一种责任的担当。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帮助每一位农业生产者,成为更加合格的“大地守护者”,用科学的知识和精湛的技术,守护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为我们的餐桌提供安全、健康的食物,为人类的未来播种绿色的希望。这本书的修订,正是为了更贴近当前的农业生产实际,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依然能够成为您手中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的“修订版”很多时候只是换了个封面,内容陈旧。但这次真是捡到宝了。这本书的更新速度和内容贴合度非常惊人。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新型的抗性病害和新引进的农作物品种,它都能及时跟进,并提供相对前沿的应对策略。我最欣赏的是它的逻辑结构设计,从基础的作物生理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到病虫害的诊断,最后才是防治方案的制定。这种层层递进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而且,书中对不同防治手段的优缺点分析得非常客观公正,没有片面地推崇某一种技术,而是鼓励读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组合方案。这种科学、平衡的态度,是任何一本优秀技术书籍不可或缺的品质。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农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从业者,我对市面上各种新出版的农业参考资料都有所涉猎。坦白说,很多书籍在标题上看起来很宏大,但实际内容却停留在比较表面的介绍,缺乏深度和前瞻性。然而,这本修订版的书籍展现出了一种难得的老练和严谨。它对作物营养失衡和环境胁迫的分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望闻问切”的精髓,将田间表现与内在的生理机制做了清晰的对应。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章节,里面的论述非常具有启发性,强调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短期的产量最大化。这种宏观视野和微观操作的完美结合,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深入理解现代农业生态的指南。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内容丰富,而且讲解得非常透彻。我记得上次读类似的农业技术书籍时,感觉很多地方都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似乎是从实践第一线的角度出发,把复杂的问题用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讲到病虫害防治时,书中不仅列举了各种病虫害的特征,还配有大量的实景图片,这对于我们这些在田间地头工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防治措施时,那种细致入微的指导。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使用A药剂”,而是会详细说明最佳的施用时间、稀释比例、喷洒的技术要点,甚至连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注意事项都有提及。这种“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让初学者也能很快上手,而有经验的农户也能从中找到新的启发点。读完感觉自己对农作物的健康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一本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值得称赞,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很多技术书籍为了塞进更多内容,往往将字体排得密密麻麻,图文混排也显得杂乱无章,结果就是读者光是“看懂”排版就要花费大量精力。但这本修订版在图示的运用上显得尤为考究。插图清晰、重点突出,无论是病斑的特写还是器械的使用步骤,都标注得十分明确,基本上不需要反复去翻阅前文解释。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这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方便检索的工作手册。每次翻阅都能快速定位到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投入一点点购书的成本,换来的是未来几年内农业生产中可能规避的巨大损失。我曾经因为对某种真菌病害的误判,导致大面积作物减产,那次教训至今记忆犹新。如果当时有这样一本详尽的参考书在手,这种失误或许就能避免。这本书不仅仅是指导我们“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为什么这么做”,教会我们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判断系统。它培养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步骤复制。对于有志于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和追求更高作物品质的农户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必备的“压舱石”级别的工具书,其深度和广度,让人不得不心生敬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