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详解卷1原书第2版+协议卷2+卷3 (全三册)
bm030251 9787111453833 9787111075684 9787111075677
| 书名: | TCP/IP详解 卷1:协议(原书第2版) |
| 图书定价: | 129元 |
| 图书作者: | (美)凯文R.福尔(Kevin R. Fall);W.理查德·史蒂文斯(W. Richard Stevens)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6/1 0:00:00 |
| ISBN号: | 9787111453833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
| 版次: | 1-1 |
| 内容简介 |
| 已故专家W. Richard Stevens的《TCP/IP详解》是一部**之作!第1版自1994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但其内容有些已经陈旧,而且没有涉及IPv6。现在,这部世领先的TCP/IP,书已由网络级专家Kevin R. Fall博士彻底更新,反映了新一代基于TCP/IP的网络技术。本书主要讲述TCP/IP协议,展示每种协议的实际工作原理的同时还解释了其来龙去脉,新增了RPC、访问控制、身份认证、隐私保护、NFS、SMB/CIFS、DHCP、NAT、防火墙、电子邮件、Web、Web服务、无线、无线安全等内容,每章后还描述了针对协议的攻击方法,帮助读者轻松掌握领域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论述详尽,适合任何希望理解TCP/IP协议实现的人阅读,更是TCP/IP领域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威参考书。无论是初学者还是功底深厚的网络领域高手,本书都是案头必备。 |
| 目录 |
|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本书评语 序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改编) 第1章 概述 1 1.1 体系结构原则 2 1.1.1 分组、连接和数据报 2 1.1.2 端到端论点和命运共享 3 1.1.3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4 1.2 设计和实现 5 1.2.1 分层 5 1.2.2 分层实现中的复用、分解和封装 6 1.3 TCP/IP协议族结构和协议 9 1.3.1 ARPANET参考模型 9 1.3.2 TCP/IP中的复用、分解和封装 11 1.3.3 端口号 12 1.3.4 名称、地址和DNS 12 1.4 Internet、内联网和外联网 13 1.5 设计应用 13 1.5.1 客户机/服务器 14 1.5.2 对等 14 1.5.3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14 1.6 标准化进程 15 1.6.1 RFC 15 1.6.2 其他标准 15 1.7 实现和软件分发 16 1.8 与Internet体系结构相关的攻击 17 1.9 总结 17 1.10 参考文献 18 第2章 Internet地址结构 21 2.1 引言 21 2.2 表示IP地址 21 2.3 基本的IP地址结构 23 2.3.1 分类寻址 23 2.3.2 子网寻址 24 2.3.3 子网掩码 26 2.3.4 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27 2.3.5 广播地址 28 2.3.6 IPv6地址和接口标识符 29 2.4 CIDR和聚合 31 2.4.1 前缀 31 2.4.2 聚合 32 2.5 特殊用途地址 34 2.5.1 IPv4/IPv6地址转换 35 2.5.2 组播地址 36 2.5.3 IPv4组播地址 36 2.5.4 IPv6组播地址 38 2.5.5 任播地址 41 2.6 分配 42 2.6.1 单播 42 2.6.2 组播 44 2.7 单播地址分配 44 2.7.1 单个供应商/无网络/单个地址 44 2.7.2 单个供应商/单个网络/单个地址 45 2.7.3 单个供应商/多个网络/多个地址 45 2.7.4 多个供应商/多个网络/多个地址(多宿主) 46 2.8 与IP地址相关的攻击 48 2.9 总结 48 2.10 参考文献 49 第3章 链路层 54 3.1 引言 54 3.2 以太网和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标准 54 3.2.1 IEEE 802局域网/城域网标准 56 3.2.2 以太网帧格式 57 3.2.3 802.1p/q:虚拟局域网和QoS标签 60 3.2.4 802.1AX:链路聚合(以前的802.3ad) 62 3.3 全双工、省电、自动协商和802.1X流量控制 64 3.3.1 双工不匹配 65 3.3.2 局域网唤醒(WoL)、省电和魔术分组 65 3.3.3 链路层流量控制 66 3.4 网桥和交换机 67 3.4.1 生成树协议 70 3.4.2 802.1ak:多注册协议 76 3.5 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Wi-Fi) 76 3.5.1 802.11帧 77 3.5.2 省电模式和时间同步功能 81 3.5.3 802.11介质访问控制 82 3.5.4 物理层的细节:速率、信道和频率 84 3.5.5 Wi-Fi安全 88 3.5.6 Wi-Fi网状网(802.11s) 89 3.6 点到点协议 89 3.6.1 链路控制协议 89 3.6.2 多链路PPP 93 3.6.3 压缩控制协议 95 3.6.4 PPP认证 95 3.6.5 网络控制协议 96 3.6.6 头部压缩 96 3.6.7 例子 97 3.7 环回 99 3.8 MTU和路径MTU 101 3.9 隧道基础 102 3.9.1 单向链路 105 3.10 与链路层相关的攻击 106 3.11 总结 107 3.12 参考文献 108 第4章 地址解析协议 113 4.1 引言 113 4.2 一个例子 113 4.2.1 直接交付和ARP 114 4.3 ARP缓存 115 4.4 ARP帧格式 116 4.5 ARP例子 117 4.5.1 正常的例子 117 4.5.2 对一个不存在主机的ARP请求 118 4.6 ARP缓存超时 119 4.7 代理ARP 119 4.8 免费ARP和地址冲突检测 120 4.9 arp命令 121 4.10 使用ARP设置一台嵌入式设备的IPv4地址 121 4.11 与ARP相关的攻击 122 4.12 总结 122 4.13 参考文献 123 第5章 Internet协议 124 5.1 引言 124 5.2 IPv4头部和IPv6头部 125 5.2.1 IP头部字段 125 5.2.2 Internet校验和 127 5.2.3 DS字段和ECN(以前称为ToS字节或IPv6流量类别) 129 5.2.4 IP选项 131 5.3 IPv6扩展头部 133 5.3.1 IPv6选项 134 5.3.2 路由头部 137 5.3.3 分片头部 139 5.4 IP转发 143 5.4.1 转发表 144 5.4.2 IP转发行动 144 5.4.3 例子 145 5.4.4 讨论 148 5.5 移动IP 149 5.5.1 基本模型:双向隧道 149 5.5.2 路由优化 150 5.5.3 讨论 152 5.6 IP数据报的主机处理 152 5.6.1 主机模式 152 5.6.2 地址选择 153 5.7 与IP相关的攻击 156 5.8 总结 156 5.9 参考文献 157 第6章 系统配置:DHCP和自动配置 161 6.1 引言 161 6.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161 6.2.1 地址池和租用 162 6.2.2 DHCP和BOOTP消息格式 163 6.2.3 DHCP和BOOTP选项 164 6.2.4 DHCP协议操作 165 6.2.5 DHCPv6 174 6.2.6 使用DHCP中继 185 6.2.7 DHCP认证 188 6.2.8 重新配置扩展 189 6.2.9 快速确认 189 6.2.10 位置信息(LCI和LoST) 190 6.2.11 移动和切换信息(MoS和ANDSF) 190 6.2.12 DHCP嗅探 191 6.3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191 6.3.1 IPv4链路本地地址的动态配置 191 6.3.2 链路本地地址的IPv6 SLAAC 192 6.4 DHCP和DNS交互 198 6.5 以太网上的PPP 199 6.6 与系统配置相关的攻击 201 6.7 总结 203 6.8 参考文献 204 第7章 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 209 7.1 引言 209 7.2 防火墙 209 7.2.1 包过滤防火墙 209 7.2.2 代理防火墙 210 7.3 网络地址转换 212 7.3.1 传统的NAT:基本NAT和NAPT 213 7.3.2 地址和端口转换行为 217 7.3.3 过滤行为 219 7.3.4 位于NAT之后的服务器 219 7.3.5 发夹和NAT环回 220 7.3.6 NAT编辑器 220 7.3.7 服务提供者NAT和服务提供者IPv6转换 220 7.4 NAT穿越 221 7.4.1 针孔和打孔 221 7.4.2 单边的自地址确定 222 7.4.3 NAT的会话穿越工具 223 7.4.4 利用NAT中继的穿越 228 7.4.5 交互连接建立 233 7.5 配置包过滤防火墙和NAT 235 7.5.1 防火墙规则 235 7.5.2 NAT规则 236 7.5.3 与NAT和防火墙的直接交互:UPnP、NAT-PMP和PCP 237 7.6 IPv4/IPv6共存和过渡中的NAT 238 7.6.1 双协议栈精简版 239 7.6.2 使用NAT和ALG的IPv4/IPv6转换 239 7.7 与防火墙和NAT相关的攻击 243 7.8 总结 243 7.9 参考文献 244 第8章 ICMPv4和ICMPv6: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248 8.1 引言 248 8.1.1 在IPv4和IPv6中的封装 248 8.2 ICMP报文 249 8.2.1 ICMPv4报文 250 8.2.2 ICMPv6报文 251 8.2.3 处理ICMP报文 253 8.3 ICMP差错报文 253 8.3.1 扩展的ICMP和多部报文 254 8.3.2 目的不可达(ICMPv4类型3,ICMPv6类型1)和数据包太大(ICMPv6类型2) 255 8.3.3 重定向(ICMPv4类型5,ICMPv6类型137) 261 8.3.4 ICMP超时(ICMPv4类型11,ICMPv6类型3) 263 8.3.5 参数问题(ICMPv4类型12,ICMPv6类型4) 266 8.4 ICMP查询/信息类报文 267 8.4.1 回显请求/应答(ping)(ICMPv4类型0/8,ICMPv6类型129/128) 268 8.4.2 路由器发现:路由器请求和通告(ICMPv4类型9,10) 269 8.4.3 本地代理地址发现请求/应答(ICMPv6类型144/145) 271 8.4.4 移动前缀请求/通告(ICMPv6类型146/147) 272 8.4.5 移动IPv6快速切换报文(ICMPv6类型154) 273 8.4.6 组播侦听查询/报告/完成(ICMPv6类型130/131/132) 273 8.4.7 版本2组播侦听发现(ICMPv6类型143) 274 8.4.8 组播路由器发现(IGMP类型48/49/50,ICMPv6类型151/152/153) 278 8.5 IPv6中的邻居发现 278 8.5.1 ICMPv6路由器请求和通告(ICMPv6类型133,134) 279 8.5.2 ICMPv6邻居请求和通告(ICMPv6类型135,136) 280 8.5.3 ICMPv6反向邻居发现请求/通告(ICMPv6类型141/142) 283 8.5.4 邻居不可达检测 283 8.5.5 安全邻居发现 284 8.5.6 ICMPv6邻居发现选项 287 8.6 ICMPv4和ICMPv6转换 298 8.6.1 从ICMPv4转换到ICMPv6 299 8.6.2 从ICMPv6转换到ICMPv4 300 8.7 与ICMP相关的攻击 301 8.8 总结 303 8.9 参考文献 303 第9章 广播和本地组播(IGMP和MLD) 307 9.1 引言 307 9.2 广播 308 9.2.1 使用广播地址 308 9.2.2 发送广播数据报 310 9.3 组播 311 9.3.1 将IP组播地址转换为802 MAC/以太网地址 312 9.3.2 例子 313 9.3.3 发送组播数据报 314 9.3.4 接收组播数据报 316 9.3.5 主机地址过滤 317 9.4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和组播侦听发现协议 318 9.4.1 组成员的IGMP和MLD处理(“组成员部分”) 321 9.4.2 组播路由器的IGMP和MLD处理(“组播路由器部分”) 323 9.4.3 例子 324 9.4.4 轻量级IGMPv3和MLDv2 328 9.4.5 IGMP和MLD健壮性 329 9.4.6 IGMP和MLD计数器和变量 330 9.4.7 IGMP和MLD探听 331 9.5 与IGMP和MLD相关的攻击 332 9.6 总结 332 9.7 参考文献 333 第10章 用户数据报协议和IP分片 335 10.1 引言 335 10.2 UDP头部 335 10.3 UDP校验和 336 10.4 例子 338 10.5 UDP和IPv6 340 10.5.1 Teredo:通过IPv4网络隧道传输IPv6 341 10.6 UDP-Lite 345 10.7 IP分片 345 10.7.1 例子:UDP/IPv4分片 346 10.7.2 重组超时 348 10.8 采用UDP的路径MTU发现 349 10.8.1 例子 349 10.9 IP分片和ARP/ND之间的交互 351 10.10 大UDP数据报长度 352 10.10.1 实现限制 352 10.10.2 数据报截断 353 10.11 UDP服务器的设计 353 10.11.1 IP地址和UDP端口号 353 10.11.2 限制本地IP地址 354 10.11.3 使用多地址 355 10.11.4 限制远端IP地址 356 10.11.5 每端口多服务器的使用 357 10.11.6 跨越地址族:IPv4和IPv6 357 10.11.7 流量和拥塞控制的缺失 357 10.12 UDP/IPv4和UDP/IPv6数据报的转换 358 10.13 互联网中的UDP 358 10.14 与UDP和IP分片相关的攻击 359 10.15 总结 360 10.16 参考文献 360 第11章 名称解析和域名系统 362 |
TCP/IP详解 (卷2:实现)
基本信息
丛 书 名计算机科学丛书
作 者(美)莱特(Wright,G.R.)(美)史蒂文斯(Stevens,W.R.)著;陆雪莹 等译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6-1
ISBN9787111075677
版 次:1
页 数:901
印刷时间:2008-6-15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5
包 装:平装
定价:78元
编辑推荐
“我在全国各地教授Cisc0联网课程.每本新的有名的数据通信的书我都听说了,因为我的学生们拿它们作为课程的参考书。Stevens的《TCP/IP详解卷1 协议》的到来如同一枚炸弹的爆炸……学生们被这本书所倾倒。我刚读完《TCP/IP详解卷2:实现》。如果说卷1像一枚炸弹,则卷2就是一枚重磅炸弹!”
“在读完Stevens的《TCP/IP详解卷1协议》后,我认为很难再有另一本如此有用的书了,但卷2就是这样一本书。有些人可能会问,如果你不是一个专职的网络程序员,如何让这本书适合于你。因为在我初使用UNIX的日子里,回答‘这到底是如何工作的?’的标准答案是‘看源代
码’。用这本书,你不仅能看源代码,还有一个清晰的解释:它们是如何互相配合起来的。”
《TCP/IP详解》系列覆盖了TCP/IP的许多方面.提供了一个高效直观的方法来学习联网协议族。
《TCP/IP详解卷2:实现》详尽地说明了TCP/I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目前还没有更多的
书——此卷是唯 一一本书,本书全面讲解了来源于44BSD—Lite版本的事实上的标准实现.这个
实现是运行在界上成千上万个系统上的TCP/IP实现的基础。
500个示例总共15000行代码都是真正正在使用的代码,《TCP/IP详解卷2:实现》使用一种举例说明的方法来帮助你精通TCP/IP的实现。你会掌握以下问题:插口API和协议族之间的关系,一个主机实现和一个路由器实现之间的区别等。另外本书覆盖了4.4BSD—Lite版本的新特性,包括多播,长肥管道支持、窗口缩放、时间戳选项、防止序列号环绕及很多其他主题。
本书覆盖范围广,它基于一个当前正使用的标准,并且有详尽的示例,因此它是任何使用TCP/IP的人员一个不可缺少的资源。
内容推荐
本书完整而详细地介绍了TCP/IP协议是如何实现的。书中给出了约500个图例,15000行实际操作的C代码,采用举例教学的方法帮助你掌握TCP/IP实现。本书不仅说明了插口API和协议族的关系以及主机实现与路由器实现的差别。还介绍了4.4BSD-Lite版的新的特点。本书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协议如何实现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
作者简介
Gary R.Wright 研究TCP/IP多年。他是Connix公司的董事长,这个公司的基地在康涅狄格州,它提供Internet接入和咨询服务。 W.Richard Stevens(1951-1999)是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专家,除了《TCP/IP详解》三卷本外,他还有其他两部为,的作品;《UNIX环境高级编程》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源代码表示
1.2.1 将拥塞窗口设置为
1.2.2 印刷约定
1.3 历史
1.4 应用编程接口
1.5 程序示例
1.6 系统调用和库函数
1.7 网络实现概述
1.8 描述符
1.9 mbuf与输出处理
1.9.1 包含插口地址结构的mbuf
1.9.2 包含数据的mbuf
1.9.3 添力口IP和UDP首部
1.9.4 IP输出
1.9.5 以太网输出
1.9.6 UDP输出小结
1.10 输入处理
1.10.1 以太网输入
1.10.2 IP输入
1.10.3 UDP输入
1.10.4 进程输入
1.11 网络实现概述(续)
1.12 中断级别与并发
1.13 源代码组织
1.14 测试网络
1.15 小结
第2章 mbuf:存储器缓存
2.1 引言
2.2 代码介绍
2.2.1 全局变量
2.2.2 统计
2.2.3 内核统计
2.3 mbuf的定义
2.4 mbuf结构
2.5 简单的mbuf宏和函数
2.5.1 m_get函数
2.5.2 MGET宏
2.5.3 m_retry函数
2.5.4 mbuf锁
2.6 m_devget和m_pullup函数
2.6.1 m_devget函数
2.6.2 mtod和dtom宏
2.6.3 m_pullup函数和连续的协议首部
2.6.4 m_pullup和IP的分片与重组
2.6.5 TCP重组避免调用m_pul lup
2.6.6 m_pullup使用总结
2.7 mbuf宏和函数的小结
2.8 Net/3联网数据结构小结
2.9 m_copy和簇引用计数
2.10 其他选择
2.11 小结
第3章 接口层
3.1 引言
3.2 代码介绍
3.2.1 全局变量
3.2.2 SNMP变量
3.3 ifnet结构
3.4 ifaddr结构
3.5 sockaddr结构
3.6 ifnet与ifaddr的专用化
3.7 网络初始化概述
3.8 以太网初始化
3.9 SLIP初始化
3.10 环回初始化
……
第4章 接口:以太网
第5章 接口:SLIP和环回
第6章 IP编址
第7章 域和协议
第8章 IP:网际协议
第9章 IP选项处理
第10章 IP的分片与重装
第11章 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
第12章 IP多播
第13章 IC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
第14章 IP多播选路
第15章 插口层
第16章 插口I/O
第17章 插口选项
第18章 Radix树路由表
第19章 选路请求和选路消息
第20章 选路插口
TCP/IP详解 卷3:TCP事务协议、HTTP、NNTP和UNIX域协议
基本信息
丛 书 名计算机科学丛书
作 者[美]史蒂文斯(Stevens,W.R.) 著;胡谷雨等 译
出 版 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9-1
ISBN9787111075684
版 次:1
页 数:252
印刷时间:2001-6-3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定价:35元
编辑推荐
本书同样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实现细节,并参考引用了卷2中的大量源程序。本书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概念清楚且准确,讲解详细,例子很多。作者在书中举出的所有例子均在作者安装的计算机网络上经过实际验证。在本书的后,作者给出了许多**的参考文献,并一一写出评注。
内容推荐
本书是“TCP/IP详解系列”的延续。主要内容包括:TCP事务协议,即T/TCP,这是对TCP的扩展,使客户-服务器事务更快、更高效和更可靠;TCP/IP应用,主要是HTTP和NNTP;UNIX域协议,这些协议提供了进程之间通信的一种手段。当客户与服务器进程在同一台主机上时,UNIX域协议通常要比TCP/IP快一倍。本书同样采用了大量的实例和实现细节,并参考引用了卷2中的大量源程序。适用于希望理解TCP/IP如何工作的人,包括编写网络应用程序的程序员以及利用TCP/IP维护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管理员。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部分 TCP事务协议
第1章 T/TCP概述
1.1 概述
1.2 UDP上的客户-服务器
1.3 TCP上的客户-服务器
1.4 T/TCP上的客户-服务器
1.5 测试网络
1.6 时间测量程序
1.7 应用
1.8 历史
1.9 实现
1.10 小结
第2章 T/TCP协议
2.1 概述
2.2 T/TCP中的新TCP选项
2.3 T/TCP实现所需变量
2.4 状态变迁图
2.5 T/TCP的扩展状态
2.6 小结
第3章 T/TCP使用举例
3.1 概述
3.2 客户重新启动
3.3 常规的T/TCP事务
3.4 服务器收到过时的重复SYN
3.5 服务器重启动
3.6 请求或应答超出报文段大长度MSS
3.7 向后兼容性
3.8 小结
第4章 T/TCP协议(续)
4.1 概述
4.2 客户的端口号和TIME_WAIT状态
4.3 设置TIME_WAIT状态的目的
4.4 TIME_WAIT状态的截断
4.5 利用TAO跳过三次握手
4.6 小结
第5章 T/TCP协议的实现:插口层
5.1 概述
5.2 常量
5.3 sosend函数
5.4 小结
第6章 T/TCP的实现:路由表
6.1 概述
6.2 代码介绍
6.3 radix_node_head结构
6.4 rtentry结构
6.5 rt_metrics结构
6.6 in_inithead函数
6.7 in_addroute函数
6.8 in_matroute函数
6.9 in_clsroute函数
6.10 in_rtqtimo函数
6.11 in_rtqkill函数
6.12 小结
第7章 T/TCP实现:协议控制块
7.1 概述
7.2 in_pcbladdr函数
7.3 in_pcbconnect函数
7.4 小结
第8章 T/TCP实现: TCP概要
8.1 概述
8.2 代码介绍
8.3 TCP的protosw结构
8.4 TCP控制块
8.5 tcp_init函数
8.6 tcp_slowtimo函数
8.7 小结
第9章 T/TCP实现:TCP输出
9.1 概述
9.2 tcp_output函数
9.2.1 新的自动变量
9.2.2 增加隐藏的状态标志
9.2.3 在SYN_SENT状态不要重传SYN
9.2.4 发送器的糊涂窗口避免机制
9.2.5 有RST或SYN标志时强制发送报文段
9.2.6 发送MSS选项
9.2.7 是否发送时间戳选项
9.2.8 发送T/TCP的CC选项
9.2.9 根据TCP选项调整数据长度
9.3 小结
第10章 T/TCP实现:TCP函数
10.1 概述
10.2 tcp_newtcpcb函数
10.3 tcp_rtlookup函数
10.4 tcp_gettaocache函数
10.5 重传超时间隔的计算
10.6 tcp_close函数
10.7 tcp_msssend函数
10.8 tcp_mssrcvd函数
10.9 tcp_dooptions函数
10.10 tcp_reass函数
10.11 小结
第11章 T/TCP实现:TCP输入
11.1 概述
11.2 预处理
11.3 首部预测
11.4 被动打开的启动
11.5 主动打开的启动
11.6 PAWS:防止序号重复
我是一个习惯于从宏观到微观去学习技术的人,所以《TCP/IP详解》这套书的结构对我来说非常契合。卷1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理解了网络通信的“骨架”,卷2则深入到了“血脉”,揭示了TCP和UDP这两个核心传输协议的精妙之处。到了卷3,我感觉像是进入了“应用层”的繁华都市,看到了我们日常接触的各种网络服务是如何运作的。书中对HTTP、FTP、SMTP、POP3、DNS等一系列应用层协议的讲解,让我对互联网的日常运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我一直很好奇网页是如何加载的,HTTP协议的请求和响应过程,状态码的含义,以及GET和POST方法的区别,在书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解释。DNS的查询过程,为何需要递归和迭代查询,也得到了清晰的阐述。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学习协议本身,更像是在学习如何构建和理解一个完整的网络服务体系。每一章都像是在解锁一个新的网络应用场景,让我觉得网络世界充满了奥秘,也充满了可能。
评分这套《TCP/IP详解》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一本快速翻阅就能掌握的书,而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咀嚼、深入思考的“武功秘籍”。我之前在学校学过一些网络知识,但总觉得零散,不成体系。这套书的出现,就像给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拿卷1来说,它对IP协议的讲解就极其细致,从IP地址的分类、子网划分,到路由器的转发过程,再到IP报文的头部结构,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非常到位。我尤其喜欢书中通过大量实际抓包数据的分析来佐证理论,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更直观的理解。比如,在讲解ARP协议时,书中就展示了ARP请求和应答的实际报文,让我能清楚地看到MAC地址是如何与IP地址进行绑定的。这种深入到底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协议的书,更是一本教你如何“看懂”网络背后运行机制的书。虽然阅读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耐心和思考,但每一次理解一个概念,都会带来一种“原来如此”的成就感,这种感觉非常棒。
评分卷2的学习之旅,让我对传输层协议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只知道TCP是可靠的,UDP是不可靠的,但具体可靠在哪里,不可靠又如何实现,总是模棱两可。这本书用非常详尽的篇幅,深入剖析了TCP的各个方面: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序号和确认应答机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连接建立和拆除的细节,甚至还包括一些TCP的优化选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滑动窗口机制的解释,通过图示和文字的双重说明,我终于弄明白了TCP是如何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又能够高效地传输数据的。而对于UDP,书中也清晰地阐述了它的“无连接”和“不可靠”特性,以及它适用于哪些场景,比如DNS和一些实时通信应用。这本书的讲解风格依然是那种“刨根问底”式的,每一个概念都会从最基础的层面讲起,并且会通过实例来验证,这对于我这样想要深入理解底层原理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有帮助了。我感觉我的网络知识体系,在阅读了卷2之后,又得到了一个质的提升。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这套《TCP/IP详解》全三册,价格确实不菲,但冲着“原书第2版”和“协议卷”的名头,咬咬牙还是收了。拿到手沉甸甸的,纸质和印刷都相当不错,厚实的封壳和泛黄的书页,一看就知道是那种需要静下心来啃的经典。我一直对网络协议底层原理非常好奇,尤其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网络问题时,总感觉少了点“根基”。这套书恰好填补了我这方面的空白。虽然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光看目录和章节标题,就感觉内容非常扎实,从最基础的IP地址、端口号,到复杂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再到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各种协议,几乎涵盖了TCP/IP协议栈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期待能够理解TCP三次握手的细节,以及UDP的无连接特性到底是如何实现的,还有HTTP、FTP这些常用应用层协议背后的通信机制。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参考书,更像是一次深入网络世界本质的探险之旅。我相信,通过对这套书的学习,我能够对网络通信有一个更深刻、更系统的认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甚至能够进行一些更底层的网络开发和故障排查。
评分读完《TCP/IP详解》卷1,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之前对网络通信总有一种模糊的概念,知道有IP地址,有端口,知道数据包在传输,但具体是怎么传输的,为什么会这样传输,总是一知半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把一个庞大复杂的TCP/IP协议栈,一层一层地剥开,露出它最核心的原理。卷1主要聚焦在网络接口层和互联网层,让我对以太网帧的结构、IP数据报的构成、IP地址的分配和路由选择的过程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书中的图示非常精炼,恰到好处地解释了抽象的概念,比如ARP协议的广播机制,ICMP报文的各种类型和用途,以及IP路由选择的复杂过程。我尤其被IP分片和重组的机制所吸引,理解了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被拆解和恢复的,这对于理解网络中的丢包和延迟非常有帮助。虽然这是一本“详解”,但作者的语言并不晦涩,反而是力求清晰和准确,即使是对于初学者,只要肯花时间去理解,也能从中受益匪浅。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阅读卷2和卷3,去探索TCP和UDP的奥秘,以及应用层那些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协议。
评分好
评分商品是正版,不过物流太慢了
评分包装很完美,书的内容,已改以前,非常不错…
评分很不错的书!值得购买。
评分TCP/IP详解卷1原书第2版+协议卷2+卷3 (全三册)
评分很好的书籍
评分包装完整
评分好
评分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