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書名:人生史與人類學
原價:26.00元
作者:王銘銘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108035547
字數:182000
頁碼:35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63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我推崇“人生史”這個概念。“人生史”指的是一種不怎麼像社會科學的方法,它不同於“量化研究,雖則相比更接近“質性研究”,卻與之差異也大。這個意義上的“人生史,與古代中國的“人物誌”是有相通之處的。
 對整體的人生的關注,不同於現代社會對於個體的關注。現代社會之所以“照顧’個體,是因為要文明地在關懷個體中消滅個體,促成結構對個人的“全權監控”。在這個社會學的視野中,“人生史”若有意義,便是在於它對於“生命政治”的揭露。“人生史”研究者關注個體,不以認識“全權監控。為高宗旨,不輕言“生命政治”,而是以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意義”為目的。
目錄
緻謝
緒論
從“當地知識”到“世界思想”——對民族誌知識的反思
綫條與結構,人物與境界——文明、曆史形態與人生史
士、文章與大一統——從《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看人生史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王銘銘 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教授、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特聘教授、《中國人類學評論》創刊主編。近作有:《中間圈:“藏彝走廊”與人類學的再構思》{2008)、《經驗與心態——曆史、世界想象與社會》(2007)、Empire and LocalWorlds、A Chinese M。de!f
文摘
序言
我最近沉迷於尋找那些能夠真正拓寬我思維邊界的著作,而這本《人生史與人類學》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寶石。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跨學科的視野,它似乎毫不費力地在曆史的演進、個體的記憶與文化結構之間搭建起瞭一座堅固的橋梁。閱讀體驗是極其流暢且引人入勝的,作者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時而如涓涓細流般娓娓道來,深入個體生命的細枝末節;時而又如磅礴大河般,將我們帶入到人類社會變遷的宏大背景之中。特彆是對那些邊緣化群體生活史的挖掘,展現齣一種罕見的同理心和批判精神。這本書沒有滿足於簡單的描述,而是緻力於揭示深層的文化邏輯和權力關係是如何形塑一個人的“人生史”的。讀完幾章後,我發現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對於那些視為理所當然的習俗和觀念,開始有瞭更深層次的追問,這正是優秀學術著作的魅力所在。
評分這本《人生史與人類學》的封麵設計簡直是一場視覺的盛宴,那種沉穩中又不失深邃的色彩搭配,讓人一拿到手就覺得分量十足。我一直對人類學這個學科抱持著一種既敬畏又好奇的態度,它仿佛是一扇通往人類文明最深處的大門。這本書的排版很考究,字體選擇既照顧瞭閱讀的舒適度,又在一些關鍵概念的呈現上做瞭恰到好處的強調,顯得專業而不晦澀。光是翻閱目錄,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在構建知識體係上的匠心獨運,從宏大的時間尺度到微觀的個體敘事,邏輯脈絡清晰可見。我尤其欣賞它對田野調查案例的引入,那些鮮活的、充滿煙火氣的故事,瞬間將抽象的理論拉迴瞭真實的生活語境中。這不隻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份邀請函,邀請讀者一同參與到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探索之旅。我期待著它如何將“人生史”這種個體生命敘事與人類學宏大的文化考察相結閤,希望它能提供一種既有溫度又不失嚴謹的觀察視角。
評分我是一個對敘事結構非常敏感的讀者,而《人生史與人類學》在結構上的安排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案例,而是將不同的人生故事巧妙地嵌入到特定的理論框架中,使得每一個故事都成為瞭論證觀點的有力支點。書中的章節過渡處理得異常自然,前後的呼應做得非常精妙,讀起來有一種連貫的、整體性的震撼感。我尤其關注到作者在處理時間維度上的手法,如何將瞬間的生命體驗與長遠的社會變遷有效地編織在一起,這需要極高的駕馭能力。它讓我意識到,“人生史”絕非個人孤立的奮鬥史,而是深刻嵌入在文化網絡和曆史洪流之中的産物。對於那些希望通過深入閱讀來提升自己分析復雜社會現象能力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分析工具箱,它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驚嘆,絕對值得反復品讀。
評分說實話,在接觸這本《人生史與人類學》之前,我對人類學總有一種遙遠和陌生的感覺,覺得它離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太遠瞭。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既有印象。它不像某些理論著作那樣堆砌艱澀的術語,而是通過一個個精心挑選的人生片段,將復雜的理論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仿佛作者本人就是我們身邊的智者,用充滿智慧和幽默的方式與我們對話。我特彆贊賞它在處理文化相對性問題時的審慎態度,既肯定瞭不同文化的價值,又沒有迴避其中的張力與衝突。閱讀過程中,我幾次停下來,深思作者提齣的問題,比如“一個人的自傳如何在不同的社會語境下被‘講述’和‘重塑’?”這些思考遠超齣瞭我預期的收獲。它讓我明白瞭,研究人類學並非高高在上地評判他人,而是謙卑地學習如何更好地理解我們共同的人性。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是“紮實”而“充滿洞察力”。它沒有故作高深,但其論證的嚴密性毋庸置疑,每一次的論述都建立在堅實的經驗材料之上。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敘事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冷靜的觀察者姿態,既保持瞭學術的客觀性,又沒有喪失對個體命運的關懷。它成功地將人類學的“大視野”與“小切口”結閤起來,讓我看到瞭一個完整的人是如何在一個特定的文化和社會空間中被塑造和自我定義的。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同理心肌肉”得到瞭極大的鍛煉,學會瞭從更細微、更具文化敏感性的角度去解讀身邊的人和事。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書架上常備的一本參考書,因為它提供的視角不僅適用於學術研究,更能指導我們在日益多元和復雜的現代社會中,更好地進行人際交往和自我認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