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藝文類聚·撥開曆史的迷霧:史論》收錄瞭中國古代影響較大的著名史論十餘篇,采取逐篇題解、逐段注譯形式,展示古代思想者對著名曆史人物與事件的獨特觀察分析。除完整選入公認的史論名篇如賈誼《過秦論》,蘇洵《六國論》外,還選入涉及大眾關注的曆史人物如曹操、諸葛亮、硃元璋等的史論,對其作齣瞭不同世俗看法的分析。此外該書配有插圖30餘幅,結閤正文人物故事,使讀者能在生動輕鬆的氛圍中體會到前人縱觀大曆史的智慧。
目錄
賈誼 過秦論
曹植 漢二祖優劣論
嵇康 管蔡論
盧照鄰 三國論
權德輿 兩漢辨亡論
劉禹锡 華佗論
白居易 漢將李陵論
蘇洵 六國論
蘇軾 留侯論
蘇軾 範增論
曾鞏 唐論
方孝孺 豫讓論
康海 史論
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論
王世貞 藺相如完璧歸趙論
廖燕 明太祖論
管同 蒯通論
周樹槐 漢高帝論
精彩書摘
前200一前168),洛陽人。少年纔俊,“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二十餘歲,即被漢文帝召為博士,詔令議下應對自如,因此頗受文帝賞識而升為太中大夫。賈誼誌嚮宏遠,縱論國事、指陳弊端,顯示齣卓越的政治纔能。後為廷臣所嫉,貶為長沙王太傅。故又稱賈長沙、賈太傅。後任梁懷王太傅,因梁懷王墜馬而亡,賈誼內疚自責,傷神而逝。
《過秦論》是賈誼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史論文的典範之作。其文分上、中、下三篇,總結秦之興亡盛衰。上篇敘秦國自孝公以迄始皇間的發展壯大,備敘秦國山川形勝的條件及曆代謀略促進秦國強盛的史實,並總論秦亡原因;中篇介紹秦統一中國後的失誤政策,廢王道立私權,“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最終導緻統治失策,自取滅亡;下篇敘說陳涉揭竿而起,秦朝迅速覆滅。文章意旨並不在羅列秦朝故實,而在於以史為鑒,興發感慨,正如文中所雲:“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過秦,顧名思義乃言秦之過,“過”字乃文章之樞要。賈誼陳說秦代興亡之變,藉以警當世之政,勸諫漢文帝廣施仁政,以期長治久安。滿懷壯誌的賈誼,卻沒有施展纔能的機會,在朝遭人嫉妒,外任又橫生枝節。三十餘歲,便因自責傷感而亡。
誦讀賈文,能自然感覺到一種充沛氣勢。《過秦論》三篇有機組閤,相得益彰,環環相套,層層遞進,誠如方苞所評:“古文之法,一篇自為首尾;此論則聯三篇而更相錶裏,脈絡灌輸。”文章鋪陳渲染、誇張對比、氣勢如虹、筆肆雄健,分析戰國形勢,縱論曆史風雲,堪為戰國縱橫傢之遺響。從文章可以窺探賈誼之見遠識卓、纔華橫溢,從中可以體味他的熾烈情感與生命脈動。
前言/序言
史論原指史傢在“本紀”、“列傳”之後評述所記事件和人物的文字,後把凡是關於曆史事件和人物的論文,皆稱為史論。史論對事就人而論,題旨鮮明,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這種文學作品伴隨著古代史學的興盛而發展,滲透著古人的史學觀念,兼具史學和文學的一些特徵。
史論是古代論說體中的重要一類。論說文體起源較早,如先秦諸子散文,都是就事而論的論說體。劉勰將論說之體的文章分為數類,有四品(陳政、釋經、辨史、銓文)八名(議、說、注、傳、贊、評、敘、引)。據內容而言,論說主要有政論、史論、學術論文三類。單就史論而言,針對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而明辨是非,深入研探。從現存文獻來看,最早的史論文為賈誼《過秦論》,此文探究秦朝亡因以勸文帝更變國策,具縱橫傢捭闔之勢,染有“說”的勸誡色彩。而後代的史論,“論”的題旨愈加鮮明,大都圍繞一個論點而展開,重在闡釋作者的見解,而遊說的味道逐漸淡化。如蘇洵《六國論》議論六國滅亡的原因,將之歸咎到六國賂秦行為,綱舉目張,反復佐證論點。而蘇軾《範增論》立論新異,認為範增被疑已久,其離去是必然之事。文章層層剖析,深入研探,錶裏粲然,引人入勝。
縱觀曆代的史論之作,或可歸納齣如下的一些特徵:
第一,藉史明事,藉古鑒今。
曆史的興亡衰替,人事的變遷移易,為後世提供瞭藉鑒,有助於後人知古而明今。故唐太宗曾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從鑒今的角度而言,史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藝文類聚:史論·撥開曆史的迷霧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藝文類聚:史論·撥開曆史的迷霧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往昔魏晉風骨,今日得償一睹
評分
☆☆☆☆☆
裝幀好,封麵清新,內容充實。尤其是注釋和翻譯,特彆好!
評分
☆☆☆☆☆
好書 值得看看 都是選集 還行
評分
☆☆☆☆☆
看完之後他說很不錯!!!!
評分
☆☆☆☆☆
在中國古代史學及有關曆史文獻中,史論即關於客觀曆史如史事、人物、曆史現象等的評論,其概念是清晰的;而史評即關於史學自身如史傢、史書、史學現象等問題的評論,其概念則顯得模糊。
評分
☆☆☆☆☆
書是正版,非常不錯,速度也快。
評分
☆☆☆☆☆
評分
☆☆☆☆☆
評分
☆☆☆☆☆
史論原指史傢在“本紀”、“列傳”之後評述所記事件和人物的文字,後把凡是關於曆史事件和人物的論文,皆稱為史論。史論對事就人而論,題旨鮮明,有的放矢,針對性較強。這種文學作品伴隨著古代史學的興盛而發展,滲透著古人的史學觀念,兼具史學和文學的一些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