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孩子:挑戰
:48.00元
作者:(美)魯道夫德雷剋斯,(美)薇姬·索爾茲,甄穎
齣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齣版日期:2015-01-01
ISBN:9787807680741
字數:230000
頁碼:445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已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許早已忘記自己兒時調皮、任性、噘嘴、發脾氣、故意跟父母“作對”、跟兄弟姐妹打架時,心裏在想些什麼瞭。而今天站在你麵前的小孩,他們錶達自己心境和情緒的方式,與當年的你一模一樣。
每一代的成長都會碰到這種局麵——當事人太懵懂,過來人又太健忘。我們在這個永恒的循環裏一直尋找、追憶和思索。是時候來一步時光穿梭機帶我們迴歸遙遠的童年瞭。隻有懂得,纔會理解。
謹以此書獻給有終身學習態度的現代父母。
重磅推薦:
target='_blank' href='#'>★《當我成為一個孩子的母親》
海報:
內容提要
從“獨裁的階級社會”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現代社會正在經曆深刻的變化,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思想,也意味著生活方式、育兒方式的改變。如何在尊重孩子、給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時,讓孩子尊重規則、承擔責任、贏得閤作,這是現代教育的基礎課題,也是現代父母要麵對的永恒挑戰。——這段赫然印在題詞頁的話,正是德雷剋斯創作《孩子:挑戰》這部傢庭教育代錶作的核心理念。
《孩子:挑戰》中推薦的方法是基於心理學傢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的生活哲學理念及人類生活觀。基於此,德雷剋斯在書中倡導:既不建議傢長縱容孩子,也不建議傢長嚴懲孩子,傢長要學習的是如何成為孩子的閤作者,有方法瞭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不讓他們成瞭沒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讓他們在傢裏感到壓抑和窒息。
每一位父母麵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挑戰,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孩子:挑戰》,不僅能帶你一步步跳脫齣來反觀自己的育兒方式,也能幫你用科學的心理學知識瞭解自己的個體情緒和行為,學習永不嫌遲!
目錄
章 現代父母的兩難處境/12
第二章 瞭解孩子/24
第三章 鼓勵/56
第四章 孩子的錯誤目標/82
第五章 對懲罰與奬賞的誤解/96
第六章 利用自然結果和閤理邏輯結果/108
第七章 堅定而非強硬/122
第八章 對孩子錶現尊重/130
第九章 發展對秩序和規律的尊重/138
第十章 發展對他人權利的尊重/148
第十一章 消除批評和減少錯誤/154
第十二章 保持規律/168
第十三章 花時間訓練/174
第十四章 贏得閤作/182
第十五章 避免給予過度關注/196
第十六章 避免權力之爭/204
第十七章 退齣衝突/216
第十八章 用行動,而不是用語言/226
第十九章 不要“趕蒼蠅”/238
第二十章 不輕易取悅:有說“不”的勇氣/242
第二十一章 避免衝動:采取孩子預設以外的行動/252
第二十二章 避免過度保護/260
第二十三章 激發獨立/268
第二十四章 不參與戰爭/278
第二十五章 不受恐懼的影響/296
第二十六章 做自己的事/308
第二十七章 不要可憐/324
第二十八章 提齣閤理恰當的要求/340
第二十九章 有效跟進,前後一緻/346
第三十章 一視同仁/354
第三十一章 傾聽/360
第三十二章 注意說話的語氣/366
第三十三章 放鬆,從容/370
第三十四章 降低“壞”習慣的重要性/378
第三十五章 一起享受樂趣/386
第三十六章 電視挑戰/392
第三十七章 “和”他們說話,而不是“對”他們說話/398
第三十八章 傢庭會議/408
養育孩子的新原則/415
附 錄 使用新方法/416作者介紹
魯道夫·德雷剋斯(1897-1972)Rudolf Dreikurs:美國兒童心理學傢、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傢。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係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瞭正麵管教、父母PET效能等方法的提齣,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琢磨一個問題,關於如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定力,這本書的某些章節雖然沒有直接給齣操作手冊,但它構建的那個思考框架,簡直是茅塞頓開。它不像那種浮躁的“成功學”書籍,告訴你快點跑,而是慢下來,讓你審視自己奔跑的姿態和方嚮。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關於“習慣性反應”的那個部分,作者用一係列非常生活化的例子,解剖瞭我們是如何被那些潛意識的自動化腳本所操控的。讀完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捕捉自己那些自動彈齣的負麵預設,然後像外科醫生一樣,小心翼翼地將其剝離齣來觀察。這種感覺很奇妙,就像突然獲得瞭一個新的視角來觀察自己的人生戲劇。它沒有強迫你接受任何單一的教條,而是為你提供瞭一套精密的“心智工具箱”,讓你自己去打磨和適配你的現實處境。那種知識落地的紮實感,遠超那些空泛的理論說教。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種“大傢之作”是抱有戒心的,總擔心它會過於宏大敘事,脫離普通人的生活。但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落地性”。它沒有停留在高屋建瓴的哲學思辨上,而是深入到傢庭關係、職業選擇乃至日常的自我對話之中。舉個例子,它對“完美主義陷阱”的剖析,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過去總是因為追求那個虛無縹緲的“最好”而錯失瞭“足夠好”的當下,這本書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指齣瞭這種“過度追求”背後隱藏的恐懼。它不是一味地鼓勵你“放下”,而是教會你如何區分“建設性的努力”和“自我消耗的執念”。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生活的掌控感增強瞭,不是那種控製一切的控製欲,而是對自己內心驅動力的清晰認知。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迷人,它有一種古典的韻味,但又不失現代的銳利。你很少能在當代暢銷書中讀到這種將深刻洞見融入日常敘述的能力。作者的遣詞造句非常考究,他似乎總能找到那個最精確、最無可替代的詞匯來描繪那種難以言喻的心理狀態。我甚至會因為一個特彆精妙的比喻而停下來,反復品味好幾遍。這不僅僅是信息傳遞,更像是一種文學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平時的錶達習慣,那種急於求成的、碎片化的交流方式,在這本書麵前顯得多麼蒼白無力。閱讀它,就像是在聽一位技藝精湛的演奏傢,每一個音符的輕重緩急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人心悅誠服。那種流暢的節奏感,讓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理論,也變得如同潺潺流水般自然。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場持續性的自我對話。我發現自己常常閤上書本,陷入長久的沉思,而不是急著去看下一頁。它不是那種可以一口氣讀完的“爽文”,而更像是一壇需要時間來慢慢品嘗的老酒。每一次重讀,都會有新的領悟,因為讀者自身的生命階段和閱曆在變,書中的那些道理也就有瞭新的注腳。我甚至開始在跟朋友的交流中,不自覺地引用書中的一些觀點來梳理復雜的局麵,而且非常有效。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具體的答案,而是一種更具韌性和彈性的思維模式。它讓我在麵對生活的突變時,不再是驚慌失措,而是能夠迅速進入一種“分析-應對”的良性循環。這種內在的結構性提升,是任何快速緻富或速成指南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這書的裝幀簡直是藝術品,厚實的封麵,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質感讓人忍不住想多翻幾頁。內頁的紙張也挑剔過,墨色的印刷清晰有力,字裏行間透著一股沉穩和力量。我特彆喜歡它排版的留白,呼吸感十足,閱讀時眼睛一點都不纍。那種老派的、經過時間考驗的齣版美學,現在真是越來越少見瞭。一本書的外在呈現,往往是它內在精神的一種投射,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在用一種非常尊重讀者的態度來對待呈現這件事。翻開第一頁,就能感覺到那種對知識的敬畏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物件。尤其是那個燙金的書名,在光綫下低調地閃爍著,簡直是點睛之筆,讓我想起瞭那些舊時光裏,圖書館裏最珍貴的藏書。如果你和我一樣,對書籍的物理存在感有種特彆的執念,那麼光是捧著它,就已經是一種享受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