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泠印社 编
图书标签:
  • 动物
  • 花卉
  • 绘画
  • 清代
  • 金农
  • 罗聘
  • 植物
  • 工笔
  • 绘画技法
  • 艺术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冷印社出版社
ISBN:80735.1078
版次:1
商品编码:10491444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动物花卉册》是金农、罗聘的花鸟合册,十开,水墨绢本,34.5厘米,横24厘米,绢色、品相都好。十开册页,二人备绘五册,其中金农五开绘花卉二开,猫、鸭、玲珑溪石各一开,罗聘则五开各式花卉。金、罗二位本为师徒,一个是最早的“扬州八怪”,一个是最晚的“扬州八怪”,师徒二人首尾相衔,均为扬州八怪重要画家。与扬州八怪其他各家一样,他们作画取材平凡,没有士大夫气,但又能从平凡中画出不平凡,与当时主导画坛的正统派绘画有鲜明区别。两人的共同特点一也是扬州八怪的共同特点一是作画不为笔墨拘谨,任取自由,抒发性情,所以无论花卉动物,出自他们笔下,总是生机勃勃。其中金农幽默风趣,说揶揄话最精彩,这也是他“怪”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常常借绘画题款嘲讽时弊,正话反说,指桑骂槐,令人读后痛痒自知。而且他书法好,漆书独标一格,题王回中,相得益彰,最为人喜爱。

前言/序言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一窥乾隆盛世的雅逸生活与文人情趣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并非一本讲述具体动物习性或花卉知识的博物志,它更像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得以窥见十八世纪中国社会,特别是乾隆年间,文人雅士们的生活情趣、审美追求以及他们与自然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连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独特而含蓄的方式,呈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万物的观察、体悟与情感寄托。 跨越时代的笔墨,凝固的生命瞬间 本书作者金农(1687-1763)与罗聘(1733-1799),虽然在年龄上存在一定跨度,但他们都活跃于清朝康雍乾盛世。金农作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绘画风格独特,不拘泥于传统,充满着古朴、疏野、稚拙的趣味。他的作品往往饱含着一种对世俗的疏离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罗聘则是金农的得意门生,其画风既继承了老师的遗韵,又发展出自己鲜明的个性和艺术语言,笔下的人物和山水常常带着一股灵动与奇崛。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顾名思义,收录的应是两位艺术家笔下的动物与花卉题材作品。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对客观物象的写实描摹。在那个注重写意精神和情景交融的时代,画中的动物不再仅仅是动物,花卉也不仅仅是花卉。它们是画家情感的载体,是人生哲思的隐喻,是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象征。 动物:生命的律动与人格的投射 书中的动物画,或许会以狮虎兽的威猛、猿猴的灵巧、鱼鸟的悠游、犬马的忠诚等不同形象呈现。但金农与罗聘笔下的动物,往往超越了单纯的物种特征。例如,一只老态龙钟的乌龟,可能象征着长寿与智慧,又或者是画家对岁月流转、世事沧桑的感慨。一只形态矫健的鹿,或许代表着高洁隐逸,又或者是文人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 他们笔下的鸟儿,或许振翅欲飞,在枝头婉转啼鸣,传递着春天的生机勃勃,也可能是对自由的向往,或者是对韶华易逝的叹息。而那些静卧的猫儿,或是嬉戏的孩童身边的犬只,则可能寄寓着画家对家庭温情、闲适生活的期盼。 金农的动物画,常带有一种“怪”的趣味,比如他笔下的“戏马图”,马匹的形态或扭曲或夸张,但却充满着一股奔放不羁的力量感,这或许是他内心某种激情的释放,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嘲讽。罗聘的动物画,则可能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与形体的生动,他的猴子常常活泼得仿佛能跃然纸上,传递出一种生命的喜悦和顽皮。 这些动物,并非仅仅被置于白纸之上,它们很可能栖息于山林之中,点缀于庭院之内,与山石、树木、流水巧妙地融为一体。这种环境的烘托,使得动物的形象更加立体,也更富有生命力。它们在画面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传递着一种情绪。 花卉:自然的芬芳与文人的情怀 花卉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题材,在《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中,同样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清雅孤傲,牡丹的富贵华丽,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菊花的凌霜傲雪,这些在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卉,很可能在两位艺术家的笔下焕发出新的生命。 金农的花卉画,常常带着一种古拙的稚气,他的笔触朴实无华,色彩淡雅,却能精准地捕捉到花朵最动人的神韵。他笔下的梅花,可能不是盛开时的繁华,而是蕴含着坚韧生命力的含苞待放,或是风雪中傲然挺立的剪影。他的兰花,或许不追求繁复的层次,而是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其清逸脱俗的气质。 罗聘的花卉画,则可能更加细腻,色彩运用上也可能更加大胆。他笔下的牡丹,或许层层叠叠,雍容华贵,但又不会显得俗艳,而是透着一股天然的丽质。他的水仙,可能在晶莹剔透的露珠映衬下,显得格外清丽脱俗。 更重要的是,花卉在《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中,往往不仅仅是独立的植物个体。它们可能被置于文人雅士的书房之中,与古琴、香炉、茶盏一同出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文人生活场景。一株盛开的桃花,可能寄托着对春天的眷恋,也可能是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一丛幽兰,则象征着高雅的情趣和独立的品格。 艺术风格的对话与传承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的另一层价值,在于它展现了金农与罗聘两位艺术家在艺术风格上的对话与传承。金农的“怪”与“拙”,他的独特视角和不落俗套的表现手法,无疑对年轻的罗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聘在继承老师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又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承接,又有超越。 通过对比两位艺术家在同一题材(如某种动物或花卉)上的表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各自的艺术个性和审美取向。金农的作品可能更注重精神性的表达,画面氛围偏向古朴、苍劲,甚至带有一丝禅意。罗聘的作品则可能更注重形体的生动和色彩的和谐,画面更加鲜活、灵动,充满生活气息。 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与融合,使得《金农罗prü动物花卉册》不仅仅是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集,更是一部展现清代绘画艺术发展脉络的生动例证。它让我们看到,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如何通过个性的挥洒和创新的尝试,来丰富和发展绘画艺术。 超越描摹的意境:文人的情思与时代的印记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的吸引力,绝不仅仅在于笔墨的技巧或物象的逼真。它真正打动人心的是其中蕴含的文人情思和时代印记。在那个商品经济逐渐繁荣,但文人阶层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的时代,画家们在创作中,常常将个人的情感、对社会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融入其中。 书中的动物花卉,是画家们与自然对话的媒介,也是他们与自己内心对话的窗口。它们是文人雅士们在繁忙政务或商贾应酬之余,寄情于山水的写照,是他们在精神世界寻求慰藉的寄托。一幅画,可能包含了画家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同时,这本书也折射出乾隆盛世的社会文化风貌。那个时代的文人,既有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新事物的包容。他们追求生活的雅趣,注重审美的格调,并将这些融入到艺术创作之中。《金农罗prü动物花卉册》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是一枚精美的印章,为那个时代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 结语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是一部富有深度和韵味的艺术画册。它以一种含蓄而隽永的方式,呈现了清代两位重要画家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乾隆时期文人雅士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他们与自然界之间深刻情感连接的窗口。阅读此书,不仅能领略艺术之美,更能体悟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人生哲思。它提醒我们,在观察自然时,不仅仅是看到表象,更要去体悟生命的力量,去感受情感的流淌,去领会艺术所能传达的深邃意境。

用户评价

评分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了我对传统艺术认知的局限。我一直认为,动物花卉的绘画,无外乎写实或是写意,然而这本书却展现了一种更为精妙的融合。 画册中的动物,既有写实的精准,又有写意的灵动。例如,那几幅描绘马的图画,马匹的肌肉线条,奔跑时的动态,都被刻画得十分到位,仿佛随时能听到它们奔腾的嘶鸣。然而,它们又不仅仅是机械的复制,眼神中流露出的神采,那种自由奔放的气质,却又充满了艺术的想象力。 而花卉的部分,更是让我惊叹。那些描绘牡丹的图画,色彩浓郁而又不失雅致,花瓣的层次感和光影变化,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我仿佛能感受到牡丹的雍容华贵,却又没有一丝俗气。再看那些描绘竹子的画面,简练的笔触,勾勒出竹子挺拔而又富有韧性的生命力,传递出一种高洁的品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如何将科学的观察与艺术的想象巧妙地结合,创造出如此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评分

这本《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那些描绘自然生灵的作品情有独钟,但之前接触的作品多半是写意风格,要么就是工笔细致但略显刻板。而这本书,它呈现的动物和花卉,既有形,更有“神”。 我尤其被那些动物的描绘所打动。你瞧那几幅狮子,它们并非是狮王般的威严,而是带着几分懒散,眼神中却又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仿佛洞悉了世间的万物,又似乎只是在享受午后的阳光。再看那些奔跑的鹿,线条流畅而充满动感,每一笔都仿佛将它们的速度与矫健凝聚其中。而花卉的部分,更是妙不可言。那些牡丹,不是简单的富丽堂皇,而是展现出一种雍容华贵中带着淡淡的忧愁,花瓣的层次感和光影的处理,简直可以将人带入那个年代的园林之中。我感觉作者在描绘这些生命时,不仅仅是在复刻它们的外形,更是在捕捉它们内在的精神气质,那种与天地融为一体的和谐感,令人心生敬畏。

评分

阅读《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的过程,是一种宁静而又充实的享受。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时候会觉得一些作品过于陈旧,缺乏时代感。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传统艺术的生命力。 我尤其被画册中描绘的猫咪所打动。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家宠,而是有着各种各样的姿态和眼神。有的慵懒地蜷缩着,有的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有的则在嬉戏玩耍。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仿佛能感受到猫咪柔软的毛发和轻盈的脚步。 花卉的部分,同样让我心生喜爱。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菊花的图画。它们有的是金黄色的,有的则是淡雅的白色,有的则带着淡淡的紫色。每一朵花都显得格外饱满,花瓣的细节刻画得十分精细,却又不会显得过于僵硬。我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这些花朵的细致观察和深深喜爱。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美好的赞颂。

评分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这本书,给我的艺术审美带来了新的启发。我一直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具有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我特别喜欢画册中描绘的飞禽。它们有的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有的则在枝头婉转啼鸣。每一只鸟都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力和个性,它们的羽毛色彩丰富,姿态各异,都显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听到它们清脆的歌声,感受到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的轻盈。 花卉的部分,同样让我惊叹。那些描绘兰花的图画,简洁而又充满了意境。它们不是简单的花朵,而是传递出一种高洁、淡雅的气质。我能感受到艺术家对兰花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如何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兰花独特的韵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之处,它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承,更是艺术家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评分

这《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另一种审视自然的方式。我之前对动物的认识,多半来自于纪录片和科普读物,它们提供的是客观的、科学的认知。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艺术的、抒情的视角,展现了动物的另一面。 我常常会对着那些描绘犬只的画面久久不能移开目光。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家畜,而是有了主人忠诚的伙伴,有了顽皮孩童的玩伴,甚至有了与主人一同经历了岁月沧桑的见证者。那眼神中的温顺与灵动,那种慵懒的姿态,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再看那些禽鸟,无论是展翅欲飞的雄鹰,还是婉转啼鸣的黄鹂,亦或是优雅踱步的仙鹤,都被赋予了极高的艺术生命力。它们的羽毛层次分明,色彩浓郁,却又恰到好处,没有丝毫的张扬,只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花卉部分,同样给我带来了惊喜。那些绘制的竹子,不仅表现了其挺拔的姿态,更传递了那种虚心有节、正直不阿的精神品质。而那些写意的梅花,更是简练的笔触中蕴含着无穷的意境,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清香,感受到那凌寒独自开的坚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传递,是艺术家对生命最真挚的表达。

评分

当我拿到《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时,我被它的整体风格所深深吸引。它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鲜艳色彩和浮夸的造型,而是呈现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美感,这恰恰是我所追求的。 书中的动物,无论体型大小,都显得非常生动。我特别喜欢那几幅描绘鱼类的图画,它们在水中嬉戏的姿态,那种流线型的身体,以及偶尔泛起的鳞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到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畅游的景象。而那些描绘昆虫的画面,更是精妙绝伦。一只停留在叶片上的蜻蜓,翅膀的透明感,身体的细长,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触手可及。 花卉的部分,同样让我惊叹。那些描绘荷花的图画,不只是简单的花朵,更是描绘了荷叶的翠绿,花瓣的粉嫩,以及在水中摇曳的身姿。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我尤其欣赏画中对光影的处理,即使是静止的画面,也仿佛能感受到光线在花叶间的穿梭,给画面增添了立体的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承,更是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评分

当我收到《金农罗农动物花卉册》这本书时,我被它的整体风格所吸引。它没有选择当下流行的鲜艳色彩和浮夸的造型,而是呈现出一种沉静而内敛的美感,这恰恰是我所追求的。 书中的动物,无论体型大小,都显得非常生动。我特别喜欢那几幅描绘鱼类的图画,它们在水中嬉戏的姿态,那种流线型的身体,以及偶尔泛起的鳞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我甚至能想象到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畅游的景象。而那些描绘昆虫的画面,更是精妙绝伦。一只停留在叶片上的蜻蜓,翅膀的透明感,身体的细长,都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触手可及。 花卉的部分,同样让我惊叹。那些描绘荷花的图画,不只是简单的花朵,更是描绘了荷叶的翠绿,花瓣的粉嫩,以及在水中摇曳的身姿。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我尤其欣赏画中对光影的处理,即使是静止的画面,也仿佛能感受到光线在花叶间的穿梭,给画面增添了立体的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它不仅仅是技巧的传承,更是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评分

《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我一直认为,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否引起观者的共鸣,能否触动内心的深处。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我尤其被画册中那些描绘山石野兽的画面所震撼。它们并不以威猛取胜,而是通过一种含蓄而内敛的方式,展现出一种原始的力量感。例如,那几幅描绘虎的画面,没有刻意去渲染它的凶残,反而通过眼神的捕捉,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孤独感,仿佛是对天地万物的审视。再看那些描绘猿猴的图画,它们的动作活泼而又充满智慧,每一笔都透露出对生命形态的细致观察。 花卉的部分,也同样充满了意境。那些描绘竹子的画面,不仅仅是竹子的形,更是竹子的“神”。那种挺拔的姿态,那种青翠的颜色,都传递着一种坚韧不拔、正直无畏的精神。而那些描绘梅花的画面,更是寥寥数笔,却勾勒出了一种傲然独立、不畏严寒的品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艺术家如何在平凡的动植物身上,赋予它们不凡的生命力和精神内涵。

评分

翻开《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我仿佛走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梦境。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颇具匠心,厚实的纸张,古朴的封面,都散发着一种历史的沉淀感。当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画面便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这里的花卉,不同于我在市面上见过的任何画册。它们有着鲜活的生命力,无论是怒放的梅花,还是含苞待放的兰花,亦或是点缀其间的各色野花,都仿佛是从画中跃然而出,带着泥土的芬芳和清晨的露珠。 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几幅描绘蝴蝶的作品。那些蝴蝶的翅膀,色彩丰富,纹理细腻,有的如同精美的织锦,有的则带着朦胧的光泽。它们或停留在花瓣上,或在空中翩翩起舞,每一个姿态都充满了灵动与优雅。我常常会对着这些画面反复端详,试图从中捕捉到那些瞬间的动态美。而那些动物的描绘,也同样令人惊艳。有沉静如古松的猫,有眼神深邃的老虎,还有生动活泼的猿猴。它们的存在,为整本画册增添了无穷的生趣和一份难得的野性之美。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充满诗意与生命力的艺术世界。

评分

拿到《金农罗聘动物花卉册》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如同穿越时空而来的惊喜。我之前也看过不少动物和花卉的画册,但这本书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我尤其被其中的鸟类描绘所吸引。它们不再只是简单的鸟儿,而是有了独特的个性。有的眼神灵动,仿佛在诉说着有趣的故事;有的姿态优雅,如同一位位舞者。我能感受到艺术家对鸟类生态的细致观察,从它们的羽毛的质感,到它们栖息的枝丫,都刻画得十分到位。 而花卉的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欢的是那些描绘莲花的图画。它们不仅有荷叶的宽大,花瓣的娇嫩,还有那出水芙蓉般的清雅。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莲香。书中的花卉,无论是什么品种,都显得格外真实,又饱含艺术家的情感。我能感受到艺术家对自然的深深热爱,以及他如何用画笔将这份热爱传递给观者。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次艺术的洗礼,一次对生命美好的赞颂。

评分

年五十始从事于画,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良由所见古迹多也。初写竹师石室

评分

画的还可以,印刷质量不错。

评分

很喜欢金农,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别号很多, 金农坐像[1]

评分

定价过高

评分

绘画

评分

印刷还可以,就是没有透露在哪里收藏的,国内出版物往往是这样的

评分

编辑本段个人成就书法

评分

绘画

评分

法作品较扬州八怪中的其他人来说,传世作品数量是非常少的。他生活在康、雍、乾三朝,因此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的,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具有朴素简洁风格,金农的书法艺术以古朴浑厚见长。他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浓墨,行笔只折不转,象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他将楷书的笔法、隶书的笔势、篆书的笔意融进行草,自成一体,别具一格。其点画似隶似楷,亦行亦草,长横和竖钩都呈隶书笔形,而撇捺的笔姿又常常近于魏碑,分外苍劲、灵秀。尤其是那些信手而写的诗稿信札,古拙淡雅,有一种真率天成的韵味和意境,令人爱不释手。 金农的行书从其早期开始就不入常格,而以碑法与自家的“漆书”法写成的行草书,用笔率真,随心所欲,点画浪藉而又笔墨醇厚,粗头烂服之间,透出苍逸稚拙之趣,令人叹服;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盛仲交赞》,绢本漆书。2009年12月19日,有着“扬州八怪”之称的金农的《花果册》在杭州拍卖会上以3976万元的价格创下西泠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