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全书外编(套装共4册)

朱子全书外编(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杰人 等 著
图书标签:
  • 朱熹
  • 理学
  • 宋明理学
  • 传统文化
  • 文化典籍
  • 哲学
  • 思想史
  • 经学
  • 朱子学
  • 全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765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502357
包装:精装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69
套装数量: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朱子全书外编(套装共4册)》包括了《朱子全书外编1》、《朱子全书外编2》、《朱子全书外编3》、《朱子全书外编4》。朱子全书的编修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在制定全书的编修体例时确定:全书只收编朱子本人之著作包括自着、合着、注释、考订及语录等。

目录

《朱子全书外编1》目录:
校点说明
九峯蔡先生书集传序
书序
书集传卷一
虞书
尧典
舜典
大禹谟
阜陶谟
益稷
书集传卷二
书集传卷三
书集传卷四
书集传卷五
书集传卷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

《朱子全书外编2》目录:
校点说明
程氏遗害
程氏遗书目录
第一 端伯传师说
第二上 元丰己未吕与叔东见二先生语
第二下 附东见绿后
第三 谢显道记忆平日语
第四 游定夫所绿
第五
第六
第七
……
程氏外书
附录

《朱子全书外编3》目录:
校点说明
卷上
卷中
卷下
附录
一、序跋宋朱熹谢上蔡语录后序
宋朱熹谢上蔡语录后记
宋胡宪上蔡语录跋
二、历代着绿
三、谢良佐资料宋叶适上蔡先生祠堂记
宋朱熹德安府应城县上蔡谢先生祠记
四、傅记
……

《朱子全书外编4》目录:
南轩先生文集目录
校点说明
南轩先生文集序
卷一

风雩亭词
谒陶唐帝庙词
公安竹林祠迎神送神乐章

遂初堂赋
饭杞菊赋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卷二十五
……
卷四十四
附录

精彩书摘

穷理为先,如此则方有学。今言知仑与至于命尽有近远,岂可以知便谓之至也。又日:性者万物之一源,非有我之得私也。惟大人为能尽其道,是故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彼白蔽塞而不知顺吾理者,则亦末如之何矣。又曰:幽赞天地之道,非圣人而能哉?诗人谓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赞化言之一端与。
吕曰:至于实理之极,则吾生之所固有者不越乎是。吾生所有既一于理,则理之所有皆吾性也.人受天地之中,其生也,具有天地之德,柔强昏明之质虽异,其心之所然者皆同。特蔽有浅深,故别而为昏明,禀有多寡,故分而为强柔。至于理之所同然,虽圣愚有所不异。矗己之性,则天下之性皆然,故能尽人之性。蔽有浅深,故为昏明,蔽有开塞,故为人物;禀有多寡,故为强柔,禀有偏正,故为人物。故物之性与人异者几希,惟塞而不开,故知不若人之明,偏而不正,故才不若人之美。然人有近物之性者,物有近人之性者,亦系乎此。于人之性,开塞偏正无所不尽,则物之性未有不能尽也。己也,人也,物也,莫不尽其性,则天地之化几矣。故行其所无事,顺以养之而已,是所谓「赞天地之化育者也。如尧命羲、和,钦若昊天,至于民之析、因、夷、陕,鸟兽之孳尾、希革、毛毯、毹毛,无不与知,则所赞可知矣。天地之化育犹有所不及,必人赞之而后备,则天地非人不立。故人与天地并立为三才,此之谓与天地参。

前言/序言

  朱子全书的编修从一九九四年开始,在制定全书的编修体例时确定:全书只收编朱子本人之著作(包括自着、合着、注释、考订及语录等),而朱子整理编修的他人著作,则另出局外编。二00二年全书出版,又经八年,外编成书付梓。
  朱子全书外编计收各类著作凡七种,包括:
  书集传
  中庸辑略
  程氏遗书
  程氏外书
  上蔡语录
  南轩先生文集
  韦斋集附玉澜集

《朱子全书外编》(套装共4册)的简介 汇集海内外珍稀文献,重塑理学巨擘的学术版图 《朱子全书外编》集结整理了迄今为止海内外所藏、未被《朱子全书》正编收录的朱子散佚著作、重要信札、与学友论辩往来、以及历代对朱子学说进行补充、辨析、传承的珍贵文献。此套四册巨著,不仅是对“朱子学”研究的重大文献补充,更是对朱熹本人学术思想发展脉络、治学方法、以及其思想在后世演变传播的一次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它填补了过去研究中因文献散佚而产生的认知空白,为学者提供了更为完整、更为丰富、更为细致的研究素材,必将对朱子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史的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册:散佚文集与新增论述 本册主要收录了朱熹散佚于各家藏书、笔记、方志中的文章、序跋、记、赞、颂、碑铭等各类文集。这些篇章虽然零散,却往往蕴含着朱熹在特定时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与人交往的细节,以及其对具体学问问题的独到见解。例如,一些未被广泛流传的序跋,可能揭示了他与某些著作的深层联系;一些零散的论述,则可能提供了理解其宏大思想体系的微观线索。 此外,本册还收录了一些新发现或过去研究中被忽视的朱熹论述,这些论述可能涉及他对《诗经》、史记、《易传》等经典的新解读,对佛教、道教等异质思想的辨析,以及他对当时社会政治、教育、礼乐制度的评论。这些新增内容,犹如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珠,经由本套丛书的汇集,得以重现其璀璨光芒,为研究者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和坚实的文献支撑。 通过对这些散佚文献的细致考订与编纂,本册旨在展现一个更为立体、更为丰满的朱熹形象。它不再局限于已有的经典文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朱熹广阔的学术活动和日常著述,力求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理学巨匠。 第二册:往复书札与论学辩论 书札作为个人思想最直接、最鲜活的载体,历来是史料研究中的瑰宝。本册精心收录了朱熹及其同时代重要学者之间大量的书信往来。这些书信不仅涉及了日常的问候、请教,更重要的是,它们是朱熹阐述其学说、与友人切磋琢磨、甚至与持不同观点者进行激烈辩论的重要场所。 其中,与张栻、吕祖谦、黄幹等人的书信往来,是理解朱熹思想发展、学说形成的关键。通过这些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如何在与同道者的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如何回应不同的质疑,如何阐释其对“天理”、“性命”、“格物致知”等核心概念的理解。一些著名的学案,如“程朱辩论”、“朱陆辩论”中的部分书信记录,在本册中得以补充和呈现,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详尽的论辩细节和思想交锋。 同时,本册也收录了一些朱熹写给后学晚辈的信件,这些信件往往包含了循循善诱的教诲、治学方法的指引、以及对学问前景的展望。这些书札不仅体现了朱熹作为一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也为我们理解朱子学在当时的传播和影响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通过对这些书札的梳理,本册旨在展现朱熹在学术思想形成过程中,与外界的互动、思想的碰撞以及其深厚的师友情谊。它打破了以往以系统性论著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局限,将朱熹的思想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社会和学术语境中进行考察。 第三册:朱子学说的补充与辨析 朱子学说博大精深,自其问世以来,便引发了持续的关注与讨论。本册聚焦于朱子学说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补充性文献,以及历代学者对其进行的辨析和阐发。 这部分文献可能包括:朱熹早期的一些未被纳入主流著作的论述,这些论述可能体现了他思想的萌芽与发展;朱熹在晚年对其部分学说的修正与补充;以及历代学者在研究朱子学时,发现的一些与其原旨有所偏离之处,并加以纠正和辨明的文字。 更重要的是,本册收录了大量对朱子学说进行补充和辨析的文献,这些文献可能源于: 后学记述与阐释: 包括黄幹、赵希夔、蔡元定等朱熹的亲传弟子,以及其他后学者对朱子语录、学说的整理、注解和发挥。这些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朱子思想的二次创作,但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朱子学说的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不同学派的评议: 历代以来,出现过多种对朱子学说的不同解读甚至挑战。本册收录的文献中,可能包含一些对朱子学说持不同见解的学者的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对朱子学说进行了评议、补充或反驳,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朱子学说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争议。 海外传布中的变异与再阐释: 随着朱子学说向朝鲜、日本等东亚地区的传布,在异质文化背景下,其学说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和再阐释。本册可能收录了一些来自这些地区的,对朱子学说进行本土化解读的文献,为研究朱子学说的国际传播史提供宝贵资料。 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汇集,本册力求呈现朱子学说发展演变的复杂图景,展现了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理解、被接受、被挑战、被继承的过程。 第四册:朱子研究的百年梳理与未尽之学 本册是《朱子全书外编》的集大成之作,旨在对近百年来朱子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近百年来,随着中外学术交流的深入,朱子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册将收录一批重要的近现代朱子学研究的代表性文献,这些文献可能包括: 早期白话研究成果: 随着白话文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尝试用白话文解读朱子学说,使得朱子思想更加易于被大众理解。 专题研究专著与论文: 涵盖了对朱子学说的具体概念(如“理”、“气”、“心”、“性”、“情”、“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致良知”等)的深入剖析,对朱子思想体系的整体性考察,对朱子与儒家早期思想、佛教、道教关系的辨析,以及对朱子学说与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关联研究。 国际朱子学研究动态: 收录一些海外学者对朱子学研究的成果,展现朱子学在国际学术界的视野和影响。 重要学术争鸣的文献: 梳理近百年来的重要学术争鸣,如关于“朱子是否是道学家”、“朱子学说的历史地位”、“朱子学说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等重大问题的讨论。 此外,本册还将着重关注“未尽之学”。这部分内容旨在指出当前朱子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例如: 文献整理的进一步深化: 尽管本套丛书已经收录了大量散佚文献,但仍可能存在尚未被发掘或整理的珍贵史料。 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鼓励将哲学、历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与朱子学研究相结合,发掘新的研究视角。 朱子学说的当代价值: 探讨朱子学说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启示,如其对伦理道德、教育理念、人生智慧等方面的贡献。 朱子学说的比较研究: 将朱子学说与其他思想体系(如西方哲学、印度哲学等)进行比较研究,拓展朱子学说的理论视野。 《朱子全书外编》这套四册巨著,不仅是对朱子学术文献的一次大规模的汇集与整理,更是对朱子学研究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推动。它将为国内外研究朱子学乃至中国传统思想的学者,提供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研究平台,必将开启朱子学研究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这种对宋代理学痴迷的“老学究”量身定做的精神食粮!我之前断断续续地读过一些朱熹的语录和后人的注释,总觉得意犹未尽,像是在拼凑一块破碎的古玉。直到我捧起这套《朱子全书外编》,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简直比喝了窖藏多年的老酒还要醇厚。它不像那些高头讲章那样让人望而生畏,而是以一种更贴近朱子本人思想脉络的方式,展现了他学问的广博与精深。尤其是那些关于心性论的探讨,深入到个体修养的细微之处,读来令人心悦诚服。书中对一些经典文本的重新梳理和阐释,让我对理学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触及到宋儒们关乎“格物致知”的根本关怀。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朱子与其他儒者往来的记载,那份跨越时空的对话感,让这位伟大的哲人形象瞬间鲜活起来,不再是冰冷的经典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求道者。读罢,我感觉自己的胸襟开阔了许多,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担当,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种将浩瀚学问融入日常体悟的阅读体验,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

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其实是想寻找一些关于“理学与禅宗关系”的深入论述,因为这是我研究的重点方向。这套《朱子全书外编》没有让我失望,它系统地收录了朱子对佛教,尤其是禅宗的批评与融合的论述,比我在其他零散资料中看到的要全面得多。这些外编材料清晰地展示了朱子如何在其理学框架内,吸收并批判性地转化了佛家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学派。阅读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些关于“心即理”与“心外无物”的辩证讨论,竟然与我近期思考的认知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不谋而合,这让我对古典智慧的当代价值有了更坚定的信心。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复原,更在于它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我建议任何对中国思想史感兴趣的研究者,都应该将其列入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其内容的密度和广度,绝对值得反复细读,从中提炼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深刻见解。

评分

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套“外编”会是一些边角料或者注疏的汇集,但翻开后才发现,它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简直是补全了我对朱子思想体系认知的关键一环。我关注历史的细节和人物的侧面描写已久,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对“全景式”了解的渴望。它不仅仅是哲学思辨的堆砌,更像是一部微观史诗,记录了朱熹在不同人生阶段,面对不同学派挑战时的回应与坚持。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于朱子晚年对自身学说的反思和修正的记录,这体现了一种伟大学者难能可贵的批判精神和不断求真的勇气。这使得整套书的叙事张力十足,不再是单向度的灌输。文字的打磨也很有章法,虽然是古代文献,但编者的用心使得阅读的连贯性很强,即便是初次涉猎宋明理学的读者,也能在其中找到清晰的脉络。我将它置于案头,时不时翻阅其中一辑,总能从中汲取到看待当下事务的新视角。它不像一本读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更像是可以长期陪伴、反复研磨的良师益友。

评分

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朱熹,不能只盯着《四书章句集注》那样的“正典”,因为那样容易陷入教条化的窠臼。真正能展现一位思想家生命力和复杂性的,往往是那些“外围”的材料——信札、序跋、杂记等等。这套“外编”正是汇集了这些“非主流”但极其宝贵的文本。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朱子形象:他既是严谨的理学家,也是一位在世俗困境中挣扎的文人;他既有对宇宙本源的终极追问,也有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关怀。读这些篇章,我仿佛能听到他真实的呼吸声和内心的矛盾。比如其中记录的朱子与友人讨论时局的言论,视角之宏大,判断之精准,让人惊叹于其政治远见。这套书成功地打破了“圣人化”的藩篱,让我们看到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朱熹,这对于青年学子来说,是极好的榜样——即便是伟大的思想家,也需要不断地与现实世界进行深刻的对话和修正。

评分

我是一个对古典文献的装帧和排版要求较高的人,很多古籍的现代整理本,要么字体过小,要么注释过于零散,影响阅读的沉浸感。然而,这套《朱子全书外编》在视觉呈现上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从纸张的选择到墨色的深浅,都透着一股沉稳和典雅的气质,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是下过真功夫的整理本。更重要的是,它的版本校勘工作做得极为扎实,那些历史遗留的讹误和歧义,在现在的注释中得到了很好的辨析和澄清。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文本肌理的人来说,清晰可靠的底本是何等重要!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比对其中一些篇目的不同版本差异,发现编者并非简单地“搬运”,而是做了大量的考据工作。这种对知识严谨负责的态度,本身就是对朱子学精神的最好继承。我将它放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次打开它,都能感受到一种对“真”的追求和对“善”的向往,是精神世界的最佳调味剂。

评分

挺好的,品相稍差,但客服态度很好

评分

描述一下评价的主要内容大大大滴滴答答

评分

全书布面硬皮精装,繁体竖排版,古色古香!外编为《全书》未收录,若想研究朱子哲学绝对必不可少!

评分

版本不错,印刷精美。

评分

還好吧,與《朱子全書》配齊了。

评分

品相好,速度快,感谢京东

评分

我业余做做朱子学研究已经有好几年了,《朱子全书》想买,却愁没有地方放。先买这套外编,无疑,这是当今时代盛世修典的典范之作!感谢杰人师!

评分

书不错,是正版,包装很好很开心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