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伴随国际法律体系的不断融合与相互促进,全国各级各地的法官队伍必将成为未来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主要力量,也必将对推动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法官将来在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高,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关键在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提高整体裁判能力与整体执法水平,时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这样的神圣使命,为我们所有法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要求法律人必须站在社会发展的制高点、最前沿,以超前眼光看待新情况、分析和研究新问题,才能引领社会法律发展的潮流。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公司裁判精要 第一章 公司案件裁判精要
第一节 公司资本制度诉讼问题研讨
第二节 非货币出资方式对公司成立的影响
第三节 [典型案例]公司隐名股东资格认定
第四节 [典型案例]从个案看股东虚假出资的民事责任
第五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转让效力
第六节 股东代表诉讼之法律适用
第七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第八节 [典型案例]股权买卖中的瑕疵责任
第九节 公司股东知情权及其诉讼救济
第十节 公司章程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的关系
第十一节 股东请求解散公司之诉若干问题
第十二节 外商投资企业案件裁判精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理解与适用
第二章 公司权益保护与职工持股的法律调整
第一节 国有企业改制纠纷案件中的审批程序瑕疵之处理——对最高人民法院两则企业改制案例的解读
第二节 股权转让纠纷中的问题
第三节 公司职工持股法律问题
第三章 公司治理法律实务重要问题裁判精要
第一节 公司治理案件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二节 公司章程条款与公司法强制性规定冲突
第三节 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责任与投资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董事辞职的正当性
第五节 公司董事责任的限制
第六节 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与监事会的冲突与协调
第七节 有限公司强制分配股利之诉
第八节 董事、监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如何认定
第九节 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第十节 如何确认公司股东的身份
第十一节 如何保护小股东的优先认缴权
第四章 公司企业出售、兼并等原有债务承担的司法认定
第一节 公司企业出售、兼并后原有债务的承担
第二节 公司企业出售、兼并案件合同效力的认定
第三节 如何防止国企出售、兼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
第四节 如何确定公司企业并购案件的诉讼主体
第五章 《公司法》与司法解释适用精要——公司典型案件裁判精要
第一节 公司设立与出资案例
第二节 股权转让案例
第三节 股东权利行使案例
第四节 公司治理案例
第五节 公司解散与清算案例
第六节 公司行政登记形式性审查案例
第七节 联营、职务行为、涉及犯罪案例
第二编 保险裁判精要 第一章 保险合同成立与说明义务的主要问题阐释精要
第一节 保险合同生效与解除权
第二节 告知义务与说明义务的具体界定
第三节 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告知义务
第四节 保险人的说明义务
第五节 预收保费与保险责任的承担
第二章 保险法原则的司法裁判适用精要
第一节 保险法中近因原则的常识性判断
第二节 有利于被保险人解释原则被过度适用
第三节 保险利益例外原则
第四节 保险合同的合理期待原则
第三章 保险赔偿主要问题阐释精要
第一节 财产保险中保险赔偿问题的探讨
第二节 如何界定保险损失和定值保险
第三节 保证保险的法律认定与责任划分
第四节 保险利益的界定
第五节 [典型案例]一起盗窃险理赔案看举证责任分配
第六节 [典型案例]不真正连带保险责任的司法适用
第四章 第三者责任保险问题阐释精要
第一节 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中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不同阶段的法律适用
第三节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保单的举证
第五章 新保险法适用与保险案件审理难点阐释精要
第一节 保险合同解除权限制
第二节 保险代位求偿诉讼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保险案件的诉讼时效
第四节 宣告死亡在保险合同诉讼中若干问题阐释
第六章 保险审判主要问题阐释精要
第一节 保险案件特点和审理中的问题
第二节 审理保险案件的基本原则阐释
第三节 司法实践中应注意的其他几个问题
第七章 《保险法》与司法解释适用精要——典型保险合同案例裁判精要
一、保险合同生效时间的确定
二、未交保费、未出保单,保险合同是否成立
三、保险人应对保险合同尽说明义务
四、保险人应对事实免责情形履行明确说明义务
五、本案中免责条款应如何理解
六、如何认定保险合同中有关赔偿处理范围的条款
七、财产保险合同是否可以指定受益人
八、保险人对财产保险的投保人享有代位求偿权
九、贷款诈骗案件之保险公司保证保险赔偿责任的免除
十、转让车未变更交强险保险公司应否赔偿
十一、机动车保险合同中车上人员与第三者的界定
十二、交强险理赔应分清“车上人员”和“车下人员”
十三、人货混装出险,保险公司拒赔
十四、因果关系成立是承担交强险的前提
十五、保险公司是否应为无责任事故车辆买单
十六、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出事后的责任承担
十七、新车未上牌路上被撞,保险公司应赔付
十八、丈夫驾车致妻子受伤保险公司是否免赔
十九、一起旅游合同争议引发的保险纠纷案——兼析旅行社责任保险和旅游意外伤害保险
二十、同一事故同一保险合同中多个险种均有损失时诉讼时效起算点
二十一、未明确约定的连带责任是否应纳入保险责任范畴
精彩书摘
关于抽逃出资股东承担的责任范围问题。在实务中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一种观点,股东在抽逃范围内承担责任的有限责任观点。其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国经济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关于执行法人制度的问题”中指出。核准登记后,开办单位、投资人或者其他人抽逃资金,应依法追回。
另一种观点,股东在抽逃范围内承担责任的有限责任和承担无限责任相结合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股东抽逃出资导致其注入资金达不到注册资金最低限的,可以依当事人的主张来否认其法人资格,股东应当承担无限责任。如果股东抽逃资金后其注入公司的资金达到了注册资金最低限的,股东在抽逃范围内承担责任。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是可取的,也是公正的。四、注册资金不到位或者抽逃资金涉及公司法人人格的否认
公司人格否认,是指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对公司的投资人滥用公司人格从事各种不正当行为致公司债权人损害的,公司债权人可直接请求股东偿还公司债务,变公司有限责任为股东无限责任。在大陆法系,又称为直索责任,在英美法系称之为“揭开公司面纱”。因此,人格否认实际上是对已丧失独立人格特征之法人状态的一种揭示和确认,通过剥离徒有人格之名而无人格之实的公司人格,导致隐藏于公司背后投资人的凸现,使其承担的责任由有限投资责任向无限责任的复归或者回归。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与公司人格独立制度一样,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直索责任是指将法人在法律上之独立性排除,假设其独立人格并不存在之情形,法律政策上采纳直索理论乃是为排除法人作为独立权利主体之不良后果。然而,人格否认制度绝对不是对股东人格与法人人格相分离原则之否认。相反,它恰恰是对法人人格本质的严格遵守,以维护法人人格独立为使命。该制度正是与法人人格独立制度从反正两个方面确保了法人的独立性,法人责任之独立性与股东责任之有限性。
……
前言/序言
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字阐释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公司·保险裁判精要卷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最高人民法院专家法字阐释民商裁判疑难问题(增订版):公司·保险裁判精要卷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