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葡萄優質栽培和施肥技術》立足中國北方農村和農業生産實際,兼顧全國農業生産的特點,以推廣知識、指導生産、科學經營為宗旨,以多年、多領域的科研、生産實踐經驗為基礎,突齣科學性、實用性、新穎性。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盡量做到“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
本叢書涉及種植、養殖、農産品加工、農産品流通與經營、休閑農業、資源與環境等多個領域,使農民在傢就可以走進專傢的“課堂”,學到想要瞭解的知識,掌握需要的技能,解決遇到的實際難題。
作者簡介
王艷,畢業於西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學專業碩士,2005年至今在天津市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土壤改良,植物營養,鹽堿地綠化等方麵工作,參加瞭國傢和天津市的多項科研項目。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節 發展葡萄生産的意義
第二節 我國葡萄生産的現狀
第二章 葡萄的生物學特性
第一節 主要器官特性
第二節 環境條件對葡萄生長發育的影響
第三章 葡萄的營養及需肥特點
第一節 葡萄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及功能
第二節 葡萄營養失調的癥狀及防治
第三節 葡萄生長的需肥特點
第四章 肥料的種類和性質
第一節 有機肥料
第二節 化學肥料
第五章 葡萄的施肥技術
第一節 施肥時期
第二節 施肥量
第三節 施肥方法
第六章 提高葡萄的品質
第一節 鮮食葡萄的品質要求和評分標準
第二節 影響葡萄品質的因素
第三節 提高葡萄品質的主要措施
精彩書摘
4.土雜肥
土雜肥是以雜草、垃圾、灰土等所漚製的肥料。其主要包括各種土肥、泥肥、糟渣肥、骨粉、草木灰、屠宰場廢棄物及城市垃圾等。
(1)熏土熏土也叫熏肥是用枯枝落葉、草皮、稻根、秸稈等燃料,在適宜溫度和少氧的情況下,將富含有機質的土塊熏製而成。熏土的肥分比一般肥土高,是一種含速效氮、磷、鉀較高的土肥。因此,可作基肥、追肥。
(2)煙筒灰是由工廠煙筒掃除下來的黑色粉狀物。含有大量遊離碳素,氮素的含量也較高,一般能達到3.5%左右,大部分為銨態氮。多施用於蔬菜、甘薯的苗床及水稻秧田。
(3)泥肥河、塘、溝、湖中的肥沃淤泥統稱為泥肥。成分比較復雜,除含有一定數量的有機質外,還含有氮、磷、鉀等多種養分。泥肥用作基肥和追肥均可。大量施用泥肥,不僅可以供給作物養分,而且還可以增厚耕作層,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
(4)草木灰作物秸稈、柴草、枯枝落葉等燃燒後剩下的灰分統稱草木灰。其成分復雜,植物體所含的灰分元素,草木灰中都有。但以鉀、鈣含量為最多,磷次之,多作鉀肥用。
前言/序言
葡萄是世界水果生産中栽培麵積最大、産量最多的水果之一。它不僅適應性強,分布廣泛,而且便於管理,産量大,營養豐富,經濟效益高,深受人們的喜愛。當前我國葡萄栽培麵積不斷增加,但在日常的栽培管理和施肥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瞭葡萄果品的優質高産。本書針對葡萄施肥方麵存在的這些實際問題,麵嚮生産,麵嚮果農群眾,圖文結閤,簡明通俗地介紹瞭葡萄施肥和優質高産管理的相關內容。從生物學特性人手,說明葡萄生長發育所需的環境條件、需肥特點、肥料特性、施肥方法及如何提高葡萄的品質,獲得優質高産的葡萄果品。
本書以幫助農民盡快緻富為目的,力求技術先進、內容豐富、深入淺齣、通俗易懂,但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有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及業內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天津市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王正祥的指導和審閱,得到瞭高級農藝師鄭鶴齡的精心指導和修改及副研究員潘潔、於彩虹等人的大力支持,不一一列舉,在此一並緻謝。
《綠色豐收:精細化作物栽培與土壤健康指南》 內容梗概: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作物,而是深入探討作物健康生長與豐收背後的通用原理與前沿技術。它是一本旨在為廣大農戶、園藝愛好者以及農業科技工作者提供全麵、係統指導的實用手冊。全書圍繞“綠色”與“豐收”兩大核心,強調可持續農業發展理念,將先進的栽培理念與科學的施肥策略深度融閤,緻力於幫助讀者實現産量與品質的雙提升,同時守護土壤的長期健康與生態平衡。 第一部分:精細化栽培的哲學與實踐 根係為王:土壤結構與健康的重要性 土壤的生命力: 本部分將揭示土壤並非簡單的載體,而是活的生態係統。我們將詳細闡述土壤中微生物、真菌、綫蟲等生物在作物生長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有機質、腐殖質對土壤肥力、持水能力和透氣性的重要影響。 結構決定命運: 深入剖析土壤團粒結構形成的關鍵因素,例如耕作方式、有機物添加、覆蓋作物等,並說明良好的團粒結構如何促進根係伸展、水分和養分吸收,以及抵抗土壤闆結和侵蝕。 避免“竭澤而漁”: 批判性地審視過度耕作、單一作物種植等可能導緻的土壤退化現象,強調休耕、輪作、綠肥種植等有助於土壤恢復活力的重要性。 氣候的智慧:適應性種植與環境調控 讀懂天氣,順應自然: 介紹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氣候特徵,以及這些特徵對作物生長的影響。強調要因地製宜,選擇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作物種類和品種。 微氣候的奧秘: 探討如何通過閤理的種植密度、株行距、栽培方式(如棚架、攀爬)來優化作物周圍的光照、通風和濕度,從而創造更有利於作物生長的微環境。 極端天氣的應對之道: 提供應對乾旱、洪澇、霜凍、高溫等極端天氣的技術方案,例如抗旱栽培技術、排水與灌溉的科學結閤、防寒保暖措施、遮陽降溫方法等。 基因的力量:品種選擇與特性解析 知己知彼: 詳細介紹作物遺傳特性對産量、品質、抗病蟲能力、適應性等方麵的影響。提供如何根據市場需求、生長環境和個人經驗選擇優良品種的方法。 解鎖潛能: 介紹品種改良的基本原理,如雜交育種、輻射育種等,並探討如何識彆和利用不同品種的優良特性,例如早熟、晚熟、耐儲存、風味獨特等。 未來趨勢: 簡要展望品種發展方嚮,如抗逆性、營養價值、加工適應性等。 病蟲害的“免疫力”:預防為先的生態防治 和諧共生,而非零和博弈: 強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優勢,例如利用天敵、引進益蟲、設置誘捕器、使用防蟲網等。 健康植株是最佳防禦: 闡述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如閤理的施肥、適度的灌溉、優良的通風,能夠顯著增強作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 精準識彆,科學乾預: 提供常見病蟲害的識彆指南,並介紹在必要時如何選擇低毒、高效、環境友好的農藥,以及科學使用農藥的時間、劑量和方法,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和作物的傷害。 水是生命之源:高效節水灌溉技術 需水量與周期: 詳細解析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量及其規律,以及影響水分蒸發的因素(如溫度、濕度、風速、土壤類型)。 精準灌溉,事半功倍: 重點介紹滴灌、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闡述其工作原理、設備選擇、安裝與維護,以及如何根據土壤濕度、作物長勢進行智能化灌溉。 雨水與地下水的智慧利用: 探討雨水收集、儲存與利用技術,以及淺層地下水的閤理開發與管理。 第二部分:科學施肥的藝術與科學 養分的麵貌:宏量與微量元素的全麵解析 宏量養分的基石: 深入剖析氮(N)、磷(P)、鉀(K)這三大宏量元素在作物生長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它們在蛋白質閤成、能量代謝、細胞分裂、光閤作用等生理過程中的具體功能。 微量元素的精細調節: 詳細介紹鐵(Fe)、錳(Mn)、鋅(Zn)、銅(Cu)、硼(B)、鉬(Mo)、氯(Cl)等微量元素的功能,闡述它們作為酶的輔因子、參與電子傳遞、調節植物激素等方麵的重要作用,以及缺乏或過量可能導緻的生理障礙。 中量元素的補充: 講解鈣(Ca)、鎂(Mg)、硫(S)等中量元素在細胞壁構成、葉綠素形成、蛋白質閤成等方麵的作用,並強調其在特定土壤或作物上的重要性。 施肥的“指紋”:作物需肥規律與診斷 生長階段的“食譜”: 詳細闡述不同作物在幼苗期、營養生長盛期、生殖生長盛期、成熟期等關鍵生育階段的養分需求變化,以及不同生育階段的施肥重點。 土壤診斷的科學方法: 介紹土壤養分檢測的方法,包括室內實驗室分析和現場快速檢測技術,以及如何解讀檢測結果,判斷土壤中養分的缺乏或盈餘狀況。 作物診斷的“望聞問切”: 講解通過觀察作物的形態特徵、葉色變化、生長狀況等來診斷養分缺乏的癥狀,並介紹葉片養分分析等更精確的診斷手段。 肥料的“語言”:不同肥料的特性與選擇 有機肥的“底蘊”: 深度探討堆肥、廄肥、綠肥、商品有機肥等有機肥料的優勢,包括其緩釋性、改善土壤結構、提供多種養分、促進微生物活動等。介紹有機肥的製作、改良與施用方法。 化肥的“效率”: 詳細介紹各種氮肥(如尿素、硫酸銨)、磷肥(如過磷酸鈣、磷酸二銨)、鉀肥(如氯化鉀、硫酸鉀)的特性、肥效特點、適用範圍和施用方法。 復閤肥與專用肥的“精準匹配”: 講解復閤肥料(如NPK復閤肥)的設計原理,以及如何根據作物需求和土壤養分狀況選擇不同配比的復閤肥。介紹一些針對特定作物或特定生長階段的專用肥。 新型肥料的探索: 簡要介紹緩釋肥、控釋肥、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刺激素等新型肥料的特點、優勢及應用前景。 施肥的“時間錶”:施肥策略與應用技術 基肥、追肥、葉麵肥的協同: 闡述基肥(底肥)在提供基礎養分、改善土壤肥力方麵的作用;追肥在作物關鍵生長期的及時補充;葉麵施肥作為快速補充微量元素或應急措施的有效性。 “薄肥勤施”與“一次施足”的辯證法: 探討不同施肥模式的適用條件,以及如何根據作物生長情況、肥料特性和土壤肥力水平靈活調整。 農事操作與施肥的結閤: 介紹如何在耕作、播種、移栽、灌溉等農事活動中科學地施用肥料,最大化肥料利用率,減少損失。 測土配方施肥: 詳細解讀測土配方施肥的理念、流程和益處,強調根據土壤檢測結果和作物目標産量,精準計算養分需求,科學配製肥料,實現“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 土壤改良與生態平衡:可持續施肥的未來 酸化與鹽堿化的治理: 提供針對土壤酸性、堿性、鹽堿化問題的改良技術,包括石灰、石膏的應用,有機物改良,排水與淋洗等。 土壤養分循環與固氮: 強調利用綠肥、豆科作物輪作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土壤養分自然循環。 綠色肥料的推廣: 鼓勵使用生物肥料、有機肥料,減少化肥用量,降低對環境的汙染,保護生態環境。 精準施肥的數字化未來: 展望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智能傳感器等在實現精準施肥、變量施肥中的應用。 本書特色: 原理與實踐並重: 深入淺齣地講解科學原理,同時提供大量具體可行的操作指南和案例分析。 係統性與全麵性: 涵蓋作物生長與施肥的各個環節,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係統的知識框架。 科學性與前沿性: 引用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和技術動態,引導讀者掌握最先進的栽培理念。 實用性與指導性: 語言通俗易懂,方法具體可行,旨在幫助廣大農業生産者解決實際生産中的問題。 綠色與可持續理念: 貫穿始終的環保意識,倡導健康、生態、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模式。 通過閱讀《綠色豐收:精細化作物栽培與土壤健康指南》,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作物生長的內在規律,掌握科學精準的栽培與施肥技術,最終實現作物産量和品質的雙豐收,同時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土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