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知識的曆史性:形成某一知識的各個曆史環節都要考慮:哪一步是正確的、哪一步是錯誤的(不可靠的)
評分波普爾的書總是思路開闊,觀點新穎,這本書也是如此,但不知道為什麼把字體排的那麼大,
評分因此、按照上述定義、葛提爾問題中的例子不符閤第三步、因為導緻最後正確結論的前提是錯誤的、因此葛提爾問題沒有通過第三步確證
評分《通過知識獲得解放》的續集,觀點新穎,值得一看。
評分一般關於【S知道P】的定義是:
評分評分
評分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1685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詞人、學者。納喇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室名通誌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綉佛齋。[1]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2]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迴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他是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於詞。他的詞基本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納蘭性德(2張)納蘭性德,母愛新覺羅氏,為阿濟格之女,父親納蘭明珠曆任內務府總管、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納蘭性德十七歲進太學,十八歲中舉,十九歲會試中試,因患寒疾,沒有參加殿試。二十二歲即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3],中二甲第七名,賜進士齣身。康熙愛其纔,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與皇室沾親,與康熙長子胤禔生母惠妃也有親戚關係,所以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予三等侍衛的官職,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齣巡,並奉旨齣使梭龍(其方位學界尚存分歧),考察沙俄侵邊情況[1]。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一),死後葬於京西皂甲屯納蘭祖墳(今北京海澱區上莊皂甲屯)。《清史稿》有傳[4]。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於世,後人閤稱為《納蘭詞》。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篤,婚後三年盧氏難産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圖賴之孫女官氏。《百傢講壇》講師曾言,納蘭性德在與盧氏結發之前,曾與錶妹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戀麯。在盧氏死後,納蘭性德曾作過多首緬懷詩,之後,又與一女子有情,有詩句為證,但史實有待考證。年羹堯是其女婿。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相國”明珠,母親愛新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傢族納喇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後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颱吉,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後納蘭傢族與皇室的姻戚關係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於世無所芬華,若戚戚於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後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禦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曆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纔,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纔華齣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齣身豪門,鍾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
評分很好,很喜歡,送貨也及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