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张照片、一段往事,《老照片》正在为人类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回望这些细节,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每张照片都蕴涵了一个真切、感人的故事。在这里,它们向我们传递的就是这些现代的我们所不知道一切,这些内容包括有人物经历、“文革”历史、支边岁月等,都是些名人名事。
内容简介
照片能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老照片》试图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把照片置于观照的中心,让照片自己来诉说。有时候,照片蕴含的话语、传播的意味,远不是几条简单的历史结论所能涵盖的,而历史却只有正视和倾听照片的话语,才能鲜活生动起来。
本书为《老照片》(第75辑),全书借助于老照片,真实生动地回顾了中国几段现代历史,如:叶挺“辞职”风波;北大荒之忆;当街道干部的外婆;百年前的立体照片;1928年的济南航拍照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秦风 朱谌之魂归大陆纪实
孟卫东 叶挺“辞职”风波
张聿温 岳振华的故事
庞守义 忆蔡希陶先生
叶四临 北大荒之忆
吕友熙 垦殖场纪事
郝兰 我的母亲刘萍杜
袁念琪 父亲曾做“军代表”
黄豆米 当街道干部的外婆
黄奇铭 我的六叔公黄锺岳
杨嘉实 百年前的立体照片
雍坚 1928年的济南航拍照
何季民 1935年的“袁林”与“袁家花园”
李月恒 回忆“绥远女师”
王舟波 追忆父母的婚姻
马四虎 牵手六十年
倪友章 悠悠亲情
亦金 倔犟的爹
李桂芳 第一次照相
谷辛 以衣获罪
冯克力 “苟活”之种种
言说《老照片》
用图片拉近读者与历史的距离
读《老照片》有感
精彩书摘
1940年12月29日清晨,叶挺突然从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单独给延安发去电报,态度坚决地向毛泽东、朱德要求辞职,请中央派人来这里负责,他本人可以留在新四军做次工作,以免贻误事机,阻滞本军发展。
这是叶挺的最后一次辞职。在短短三年的新四军军长的正式任期内,他曾先后五次要求离开工作岗位,这究竟是为什么?
让叶挺觉得难以履行职责的根本原因,是他早年主动脱离了共产党。
事情要从1927年底的广州暴动说起。
那时候因南昌暴动部队的失败,叶挺避居澳门。这期间国民党第四军军长张发奎与两广的实力派李济深、黄绍竑发生了内斗,双方调兵遣将,准备在两广交界地带开战。广州的驻防变得空虚,中共便决定借机在这里发起新的暴动。既然要组织军事行动,中共广东省委自然想到了叶挺这员名将,他得到指示,随时准备到广州去指挥暴动。
由于担心叶挺过早出现会让国民党发现,直到广州暴动的前一天傍晚,作为军事总指挥的叶挺才进入广州。11日凌晨暴动开始,叶挺亲自参加战斗。战事进行得很顺利,暴动武装迅速控制了广州的大部分市区,只有第四军军部和中央银行等坚固据点没能攻克,张发奎也得以逃脱,组织部队准备反击。
当时中共方面的许多人都为暴动的成功而兴奋,可是却有人看见叶挺神情凝重,一言不发。作为一个职业军人,他知道国民党势必发动强大的反攻,凭中共现有的少数军队和没经过正规训练的工人赤卫队,是无论如何都抵挡不住的。于是在11日深夜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趁暴动武装还有相当规模的时候撤出广州,去跟其他的中共力量会合展开斗争。
指挥暴动的多数人还在胜利中陶醉,根本不能接受叶挺的退却建议。在场的还有一位二十六岁的德国人、共产国际代表诺伊曼,他更是严厉地指责叶挺“动摇”,“想去当土匪”。
叶挺的意见被否决了,但事情却按照他的预料发展。12日,暴动武装虽攻下了第四军军部,但国民党的猛烈进攻已经开始。不过半天的时间,国民党军就杀进广州城内,连暴动总部都受到了威胁。暴动总负责人张太雷在市区遭到狙击身亡。到了黄昏时分,市面已是一片混乱,暴动领导人不得不相继撤离。13日张发奎重新占领广州,之后几天内有五千以上的人被屠杀。
叶挺和广东方面的中共领导人退到了香港。为了处理暴动善后事宜,1928年1月中共中央派李立三前来香港。李立三很快就给广东的中共领导扣上了“军事投机”等大帽子,分别给予处分,叶挺也在劫难逃,因为曾主张撤退被认为“表示消极”,遭到“留党察看六个月”的处置。虽然中共中央随即就取消了对广东干部的所有处分,但关于广州暴动的争论仍在继续。叶挺这年夏天又到了苏联,中共这时召开的第六次代表大会虽然称赞“广州武装起义的意义是非常伟大的”,但并没有对叶挺个人的功过作结论,这次大会还设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打算研究广州暴动问题,最后也被撤销了。代表共产国际的米夫继续指责叶挺消极动摇,米夫的助手王明还摘录叶挺自己的话,证明他“消极怠工”。莫斯科东方大学想请叶挺作报告,也被共产国际阻止。
此时叶挺的心情可想而知,生陛宁折不弯的他在痛苦郁闷中脱离了共产党,到德国柏林去了。
一直到了抗战开始,叶挺才跟共产党在新四军重新靠拢,但也正是在新四军,叶挺真切地感受到他跟中共人士之间无形的阻隔比原先预想的更加强烈。
作为一支中共领导的军队,新四军自然要完全掌握在项英等共产党干部的手里,战略方针都由他们制定。按中共严格的组织纪律,像叶挺这样的党外人士参与主要决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即便是为了搞好团结,项英也只能在其他方面尽量给叶挺多些照顾。比如叶挺的老朋友,在日本留学得过医学博士的沈其震,项英同意让这个非中共人士担任新四军军医处处长,月津贴一百五十元,是项英津贴的三十多倍。加人过别的党派的林植夫,懂得日语,经叶挺推荐,项英任命他为敌工部长。叶挺的弟弟叶辅平也被安排为军需处长。叶挺本人保留了过去军队中军官享受特殊待遇的习惯,军部为他和对外工作的需要开设小灶,而项英除了因去叶挺那里开会和谈工作吃过几次小灶外,都是跟军部人员一起吃大锅饭。
老照片(第75辑)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老照片(第75辑)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书由很多篇谈人物的小文章组成,基本上是一些笔记、家乘或方志上这个人物的相关文字,作者将它们集聚在一起,然后加以简单而平和中肯的评论。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作者的阅读之富。另外,作者的文笔也很好。 书很杂,我也只好拉拉杂杂写点什么,以备遗忘而已。 自唐以后官修史书,各人物传记成公式化叙述,大致说一下传主履历,哪里人,中哪科进士,做过什么官,上过什么奏折;有时一卷类传,每个传主也就一页左右,读完之后竟然分不清哪个是哪个,因为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留下较深刻记忆的传记内容,千篇一率,缺少个性化的可以标识出个人的事件。于是,这个时候,掌故学就可以派上作用了。
评分
☆☆☆☆☆
每一张老照片后面都是一段尘封的历史,一直在买,在读,很喜欢他的风格,淡淡的,不张扬,不夸张!
评分
☆☆☆☆☆
看来是50辑以后的库存充足,希望以后能收齐!
评分
☆☆☆☆☆
..................
评分
☆☆☆☆☆
买了76了,才等来75,价格又贵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京东要加油啊!
评分
☆☆☆☆☆
以前断断续续的买过几本老照片的杂志,看了十分喜欢,最近有时间去好好看看书,所以就一本本的收老照片,准备补齐,现在就差5本了,马上就收集齐了
评分
☆☆☆☆☆
作为工具书使用的,很值得收藏
评分
☆☆☆☆☆
如“搜遗”。乡会试后“考官例得搜遗,惟往往习于省事,仅阅同考官所荐之卷,余置不问。宣宗恐各省同考官屈抑人才,壬辰五年降谕云:。。。各直省同考官,则年老举人居多,势不能振作精神悉心阅卷,即有近科进士,亦不免经手簿书钱谷,文理日就荒芜。各省督、抚照例考试帘官,仍恐视为具文。全恃主试搜阅落卷,庶可严去取而拔真才”。 这一年,湖南左宗棠参加乡试,他的卷子本来已被同考官批以“欠通顺”三字,没有取中的希望了。幸好有道光帝上述一道谕旨,湖南乡试考官徐法绩(本来正考官有两位,另一位胡姓编修不幸在这关键时候挂了)“独披览五千余卷,搜遗得六人”,这样,左宗棠才成了举人,于是他对徐法绩终身感又“科场会试,四总裁按中额多寡,平均其数,各定取舍,畸零则定为公额,数百年相沿,遂成故事”。(83页)
评分
☆☆☆☆☆
吴士鉴(晋书校注 作者)参加壬辰会试,“卷在同考官第六房吴鸿甲手,头场已屏而不荐,迨阅第三场对策,乃叹其渊博精切,深得奥窔,始行补荐,竟获中试。 乡会试专重头场(四书文),久成惯例。头场不荐,二(五经文)三(对策)场纵有佳文,房考亦多漫不经意,难望见长。” 这也许才是人们痛斥八股取士之害甚于始皇坑儒的原因吧。我们可以看下翁同和(这科主考官,时以“矫空疏之习,每主试,必属房考留意经策,于策尤重条对明晰,以瞻实学而劝博览”而著称)日记中记的策题:论语 古注,新旧唐书,荀子,东三省形势、农政。(118页)这怎么可以说抡才大典不关心国计民生大事,仅以八股定高下呢?至少制度上还是非常注重真才实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