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系本人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批准号:02BZW058)的研究成果,也是本人近年来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研究收获的集中展示。该成果付梓,与广大读者见面之际,首先感谢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他们依据相关专家们的鉴定意见将该成果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该办相关部门的同志给我传达出版通知时说,列入“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的成果必须是百里挑一,精品中的精品,是所属学科领域的前瞻性成果,应当成为“传世之作”。当下本人的成果列入“成果文库”,我感到万分荣幸的同时,也意识到肩负千斤重任。
内页插图
目录
绪言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论
第一节 比较研究的学理基础
第二节 比较研究的范围及视域
第三节 比较研究的方法论及资料
第四节 比较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开天辟地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蒙古语族诸民族开天辟地神话比较研究
一、进化型神话的佛教文化影响
二、佛神创世
三、神鸟创世
四、化尸或肢解创世
第二节 满-通古斯语族诸民族开天辟地神话比较研究
一、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开天辟地神话诸类型
二、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开天辟地神话诸形象
第三节 突厥语族民族开天辟地神话比较研究
一、维吾尔族天神信仰及女天神创世神话
二、哈萨克族开天辟地神话《迦萨甘创世》
第二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熊、犬图腾崇拜及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熊图腾崇拜及神话比较研究
一、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熊崇拜及神话的先行研究
二、蒙古、突厥语族民族熊崇拜及神话形态
三、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熊图腾崇拜及神话
第二节 犬戎北狄东胡系诸族犬狼崇拜及神话追寻
一、犬戎族及其犬狼兽祖崇拜及神话
二、“犬戎”之称和其狼兽祖崇拜及神话
三、北狄族犬兽祖崇拜及神话
四、东胡系诸民族的崇犬习俗及神话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狗国”神话溯源
一、“狗国”神话在突厥语族民族中的传承
二、“狗国”神话在契丹和蒙古等民族中的流布
三、“狗国”神话在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中的传衍
四、南北“狗国”神话比较
第三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狼图腾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额尔古涅。昆传说》的狼鹿图腾神话原型重构
一、《额尔古涅.昆传说》的先行研究
二、“赤那思”部又名“捏古思”的史籍遗存
三、“捏古思”和“赤那思”之名相互置换之由
四、“乞颜”或“乞牙惕”及蒙古先民的鹿神意象
第二节 突厥和蒙古语族民族“先祖之窟”信仰及神话探讨
一、狼图腾神话传说中的“符离之窟”——“先祖之窟
二、《额尔古涅·昆传说》中的“额尔古涅·昆”与“先祖之窟
三、“先祖之窟”信仰及神话传说的文化涵义
第三节 高车族和蒙古族苍狼图腾崇拜及神话传说比较研究
一、高车族苍狼图腾崇拜及神话传说
二、高车族与其他突厥语族民族狼图腾神话传说
三、高车族和蒙古族苍狼崇拜及神话传说
第四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日月星辰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日月的性别及活动神话比较研究
一、日月的性别神话
二、日月的活动神话
第二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射日神话比较研究
一、满-通古斯语族民族射日神话的诸形态
二、蒙古族射日神话的诸变体
三、射日神话母题的文化学內涵
第三节 蒙古族日蚀月蚀神话的印度影响
一、印度日蚀月蚀神话在蒙古族的书面传播
二、蒙古族活态日蚀月蚀神话的印度影响
三、蒙古族史诗神话中的印度日蚀月蚀神话影响
第五章 突厥和蒙古语族民族腾格里信仰及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突厥和蒙古语族民族腾格里信仰及神话比较研究
一、斯基泰和匈奴以及突厥语族民族腾格里信仰及神话
二、蒙古语族民族腾格里信仰及神话
三、突厥语族民族与蒙古语族民族腾格里神话
四、腾格里神的泛神化趋势
第二节 布里亚特蒙古天神大战神话比较研究
一、布里亚特天神大战神话与二元对立模式
二、布里亚特神话的汗。霍尔母斯塔.腾格里形象
三、布里亚特神话的阿泰.乌兰.腾格里形象
第三节 于尔根神的神话比较研究
一、阿尔泰等民族于尔根神信仰及神话
二、于尔根神与恶神埃尔利克的对立
三、于尔根的神格及其祭祀仪式
第六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人类起源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天降型人类起源神话比较研究
一、蒙古族天降型神话的书面变体及藏族天降型神话
二、汗统天授传说的神话学意义
三、天降型神话之延伸——天女下凡型人类起源神话
第二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抟土造人型神话的宗教文化影响
一、人为宗教传播之前的持土造人神话
二、抟土造人型神话的佛教文化影响
第三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卵生型人类起源神话与创世鸭
第四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树崇拜及树生入神话比较研究
一、树崇拜及人类起源神话
二、树生人神话母题及族源传说
三、树生人神话母题及英雄奇异诞生传说
四、树生人神话母题与《王梵志传说》及佛经故事
第五节 柯尔克孜族族源神话传说研究
一、柯尔克孜族族源神话传说的诸变体
二、“四十”、“四十个姑娘”与柯尔克孜族族源神话传说
三、崇尚“四”及“四十”的传统与柯尔克孜族族源神话传说
第七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洪水神话比较研究
第一节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洪水神话母题比较研究
一、洪水发生之因与“天惩”母题
二、洪水发生的时间标示母题
三、洪水神话的“乱伦”母题
四、避水手段和人类再生母题
第二节 蒙古族大地再生洪水神话比较研究
一、大地再生洪水神话的结构形态
二、“嘎拉布”观念与洪水起因
……
第八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物种起源神话比较研究
第九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动植物神话比较研究
第十章 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盗火神话与文化英雄神话比较研究
精彩书摘
如前所述,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与跨学科的艺术、语言、宗教学等人类其他表现领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上述民族神话与原始宗教或人为宗教之间的关系极密切,这里的“联系”并不是一种偶然巧合,而是一种事实上的联系,所以,可以利用如下所述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之外,仍然用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方法分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比如说,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曾以佛教、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为中介与印度以及阿拉伯等民族或国家的文学发生过诸多联系,由于媒介的功能与作用强烈,促使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相互接触碰撞,引起了反响、反应或变化。在这些民间文学的诸体裁中,反响反应或变化最明显的是神话、传说、英雄史诗、民间故事等叙事类体裁。佛教或伊斯兰教文化以及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民族神话文化是影响的放送者,是影响的始点。而佛教、伊斯兰教则既是放送者,又是媒介者。佛教和伊斯兰教作为放送者,把独特的文化事象包括神话文化传授给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一方;作为媒介者,既不同于个人媒介,也不完全像我们通常所说的环境媒介,它们是个人媒介和集体媒介交叉的综合体。个人的译介及集体传播活动,使得大量的佛教等宗教经典及文献被翻译成阿尔泰语系的一些民族语言,致使宗教神话文化以书面形式流传至这些民族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另外,大量宗教人士的传教活动,使佛教、伊斯兰文化以及神话文化也以口头形式在被接受民族民间传播提供了条件;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地区大量的寺院以及海量的经卷经文,成千上万的僧侣、宗教人士的存在为上述宗教文化包括神话文化的保存提供了物质和人力保障。可见宗教文化媒介在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的反应反响及变化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是一部致力于深入探索与梳理中国境内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丰富多彩的神话世界的学术专著。本书跳脱出单一民族神话的独立叙事框架,以宏大的比较视野,对诸如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塔塔尔族等(具体研究涵盖的民族范围将在书中详细界定)阿尔泰语系民族的神话传说进行系统性的比较与分析。 全书的研究旨趣在于揭示这些分布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民族,尽管在地理空间、历史进程和社会习俗上存在诸多差异,但在其神话叙事中却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共性与关联。这种关联并非简单的素材堆砌,而是通过对神话母题、人物原型、叙事结构、世界观的构建、以及象征意义的解读等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比照,力求勾勒出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的内在逻辑与流变轨迹。 本书的研究内容,概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展开: 一、 神话起源与创世叙事比较: 本书将首先考察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关于宇宙起源、世界形成、以及人类(或特定族群)诞生的神话。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民族的创世史诗,例如,蒙古族的长生天创世神话,满族的“天女散花”传说,维吾尔族的“盘古”式创世神话(若存在),哈萨克族的“原始巨人和日月星辰”传说等等。通过对比,我们将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的创世图式,如混沌初开、二元对立(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力塑造、以及从身体部分或物质中衍生出世界的模式。同时,也会关注各民族创世神话中独具特色的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如何反映了特定民族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和宗教信仰。例如,游牧民族的神话可能更强调天空、大地、草场、水源等自然元素在创世中的作用;而渔猎民族的神话则可能包含更多关于森林、河流、动物等生命起源的描述。 二、 创世神、祖先神与自然神祇谱系比较: 在创世神话的基础上,本书将系统梳理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中的神祇谱系。我们将重点关注创世主宰者、部落的始祖神、以及与自然崇拜相关的神灵。例如,蒙古族长生天(腾格里)的至高地位,满族神话中萨满信仰的体现,维吾尔族传统信仰中的神灵体系,哈萨克族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影响下的神话元素等等。本书将对比不同神祇在权力层级、职能分工、以及神话故事中的角色。我们会探讨是否存在一些跨民族共享的神灵原型,或者神祇之间相互影响、融合的痕迹。此外,对山神、水神、风神、火神、动物神(如狼神、熊神、鹰神等)等自然神祇的崇拜,也将成为比较的重点,以此来揭示这些民族如何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奥秘,以及他们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 三、 英雄人物与世俗英雄神话比较: 除了神祇,英雄人物在各民族神话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书将深入研究那些代表民族勇气的英雄、智者、以及文化奠基者。例如,蒙古族史诗中的杰出英雄,满族传说中的叱咤风云的勇士,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机智人物,哈萨克族科帕尔(Kuulat)般的英雄等等。我们将分析这些英雄人物的成长经历、所面临的挑战、他们的超凡能力、以及他们最终的命运。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英雄身上普遍具有的某些特质,如非凡的出身、超凡的武艺、拯救族人的使命、与恶势力(如怪物、敌人、自然灾害)的斗争等。同时,也会关注英雄神话与历史传说之间的界限,以及英雄形象如何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四、 动物在神话中的象征意义与功能比较: 动物在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往往被赋予神圣的意义,并充当着神使、图腾、祖先象征,或具有预示作用的角色。本书将特别关注那些在不同民族神话中反复出现、并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动物。例如,狼在蒙古族和满族神话中的图腾崇拜,鹰在许多游牧民族神话中作为天空的使者,马作为草原民族生命的一部分,以及其他如熊、鹿、蛇、鸟等动物在特定民族神话中的独特作用。我们将分析这些动物在神话中的功能,例如它们是否参与了创世、是否传递了神谕、是否与祖先建立了联系、以及它们是否象征着特定的品质(如力量、智慧、忠诚、敏捷等)。 五、 死亡、灵魂与来世观念的比较: 本书还将触及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中关于死亡、灵魂及其去向的观念。我们将考察不同民族如何理解死亡的过程、灵魂的形态、以及人死后可能前往的领域。这可能涉及到对冥界、天堂、地狱等概念的比较,以及关于祖灵、鬼魂等形象的分析。例如,一些萨满教信仰较强的民族,其神话中可能包含着灵魂穿越生死界限的描写,以及萨满与死者沟通的仪式性叙事。我们将探讨这些观念是否反映了某些共同的生死哲学,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民族的丧葬习俗和对生命轮回的认知。 六、 神话母题、叙事结构与世界观的深层关联: 在以上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之上,本书将进一步深入探讨神话母题(如双生子母题、俄狄浦斯母题、牺牲母题等)、叙事结构(如循环叙事、线性叙事、问答式叙事等)、以及世界观(如二元对立、天人合一、自然崇拜等)在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中的普遍性与差异性。我们将尝试勾勒出这些民族神话在思维方式、情感表达、以及宇宙观上的潜在联系,并分析这些联系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演变和传播的。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神话故事,而是力图通过对神话语言的解读,揭示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 七、 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将综合运用比较神话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将采用归纳法、演绎法、类型学分析法、结构主义分析法等,对海量的神话文本进行细致的解构与重构。同时,本书也将关注不同学派在神话研究中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性见解。例如,我们将探讨神话与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历史记忆、以及民族认同之间的互动关系。 总结: 《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比较研究》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宏大而精细的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全景图。本书通过跨文化的比较,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各个民族丰富神话遗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隐藏在不同文化表象之下的深层共性,以及这些共性如何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本书期待能够为神话学、民族学、民俗学以及中国古代文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研究资源和理论借鉴,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中国北方民族丰富而独特的文化世界的关注与兴趣。本书所呈现的,将是一场关于想象力、信仰、以及人类共同情感的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