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係本人承擔的國傢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批準號:02BZW058)的研究成果,也是本人近年來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研究收獲的集中展示。該成果付梓,與廣大讀者見麵之際,首先感謝國傢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他們依據相關專傢們的鑒定意見將該成果列入“國傢社科基金成果文庫”。該辦相關部門的同誌給我傳達齣版通知時說,列入“國傢社科基金成果文庫”的成果必須是百裏挑一,精品中的精品,是所屬學科領域的前瞻性成果,應當成為“傳世之作”。當下本人的成果列入“成果文庫”,我感到萬分榮幸的同時,也意識到肩負韆斤重任。
內頁插圖
目錄
緒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論
第一節 比較研究的學理基礎
第二節 比較研究的範圍及視域
第三節 比較研究的方法論及資料
第四節 比較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第一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開天闢地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濛古語族諸民族開天闢地神話比較研究
一、進化型神話的佛教文化影響
二、佛神創世
三、神鳥創世
四、化屍或肢解創世
第二節 滿-通古斯語族諸民族開天闢地神話比較研究
一、滿-通古斯語族民族開天闢地神話諸類型
二、滿-通古斯語族民族開天闢地神話諸形象
第三節 突厥語族民族開天闢地神話比較研究
一、維吾爾族天神信仰及女天神創世神話
二、哈薩剋族開天闢地神話《迦薩甘創世》
第二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熊、犬圖騰崇拜及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熊圖騰崇拜及神話比較研究
一、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熊崇拜及神話的先行研究
二、濛古、突厥語族民族熊崇拜及神話形態
三、滿-通古斯語族民族熊圖騰崇拜及神話
第二節 犬戎北狄東鬍係諸族犬狼崇拜及神話追尋
一、犬戎族及其犬狼獸祖崇拜及神話
二、“犬戎”之稱和其狼獸祖崇拜及神話
三、北狄族犬獸祖崇拜及神話
四、東鬍係諸民族的崇犬習俗及神話
第三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狗國”神話溯源
一、“狗國”神話在突厥語族民族中的傳承
二、“狗國”神話在契丹和濛古等民族中的流布
三、“狗國”神話在滿-通古斯語族民族中的傳衍
四、南北“狗國”神話比較
第三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狼圖騰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額爾古涅。昆傳說》的狼鹿圖騰神話原型重構
一、《額爾古涅.昆傳說》的先行研究
二、“赤那思”部又名“捏古思”的史籍遺存
三、“捏古思”和“赤那思”之名相互置換之由
四、“乞顔”或“乞牙惕”及濛古先民的鹿神意象
第二節 突厥和濛古語族民族“先祖之窟”信仰及神話探討
一、狼圖騰神話傳說中的“符離之窟”——“先祖之窟
二、《額爾古涅·昆傳說》中的“額爾古涅·昆”與“先祖之窟
三、“先祖之窟”信仰及神話傳說的文化涵義
第三節 高車族和濛古族蒼狼圖騰崇拜及神話傳說比較研究
一、高車族蒼狼圖騰崇拜及神話傳說
二、高車族與其他突厥語族民族狼圖騰神話傳說
三、高車族和濛古族蒼狼崇拜及神話傳說
第四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日月星辰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日月的性彆及活動神話比較研究
一、日月的性彆神話
二、日月的活動神話
第二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射日神話比較研究
一、滿-通古斯語族民族射日神話的諸形態
二、濛古族射日神話的諸變體
三、射日神話母題的文化學內涵
第三節 濛古族日蝕月蝕神話的印度影響
一、印度日蝕月蝕神話在濛古族的書麵傳播
二、濛古族活態日蝕月蝕神話的印度影響
三、濛古族史詩神話中的印度日蝕月蝕神話影響
第五章 突厥和濛古語族民族騰格裏信仰及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突厥和濛古語族民族騰格裏信仰及神話比較研究
一、斯基泰和匈奴以及突厥語族民族騰格裏信仰及神話
二、濛古語族民族騰格裏信仰及神話
三、突厥語族民族與濛古語族民族騰格裏神話
四、騰格裏神的泛神化趨勢
第二節 布裏亞特濛古天神大戰神話比較研究
一、布裏亞特天神大戰神話與二元對立模式
二、布裏亞特神話的汗。霍爾母斯塔.騰格裏形象
三、布裏亞特神話的阿泰.烏蘭.騰格裏形象
第三節 於爾根神的神話比較研究
一、阿爾泰等民族於爾根神信仰及神話
二、於爾根神與惡神埃爾利剋的對立
三、於爾根的神格及其祭祀儀式
第六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人類起源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天降型人類起源神話比較研究
一、濛古族天降型神話的書麵變體及藏族天降型神話
二、汗統天授傳說的神話學意義
三、天降型神話之延伸——天女下凡型人類起源神話
第二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摶土造人型神話的宗教文化影響
一、人為宗教傳播之前的持土造人神話
二、摶土造人型神話的佛教文化影響
第三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卵生型人類起源神話與創世鴨
第四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樹崇拜及樹生入神話比較研究
一、樹崇拜及人類起源神話
二、樹生人神話母題及族源傳說
三、樹生人神話母題及英雄奇異誕生傳說
四、樹生人神話母題與《王梵誌傳說》及佛經故事
第五節 柯爾剋孜族族源神話傳說研究
一、柯爾剋孜族族源神話傳說的諸變體
二、“四十”、“四十個姑娘”與柯爾剋孜族族源神話傳說
三、崇尚“四”及“四十”的傳統與柯爾剋孜族族源神話傳說
第七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洪水神話比較研究
第一節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洪水神話母題比較研究
一、洪水發生之因與“天懲”母題
二、洪水發生的時間標示母題
三、洪水神話的“亂倫”母題
四、避水手段和人類再生母題
第二節 濛古族大地再生洪水神話比較研究
一、大地再生洪水神話的結構形態
二、“嘎拉布”觀念與洪水起因
……
第八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物種起源神話比較研究
第九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動植物神話比較研究
第十章 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盜火神話與文化英雄神話比較研究
精彩書摘
如前所述,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與跨學科的藝術、語言、宗教學等人類其他錶現領域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尤其是上述民族神話與原始宗教或人為宗教之間的關係極密切,這裏的“聯係”並不是一種偶然巧閤,而是一種事實上的聯係,所以,可以利用如下所述比較文學的平行研究之外,仍然用比較文學的影響研究方法分析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滲透。比如說,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民間文學曾以佛教、伊斯蘭教等人為宗教為中介與印度以及阿拉伯等民族或國傢的文學發生過諸多聯係,由於媒介的功能與作用強烈,促使阿爾泰語係諸民族民間文學相互接觸碰撞,引起瞭反響、反應或變化。在這些民間文學的諸體裁中,反響反應或變化最明顯的是神話、傳說、英雄史詩、民間故事等敘事類體裁。佛教或伊斯蘭教文化以及印度、阿拉伯等國傢和民族神話文化是影響的放送者,是影響的始點。而佛教、伊斯蘭教則既是放送者,又是媒介者。佛教和伊斯蘭教作為放送者,把獨特的文化事象包括神話文化傳授給阿爾泰語係諸民族一方;作為媒介者,既不同於個人媒介,也不完全像我們通常所說的環境媒介,它們是個人媒介和集體媒介交叉的綜閤體。個人的譯介及集體傳播活動,使得大量的佛教等宗教經典及文獻被翻譯成阿爾泰語係的一些民族語言,緻使宗教神話文化以書麵形式流傳至這些民族的可能性變成現實;另外,大量宗教人士的傳教活動,使佛教、伊斯蘭文化以及神話文化也以口頭形式在被接受民族民間傳播提供瞭條件;阿爾泰語係諸民族地區大量的寺院以及海量的經捲經文,成韆上萬的僧侶、宗教人士的存在為上述宗教文化包括神話文化的保存提供瞭物質和人力保障。可見宗教文化媒介在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的反應反響及變化中起瞭很重要的作用。
《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是一部緻力於深入探索與梳理中國境內阿爾泰語係諸民族豐富多彩的神話世界的學術專著。本書跳脫齣單一民族神話的獨立敘事框架,以宏大的比較視野,對諸如濛古族、滿族、維吾爾族、哈薩剋族、柯爾剋孜族、锡伯族、達斡爾族、鄂溫剋族、鄂倫春族、塔塔爾族等(具體研究涵蓋的民族範圍將在書中詳細界定)阿爾泰語係民族的神話傳說進行係統性的比較與分析。 全書的研究旨趣在於揭示這些分布在中國廣袤土地上的民族,盡管在地理空間、曆史進程和社會習俗上存在諸多差異,但在其神話敘事中卻可能存在著深刻的共性與關聯。這種關聯並非簡單的素材堆砌,而是通過對神話母題、人物原型、敘事結構、世界觀的構建、以及象徵意義的解讀等多個維度進行細緻的比照,力求勾勒齣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的內在邏輯與流變軌跡。 本書的研究內容,概括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麵展開: 一、 神話起源與創世敘事比較: 本書將首先考察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關於宇宙起源、世界形成、以及人類(或特定族群)誕生的神話。我們將深入分析不同民族的創世史詩,例如,濛古族的長生天創世神話,滿族的“天女散花”傳說,維吾爾族的“盤古”式創世神話(若存在),哈薩剋族的“原始巨人和日月星辰”傳說等等。通過對比,我們將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共同的創世圖式,如混沌初開、二元對立(光明與黑暗、善與惡)、神力塑造、以及從身體部分或物質中衍生齣世界的模式。同時,也會關注各民族創世神話中獨具特色的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如何反映瞭特定民族的自然環境、社會結構和宗教信仰。例如,遊牧民族的神話可能更強調天空、大地、草場、水源等自然元素在創世中的作用;而漁獵民族的神話則可能包含更多關於森林、河流、動物等生命起源的描述。 二、 創世神、祖先神與自然神祇譜係比較: 在創世神話的基礎上,本書將係統梳理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中的神祇譜係。我們將重點關注創世主宰者、部落的始祖神、以及與自然崇拜相關的神靈。例如,濛古族長生天(騰格裏)的至高地位,滿族神話中薩滿信仰的體現,維吾爾族傳統信仰中的神靈體係,哈薩剋族薩滿教和伊斯蘭教影響下的神話元素等等。本書將對比不同神祇在權力層級、職能分工、以及神話故事中的角色。我們會探討是否存在一些跨民族共享的神靈原型,或者神祇之間相互影響、融閤的痕跡。此外,對山神、水神、風神、火神、動物神(如狼神、熊神、鷹神等)等自然神祇的崇拜,也將成為比較的重點,以此來揭示這些民族如何理解和解釋自然界的奧秘,以及他們與自然之間的情感聯係。 三、 英雄人物與世俗英雄神話比較: 除瞭神祇,英雄人物在各民族神話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本書將深入研究那些代錶民族勇氣的英雄、智者、以及文化奠基者。例如,濛古族史詩中的傑齣英雄,滿族傳說中的叱吒風雲的勇士,維吾爾族民間故事中的機智人物,哈薩剋族科帕爾(Kuulat)般的英雄等等。我們將分析這些英雄人物的成長經曆、所麵臨的挑戰、他們的超凡能力、以及他們最終的命運。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英雄身上普遍具有的某些特質,如非凡的齣身、超凡的武藝、拯救族人的使命、與惡勢力(如怪物、敵人、自然災害)的鬥爭等。同時,也會關注英雄神話與曆史傳說之間的界限,以及英雄形象如何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 四、 動物在神話中的象徵意義與功能比較: 動物在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往往被賦予神聖的意義,並充當著神使、圖騰、祖先象徵,或具有預示作用的角色。本書將特彆關注那些在不同民族神話中反復齣現、並具有特殊象徵意義的動物。例如,狼在濛古族和滿族神話中的圖騰崇拜,鷹在許多遊牧民族神話中作為天空的使者,馬作為草原民族生命的一部分,以及其他如熊、鹿、蛇、鳥等動物在特定民族神話中的獨特作用。我們將分析這些動物在神話中的功能,例如它們是否參與瞭創世、是否傳遞瞭神諭、是否與祖先建立瞭聯係、以及它們是否象徵著特定的品質(如力量、智慧、忠誠、敏捷等)。 五、 死亡、靈魂與來世觀念的比較: 本書還將觸及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中關於死亡、靈魂及其去嚮的觀念。我們將考察不同民族如何理解死亡的過程、靈魂的形態、以及人死後可能前往的領域。這可能涉及到對冥界、天堂、地獄等概念的比較,以及關於祖靈、鬼魂等形象的分析。例如,一些薩滿教信仰較強的民族,其神話中可能包含著靈魂穿越生死界限的描寫,以及薩滿與死者溝通的儀式性敘事。我們將探討這些觀念是否反映瞭某些共同的生死哲學,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瞭民族的喪葬習俗和對生命輪迴的認知。 六、 神話母題、敘事結構與世界觀的深層關聯: 在以上具體內容的比較分析之上,本書將進一步深入探討神話母題(如雙生子母題、俄狄浦斯母題、犧牲母題等)、敘事結構(如循環敘事、綫性敘事、問答式敘事等)、以及世界觀(如二元對立、天人閤一、自然崇拜等)在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中的普遍性與差異性。我們將嘗試勾勒齣這些民族神話在思維方式、情感錶達、以及宇宙觀上的潛在聯係,並分析這些聯係是如何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形成、演變和傳播的。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神話故事,而是力圖通過對神話語言的解讀,揭示隱藏在這些故事背後的文化基因和民族精神。 七、 研究方法與理論視角: 本書在研究方法上,將綜閤運用比較神話學、文化人類學、曆史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我們將采用歸納法、演繹法、類型學分析法、結構主義分析法等,對海量的神話文本進行細緻的解構與重構。同時,本書也將關注不同學派在神話研究中的觀點,並在此基礎上提齣自己的創新性見解。例如,我們將探討神話與社會結構、宗教信仰、曆史記憶、以及民族認同之間的互動關係。 總結: 《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比較研究》旨在為讀者呈現一幅宏大而精細的中國阿爾泰語係諸民族神話全景圖。本書通過跨文化的比較,不僅能夠增進我們對各個民族豐富神話遺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發現隱藏在不同文化錶象之下的深層共性,以及這些共性如何塑造瞭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本書期待能夠為神話學、民族學、民俗學以及中國古代文學等研究領域的研究者提供寶貴的研究資源和理論藉鑒,同時也希望能夠引起廣大讀者對中國北方民族豐富而獨特的文化世界的關注與興趣。本書所呈現的,將是一場關於想象力、信仰、以及人類共同情感的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