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中充斥着大量的“虚假的知识和错误的真理”,需要我们认真厘清。《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从认识论上和比较历史方法论上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学,提出了“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的命题,以及中国政治学应该遵循的“语境—议程—方法”研究方法,对流行中的制度主义理论进行中国语境下的理解和建构。对政治学的基础理论和根本问题,如国家、民主以及国际冲突,《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也多有反思性的重新解读。
第一章 政治学的总体性反思: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政治学
走出理论实验场,建构本土政治学
被掩蔽的经验,待建构的理论——社会中心主义的经验与理论检视
文本崇拜: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误区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中的几对范畴
第二章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反思:方法与议程
政治学: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议程与研究方法问题
历史比较:现代化研究不可或缺的视野
第三章 政治学的根本问题:国家
国家结构理论的解释力与适用性问题
统合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国家自主性理论的发展脉络
“合法性”问题再认识
第四章 政治学的永恒问题:民主
民主的社会主义之维——兼评资产阶级与民主政治的神话
“共识民主”理论批判
第五章 政治学的国际观:国际冲突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威胁论”
亨廷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
意识形态与冷战的起源
第六章 政治学的历史观:制度变迁
制度范式:一种研究中国政治变迁的途径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制度主义
寻求一种新的制度变迁理论
第七章 政治学的新趋向:新制度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制度主义:范式比较
找回新制度主义的宏观属性
这本书在分析国家构建与民族主义的议题时,提供了非常多元化的视角。我过去对民族主义的理解,常常停留在其民族独立和国家认同的积极层面,但书中对民族主义的负面影响,如排外、冲突以及对少数族裔的压迫,也有深刻的揭示。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梳理,展示了民族主义是如何被不同政治力量所利用,从而引发战争、社会分裂甚至种族灭绝。这让我对“民族”和“国家”这两个概念产生了更审慎的认知。同时,书中对国家建设的理论,从威权主义模式到民主化模式,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模式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这让我理解,国家建设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可以简单复制的模板,而是充满了复杂性、挑战性,并且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社会代价。这本书也让我对“公民身份”和“国民身份”之间的差异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多元社会中构建一种包容性的国家认同,避免民族主义的狭隘化。
评分这本书在探讨政治哲学基础时,触及了一些我从未深入思考过的议题,比如关于公平、正义的本质以及不同社会契约论的差异。作者对洛克、卢梭、霍布斯等人的思想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让我看到了他们在对人类自然状态、个体权利以及政府合法性来源等问题上截然不同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直接影响了他们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形态。尤其是关于“权利”的讨论,书中不仅区分了自然权利、法律权利,还探讨了权利的边界以及不同权利之间的潜在冲突。这让我反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权利”的理解是否总是如此清晰和一致?许多社会争议,或许就根源于对不同权利的优先顺序以及适用范围缺乏清晰的共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理解政治,必须深入到其哲学根基,去探究那些关于人类存在、价值选择以及社会组织的基本假设。它不仅提供了理论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持续追问,让我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而是愿意去挖掘更深层次的哲学意义。
评分本书对政治合法性来源的探讨,尤其是关于权威、权力与同意的辩证关系,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一直认为,政治的运行离不开权力,但书中通过对不同合法性理论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权力”之外的更重要维度——“同意”的重要性。无论是传统的宗教神圣性,还是现代的民意授权,都指向了被统治者对统治者合法性的认可。作者在阐述这些理论时,并没有采取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对历史上的革命、改革以及政治动荡的分析,生动地展示了当合法性危机爆发时,政治秩序是如何摇摇欲坠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公民不服从”的讨论,它并非鼓励无序的反抗,而是在合法性基础受到严重挑战时,公民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表达不满,争取权利的一种重要途径。这让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理解和维系政治的合法性,以及如何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保证公民表达异见的权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政治的稳定,不仅仅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更是被统治者对统治体系的普遍认同和信任。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示,远不止是对政治学概念的梳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不同理论视角如何塑造我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例如,在探讨民主的演变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列举几种理论,而是深入剖析了自由主义民主、共和主义民主以及社群主义民主在核心价值、理想模式以及所面临挑战上的根本分歧。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争鸣,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理解和实践公民参与、权力制衡以及社会公正的根本性问题。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对民主的理解可能过于单一,被某种主流叙事所局限。通过对不同理论的细致考察,我得以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更全面地审视当下社会政治现象,也更能理解为何在相同的政治实践下,不同国家和群体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反应。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政治学并非一套静态的教条,而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对话过程,充满了理论的碰撞与交锋,也正是这种碰撞,才让我们对政治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辨析那些看似相似却实则截然不同的政治主张背后的深层逻辑。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蒙,引导我以更具批判性、更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政治生活中的种种议题,不再轻易被片面的信息所左右,而是能够多角度地去理解和判断。
评分我一直对国际关系领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大国博弈和全球治理的议题。这本书中关于霸权稳定论、均势理论以及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深入分析,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并非仅仅介绍这些理论的框架,而是通过历史案例,生动地展现了这些理论在解释世界格局演变中的应用和局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讨论全球治理的挑战时,作者并未停留在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批判,而是积极探讨了非国家行为体、跨国公司以及公民社会在塑造全球秩序中的日益增长的作用。这让我开始思考,传统的以国家为中心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否需要进行深刻的调整,以适应一个日益碎片化、网络化的世界。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国际政治,不能仅仅依靠宏大的理论模型,更需要关注那些微观层面的互动,以及新兴力量和新趋势如何悄然改变着既有的权力结构和规则体系。它鼓励我将目光从传统的地缘政治冲突转移开,去关注那些更具前瞻性的议题,比如气候变化、网络安全以及全球公共卫生等,理解这些议题如何与传统的政治权力交织,并共同塑造着我们未来的世界。
评分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 ,加强政治学习,考研考高分!
评分政治学的基础理论与重大问题 ,加强政治学习,考研考高分!
评分帮朋友买的,还不错,就是快递时间稍微等久了
评分人大版的书,贵得离谱。内容并无过人之处,我是为了用来培训干部,还有别人买吗?
评分大部分内容就是杨光斌教授把发表过的20篇论文放一起,从知网里下下载,一会儿就搞定,还省钱
评分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理论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评分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这是杨光斌教授的论文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