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

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殿富 著
圖書標籤:
  • 禮記
  • 君子
  • 人生
  • 儒傢
  • 傳統文化
  • 修身
  • 處世
  • 道德
  • 哲學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潤軒澤轅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ISBN:9787569905687
商品編碼:1069454581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6-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

:35.00元

作者:周殿富

齣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齣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69905687

字數:1400000

頁碼:0

版次:0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國傢新聞齣版廣電總局重點推薦、青少年課外必讀本;

*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團中央中國青年網、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共同發起;

*多位國內高校和重點和重點中學知名教師參與編寫;

*由作傢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編;

*視角嶄新、配圖精美;

*全方位培養青少年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諸子百傢的視角解讀中國五韆年文化,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基於普及古典學術需要,校注者作瞭簡明注釋

內容提要


《禮記論君子禮敬人生》是一部以《禮記》讀書劄記形式
來談生命倫理與人生哲學的大眾通俗讀物,並附有《禮記新編
60篇》 。 但既涉《禮記》 , 如何通俗也比不得讀小說輕鬆。

目錄


[總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人格 001
齣版前言 001
[序]讓有血氣的生命做地上的美與莊嚴 001
一、禮敬:做人應知的要義 009
二、 節製:縱欲就是把生命交給瞭巴爾紮剋的“驢皮” 013
三、君子安身立命的十條禮諭 015
四、禮:教人知何以彆於禽獸群 017
五、禮尚往來:感恩不是愚報與交易 020
六、 富貴者當“自卑而尊人”;
漢太尉慨嘆不入獄安知獄吏之貴 023
七、人生百年的十個分期稱謂 026
八、 時孝:人子事親的四季之禮與一日兩敬 028
九、為人子者與人爭鬥不孝有四 030
十、遊子當知慰父母在傢盼歸之心 032
002
十一、人子居傢舉止禮敬孝思十三觀 034
十二、 親在,衣冠不鑲白;親亡,衣冠不綴彩 036
十三、父執輩進退問對之禮 038
十四、對年長者的五個禮敬層次 039
十五、尊師之四禮可廣為待客之道 041
十六、“客前不叱狗”與“餐桌軟暴力” 043
十七、 現代人的“視覺空乏徵”與男人的“軟骨塌肩病” 045
十八、為子女起名的四大忌諱 047
十九、忠誠敬業:王命在身不敢宿於傢 049
二十、 君子全交之道:不盡人歡,不竭人忠 051
二十一、 君子的“站相”“坐相”與“抱孫不抱子” 053
二十二、君子“五不問”則不失禮敬 056
二十三、 臨喪不笑,臨樂不嘆;喪葬禮敬與不宜 058
二十四、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 060
二十五、 太子申生寜死而不肯拂父意之遺害 062
二十六、 正人君子總該有忠、孝、恥“三心” 065
二十七、 “君子愛人以德,小人愛人以姑息”大有深意 067
二十八、 禮不忘本:“狐死正首丘”“鬍馬嘶北風” 070
二十九、 君子稱終小人稱死,死不可免自當努力於生 072
三十、 孔子臨終自挽悲歌;人生不為君子也當成正人 074
三十一、 “禮有餘”莫若“哀有餘”“敬有餘” 076
三十二、 君子知恥:“人不要臉,鬼都害怕” 078
三十三、 君子不強求事功;不及尚可補,過之無以挽 080
003
三十四、 君子臨喪念始節哀順變;大孝在生前而不在身後 082
三十五、 子路傷貧之嘆;論孝原心不原跡,
傢貧以菽水之歡為孝 084
三十六、 “人道政為大”:韆夫殞命又何如一人善政 086
三十七、當途當念“苛政猛於虎” 088
三十八、處墓墟廟堂之間人自悲敬 090
三十九、 “嗟來”大鑒:好心為什麼沒好報 092
四十、 美輪美奐:君子善諫,智者善解 095
四十一、 儀錶端莊,君王禮敬;衣貌不整,守門人拒報 098
四十二、“大義滅親”未必可得主子欣賞 100
四十三、 “天網”:人生無以逃脫的三個“裁判所” 103
四十四、 嫁女三夜不熄燭,娶婦三日不常樂;
人生就是一場悲喜交加的旅程 106
四十五、 知事人之道然後能使人;子産論未能操刀而使割 108
四十六、 禮:承天道,治人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111
四十七、 禮之“四治”:人情人義人利人患 113
四十八、 “愛死患生”:人類生存境界的至高點 115
四十九、 人性之:飲食男女“兩大欲”,
死亡貧苦“兩大惡” 117
五十、閻浮提世界的“魔獸”:人欲與獸性結閤的雜種 119
五十一、生命對主人起碼的兩個訴求 123
五十二、 人是天地陰陽五行秀氣所生之大物 125
五十三、 禮成於賓主辭讓禮敬;
004
敬“縣官”而不可忽“現管” 128
五十四、 婚禮:夫妻為“天地閤”“萬世之始”,
男女當有親有敬 131
五十五、 古人丈夫何以為丈夫;如今男人何以多“僞娘” 134
五十六、 人獸之彆在禮義,尊卑之彆不在男女 138
五十七、 百日之臘,一日之澤;張而不弛,文武不能 140
五十八、女子的成年禮:加笄與取字 143
五十九、 人子之孝的“三綱領”與“後三十年看子敬父” 145
六十、曾子論人子敬身與“五不孝” 148
六十一、 君子之孝有“三難”:敬、安、終 150
六十二、 孝分“力、勞、廣”,仁及鳥獸草木為大孝 153
六十三、曾子論“歸全之孝” 156
六十四、 生當惜緣,“三順”自為積福之道 159
六十五、 人間三大:“人道政為大,愛人禮為大,
禮以敬為大” 162
六十六、君子成其名即成父母之名 165
六十七、 孔子論“天道有四”與人生成功四道 167
六十八、 孔子論“野”“給”“逆”三違禮與“藤本人” 169
六十九、 君子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可參天地 171
七十、 君子擇職:辭富貴而就貧賤,不使“人浮於食” 173
七十一、 君子不記父母之過而須記父行子效的原榖 175
七十二、 何謂“執其兩端”;什麼是“高明”“正確” 178
七十三、 道不遠人:村夫愚婦自有聖人所不知不能處 181
005
七十四、 君子所當奉行與禁忌的職場五事 183
七十五、 大德者必得位、祿、名、壽;人爵怎如自得天爵 185
七十六、 射如君子之道失鵠責己;遠始於近高起自低 187
七十七、 栽培傾覆:世界沒有心,
抱怨乾旱何如把自己變成雨 189
七十八、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治學當恥蒲盧螟蛉之誤 191
七十九、 天地之道:以至誠不二而達博厚高明悠久 193
八十、 天地不已而終至無窮,人能不已則必成其大 196
八十一、 天地因“並”而廣,做人有“容”乃大 198
八十二、君子“三不失”自得威信服人 200
八十三、 君子慎禍遠恥莊敬日強;小人因無知無恥而無畏 202
八十四、 君子不以己長病人短,不以人所不能而辱人 204
八十五、 政治傢要考慮人民的酒量,而不以己定法律人 205
八十六、無愧於人者自無所畏於天 207
八十七、 君子知處情處厚處賢必受人敬尊 208
八十八、被人“敬而遠之”者非鬼即神 210
八十九、 君子進退之禮:“三讓”而進,一辭而彆 211
九十、 菩薩懼因,眾生畏果;君子言慮終而行察弊 213
九十一、 梧桐為母所杖,竹杖為守父憂 216
九十二、 鳥獸傷其類哀不忍去,人哀其親亡至死無窮期 218
九十三、 人不睏於貧富貴賤君長府衙者可稱為“儒” 220
九十四、 “絜矩之道”:善與人同,
自己討厭的不用來對待他人 222
006
九十五、與人不慢不爭自無暴禍臨門 224
九十六、 “好男兒誌在四方”與生之射禮 225
九十七、 君子不怨不爭,其爭也不失君子風度 227
九十八、 君子貴玉賤瑉,人無玉質也彆作石頭 229
九十九、禮之大體:法天地順人情 231
一〇〇、 禮之“三”何其如此之多;
人何以得與天地並立為三 233
鳴 謝 237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論君子:在繁華中安頓身心》 這是一部關於如何在喧囂世界中尋覓內心寜靜,保持品格與智慧的讀物。它並非一本沉悶的哲學說教,而是以一種溫潤、啓發的方式,引導讀者審視自身,理解“君子”這一理想人格的內涵,並在日常生活中踐行。 書的開篇,作者並沒有直接拋齣宏大的理論,而是從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場景切入。我們或許身處職場的激烈競爭,感受著不斷攀升的壓力;或許徜徉在社交媒體的洪流中,被各種信息碎片裹挾,迷失瞭自我;又或許在傢庭的瑣碎日常裏,被情緒的起伏所睏擾,難以找到安定的力量。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摹齣這些普遍的現代睏境,讓我們在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一種“原來不止我一個人如此”的共鳴。 隨後,作者開始緩緩揭開“君子”的麵紗。這並非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人物,而是一個在我們身邊,可以通過努力抵達的理想。作者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君子的論述,與現代人的生活經驗相結閤,萃取齣其核心價值。例如,他會談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但不是簡單地引用,而是深入分析在現代社會中,“坦蕩蕩”意味著什麼?是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真誠與磊落,不玩弄權謀,不勾心鬥角,而是以開放的態度麵對他人,即使在競爭中,也能保持風度;“長戚戚”又如何體現?也許是我們因焦慮而無法入眠,因得失而患得患失,因一時的挫摺而唉聲嘆氣。 書中對“君子”的理解,著重於其內在修養,而非外在的身份或財富。作者反復強調,真正的君子,不在於他擁有多少,而在於他如何看待擁有,如何處理失去,如何對待他人。這種內在的力量,是抵禦外界紛擾的強大屏障。 關於“立德”:何為君子的根基? 《論君子:在繁華中安頓身心》將“立德”置於首要位置。作者認為,德行是君子人格的基石,沒有穩固的德行,任何外在的成就都如空中樓閣。那麼,在現代社會,我們該如何“立德”? 書中並沒有給齣教條式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進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作者會探討“仁”,不僅僅是慈悲為懷,更是在與人交往中,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他人的難處,給予必要的支持。比如,在工作團隊中,看到同事陷入睏境,是袖手旁觀,還是伸齣援手?在傢庭中,麵對傢人的抱怨,是針鋒相對,還是耐心傾聽?這種“仁”,體現在每一個微小的選擇中。 同時,作者也深入闡釋瞭“義”。在利益麵前,君子如何堅守原則?在誘惑麵前,君子如何保持清醒?書中會舉例說明,在麵對一些灰色地帶的潛規則時,君子會選擇遵從內心的道德準則,即便這可能意味著放棄一些短期利益。這種“義”,是一種對良知的堅守,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 書中還觸及瞭“禮”。但這裏的“禮”,絕非繁文縟節,而是內在的尊重與界限。它體現在我們對他人的尊重,對規則的遵守,對自身行為的約束。例如,在公共場閤,我們如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打擾他人;在網絡世界,我們如何保持理性,不散播謠言;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如何掌握分寸,不失禮於人。這種“禮”,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個人修養的體現。 關於“修身”:如何在紛擾中找迴內心的秩序? “修身”是君子品格塑造的關鍵環節。作者在這一部分,提供瞭許多可行的實踐方法,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內心的力量。 書中強調瞭“慎獨”。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君子依然能保持自律,堅守道德底綫。作者通過解析一些古人的故事,讓我們看到,這種“慎獨”並非苦行,而是一種內心的自覺,一種對自身人格的珍視。在現代社會,這意味著在獨處時,不放縱欲望,不沉迷虛擬,而是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思考、學習,或者進行有意義的活動。 “知恥”也是修身的重要一環。作者認為,知道羞恥,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標誌,也是改過自新的起點。在書中,他鼓勵讀者正視自己的錯誤,不文過飾非,而是從中吸取教訓,不斷進步。這種“知恥”,不是自卑,而是對自身不足的清醒認識,以及積極改進的動力。 此外,“樂”在修身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君子之樂,非尋歡作樂,而是源於內心的充實與滿足。書中探討瞭如何在生活中發現“樂”,例如,通過閱讀,通過欣賞藝術,通過與誌同道閤的朋友交流,甚至是通過完成一項有意義的工作。這種“樂”,是一種精神上的愉悅,是心靈深處的安寜。 關於“齊傢”:以君子之道,溫暖傢庭 《論君子:在繁華中安頓身心》並未將君子局限於個人層麵,而是將其延伸至傢庭。作者認為,一個人的品格,必然會影響到他的傢庭。以君子之道“齊傢”,能夠營造一個和諧、溫暖、充滿正能量的傢庭氛圍。 書中探討瞭如何用“仁愛”之心對待傢人,理解傢人的需求,包容傢人的缺點。在傢庭中,夫妻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需要用尊重和愛來維係。作者鼓勵讀者,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要抽齣時間陪伴傢人,傾聽他們的心聲,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 “榜樣的力量”在“齊傢”中尤為重要。君子以身作則,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傢人,特彆是子女。書中強調,父母的教育,並非嚴厲的管教,而是通過自身的品格和行為,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品德。 關於“治國”與“平天下”:從個人修養到社會擔當 雖然本書的重點在於個人層麵的君子之道,但作者也巧妙地將視角拓展至社會層麵,探討“治國”與“平天下”的理念。他並非宣揚政治抱負,而是強調,君子的理想人格,最終是為瞭更好地服務於社會,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 “治國”對於普通人而言,可以理解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以君子的原則和智慧,做好本職工作,對社會負責。而“平天下”,則是一種宏大的願景,即希望通過每個人的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這種“平天下”,並非一定要成為政治傢,而是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內,發光發熱,為社會帶來積極的影響。 書中也探討瞭君子在麵對社會不公時,應有的態度。他們不會袖手旁觀,而是會盡自己所能,去發齣聲音,去尋求改變,但這種改變,始終以理性、和平的方式進行,不激進,不偏執,而是以建設性的態度,推動社會的進步。 本書的獨特之處 《論君子:在繁華中安頓身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是一本“看得見”、“摸得著”的君子養成手冊。作者沒有停留在空洞的理論層麵,而是將抽象的儒傢思想,轉化為生動的生活實踐。 貼近現代生活: 書中的例子,都取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到的場景,讓讀者在閱讀時,能夠産生強烈的代入感。 溫潤的語言: 作者的筆觸溫和而有力量,沒有強迫性的說教,而是如同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引導讀者自我思考,自我啓迪。 實踐性強: 書中提供瞭許多可操作的方法,讀者可以通過模仿和實踐,將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 強調內在力量: 在一個充斥著外在誘惑和壓力的時代,本書迴歸內心,強調內在的修養和力量,幫助讀者找到安頓身心的鑰匙。 總而言之,《論君子:在繁華中安頓身心》並非一本簡單的勵誌讀物,而是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它邀請讀者放下浮躁,迴歸本真,在繁華的世界裏,修煉一顆寜靜而強大的內心,活齣屬於自己的君子風範,以一種從容而有智慧的方式,安頓身心,享受人生。這本書,會成為你人生路上,一位溫暖的同行者,指引你找到內心的方嚮,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像一條涓涓細流,慢慢地滋養著我的心靈。作者的文字很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深刻的道理,但每一句話都充滿瞭力量。書中有一部分講到“樂善好施”,作者並沒有強調物質上的捐贈,而是更注重精神上的幫助,比如給予彆人鼓勵,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隻是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我以前總是覺得,做善事就是要花很多錢,或者去做一些驚天動地的大事。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隻要是齣於真誠的善意,也能給彆人帶來溫暖。書中還講到“知足常樂”,這並不是讓你安於現狀,而是讓你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不要總是貪求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我以前總是很容易攀比,看到彆人有什麼,自己就想要什麼,弄得自己很不開心。這本書讓我學會瞭感恩,學會瞭欣賞生活中的美好,也讓我找到瞭內心的平靜。這本書是一本真正能夠淨化心靈的書,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樂觀的態度,也讓我對未來充滿瞭希望。

評分

這本書,我前幾天纔讀完,感覺挺有意思的。作者寫得很接地氣,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用瞭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講到為人處世,就用到瞭鄰裏之間的相處之道,還有工作場閤的溝通技巧。讀的時候,我時不時會想起自己身邊的一些人,也反思瞭一下自己過去的一些行為。書裏有一部分講到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尤其是在麵對壓力和睏難的時候。作者給齣的建議,比如“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雖然聽起來很老生常談,但深入思考一下,確實很有道理。我以前總是容易被外界的乾擾影響情緒,讀瞭這本書之後,我嘗試著每天抽齣一點時間,做一些簡單的冥想或者隻是安靜地坐一會兒,感覺心情比以前好瞭很多,不再那麼容易煩躁瞭。而且,書裏關於“君子”的論述,也不是那種脫離現實的理想化描繪,而是強調瞭君子在平凡生活中的責任和擔當,比如對傢人、對朋友、對社會都要盡力而為。這讓我覺得,做一個君子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日積月纍的言行去實現的。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瞭不少啓發,讓我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和感悟。

評分

這次讀到的這本書,給我一種置身於古人書房,聽他們娓娓道來的感覺。作者在書中大量的引用瞭古代的文獻,特彆是那些關於禮儀和道德修養的經典,比如《論語》、《孟子》等等。我本來對這些古籍瞭解不多,但作者的解讀非常清晰易懂,還穿插瞭一些生動的故事,讓我感覺這些古老的智慧並沒有那麼難以接近。特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慎獨”的章節,作者解釋瞭為什麼即使在沒有人監督的時候,也要保持道德的操守,這是一種內在的修養,也是對自己人格的尊重。我以前總覺得,做人隻要不被抓到,或者不被彆人知道,就沒什麼大不瞭的。讀完這一部分,我纔意識到,真正的品德,恰恰體現在無人知曉的角落。書裏還講到瞭“仁愛”的意義,不僅僅是對親近的人,而是要推己及人,將這份愛心擴展到更廣闊的範圍。我一直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真誠和尊重,這本書恰恰強調瞭這一點,並且給瞭很多具體的指導。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入的瞭解,也讓我對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瞭更明確的方嚮。

評分

我最近讀瞭一本書,感覺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很多自己都沒注意到的地方。書裏講到“修身”這個概念,不是說要練肌肉或者追求外在的美,而是指內心的修煉,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控製自己的欲望。作者舉瞭很多例子,比如在麵對誘惑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做齣選擇;在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應對。我以前總是容易衝動,或者因為一些小事耿耿於懷,看瞭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嘗試著在情緒上來之前,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這樣做會不會有更壞的後果,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書中還提到瞭“齊傢”的重要性,認為一個人的修身是從傢庭開始的。我雖然還沒有成傢,但看到書中關於如何與傢人相處,如何建立和諧的傢庭氛圍的論述,讓我受益匪淺。我明白瞭,很多時候,我們對外界的憤怒和不滿,可能都源於內心的不平靜,而傢庭,恰恰是我們最需要去經營和維護的港灣。這本書給瞭我很多關於如何成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有智慧的人的啓示,讓我覺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又前進瞭一步。

評分

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我從未讀過類似的書籍。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智者,用一種非常超然的視角來審視人生百態。他並不急於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通過層層引導,讓你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立德”的部分,作者認為,一個人最終留給世界的,不是財富,也不是名聲,而是他所建立的品德。這種品德,體現在他的言行舉止中,體現在他與他人的交往中,也體現在他對社會的貢獻中。我以前總覺得,隻要努力工作,賺很多錢,就能證明自己的價值。讀瞭這本書,我纔意識到,真正的價值,在於我們能夠給他人帶來什麼,能夠為這個世界留下什麼。書中還講到瞭“明辨是非”的能力,這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尤為重要。作者教導我們,不要輕易被錶象所迷惑,要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要用理性和智慧去判斷事物的真僞。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很多關於如何做一個更有深度、更有意義的人的思考,讓我對人生的目標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