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瑞澄 著
图书标签:
  • 太阳能热水系统
  • 民用建筑
  • 工程技术
  • 可再生能源
  • 建筑工程
  • 给排水
  • 节能技术
  • 绿色建筑
  • 太阳能利用
  • 暖通空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02546
版次:2
商品编码:107076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页数:3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在编写过程中曾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以及联合国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发改委能源局局长、中国太阳能学会理事长、建设部总工程师还专门为本书写序。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以及节能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同时给出了大量工程实例供读者参考。

内容简介

我国民用建筑的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5%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还将大幅度增长。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当加快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迅速,为了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应当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等作为建筑整体设计及施工的一部分加以考虑,这已经在建筑界和太阳能利用行业内形成共识,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省市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
本书作为一本有关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工程技术手册,系统地介绍了太阳能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太阳能集热系统性能参数、适用规范等内容,并从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工程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以及节能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同时给出了大量工程实例供读者参考,相信本书的出版对于提高我国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水平,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和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建筑施工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关专业人员使用或参考。

作者简介

郑瑞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节能建筑、太阳能建筑领域方面的研究利用。担任主要职务有:中国太阳能学会常务理事,热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节能建筑科技情报网网长等。

目录

第1章概论1
1��1总则1
1��2适用范围1
1��3太阳能利用基本知识2
1��3��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
1��3��2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与太阳角5
1��3��3倾斜表面上的太阳总辐射照度8
1��3��4太阳总辐射的直射与散射分离9
1��4太阳能集热器的产品分类和特点10
1��4��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10
1��4��2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13
1��5太阳能集热器、热水器/系统的性能参数17
1��5��1热性能参数17
1��5��2光学性能参数18
1��5��3力学性能参数18
1��5��4电气安全性能参数21
1��6适用标准、规范21
1��7术语22
1��8基础资料24
1��8��1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分布24
1��8��2设计用气象资料26
1��8��3供热水设计用资料29
第2章规划布局与建筑设计原则34
2��1总则34
2��2规划布局设计原则35
2��2��1一般原则35
2��2��2集中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35
2��2��3分散集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原则37
2��2��4采用不同辅助能源设置的规划设计原则38
2��2��5不同类别民用建筑对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方式的选择39
2��3建筑设计原则39
2��3��1一般原则39
2��3��2建筑外观与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40
2��3��3太阳能集热器在平屋面上设置的建筑设计原则40
2��3��4太阳能集热器在坡屋面上设置的建筑设计原则42
2��3��5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外墙面的建筑设计原则45
2��3��6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阳台栏板上的建筑设计原则47
2��3��7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女儿墙、披檐上的建筑设计原则50
2��3��8太阳能集热器设置的其他原则51
2��4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平面及空间布局设计原则52
2��4��1一般设计原则52
2��4��2太阳能集热器设置的设计原则53
2��4��3贮水箱设置的设计原则53
2��4��4管道、管线(包括电气管线)设置原则53
2��4��5与太阳能热水系统相关的建筑设备综合设计原则53
第3章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技术要求54
3��1总则54
3��1��1系统功能54
3��1��2系统与建筑的结合56
3��1��3系统形式57
3��1��4系统性能59
3��1��5系统运行控制61
3��1��6系统维护和管理61
3��1��7其他能源水加热设备配置(系统辅助热源)62
3��2太阳能集热器62
3��2��1选型62
3��2��2性能63
3��3贮水箱64
3��3��1性能64
3��3��2结构和安装位置65
3��3��3容积65
3��4其他能源水加热设备(辅助热源)65
3��4��1选型66
3��4��2性能66
3��5泵、管道和附件66
3��5��1泵66
3��5��2管道和附件66
3��6控制系统68
3��6��1系统形式68
3��6��2系统和元件性能68
3��7热水计量69
3��7��1计量方式69
3��7��2热水表选型和设置69
第4章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70
4��1概述70
4��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特点及适用性70
4��2��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分类70
4��2��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71
4��2��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特点及适用性72
4��3热水系统负荷计算82
4��3��1系统日耗热量、热水量计算83
4��3��2设计小时耗热量、热水量计算83
4��4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85
4��4��1太阳能集热器的定位85
4��4��2集热器的连接88
4��4��3太阳能集热器选型计算88
4��4��4太阳能集热系统流量的确定95
4��4��5贮水箱的设计95
4��4��6间接式系统水加热器选型96
4��5其他能源水加热设备(辅助热源)选型98
4��5��1辅助加热量的计算98
4��5��2容积式和半容积式水加热器99
4��5��3常压燃油、燃气热水锅炉/热水器100
4��5��4电热水锅炉/电加热器100
4��5��5热泵101
4��6管网设计101
4��6��1热水供应系统管路流量计算101
4��6��2管网的水力计算104
4��6��3水泵的选型105
4��6��4管材和附件106
4��7保温111
4��7��1保温层厚度计算111
4��7��2保温材料的选择112
4��8控制112
4��8��1运行控制112
4��8��2防冻控制114
4��8��3过热防护117
第5章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119
5��1总则119
5��1��1一般要求119
5��1��2系统安装前应具备的条件119
5��2太阳能集热器安装119
5��2��1施工定位119
5��2��2土建构造和预埋件做法119
5��2��3管道穿屋面做法125
5��2��4太阳能集热器组装127
5��3贮水箱安装128
5��3��1设备间室内安装128
5��3��2屋面安装130
5��4其他能源水加热设备(辅助热源设备)安装130
5��4��1一般要求130
5��4��2容积式换热器131
5��4��3燃气/燃油锅炉132
5��4��4电锅炉、电加热器132
5��5管道、附件安装与铺设133
5��5��1基本要求133
5��5��2水泵安装135
5��5��3板式换热器安装138
5��5��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路及附件安装138
5��6管道保温与防腐163
5��6��1一般要求163
5��6��2室外管道的保温与防腐163
5��6��3室内管道的保温与防腐164
5��7管道水压试验与消毒165
5��8控制系统安装165
5��8��1控制系统施工工艺要求165
5��8��2控制系统主要输入装置167
5��8��3控制系统主要输出装置173
5��8��4现场控制柜的安装177
第6章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验收179
6��1总则179
6��1��1目的及适用性179
6��1��2一般规定179
6��2土建构造和预埋件质量验收181
6��2��1一般规定181
6��2��2集热器基础和安装质量验收181
6��2��3预埋件184
6��2��4管道穿屋面质量验收185
6��3太阳能集热系统安装验收186
6��3��1一般规定186
6��3��2太阳能集热器安装验收186
6��3��3贮热水箱安装验收188
6��4其他能源水加热设备(辅助热源)安装验收191
6��4��1电锅炉、电加热器安装验收191
6��4��2燃气锅炉安装验收192
6��4��3容积式热交换器安装验收194
6��5管道、附件及辅助设备的安装验收195
6��5��1一般规定195
6��5��2管道安装质量验收196
6��5��3附件安装质量验收200
6��5��4水泵安装验收202
6��6控制系统安装验收203
6��6��1一般规定203
6��6��2控制系统主要输入装置204
6��6��3控制系统主要输出装置206
6��7系统防冻和过热保护功能检验209
6��7��1系统的防冻保护措施209
6��7��2系统的过热保护210
6��8系统热性能和水质检验210
6��8��1系统热性能检验210
6��8��2水质检验211
6��9系统调试211
第7章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12
7��1总则212
7��2初次运行的检查与准备工作212
7��3太阳能集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12
7��3��1集热系统的运行管理212
7��3��2集热系统的维护213
7��3��3集热系统的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214
7��4水泵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16
7��4��1水泵的运行管理216
7��4��2水泵的维护保养216
7��4��3水泵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217
7��5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17
7��5��1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217
7��5��2控制元器件及控制系统的维护保养218
7��5��3控制系统部件常见故障分析220
7��6辅助加热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21
7��6��1辅助电加热器和电锅炉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21
7��6��2燃气锅炉的运行管理与维护224
7��7管路、水箱和附件的维护231
7��7��1管路的日常维护保养231
7��7��2水箱的维护231
7��7��3附件的维护231
7��7��4供水管路系统常见故障与解决方法232
7��7��5阀门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法232
第8章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效益分析233
8��1总则233
8��2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效益的预评估233
8��2��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年节能量预评估233
8��2��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费用预评估234
8��2��3太阳能热水系统增加投资回收期的预评估235
8��2��4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费效比评估237
8��2��5太阳能热水系统环保效益的评估237
8��2��6例题238
8��3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效益的长期监测239
8��3��1太阳能热水系统节能效益的监测240
8��3��2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太阳能保证率及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240
8��3��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节能收益240
8��3��4太阳能集热系统增投资的回收年限241
8��3��5系统实际运行的环保效益241
第9章典型设计工程示例242
9��1概述242
9��2北京某小区坡屋面多层住宅251
9��2��1设计施工说明251
9��2��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56
9��2��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56
9��2��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56
9��3天津某小区平屋面多层住宅259
9��3��1设计施工说明259
9��3��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63
9��3��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63
9��3��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65
9��4上海某小区别墅266
9��4��1设计施工说明266
9��4��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70
9��4��3集热器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70
9��4��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70
9��5济南某小区联排别墅272
9��5��1设计施工说明272
9��5��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75
9��5��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75
9��5��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75
9��6德州某小区高层住宅278
9��6��1设计施工说明278
9��6��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81
9��6��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81
9��6��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81
9��7南宁某小区坡屋面多层住宅283
9��7��1设计施工说明283
9��7��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88
9��7��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89
9��7��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89
9��8昆明某宾馆290
9��8��1设计施工说明290
9��8��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295
9��8��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295
9��8��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296
9��9昆明某宾馆西餐厅298
9��9��1设计施工说明298
9��9��2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原理图302
9��9��3与建筑结合节点图303
9��9��4系统节能效益分析303
附录306
附录1我国主要城市各月的设计用气象参数306
附录2不同地区的太阳集成器补偿面积比Rs324
附录3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333
附录4法定计量单位和单位换算335
参考文献339

前言/序言

第二版前言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一版于2006年2月出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已重印多次,读者反应较好,充分表明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工程技术书籍,也是一本实用而简明的设计参考书籍。但是在出版后的四年里,我国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发展很快,进步很大,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太阳能热利用相关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如《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GB/T6424、《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GB/T17581等标准修订后替代原标准,对产品性能及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节能减排形势的要求下,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十分迅速,在新理论、新技术、新系统、新产品诸方面取得可喜成果。
近年来有大批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示范工程建成,部分工程完成了运行效果和节能效益的监测分析,这些工程的应用实践和获取效益的分析结果,使作者对全书的撰写、内容选取等方面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
基于上述理由,作者对原书第一版进行增删、调整,引用新修订标准,提出了对相关产品的性能参数要求和系统的技术要求:根据近期资料,对气象参数进行了重新统计和计算,引用了新的太阳能资源区划图;增加了太阳能集中�卜稚⒐┤人�系统的设计方法;补充修改了节能、环保效益评估的计算方法,增加了“费效比”评定指标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使原书内容更加充实并重新整理、出版了这本《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二版。
第二版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3章郑瑞澄,第2章袁莹、王国栋,第4章李忠,第5章何涛,第6章路宾、冯爱荣,第7章路宾、张昕宇,第8章张昕宇,第9章李俊峰、胡润青、郑瑞澄、张昕宇、孟庆峰、齐心、李忠、冯爱荣、孙培军、杨金良、王振杰、何涛、孙峙峰、朱培世、陈和雄、陈子乾、王敏、李常铃、聂晶晶、邓昱,附录张磊、黄祝连。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疏漏,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编者
2011年3月
第一版前言
现代建筑为满足居住者的舒适要求和使用需要,应具备供暖、空调、热水供应等一系列功能。我国民用建筑的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但建筑能耗已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5%以上,接近发达国家建筑用能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1/3左右的水平。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各类房屋总建筑面积达(16~19)亿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建筑能耗还将大幅度增长。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值,由于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足,以煤炭为主的能源供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我国的CO2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更加大了保护环境和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压力;近年来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的现状,已经对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
太阳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21世纪以后人类可期待的、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用太阳能加热低温热水(小于100℃)的太阳能热水器/系统,是当前太阳能热利用中技术最成熟、经济上最具竞争力、应用最广泛、产业化发展最快的领域。我国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多、总使用量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之一。
但是长期以来,太阳能热水器一直是房屋建成后才由用户购买、安装的后置设备,随着太阳能热水器在城市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由这种使用方式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也逐渐显现,例如影响建筑物外观和城市景观,破坏了房屋的使用功能等,给太阳能热水器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制约。因此,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结合和工程应用,在房屋建设之初,就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作为建筑整体设计、施工的一部分来加以考虑,已经在建筑业界和太阳能热利用学术界、产业界形成共识,并得到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省市各级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这种设计、安装理念,对太阳能集热器的制造质量和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无论对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还是对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都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目前一些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在尺寸、规格和安全、可靠性方面的性能质量,同建筑业的要求还有差距。作为建筑设计主体的各专业建筑设计院,过去基本上没有介入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基本知识和太阳能集热系统不够了解;设计人员在进行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时,缺乏必要的基础设计参数;物业管理公司不熟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管理。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推广和普及。
因此,编写《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一书,对提高我国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水平,加快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手册的编写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国基金会“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项目”策划和提供资金支持。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和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对于本手册的编写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中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项目”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试点项目的各承担单位为本手册的编写提供了大量资料。
本手册的主编单位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空气调节研究所,参编单位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北京市太阳能研究所、昆明新元阳光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官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九阳实业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赛尔太阳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清华阳光能源公司、天津市奇信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普太阳能公司、国家气象中心气象信息中心气象资料室、扬州市赛恩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蹊径科技公司。手册的编写分工如下:第1、3章郑瑞澄,第2章袁莹、王国栋,第4章李忠,第5章何涛,第6章路宾、冯爱荣,第7章路宾、张昕宇,第8章张昕宇,第9章李俊峰、胡润青、郑瑞澄、张昕宇、孟庆峰、齐心、李忠、冯爱荣、孙培军、杨金良、王振杰、何涛、孙峙峰、朱培世、陈和雄、陈子乾。
这里要特别感谢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的李少义先生,联合国基金会的MelindaL�盞imble女士,DuncanMarsh先生和王晓东女士,联合国国际合作基金部的WillKennedy先生对项目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还要感谢原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司的翟青先生、刘显法先生、刘鸿鹏先生、刘文强先生在项目初期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本手册的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史立山、杨力群、周篁、吴路阳、李宝山、朱俊生、童悦仲、杨西伟、何梓年、罗振涛、殷志强、张树君、曾捷、黄永年、李穆然以及BartG�盋�眝anderRee,Ir�盨pencerF�盋�盨chols等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审稿时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张磊、张金燕等参与了本书的数据整理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还要说明的是,作者在编写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但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书中错误疏漏之处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补充、修订。
编者
2005年8月
现代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导览 本书聚焦于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通过创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策略,实现人居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与生态可持续性的深度融合。全书旨在为城市规划者、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管理者以及关注人居质量的普通公众,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技术指引和实践框架。 第一部分:城市空间形态与功能重构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代城市发展面临的核心挑战,如人口密度增加、交通拥堵加剧以及公共空间不足等问题。我们摒弃了传统粗放式的城市扩张模式,转而推崇以人为本、弹性适应的新型城市形态。 第一章:紧凑型与混合功能开发策略 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空间组织,促进居住、工作、商业和休闲功能的有机复合。内容涵盖了基于步行性和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TOD)的城市设计原则。重点剖析了垂直城市与多维空间利用的技术路径,包括空中连廊、地下空间集成利用的规划标准与安全规范。探讨了如何通过微观尺度的街道设计,提升社区的活力和安全性,营造“可感知”的城市尺度。 第二章:韧性城市与基础设施升级 本章侧重于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设。系统介绍了韧性基础设施的设计理念,包括模块化供水系统、分布式能源网络和自适应交通管理系统。深入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实践,从透水铺装材料的选择到雨洪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细节。探讨了利用物联网(IoT)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早期预警及快速修复机制。 第二章附录: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介入的技术平衡 探讨了在不破坏历史文化风貌的前提下,如何引入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如无障碍设施、安全消防系统)的技术方法。重点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BIM(建筑信息模型)在遗产保护性修缮中的应用案例。 第二部分:绿色建筑与能效管理前沿 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技术板块,专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控制和资源效率最大化,超越了单纯的节能概念,强调系统的集成优化。 第三章:高性能围护结构与动态热工性能 本书对新型保温隔热材料的性能指标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包括气凝胶复合材料、真空隔热板等超高性能材料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应用表现。着重论述了动态热工模拟(如瞬态响应分析)在优化建筑外窗、遮阳系统和屋顶结构设计中的关键作用,确保建筑在不同季节和日照条件下都能实现最优的热性能。 第四章:集成式环境控制系统(IECC)与智能楼宇 系统介绍了如何将暖通空调(HVAC)、照明和自然通风系统进行深度集成,实现能源的协同控制。详细阐述了基于人工智能(AI)的能耗预测与优化调度算法,例如通过学习用户行为模式,提前调节室内环境参数。内容包括热舒适度指标(如PMV/PPD)的动态评估,以及低能耗新风系统(如全热交换、潜热回收技术)的安装与维护标准。 第五章:非常规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集成 本章探讨了如何在不依赖集中式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或低碳化。详尽介绍了高效地源热泵系统的地质勘探、系统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深入分析了建筑一体化光伏(BIPV)的结构设计、电气连接可靠性及美学融合技术。还包括了对微型风力发电机、相变储能材料(PCM)在空间热负荷调节中的应用潜力评估。 第六章: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健康水系统 从节水到水循环的全链条管理是本章的重点。详细介绍了灰水(如淋浴、盥洗废水)和黑水(如粪便污水)的分类收集与分级处理技术。重点介绍了膜生物反应器(MBR)、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在不同规模建筑或社区中的适用性。此外,对室内管道系统中的生物膜控制、管网腐蚀预防和饮用水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第三部分:可持续材料科学与施工管理创新 关注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引入先进的材料技术和施工方法,推动建筑业向循环经济转型。 第七章:低碳与再生建筑材料的性能验证 本书严格审视了当前市场上新型低碳材料的性能,如地质聚合物混凝土、木结构(CLT/Glulam)的结构计算与防火处理。对于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工业副产品(如粉煤灰、矿渣)的替代率与长期耐久性进行了严谨的工程数据支撑。强调了材料的“摇篮到坟墓”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估(LCA)方法论。 第八章:数字化施工与预制装配技术 聚焦于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控制。详细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在深化设计、物料采购和现场进度管理中的集成应用。重点阐述了高精度预制装配式建筑(PC)的关键技术节点,包括工厂化生产的质量控制体系、现场连接节点(如干式连接、自密实灌浆技术)的可靠性验证,以及对施工安全风险的提前识别与规避。 第九章:施工废弃物管理与现场资源化 提出了从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到末端处置的完整废弃物管理体系。阐述了现场对混凝土、砖石等大宗废弃物的破碎、筛分和再利用技术规范。强调了对有害物质(如石棉、铅基涂料)的无害化清除与安全处置流程。 结语:面向未来的综合技术集成 本书最后总结了实现全面可持续人居环境所需的跨学科集成思维,强调了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使用者反馈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它不是一个孤立技术的汇编,而是一部指导读者构建高品质、低影响、智能化现代人居系统的行动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在建筑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一个可靠、高效的工程技术手册对于项目推进的重要性。拿到这本《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时,我首先被它厚实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所吸引。翻开目录,我立即被其中关于系统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的详细阐述所吸引。手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从集热器选型、储水罐设计到管道布置、水泵选配等一系列关键环节,并且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图表和算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设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书中对不同类型太阳能集热器(如平板型、真空管型)的性能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进行了深入的对比分析,这使得我在面对各种复杂项目需求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集热技术,从而优化系统效率,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手册中对不同地区日照条件、气候因素对系统设计影响的分析也相当到位,这大大减少了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不确定性。此外,关于热水输送管道的保温措施、防冻措施等细节也得到了充分的关注,这些往往是影响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点。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专业化的技术指导框架,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挑战。

评分

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太阳能热水系统虽然有理论基础,但在实际应用中总感觉缺乏一些“实操”的经验。这次有幸接触到《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简直像是找到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前辈”。手册中关于设备安装、系统调试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的部分,写得非常具体,甚至细致到每一个螺丝的拧紧力度、每一个接头的密封方法。我特别喜欢手册中提供的“检查清单”和“问题诊断流程图”,这极大地降低了我在现场工作时的出错率。比如,手册详细列举了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安全事项,以及如何正确连接水管、电线,避免出现漏水、短路等隐患。在调试环节,手册给出了非常清晰的步骤,指导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验证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如何进行性能参数的测量和记录。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手册中还收录了大量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从项目的初期规划到后期的维护保养,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这让我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少走弯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资料,更像是一本“现场操作指南”,让我对如何高效、安全地完成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充满了信心。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充满热情的业主代表,我一直关注着如何在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环保节能技术。《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层面的窗口。虽然我不是技术专家,但手册中关于系统效益分析、经济性评估以及政策法规解读的部分,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书中清晰地阐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优势,并且提供了如何计算系统投资回报周期的详细方法。这使得我在与开发商和设计单位沟通时,能够更有底气地强调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手册中对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前景的分析,也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我根据具体情况,为项目选择最合适的太阳能热水系统方案。我还注意到,手册中也涉及到了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内容,这对于提高用户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至关重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推动可持续建筑发展中的巨大潜力,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技术的可行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暖通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平时的工作重点是如何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这本书,在施工管理方面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和进度安排的详细指导。手册中针对集热器安装、管道焊接、保温施工等关键工序,都给出了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这大大提高了我们施工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标准化水平。例如,在安装集热器时,手册详细说明了固定件的选择、倾角和朝向的精确调整等细节,确保了集热器的最佳受光效果。在管道施工方面,手册强调了焊接的质量要求以及保温材料的正确铺设方法,这对于减少热量损失、防止冻裂至关重要。此外,手册中关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十分细致,为我们规避风险提供了指导。最让我感到满意的是,手册中提供的进度计划模板和质量检查表格,这些都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组织施工,有效监控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评分

我是一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技术引进和创新的部门人员。在当前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我们一直在积极寻求引入先进适用的技术。《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工程技术手册(第2版)》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平台。手册中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介绍,特别是关于高效集热器、智能控制系统以及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的探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看到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在不断进步,并且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实现美观与功能的统一。手册中关于系统集成、与其它建筑能源系统的配合使用等方面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帮助我们思考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绿色建筑能源解决方案。此外,手册中对政策法规的梳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也为我们制定技术引进和项目投资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技术工具书,更是一本指引我们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探索技术创新方向的指南。

评分

还行,纸质不太好。希望改进

评分

书目录内容有序,内容可用性强,不错。

评分

本书我正在看,觉得还是比较实用,但是书本内容好像发现了一个小小的问题,

评分

全新正版,速度快非常喜欢

评分

不错,满意,快递速度够快,一天就到了

评分

全新正版,速度快非常喜欢

评分

书本94页关于储热水箱的单位表面积的热损失的计算公式中,λ---保温材料热导率,W/(㎡·℃),应该改为W/(m·℃)。

评分

不错,满意,快递速度够快,一天就到了

评分

纸张粗糙、书边毛躁 。慎买啊...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