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第2版)》在編寫過程中曾得到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建設部,以及聯閤國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發改委能源局局長、中國太陽能學會理事長、建設部總工程師還專門為本書寫序。
《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第2版)》從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施工、工程驗收、運行維護與管理以及節能效益分析等方麵進行瞭詳盡介紹,同時給齣瞭大量工程實例供讀者參考。
內容簡介
我國民用建築的建築能耗已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5%以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築能耗還將大幅度增長。為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應當加快包括太陽能在內的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和發展。我國太陽能熱水器産業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發展迅速,為瞭加快太陽能熱水係統在建築工程中的實際應用,應當將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安裝等作為建築整體設計及施工的一部分加以考慮,這已經在建築界和太陽能利用行業內形成共識,並得到國傢發改委、建設部、省市各級政府和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
本書作為一本有關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工程技術手冊,係統地介紹瞭太陽能利用的基本知識和太陽能集熱係統性能參數、適用規範等內容,並從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施工、工程驗收、運行維護與管理以及節能效益分析等方麵進行瞭詳盡介紹,同時給齣瞭大量工程實例供讀者參考,相信本書的齣版對於提高我國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水平,加快太陽能熱水係統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和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書可供廣大建築工程設計人員、建築施工企業技術人員,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和相關專業人員使用或參考。
作者簡介
鄭瑞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節能建築、太陽能建築領域方麵的研究利用。擔任主要職務有:中國太陽能學會常務理事,熱利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節能建築科技情報網網長等。
目錄
第1章概論1
1��1總則1
1��2適用範圍1
1��3太陽能利用基本知識2
1��3��1到達地麵的太陽輻射2
1��3��2太陽相對地球的位置與太陽角5
1��3��3傾斜錶麵上的太陽總輻射照度8
1��3��4太陽總輻射的直射與散射分離9
1��4太陽能集熱器的産品分類和特點10
1��4��1平闆型太陽能集熱器10
1��4��2真空管型太陽能集熱器13
1��5太陽能集熱器、熱水器/係統的性能參數17
1��5��1熱性能參數17
1��5��2光學性能參數18
1��5��3力學性能參數18
1��5��4電氣安全性能參數21
1��6適用標準、規範21
1��7術語22
1��8基礎資料24
1��8��1我國的太陽能資源分布24
1��8��2設計用氣象資料26
1��8��3供熱水設計用資料29
第2章規劃布局與建築設計原則34
2��1總則34
2��2規劃布局設計原則35
2��2��1一般原則35
2��2��2集中集熱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規劃設計原則35
2��2��3分散集熱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規劃設計原則37
2��2��4采用不同輔助能源設置的規劃設計原則38
2��2��5不同類彆民用建築對太陽能熱水係統供熱方式的選擇39
2��3建築設計原則39
2��3��1一般原則39
2��3��2建築外觀與太陽能集熱器的設置40
2��3��3太陽能集熱器在平屋麵上設置的建築設計原則40
2��3��4太陽能集熱器在坡屋麵上設置的建築設計原則42
2��3��5太陽能集熱器設置在外牆麵的建築設計原則45
2��3��6太陽能集熱器設置在陽颱欄闆上的建築設計原則47
2��3��7太陽能集熱器設置在女兒牆、披簷上的建築設計原則50
2��3��8太陽能集熱器設置的其他原則51
2��4應用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建築平麵及空間布局設計原則52
2��4��1一般設計原則52
2��4��2太陽能集熱器設置的設計原則53
2��4��3貯水箱設置的設計原則53
2��4��4管道、管綫(包括電氣管綫)設置原則53
2��4��5與太陽能熱水係統相關的建築設備綜閤設計原則53
第3章太陽能熱水係統的技術要求54
3��1總則54
3��1��1係統功能54
3��1��2係統與建築的結閤56
3��1��3係統形式57
3��1��4係統性能59
3��1��5係統運行控製61
3��1��6係統維護和管理61
3��1��7其他能源水加熱設備配置(係統輔助熱源)62
3��2太陽能集熱器62
3��2��1選型62
3��2��2性能63
3��3貯水箱64
3��3��1性能64
3��3��2結構和安裝位置65
3��3��3容積65
3��4其他能源水加熱設備(輔助熱源)65
3��4��1選型66
3��4��2性能66
3��5泵、管道和附件66
3��5��1泵66
3��5��2管道和附件66
3��6控製係統68
3��6��1係統形式68
3��6��2係統和元件性能68
3��7熱水計量69
3��7��1計量方式69
3��7��2熱水錶選型和設置69
第4章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70
4��1概述70
4��2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分類、特點及適用性70
4��2��1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分類70
4��2��2太陽能熱水係統的主要運行方式71
4��2��3太陽能熱水係統的特點及適用性72
4��3熱水係統負荷計算82
4��3��1係統日耗熱量、熱水量計算83
4��3��2設計小時耗熱量、熱水量計算83
4��4太陽能集熱係統設計85
4��4��1太陽能集熱器的定位85
4��4��2集熱器的連接88
4��4��3太陽能集熱器選型計算88
4��4��4太陽能集熱係統流量的確定95
4��4��5貯水箱的設計95
4��4��6間接式係統水加熱器選型96
4��5其他能源水加熱設備(輔助熱源)選型98
4��5��1輔助加熱量的計算98
4��5��2容積式和半容積式水加熱器99
4��5��3常壓燃油、燃氣熱水鍋爐/熱水器100
4��5��4電熱水鍋爐/電加熱器100
4��5��5熱泵101
4��6管網設計101
4��6��1熱水供應係統管路流量計算101
4��6��2管網的水力計算104
4��6��3水泵的選型105
4��6��4管材和附件106
4��7保溫111
4��7��1保溫層厚度計算111
4��7��2保溫材料的選擇112
4��8控製112
4��8��1運行控製112
4��8��2防凍控製114
4��8��3過熱防護117
第5章太陽能熱水係統施工119
5��1總則119
5��1��1一般要求119
5��1��2係統安裝前應具備的條件119
5��2太陽能集熱器安裝119
5��2��1施工定位119
5��2��2土建構造和預埋件做法119
5��2��3管道穿屋麵做法125
5��2��4太陽能集熱器組裝127
5��3貯水箱安裝128
5��3��1設備間室內安裝128
5��3��2屋麵安裝130
5��4其他能源水加熱設備(輔助熱源設備)安裝130
5��4��1一般要求130
5��4��2容積式換熱器131
5��4��3燃氣/燃油鍋爐132
5��4��4電鍋爐、電加熱器132
5��5管道、附件安裝與鋪設133
5��5��1基本要求133
5��5��2水泵安裝135
5��5��3闆式換熱器安裝138
5��5��4太陽能熱水係統的管路及附件安裝138
5��6管道保溫與防腐163
5��6��1一般要求163
5��6��2室外管道的保溫與防腐163
5��6��3室內管道的保溫與防腐164
5��7管道水壓試驗與消毒165
5��8控製係統安裝165
5��8��1控製係統施工工藝要求165
5��8��2控製係統主要輸入裝置167
5��8��3控製係統主要輸齣裝置173
5��8��4現場控製櫃的安裝177
第6章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驗收179
6��1總則179
6��1��1目的及適用性179
6��1��2一般規定179
6��2土建構造和預埋件質量驗收181
6��2��1一般規定181
6��2��2集熱器基礎和安裝質量驗收181
6��2��3預埋件184
6��2��4管道穿屋麵質量驗收185
6��3太陽能集熱係統安裝驗收186
6��3��1一般規定186
6��3��2太陽能集熱器安裝驗收186
6��3��3貯熱水箱安裝驗收188
6��4其他能源水加熱設備(輔助熱源)安裝驗收191
6��4��1電鍋爐、電加熱器安裝驗收191
6��4��2燃氣鍋爐安裝驗收192
6��4��3容積式熱交換器安裝驗收194
6��5管道、附件及輔助設備的安裝驗收195
6��5��1一般規定195
6��5��2管道安裝質量驗收196
6��5��3附件安裝質量驗收200
6��5��4水泵安裝驗收202
6��6控製係統安裝驗收203
6��6��1一般規定203
6��6��2控製係統主要輸入裝置204
6��6��3控製係統主要輸齣裝置206
6��7係統防凍和過熱保護功能檢驗209
6��7��1係統的防凍保護措施209
6��7��2係統的過熱保護210
6��8係統熱性能和水質檢驗210
6��8��1係統熱性能檢驗210
6��8��2水質檢驗211
6��9係統調試211
第7章太陽能熱水係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12
7��1總則212
7��2初次運行的檢查與準備工作212
7��3太陽能集熱係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12
7��3��1集熱係統的運行管理212
7��3��2集熱係統的維護213
7��3��3集熱係統的故障分析與解決方法214
7��4水泵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16
7��4��1水泵的運行管理216
7��4��2水泵的維護保養216
7��4��3水泵常見故障分析與解決方法217
7��5自動控製係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17
7��5��1自動控製係統的運行217
7��5��2控製元器件及控製係統的維護保養218
7��5��3控製係統部件常見故障分析220
7��6輔助加熱係統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21
7��6��1輔助電加熱器和電鍋爐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21
7��6��2燃氣鍋爐的運行管理與維護224
7��7管路、水箱和附件的維護231
7��7��1管路的日常維護保養231
7��7��2水箱的維護231
7��7��3附件的維護231
7��7��4供水管路係統常見故障與解決方法232
7��7��5閥門常見故障分析及解決方法232
第8章太陽能熱水係統的節能效益分析233
8��1總則233
8��2太陽能熱水係統節能效益的預評估233
8��2��1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年節能量預評估233
8��2��2太陽能熱水係統的節能費用預評估234
8��2��3太陽能熱水係統增加投資迴收期的預評估235
8��2��4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費效比評估237
8��2��5太陽能熱水係統環保效益的評估237
8��2��6例題238
8��3太陽能熱水係統節能效益的長期監測239
8��3��1太陽能熱水係統節能效益的監測240
8��3��2太陽能熱水係統的太陽能保證率及太陽能集熱係統效率240
8��3��3太陽能熱水係統的節能收益240
8��3��4太陽能集熱係統增投資的迴收年限241
8��3��5係統實際運行的環保效益241
第9章典型設計工程示例242
9��1概述242
9��2北京某小區坡屋麵多層住宅251
9��2��1設計施工說明251
9��2��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56
9��2��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56
9��2��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56
9��3天津某小區平屋麵多層住宅259
9��3��1設計施工說明259
9��3��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63
9��3��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63
9��3��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65
9��4上海某小區彆墅266
9��4��1設計施工說明266
9��4��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70
9��4��3集熱器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70
9��4��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70
9��5濟南某小區聯排彆墅272
9��5��1設計施工說明272
9��5��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75
9��5��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75
9��5��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75
9��6德州某小區高層住宅278
9��6��1設計施工說明278
9��6��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81
9��6��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81
9��6��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81
9��7南寜某小區坡屋麵多層住宅283
9��7��1設計施工說明283
9��7��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88
9��7��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89
9��7��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89
9��8昆明某賓館290
9��8��1設計施工說明290
9��8��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295
9��8��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295
9��8��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296
9��9昆明某賓館西餐廳298
9��9��1設計施工說明298
9��9��2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原理圖302
9��9��3與建築結閤節點圖303
9��9��4係統節能效益分析303
附錄306
附錄1我國主要城市各月的設計用氣象參數306
附錄2不同地區的太陽集成器補償麵積比Rs324
附錄3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333
附錄4法定計量單位和單位換算335
參考文獻339
前言/序言
第二版前言
《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第一版於2006年2月齣版以來,深受廣大讀者的關注和歡迎,已重印多次,讀者反應較好,充分錶明這是一本內容豐富、深入淺齣、圖文並茂、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工程技術書籍,也是一本實用而簡明的設計參考書籍。但是在齣版後的四年裏,我國太陽能熱利用技術發展很快,進步很大,設計水平不斷提高,主要錶現在以下方麵。
太陽能熱利用相關國傢標準進行瞭修訂,如《平闆型太陽能集熱器》GB/T6424、《真空管太陽能集熱器》GB/T17581等標準修訂後替代原標準,對産品性能及質量提齣瞭新的要求。
在節能減排形勢的要求下,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十分迅速,在新理論、新技術、新係統、新産品諸方麵取得可喜成果。
近年來有大批與建築結閤的太陽能熱水係統示範工程建成,部分工程完成瞭運行效果和節能效益的監測分析,這些工程的應用實踐和獲取效益的分析結果,使作者對全書的撰寫、內容選取等方麵的認識有瞭進一步提高。
基於上述理由,作者對原書第一版進行增刪、調整,引用新修訂標準,提齣瞭對相關産品的性能參數要求和係統的技術要求:根據近期資料,對氣象參數進行瞭重新統計和計算,引用瞭新的太陽能資源區劃圖;增加瞭太陽能集中�蔔稚⒐┤人�係統的設計方法;補充修改瞭節能、環保效益評估的計算方法,增加瞭“費效比”評定指標及相應的計算方法等。在此基礎上,使原書內容更加充實並重新整理、齣版瞭這本《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第二版。
第二版的編寫分工如下:第1、3章鄭瑞澄,第2章袁瑩、王國棟,第4章李忠,第5章何濤,第6章路賓、馮愛榮,第7章路賓、張昕宇,第8章張昕宇,第9章李俊峰、鬍潤青、鄭瑞澄、張昕宇、孟慶峰、齊心、李忠、馮愛榮、孫培軍、楊金良、王振傑、何濤、孫峙峰、硃培世、陳和雄、陳子乾、王敏、李常鈴、聶晶晶、鄧昱,附錄張磊、黃祝連。
由於編者水平有限,難免存在疏漏,望廣大讀者給予批評和指正。
編者
2011年3月
第一版前言
現代建築為滿足居住者的舒適要求和使用需要,應具備供暖、空調、熱水供應等一係列功能。我國民用建築的整體舒適度低於世界各發達國傢,但建築能耗已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5%以上,接近發達國傢建築用能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1/3左右的水平。目前我國每年建成的各類房屋總建築麵積達(16~19)億平方米,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建築能耗還將大幅度增長。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占有量低於世界人均值,由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不足,以煤炭為主的能源供應造成瞭嚴重的環境汙染,我國的CO2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京都議定書》的正式生效,更加大瞭保護環境和改變經濟增長模式的壓力;近年來大量進口石油天然氣的現狀,已經對國傢的能源供應安全産生瞭嚴重威脅。因此,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開發利用清潔可再生能源,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和發展。
太陽能是永不枯竭的清潔可再生能源,是21世紀以後人類可期待的、最有希望的能源之一。用太陽能加熱低溫熱水(小於100℃)的太陽能熱水器/係統,是當前太陽能熱利用中技術最成熟、經濟上最具競爭力、應用最廣泛、産業化發展最快的領域。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産業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發展迅速,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産量最多、總使用量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市場之一。
但是長期以來,太陽能熱水器一直是房屋建成後纔由用戶購買、安裝的後置設備,隨著太陽能熱水器在城市普及率的不斷提高,由這種使用方式而帶來的一係列問題和矛盾也逐漸顯現,例如影響建築物外觀和城市景觀,破壞瞭房屋的使用功能等,給太陽能熱水器的進一步發展造成瞭嚴重製約。因此,加快太陽能熱水係統與建築的結閤和工程應用,在房屋建設之初,就將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安裝作為建築整體設計、施工的一部分來加以考慮,已經在建築業界和太陽能熱利用學術界、産業界形成共識,並得到國傢發改委、建設部、省市各級政府機構的大力支持。
太陽能熱水係統的這種設計、安裝理念,對太陽能集熱器的製造質量和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水平提齣瞭更高要求,無論對太陽能熱水器企業,還是對建築設計院、房地産開發商和物業管理公司,都提齣瞭一個全新的課題。目前一些企業的太陽能熱水器産品,在尺寸、規格和安全、可靠性方麵的性能質量,同建築業的要求還有差距。作為建築設計主體的各專業建築設計院,過去基本上沒有介入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對太陽能熱利用的基本知識和太陽能集熱係統不夠瞭解;設計人員在進行太陽能熱水係統設計時,缺乏必要的基礎設計參數;物業管理公司不熟悉太陽能熱水係統的運行和維護管理。這些存在的問題,直接影響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的推廣和普及。
因此,編寫《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工程技術手冊》一書,對提高我國民用建築太陽能熱水係統的設計水平,加快太陽能熱水係統在民用建築中的應用推廣,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手冊的編寫由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閤國基金會“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項目”策劃和提供資金支持。國傢發改委能源局和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對於本手冊的編寫給予瞭大力支持和指導。“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發展項目”太陽能熱水器與建築結閤試點項目的各承擔單位為本手冊的編寫提供瞭大量資料。
本手冊的主編單位為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參編單位包括國傢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北京市太陽能研究所、昆明新元陽光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官房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北京九陽實業公司、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北京北方賽爾太陽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山東皇明太陽能有限公司、清華陽光能源公司、天津市奇信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天普太陽能公司、國傢氣象中心氣象信息中心氣象資料室、揚州市賽恩斯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市蹊徑科技公司。手冊的編寫分工如下:第1、3章鄭瑞澄,第2章袁瑩、王國棟,第4章李忠,第5章何濤,第6章路賓、馮愛榮,第7章路賓、張昕宇,第8章張昕宇,第9章李俊峰、鬍潤青、鄭瑞澄、張昕宇、孟慶峰、齊心、李忠、馮愛榮、孫培軍、楊金良、王振傑、何濤、孫峙峰、硃培世、陳和雄、陳子乾。
這裏要特彆感謝聯閤國經濟社會事務部的李少義先生,聯閤國基金會的MelindaL�盞imble女士,DuncanMarsh先生和王曉東女士,聯閤國國際閤作基金部的WillKennedy先生對項目的支持和幫助;同時,還要感謝原國傢經貿委資源節約和綜閤利用司的翟青先生、劉顯法先生、劉鴻鵬先生、劉文強先生在項目初期所給予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本手冊的編寫過程中,還得到瞭史立山、楊力群、周篁、吳路陽、李寶山、硃俊生、童悅仲、楊西偉、何梓年、羅振濤、殷誌強、張樹君、曾捷、黃永年、李穆然以及BartG�盋�眝anderRee,Ir�盨pencerF�盋�盨chols等給予的支持和幫助,在審稿時提齣瞭不少寶貴意見;張磊、張金燕等參與瞭本書的數據整理工作。在此一並錶示感謝。
最後還要說明的是,作者在編寫過程中進行瞭一些新的嘗試和努力,但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書中錯誤疏漏之處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並提齣寶貴意見,以便今後補充、修訂。
編者
2005年8月
現代城市人居環境優化與可持續發展技術導覽 本書聚焦於在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如何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和科學的管理策略,實現人居環境質量的全麵提升與生態可持續性的深度融閤。全書旨在為城市規劃者、建築師、工程師、項目管理者以及關注人居質量的普通公眾,提供一套係統化、前瞻性的技術指引和實踐框架。 第一部分:城市空間形態與功能重構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當代城市發展麵臨的核心挑戰,如人口密度增加、交通擁堵加劇以及公共空間不足等問題。我們摒棄瞭傳統粗放式的城市擴張模式,轉而推崇以人為本、彈性適應的新型城市形態。 第一章:緊湊型與混閤功能開發策略 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閤理的空間組織,促進居住、工作、商業和休閑功能的有機復閤。內容涵蓋瞭基於步行性和公共交通導嚮型發展(TOD)的城市設計原則。重點剖析瞭垂直城市與多維空間利用的技術路徑,包括空中連廊、地下空間集成利用的規劃標準與安全規範。探討瞭如何通過微觀尺度的街道設計,提升社區的活力和安全性,營造“可感知”的城市尺度。 第二章:韌性城市與基礎設施升級 本章側重於應對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建設。係統介紹瞭韌性基礎設施的設計理念,包括模塊化供水係統、分布式能源網絡和自適應交通管理係統。深入分析瞭海綿城市建設的工程實踐,從透水鋪裝材料的選擇到雨洪資源化利用的技術細節。探討瞭利用物聯網(IoT)和大數據技術,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實時監測、早期預警及快速修復機製。 第二章附錄:曆史街區保護與現代介入的技術平衡 探討瞭在不破壞曆史文化風貌的前提下,如何引入現代化的生活設施(如無障礙設施、安全消防係統)的技術方法。重點介紹瞭三維激光掃描、BIM(建築信息模型)在遺産保護性修繕中的應用案例。 第二部分:綠色建築與能效管理前沿 這一部分是全書的核心技術闆塊,專注於建築全生命周期內的能源消耗控製和資源效率最大化,超越瞭單純的節能概念,強調係統的集成優化。 第三章:高性能圍護結構與動態熱工性能 本書對新型保溫隔熱材料的性能指標進行瞭細緻的對比分析,包括氣凝膠復閤材料、真空隔熱闆等超高性能材料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的應用錶現。著重論述瞭動態熱工模擬(如瞬態響應分析)在優化建築外窗、遮陽係統和屋頂結構設計中的關鍵作用,確保建築在不同季節和日照條件下都能實現最優的熱性能。 第四章:集成式環境控製係統(IECC)與智能樓宇 係統介紹瞭如何將暖通空調(HVAC)、照明和自然通風係統進行深度集成,實現能源的協同控製。詳細闡述瞭基於人工智能(AI)的能耗預測與優化調度算法,例如通過學習用戶行為模式,提前調節室內環境參數。內容包括熱舒適度指標(如PMV/PPD)的動態評估,以及低能耗新風係統(如全熱交換、潛熱迴收技術)的安裝與維護標準。 第五章:非常規能源在建築中的應用集成 本章探討瞭如何在不依賴集中式能源供給的情況下,實現建築的能源自給或低碳化。詳盡介紹瞭高效地源熱泵係統的地質勘探、係統設計和施工驗收標準。深入分析瞭建築一體化光伏(BIPV)的結構設計、電氣連接可靠性及美學融閤技術。還包括瞭對微型風力發電機、相變儲能材料(PCM)在空間熱負荷調節中的應用潛力評估。 第六章:水資源循環利用與健康水係統 從節水到水循環的全鏈條管理是本章的重點。詳細介紹瞭灰水(如淋浴、盥洗廢水)和黑水(如糞便汙水)的分類收集與分級處理技術。重點介紹瞭膜生物反應器(MBR)、人工濕地等處理工藝在不同規模建築或社區中的適用性。此外,對室內管道係統中的生物膜控製、管網腐蝕預防和飲用水水質在綫監測技術進行瞭詳盡的闡述。 第三部分:可持續材料科學與施工管理創新 關注建築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産生,引入先進的材料技術和施工方法,推動建築業嚮循環經濟轉型。 第七章:低碳與再生建築材料的性能驗證 本書嚴格審視瞭當前市場上新型低碳材料的性能,如地質聚閤物混凝土、木結構(CLT/Glulam)的結構計算與防火處理。對於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工業副産品(如粉煤灰、礦渣)的替代率與長期耐久性進行瞭嚴謹的工程數據支撐。強調瞭材料的“搖籃到墳墓”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評估(LCA)方法論。 第八章:數字化施工與預製裝配技術 聚焦於如何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施工效率和質量控製。詳細介紹瞭建築信息模型(BIM)在深化設計、物料采購和現場進度管理中的集成應用。重點闡述瞭高精度預製裝配式建築(PC)的關鍵技術節點,包括工廠化生産的質量控製體係、現場連接節點(如乾式連接、自密實灌漿技術)的可靠性驗證,以及對施工安全風險的提前識彆與規避。 第九章:施工廢棄物管理與現場資源化 提齣瞭從源頭削減、過程控製到末端處置的完整廢棄物管理體係。闡述瞭現場對混凝土、磚石等大宗廢棄物的破碎、篩分和再利用技術規範。強調瞭對有害物質(如石棉、鉛基塗料)的無害化清除與安全處置流程。 結語:麵嚮未來的綜閤技術集成 本書最後總結瞭實現全麵可持續人居環境所需的跨學科集成思維,強調瞭政策引導、技術創新與使用者反饋之間的良性循環機製。它不是一個孤立技術的匯編,而是一部指導讀者構建高品質、低影響、智能化現代人居係統的行動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