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主要包括了1961-2006年影响中国的台风、雨涝、雷电、干旱、沙尘暴、高温、寒潮、大风、低温冷害、雪灾、冰雹、霜冻、雾、霾、酸雨共15种灾害性天气气候;每种灾害性天气气候均给出了其年、季的发生频率或平均频次分布图,以及部分极值分布图,还给出了其全国及区域或部分城市的历年变化和各月变化图。另外,提供了台风、雨涝、雷电、干旱、低温冷害和雪灾、风雹等主要气象灾害的灾情时空变化图。《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除了给出大量的直观图形外,还配以文字说明,以便非专业人员阅读理解图集的内容。
《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是一部天气气候灾害方面的资料和工具书,可供气象、地理、农业、水利、交通、国土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人员使用,也可供防灾减灾、防御规划等有关部门决策参阅。
我是一位对环境科学和历史变迁颇感兴趣的读者,而《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两方面的探索欲望。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是它提供的长期气候数据和趋势分析。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关于寒潮的章节,通过不同时期的温度异常图,我能清晰地看到我国冬季极端低温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变化。这让我对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严酷的冬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某些区域性气候现象的深入剖析,例如南方地区的梅雨期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极端降雨事件,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以一种非常客观、数据驱动的方式,展示了中国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这本书就像一个忠实的记录者,用精确的图表和数据,忠实地记录了中国大地在过去半个世纪里所经历的风霜雨雪,为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演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被《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吸引,是因为我对气候变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充满了好奇。拿到书后,它提供的丰富图表和数据分析,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冰雹和雷暴等强对流天气的专题。它用精细的地图展示了这些灾害在不同省份的发生频率和季节性分布,这让我对不同地区的天气特点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尤其对一些特定区域的长期趋势分析印象深刻,比如某些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多,以及与之相关的地质灾害风险。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回避任何可能令人不安的数据,而是以科学的态度,坦诚地呈现了中国气候系统中存在的挑战。我通过这本书,看到了一个动态变化、充满活力的中国气候图景,也更加理解了为何防灾减灾工作如此重要。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从科学的数据层面去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思考我们如何在其中更好地生存下去。
评分作为一名地理爱好者,我被《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所展现的宏观视角深深吸引。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图表集合,更是一次对中国过去半个世纪天气气候变迁的系统梳理。我着迷于它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图谱,勾勒出不同地区特有的气候灾害图景。例如,我仔细研究了关于洪涝的部分,看到了不同流域的降雨量年际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洪涝频发区域。这对于理解中国东部河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非常有帮助。书中对极端气温事件的呈现也十分精彩,通过等温线和区域划分,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不同地区冬季的严寒和夏季的酷暑,以及这些极端温度事件的长期趋势。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关注“发生了什么”,还通过数据对比,隐约揭示了“为什么会发生”。虽然它本身不是学术论文,但其严谨的数据支持和清晰的逻辑脉络,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过去几十年来与自然界搏斗的历程,也为我们预判未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简直是一部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我一直对中国广袤的土地和多变的天气充满敬畏,而这本书,则将这种敬畏感具象化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沙尘暴的描绘。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区域的沙尘暴监测图,我能清晰地看到这些“黄色巨兽”的迁徙轨迹和影响范围,以及它们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这让我对中国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书中关于不同类型灾害的叠加分析,比如在特定区域,同时发生干旱和高温的情况,这种多维度的呈现方式,让我更能体会到灾害的复杂性和连锁反应。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集,更像是一部关于中国气候与地理相互作用的史诗。它用最直观的图像语言,讲述了中国人民与自然抗争、适应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
评分这本《中国灾害性天气气候图集(1961-2006年)》真的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极端天气事件很感兴趣,但很少能看到如此详尽、直观的数据呈现。翻开书,最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精美的地图。它们不仅仅是数据堆砌,而是将复杂的区域性气候特征和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关于干旱的章节,我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降水异常图,以及与之对应的土壤湿度变化示意图。这让我对中国不同地区的脆弱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某些特定灾害类型的分析也相当深入,比如台风登陆的路径演变,以及不同年代风暴潮的强度变化。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案例分析的部分,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将气候数据与实际影响联系起来,让我更能体会到灾害的真实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最清晰的语言,讲述着中国土地上那些关于风雨雷电的漫长故事,让人在惊叹自然伟力的同时,也对未来的防灾减灾有了更深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关于我们与自然互动的百科全书,值得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