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7年制定352GB20818-20850)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7年制定352GB20818-2085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GB20818-20850
  • 2007年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质量
  • 中国标准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49421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192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99
字数:131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7年制定352GB20818-20850)》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本《汇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本汇编收集了2007年制定的国家标准29项,全部为推荐性国家标准,内容涉及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冶金等领域。《数控床身铣床检验条件 精度检验 第1部分:卧式铣床》、《石油天然气工业 井下工具 封隔器和桥塞》、《糕点通则》等重要标准收集在本分册中。

目录

GB/T 20818.1-2007 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 过程设备目录中的数据结构和元素 第1部分:带模拟和数字输出的测量设备
GB/T 20819.1-2007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控制器 第1部分:性能评定方法
GB/T 20819.2-2007 工业过程控制系统用模拟信号控制器 第2部分:检查和例行试验导则
GB/T 20820-2007 地理标志产品 通化山葡萄酒
GB/T 20821-2007 液态法白酒
GB/T 20822-2007 固液法白酒
GB/T 20823-2007 特香型白酒
GB/T 20824-2007 芝麻香型白酒
GB/T 20825-2007 老白干香型白酒
GB 20826-2007 潜水员高压水射流作业安全规程
GB 20827-2007 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
GB/T 20828-2007 柴油机燃料调合用生物柴油(BD1Oo)
GB/T 20829-2007 船舶固定式气溶胶灭火系统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Z 20830-2007 基于PROFIBUS DP和PROFINET 10的功能安全通信行规——PROFIsafe
GB/T 20831-2007 电工钢片(带)层间绝缘涂层温度特性测试方法
GB/T 20832-2007 金属材料 试样轴线相对于产品织构的标识
GB/T 20833-2007 旋转电机定子线棒及绕组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及评定导则
GB/T 20834-2007 发电/电动机基本技术条件
GB/T 20835-2007 发电机定子铁心磁化试验导则
GB/T 20836-2007 高压直流输电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
GB/T 20837-2007 高压直流输电用油浸式平波电抗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20838-2007 高压直流输电用油浸式换流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 20839-2007 智能运输系统通用术语
GB/T 20840.7-2007 互感器 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 20840.8-2007 互感器 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GB/T 20841-2007 额定电压300/500 V生活设施加热和防结冰用加热电缆
GB/T 20842-2007 封闭救生艇技术条件
GB/T 20843-2007 造船 吸入滤箱
GB/T 20844-2007 小艇 舷内汽油机 机装燃油和电气部件
GB/T 20845-2007 小艇 舷内柴油机 机装燃油和电气部件
GB/T 20846-2007 造船 厨房和具有烹调设备的配餐室的通风及空气处理
GB/T 20847.1-2007 小艇 防火 第1部分:艇体长度不大于15m的艇
GB/T 20848-2007 系泊链
GB 20849-2007 35mm电影放映机的安全要求
GB/T 20850-2007 机械安全 机械安全标准的理解和使用指南

前言/序言


深入探索古代文明的辉煌:《失落的丝绸之路:楼兰古国探秘》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深度挖掘丝绸之路历史遗迹,聚焦于神秘消失的楼兰古国的考古学与历史学专著。它并非一本关于当代国家标准的汇编,而是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重返公元前后的西域腹地,探寻那段被黄沙掩埋的辉煌文明。全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与文献考证,力图还原楼兰王国从兴起到衰亡的完整历史图景。 第一部分:西域风云——丝绸之路的地理与历史背景 本书开篇,首先描绘了丝绸之路在古代欧亚大陆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地位。我们详细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理特征如何塑造了楼兰的命运,以及它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战略意义。 地理枢纽的必然性: 详细阐述了楼兰城(Loulan/Kroraina)所处的罗布泊绿洲地带,在古代水源充足时的生态环境优势,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河西走廊与中亚的咽喉要道。我们利用古河流变迁模型,重建了楼兰城在鼎盛时期的水系分布图。 早期文明的曙光: 追溯楼兰的早期历史,从匈奴、月氏到西汉王朝介入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演变。通过对早期佉卢文文书的解读,我们梳理了楼兰在汉代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及其在军事防御体系中的作用。 文化融合的熔炉: 探讨楼兰作为文化过渡地带的特点。佛教自印度传入,如何通过楼兰传入中原,以及楼兰艺术(雕塑、壁画)所呈现出的犍陀罗艺术、中原汉风与本地特色的复杂交融,为理解丝路上的文化传播提供了具体的物质证据。 第二部分:楼兰古城——考古发掘的震撼现场 本部分聚焦于上世纪以来对楼兰遗址的系统性考察与发掘工作。我们不仅重现了发掘过程的艰辛,更深入分析了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 城市的布局与结构: 基于遥感测绘和地面考古数据,构建了楼兰古城的复原模型。分析了王城、佛寺、民居区的空间关系,特别是用于防御和灌溉的水利系统设计,揭示了其高度的组织化管理能力。 文字的密码: 重点解读了出土的佉卢文(Kharosthi script)档案。这些文书,包括法律条文、商业契约、私人信函,为我们提供了第一手的社会生活资料,远比官方史书记载更为生动和细致。例如,其中关于盐税、粮食征收的记录,侧面反映了楼兰的经济结构。 丧葬习俗与人类学研究: 对楼兰墓葬中发现的人骨样本进行了体质人类学分析,探讨了楼兰居民的族属构成,他们是典型的印欧语系高加索人种,还是受到阿尔泰语系影响的混血群体?通过DNA分析的最新进展,我们试图回答这一跨学科的难题。 第三部分:文明的黄昏——楼兰消亡之谜的深度剖析 楼兰的衰落是历史学界长久以来的悬案。本书运用多学科交叉分析的方法,系统排查并评估了导致其衰亡的各种假说。 环境因素的主导作用: 这是本书重点论证的部分。我们引入了气候学模型,分析了公元三世纪后,喜马拉雅山脉和天山地区的冰川消融模式变化,导致罗布泊湖泊面积急剧萎缩的关键数据。通过对湖床沉积物的孢粉分析,我们清晰地描绘了楼兰地区由绿洲向沙漠转化的过程。 政治角力的牺牲品: 探讨了楼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曹魏、西晋与游牧民族(如鲜卑、吐谷浑)之间战略博弈的棋子。王室的更迭、军事干预以及对交通线的控制权争夺,是如何一步步削弱了楼兰的自主性,并最终导致其人口向更可靠的水源地迁移。 “楼兰不是消失了,而是迁移了”: 基于考古证据,提出楼兰主体人口并未完全灭绝,而是向西迁徙至米兰(Niya)或东迁至高昌(Kharakhoto)的观点。对米兰遗址中发现的建筑风格与佉卢文档案的对应性研究,为这一迁移假说提供了有力的物证支持。 结语:历史的警示与回响 本书最后总结了楼兰文明对后世的启示,尤其是在生态脆弱性、资源管理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中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即便是丝绸之路上最繁荣的节点,也无法逃脱自然规律与历史洪流的摆布。 适合读者: 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研究人员,以及对丝绸之路、古代文明变迁和西域历史感兴趣的广大历史爱好者。 本书特色: 图文并茂: 包含大量由专业测绘团队绘制的复原图、遗址照片以及文物高清细节图。 前沿考据: 整合了近十年内国际学术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 叙事张力: 复杂的学术论证穿插着探险故事的叙述,保持了极佳的可读性。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阅读这套汇编的过程,更像是一场对国家工业和技术发展历程的考古之旅。尽管我无法完全理解每一条技术参数背后的深奥原理,但光是浏览这些标准条文的序号和标题,就能感受到我国在不同技术领域所追求的精益求精。这种汇编并非枯燥的条文堆砌,它承载着无数专家学者多年努力的结晶,是国家质量控制体系的血肉。我尝试去对比一些相似主题在不同年份的变化趋势(尽管我手头没有其他年份的版本),光是想象这些标准从起草到最终定稿所经历的无数次争论、实验和论证,就让人心生敬意。对于任何希望深度参与或理解相关行业生态的门外汉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是一种“宏观视角”,让我们得以从细节的迷雾中抽身,看到整个标准体系的巍峨轮廓。它不仅是工具书,更是一种行业精神的载体。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绝对超出了我对传统“工具书”的固有认知。我发现它在实际操作层面的指导意义非常强悍。那些看似冰冷的数字和公式,一旦代入到实际的工程或生产场景中,马上就转化成了具有约束力和指导性的操作指南。我所在的领域,虽然不直接受制于所有这些标准,但其中涉及到的接口规范和安全要求,对我们与其他上下游伙伴的协作至关重要。以前,我们可能需要通过各种分散的网络资源来核对零散的信息,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但有了这本集中了特定时间段内核心标准的大全集,所有关键的“红线”和“准绳”都清晰地摆在了眼前。这种集约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对于追求高时效性的工作环境而言,这本汇编的价值是立竿见影的,它省下的时间成本远超书本本身的投入。

评分

从收藏和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套汇编版本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作为一个对文档历史和技术规范演变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深知特定年份的官方汇编,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标准水位线。2007年这个时间点,对于很多正在快速迭代的技术领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节点。这本书凝固了当时国家对一系列关键技术指标的最高共识。翻阅这些标准,就像是在翻阅一份时代的“技术宣言”。它的装帧和内容组织方式,都透露出一种严肃的学术态度,非常适合图书馆、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收藏。相比于网络上可能随时被更新或删除的电子版本,这种实体汇编的稳定性和不可篡改性,使得它在进行历史比对和溯源研究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录,见证了中国特定技术领域在那个时期所达到的规范化高度。

评分

拿到这套汇编,我立刻被它所蕴含的巨大信息量所折服。我原本以为这只是简单地把一系列标准堆砌在一起,但深入翻阅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构建行业基石的“宪法”。我花了几天时间,尝试理解其中几个章节的基本逻辑框架,那种严谨和体系化的程度,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深层次地展示了“为什么这么做”,背后的技术考量和历史演变清晰可见。对于我这样需要跨界理解某些技术规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系,避免了因信息来源不一而产生的理解偏差。它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手边放着这样一本官方汇编,做任何相关的讨论或决策时,腰杆都会硬气不少。这种“一书在手,万事不愁”的感觉,对于追求确定性和准确性的工作场景来说,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清晰的字体,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内容扎实、值得信赖的专业书籍。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它的分量震撼到了,这可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理论读物,而是真材实料的行业规范集合。虽然我不是直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但作为对国家标准体系感兴趣的普通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国家在特定技术领域是如何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每一页的印刷质量都非常高,装订也十分牢固,这对于需要经常翻阅和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那种纸张的触感,散发着一种油墨特有的清香,让人在阅读时感到心安,仿佛所有的信息都是经过严格校对和权威认证的。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数据都被组织得井井有条,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专业术语的人,也能凭借清晰的结构索引,快速定位到自己关注的章节。这本书无疑是为专业人士准备的利器,但它的实体呈现,本身就是一种品质的象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