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7GB21671-21713)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7GB21671-217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
  • GB21671
  • GB21713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质量
  • 工程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3022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269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7
字数:1135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制定”卷第377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 21671~21713的最新版本。

目录

GB/T 21671-2008 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
GB/T 21672-2008 冻裹面包屑虾
GB/T 21673-2008 海水虾类育苗水质要求
GB/T 21674-2008 猪圆环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试验方法
GB/T 21675-2008 非洲马瘟诊断技术
GB/T 21676 2008 乳与乳制品 脂肪酸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T 21677-2008 豁眼鹅
GB/T 21678-2008 渔业污染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GB/T 21679-2008 法庭科学DNA数据库建设规范
GB/T 21680-2008 木工圆锯片 尺寸
GB/T 21681-2008 数控压力机、液压机用模拟负荷测试系统
GB/T 21682-2008 旋挖钻机
GB/T 21683-2008 木工机床 万能磨刀机术语
GB/T 21684-2008 木工机床 二、三、四面铣床术语和精度
GB/T 21685-2008 木工机床 多轴钻床术语
GB/T 21686-2008 木工机床 卧式榫槽机术语和精度
GB/T 21687 2008 木工机床 单头多轴开榫机术语
GB/T 21688 2008 木工机床 单面直线封边机术语
GB/T 21689-2008 木工机床 窄带磨光机术语
68/T 21690-2008 细木工带锯条 尺寸
GB/T 21691-2008 木工机床 带锯磨锯机 术语
GB/T 21692-2008 乳粉卫生操作规范
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
GB/T 21694-2008 饲料添加剂 蛋氨酸锌
GB/T 21695-2008 饲料级 沸石粉
GB/T 21696-2008 饲料添加剂 碱式氯化铜
GB/T 21697 2008 低压电力线路和电子设备系统的雷电过电压绝缘配合
GB/T 21698-2008 复合接地体技术条件
GB/T 21699 2008 直线明槽中的转子式流速仪检定/校准方法
68/Z 21700 2008 出口鳗鱼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68/Z 21701-2008 出口禽肉及制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GB/Z 21702 2008 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
GB/T 21703-2008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GB/T 21704-2008 乳与乳制品中非蛋白氮含量的测定
GB/T 21705-2008 低压电器电量监控器
GB/T 21706-2008 模数化终端组合电器
GB/T 21707 2008 变频调速专用三相异步电动机绝缘规范
GB/T 21708-2008 干热沙漠环境条件 电工电子设备通用技术要求
GB/T 21709.1-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部分:艾灸
GB/T 21709.2-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部分:头针
GB/T 21709.3-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3部分:耳针
GB/T 21709.4-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4部分:三棱针
GB/T 21709.5-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5部分:拔罐
GB/T 21709.6-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6部分:穴位注射
GB/T 21709.7-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7部分:皮肤针
GB/T 21709.8-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8部分:皮内针
GB/T 21709.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9部分:穴位贴敷
GB/T 21709.10-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0部分:穴位埋线
GB/T 21710-2008 蛋制品卫生操作规范
GB/T 21711.1-2008 基础机电继电器 第1部分:总则与安全要求
GB/T 21712-2008 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
GB/Z 21713-2008 低压交流电源(不高于1 000 V)中的浪涌特性

前言/序言


图书简介: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工业标准的演进与实践 书名:《中国工业标准前沿探析:2005-2010年标准化发展脉络与关键领域解读》 导言: 本卷册聚焦于2005年至2010年间,中国在工业标准化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与关键性突破。在“十一五”规划的宏大背景下,中国的制造业正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对标准体系的完备性、科学性与国际接轨程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本书旨在系统梳理这一时期国家标准(GB)的制定趋势,深度剖析其中涉及的重大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路线图,并结合具体的标准案例,展示中国如何通过标准化战略,驱动技术创新与市场规范。 第一部分:宏观背景与标准化战略转型(2005-2010)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对标准体系的深远影响。彼时,国家着力推动节能减排、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自主创新。标准不再仅仅是技术规范,而是被提升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层面。 标准化立法与管理体系的完善: 详细考察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管委)在这一时期的职能强化,以及标准制定程序的透明化改革。重点分析了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的划分逻辑变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 国际化进程加速: 深入探讨了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ISO/IEC)制修订工作的努力。这一时期的标准制定显著加大了对国际标准的转化率,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本书分析了“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修改采用”三种方式的具体实践效果。 产业集群与地方标准的互动: 考察了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在填补国家标准空白方面所做的探索,以及这些地方标准如何反哺国家标准的制定。 第二部分: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的深度解析 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对2005年至2010年间,多个对国民经济具有支柱作用的工业部门所发布的重要标准的详细解读和应用场景分析。 A. 机械与基础件标准:可靠性与精度提升 在制造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机械基础件的标准制定显著侧重于提高长期工作可靠性和制造精度。 滚动轴承系列标准的更新: 详细分析了针对高速精密机床和风力发电机组所需轴承的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的新增标准。这些标准着力于提高轴承的疲劳寿命评定方法和动态载荷能力系数的确定,为高端装备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设备接口标准: 随着工业自动化需求的爆发,本部分讨论了对工业机器人操作臂的运动学精度、重复定位误差的量化标准,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系统间通讯协议(如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早期探索)的初步规范尝试。 金属材料的极端性能标准: 针对桥梁、大型船舶和压力容器对高强度钢和特种合金的需求,探讨了高温蠕变性能测试、低温冲击韧性评定等标准在材料冶金领域的突破。 B. 电子信息与通信标准:迈向数字时代的基础规范 2005年后,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对标准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 有线电视与数字广播标准: 分析了从模拟向数字电视迁移过程中,MPEG-2/MPEG-4视频编码标准在中国的具体应用规范,以及有线电视网络接口的互操作性标准。 信息安全基础标准框架: 探讨了国家在这一时期开始构建基础密码算法和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的早期标准构建工作,关注对数据加密算法和安全审计流程的初步规范。 半导体器件测试与封装标准: 针对快速增长的集成电路产业,本书解析了对半导体晶圆尺寸、封装材料可靠性(如潮湿敏感度等级MSL)以及无铅焊接工艺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C. 能源与环保标准:可持续发展的刚性约束 本时期,能源效率和污染物排放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制定的重中之重。 工业锅炉能效标识与排放限值: 详细阐述了对燃煤、燃油工业锅炉的效率测试方法和对SOx、NOx、颗粒物排放浓度的分级控制标准,这直接影响了数百万家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方向。 电能质量标准体系: 聚焦于电网侧对谐波、电压波动和闪变(Flicker)的限值标准,解释了这些标准如何保障用户侧敏感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 可再生能源并网规范的雏形: 虽然规模尚小,但本书也梳理了早期对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并网逆变器的电压和频率控制要求标准。 第三部分:标准实施、检验与行业影响评估 标准从发布到落地执行,需要强有力的检验机构和配套的认证体系支持。 计量基准与标准物质的建设: 分析了国家计量院在支撑这些新标准测试所需的溯源体系建设工作,尤其是在长度、质量和温度计量基准上的投入。 产品强制性认证(CCC)制度的深化: 阐述了在2005-2010年间,哪些工业产品被纳入或调整了CCC认证范围,以及标准符合性测试在认证流程中的核心地位。 案例分析:标准如何驱动产业升级: 通过选取一个具体的产业集群(例如:高压开关设备),展示新标准实施前后,该行业在技术水平、市场集中度和出口竞争力上的实际变化轨迹。 结论: 本书通过对这一关键历史阶段的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回顾,揭示了中国工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复杂路径。2005年至2010年的标准实践,不仅为后续的技术飞跃奠定了坚实的规范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当前中国工业体系的成熟度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系。本书旨在为研究中国工业史、质量管理、以及产业政策制定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深入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初次翻开这本厚重的标准汇编时,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得啃多久啊”。我不是专门搞标准制定的,更多是应用层面的使用者。我主要关注的是其中关于产品质量控制和安全认证的部分。比如,某些涉及公共安全的电器元件的参数要求,如果手头没有权威的、同期发布的标准集,光靠网络上那些碎片化的信息对比,风险实在太大。这套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体系的完整性,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堆数字和图表,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关于那个特定时间点中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为准则”。我发现其中很多标准在后续的修订版中都有所调整,但这本 2008 年的版本,恰恰定格了当时的技术基线和监管视角。我个人觉得,研究标准的发展脉络,比单纯遵守当前标准更有启发性。通过对比不同年份的版本,能清晰地看到国家在环保要求、能效标准以及用户体验优化上的逐步升级。所以,对于那些需要进行历史项目审计、或者追溯早期产品设计依据的研究人员而言,这本汇编的史料价值远超其实际操作指导价值。它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技术共识。

评分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下接触到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7GB21671-21713)》的。我当时正在为一个老旧设备的维护项目做技术文档整理工作,很多原始的设备说明书里引用的都是那个年代的标准代号。面对一堆只有编号没有内容的引用,我简直一筹莫展。电子检索系统虽然方便,但总归不如一本实体书来得直接和权威,尤其是在网络连接不稳定或者需要进行离线比对的时候。这本汇编的出版,就像是给那段“失联”的技术记忆找到了一个可靠的锚点。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的逻辑性,尽管标准编号是连续的,但编者显然根据标准的应用领域做了功能性的聚合,使得在查找特定行业标准时,不至于像大海捞针。不过话说回来,它毕竟是汇编,针对性不如单一标准手册强。如果只是想查一个特定 GB 编号,翻起来还是需要一点耐心的定位过程,但一旦找到,那种“终于确认了”的踏实感,是电子文档无法替代的。

评分

严格来说,这本汇编更像是一个时代的“官方记录”,而不是一本“畅销读物”。它的价值完全体现在其专业性和准确性上,与市面上那些强调“速成”、“技巧”的图书完全不是一个赛道的。我记得当时我的导师提到,标准制定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反映了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这 377 个标准从 21671 到 21713 这一段区间,集中体现了在特定经济发展阶段,国家对于某一类产品或服务的强制性要求。翻阅其中一些细节,比如关于特定化学成分的限量,或者机械部件的疲劳测试周期,你能感受到背后庞大的科研论证和行业协商。对于我们这种需要进行高精度模拟和验证的机构来说,原始标准文本的每一个措辞都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确保了我们引用的正是“原汁原味”的文本,消除了二手转述可能带来的偏差。虽然现在很多标准已经更新换代,但它依然是理解行业根基的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工程文档链条上缺失的那一环的强力补足。

评分

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制定377GB21671-21713)》简直是行业规范的活字典,手头有它,心里踏实了不少。作为一名常年与各种技术规范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很多时候,项目卡壳就卡在对某个细节标准理解不一致上,特别是跨部门合作时,大家对“合格”的定义天差地别。这本汇编的价值就在于它把那段时间集中颁布实施的一批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收录。我记得当时手头经常需要查阅与材料性能、检验方法相关的标准,市面上零散的版本太多,查找起来费时费力,而且真伪难辨。有了这本汇编,至少在 2008 年这个时间窗口内制定的这批标准,有一个官方且集中的参考源头。虽然这些标准本身是严肃的技术文件,但能把它们汇编成册,本身就是对知识产权和工程实践的一种尊重。书的装帧和排版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索引做得比较清晰,虽然厚厚一本,但查找特定 GB 号段的内容尚算便捷。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严格遵照国家要求推进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读物,而是必须置于案头、随时备查的工具书。它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因标准理解偏差而导致的返工成本和时间延误。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给那一时期新成立的中小型企业帮了大忙。想当年,创业初期,预算紧张,根本无力去购买或订阅各个专业领域的标准数据库。能拿到这样一本内容相对全面且已汇编好的实体书,意味着在产品设计初期,就能以一个相对低廉的成本建立起自己的初步合规性框架。从我这个长期从事质量管理的朋友那儿听说,他们团队就是靠这本书,梳理出了初期产品线必须满足的基础安全和性能指标。不过,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互联网即时查询的年轻一代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厚重感和需要手动翻页的体验,可能会让他们感到一丝不适应。它代表的是一种“重型”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强调的是沉下心来阅读和理解上下文,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获取。从内容上看,它几乎就是那一年国家对制造业质量控制的一个快照,展示了当时监管的重点和技术进步的方向。对于那些想深入了解中国标准体系演变过程的学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极佳的案例研究资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