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2)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中国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2008年修订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标准参考书
  • 工程技术
  • 科技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549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759330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16
字数:116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2.《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X×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3.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4.2008年制修订国家标准共5946项。本分册为“2008年修订-62”,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37项。

目录

GB/T 12967.2—2008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2部分: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 氧化膜的耐磨性和耐磨系数
GB/T 12967.3—2008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3部分: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
(CASS试验)
GB/T 12967.6—2008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6部分:目视观察法检验着色阳极氧 化膜色差和外观质量
GB/T 12971.1—2008 电力牵引用接触线 第1部分:铜及铜合金接触线
GB/T 12971.2—2008 电力牵引用接触线 第2部分:钢、铝复合接触线
GB/T 12972.1—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部分:一般规定
GB/T 12972.2—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2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软电缆
GB/T 12972.3—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3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采煤机屏蔽监视加强 型软电缆
GB/T 12972.4—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4部分:额定电压1.9/3.3 kV及以下采煤机金属屏蔽 软电缆
GB/T 12972.5—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5部分:额定电压0.66/1.14 kV及以下移动橡套软电 缆
GB/T 12972.6—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6部分:额定电压6/10 kV及以下金属屏蔽监视型软电 缆
GB/T 12972.7—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7部分:额定电压6/10 kV及以下屏蔽橡套软电缆
GB/T 12972.8—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8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矿用电钻电缆
GB/T 12972.9—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9部分:额定电压0.3/0.5 kV矿用移动轻型橡套软电 缆
GB/T 12972.10—2008 矿用橡套软电缆 第10部分:矿工帽灯电线
GB/T 12975—2008 船用同步发电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12976.1—2008 额定电压35 kV(Um=40.5 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1部分:额定电压30 kV及以下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
GB/T 12976.2—2008 额定电压35 kV(Um=40.5 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2部分:额定电压35 kV电缆一般规定和结构要求
GB/T 12976.3—2008 额定电压35 kV(Um=40.5 kV)及以下纸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
第3部分:电缆和附件试验
GB 12977—2008 平衡机 防护罩和测量工位的其他保护措施
GB/T 12979—2008 近景摄影测量规范
GB 12987—2008 乡村建设用混凝土圆孔板和配套构件
GB/T 12991.1—2008 信息技术 数据库语言SQ1 第1部分:框架
GB/T 12994—2008 种子加工机械 术语
GB/T 13002—2008 旋转电机 热保护
GB/T 13012—2008 软磁材料直流磁性能的测量方法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3023—2008 瓦楞芯(原)纸
GB/T 13025.2—2008 制盐工业通用试验方法 白度的测定
GB/T 13026—2008 交流电容式套管型式与尺寸
GB/T 13034—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滑车
GB/T 13035—2008 带电作业用绝缘绳索
GB 13042—2008 包装容器 铁质气雾罐
GB/T 13053—2008 客车车内尺寸
GB/T 13095—2008 整体浴室
GB/T 13096—2008 拉挤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 13133—200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DTE到DTE直接连接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详细介绍其他图书的简介,内容涵盖不同领域,并旨在达到约1500字的篇幅,同时避免提及您提到的特定书籍《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08年修订-62)》。 --- 跨越时代的思想巨著:精选经典文献与现代思潮导览 本汇编精选了一系列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多个核心领域。这些文献不仅是特定时代思想的结晶,更是影响后世发展轨迹的基石。我们力求通过这次精选,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理解人类知识体系演变的广阔视角。 第一部分:西方哲学与政治思想的奠基石 本部分聚焦于自古希腊至启蒙运动期间,对现代西方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哲学文本。 1. 柏拉图:《理想国》(The Republic)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城邦治理的论述,更是一部深入探讨正义、真理、知识本质的哲学对话录。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政治和社会模型——“洞穴寓言”成为理解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张力的经典隐喻。本节选深入剖析了“理念论”如何支撑其政治构想,以及对教育在塑造理想公民和统治者(哲学王)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的论述。我们着重考察了其对后世形而上学和政治伦理学的深远影响。 2.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 与柏拉图侧重于超验理念不同,亚里士多德采取了更为经验主义的视角来探讨人类的最高善——“幸福”(Eudaimonia)。《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西方伦理学最早的系统论述之一。书中提出的“中道”(Golden Mean)原则,即美德存在于两种极端恶习之间的平衡点,为后世道德哲学提供了极其实用的指导框架。本部分详述了实践智慧(Phronesis)在实现个体完善中的关键地位,以及他对友谊与政治生活的独特见解。 3. 约翰·洛克:《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洛克的《政府论》是现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奠基之作。它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权利(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论证了政府合法性的来源——人民的同意。洛克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三权分立的萌芽思想,以及革命权理论,直接启发了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随后的北美独立战争。本章节重点对比了洛克与霍布斯在自然状态描述上的差异,从而凸显其政治哲学的革命性。 第二部分:现代经济学与社会结构分析 这一部分汇集了塑造了现代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阶级分析框架的关键文本。 4. 亚当·斯密:《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着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端。书中对劳动分工的细致考察,解释了生产力提升的机制。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概念,阐述了在自由市场中,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如何无意中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本精选侧重于其对资本积累、地租理论以及国家应扮演的角色(如国防、司法和公共工程)的界定。 5. 卡尔·马克思与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文献之一。它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将人类历史解释为阶级斗争的历史。宣言对资产阶级历史作用的辩证肯定,以及对无产阶级革命及其终极目标——无阶级社会的描绘,至今仍是社会运动和政治思想分析的重要参照系。本部分收录了其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刻揭示。 第三部分:科学革命与认知范式转换 本板块收录了对自然界理解产生根本性转变的科学著作,这些著作不仅推动了技术发展,更重塑了人类的宇宙观。 6. 尼古拉·哥白尼:《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哥白尼革命”的开始,它将地球从宇宙的中心移开,确立了日心说的科学范式。这本书的出版是科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直接挑战了延续千年的托勒密地心说,并为后来的伽利略和牛顿奠定了观测和理论基础。本节选着重于其数学模型的精妙性及其对传统宇宙观的冲击。 7. 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彻底改变了生物学乃至整个科学界的视野。通过对物种起源的科学解释,他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来理解地球上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书关于遗传变异、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论述,不仅是生物进化的核心理论,也对哲学、宗教和社会学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第四部分:现代文学的深度探索 文学部分精选了致力于探索人类内心深处复杂性和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经典作品。 8.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Ulysses)——节选 《尤利西斯》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它以意识流手法,细致入微地描绘了都柏林普通市民一天中的内心活动和外部经历。本书的语言实验性和对神话结构的巧妙运用,极大地拓展了小说的表现边界。本精选集中于其对语言潜能的挖掘,以及现代人存在状态的深刻写照。 9. 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节选 普鲁斯特的宏篇巨著是对时间、记忆与艺术本质的史诗般探索。通过非自主性记忆(如玛德莱娜蛋糕的场景),他揭示了过去如何以出人意料的方式重新进入当下。该书细腻的心理分析和对社会风貌的描摹,使其成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典范。本部分聚焦于其对时间感知和主观现实构建的精妙阐述。 总结与导读 本汇编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的知识景观,引导读者跳脱单一学科的局限,在不同领域的思想交汇处发现新的洞察。通过对这些开创性文献的研读,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当代世界的基础脉络,并为自身的学术研究与个人思考提供坚实的思想资源。每一篇选录都附有详尽的背景介绍和关键概念解析,确保读者能有效吸收这些跨越数个世纪的智慧结晶。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汇编的内页,一股特有的、混合着纸张陈旧感和印刷油墨味道的气息扑面而来,这味道本身就带着一种时间沉淀的厚重。我发现自己很难用传统的“阅读体验”来评价它。这不是那种能让你沉浸其中,忘记时间流逝的作品,恰恰相反,它会不断地提醒你时间的流逝和标准的更新。我试图去理解某些特定行业标准背后的逻辑——比如一个螺纹的公差范围,或者一个材料的化学成分限制——这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理解,更是一种对国家工业化水平和特定历史时期技术追求的侧面解读。当我看到某些标准沿用了几十年的术语和格式时,我仿佛能听到过去工程师们在会议室里激烈争论的声音。这本书的排版设计本身就极具功能性,一切为检索服务,没有任何多余的美化,这使得它在信息密度上达到了极致。对我来说,每一次查阅都像是一次精确的外科手术,必须迅速定位到目标模块,抽取所需信息,然后立刻抽身而出,因为它所承载的信息量过于庞大,试图一次性吸收是徒劳且有害的。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的体现。

评分

这套厚重的典籍,光是名字“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就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感。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首先被它沉甸甸的重量和密密麻麻的排版所震撼。说实话,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主动去翻阅这样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部立体的、活着的国家技术规范的博物馆,而非一本可以轻松阅读的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一个标准条文后面都标注着复杂的修订号和实施日期,仿佛能从中窥见国家工业化进程中每一个细微的技术迭代和博弈。它不是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直接规定了“必须”怎么做,这种强制性带来的压迫感,让翻阅者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揣摩每一个措辞的精确含义。我曾试图在某个特定领域寻找一个模糊的概念定义,结果发现,标准里对这个概念的界定细致到让人头皮发麻,每一个副词、每一个限定条件都可能决定最终的产品是否合格,这哪里是阅读,简直像在解一个无形的、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数学谜题。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统一的基准线,让复杂的工业生产得以在同一套语言体系下进行沟通和协作,即便对于外行人来说,也无形中感受到了一种秩序和稳定感。

评分

从装帧设计上看,这套书显然没有被设计成一个可以陈列在客厅书架上的装饰品。它粗粝、朴实,专注于内容的传递,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形式不重要,内容至上”的宣言。我发现,不同的人群——质检员、设计师、采购人员——从这本书中提取的信息的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质检员关注的是“合格”的红线在哪里;设计师关注的是“创新空间”的边界在哪里;而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更多地被它所体现出的国家层面的技术治理能力所折服。它像一个巨大的、无形的监管者,渗透到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毛细血管中。我曾尝试将其中某一部分拿给一个非技术背景的朋友看,朋友的反应是:这简直是天书,充满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密语。这恰恰说明了其专业壁垒之高,同时也印证了它作为行业“通用语言”的不可替代性。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被大众理解,而在于它是否能被专业人士精确执行,显然,它做到了这一点。

评分

如果把这本《汇编》比作一部史诗,那它讲述的不是英雄的传奇,而是无数个沉默的、精确的规则构成的国家机器的运转心跳。我注意到2008年修订这个时间点的重要性,它意味着在这之后,很多原有的技术路线可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促使我必须时刻关注新旧标准之间的衔接和冲突问题。比起阅读故事,翻阅这本书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持续的“比对和核验”。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确认一个进口部件的合规性,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在不同的标准子集中来回跳转,像一个考古学家在寻找失落的铭文。每一次找到准确的引用句时,那种“找到了”的确认感,远比读完一本悬疑小说要实在得多,因为它直接关系到生产线的顺畅。它不是一本让人感到愉悦的书,但它提供的确定性,是构建现代社会信心的基石。我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只是带着敬畏心去“咨询”它,而不是“阅读”它。

评分

这套“标准汇编”对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更像是一把随时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你必须了解它,但你永远不可能完全掌握它。我尝试在工作之余,随机翻阅几个不直接相关的章节,比如从建筑材料标准跳到食品安全规范,那种突兀感极其强烈,仿佛在瞬间穿越了几个完全不同的工业世界。每个章节的语言风格都有显著差异:有的部分极其严谨、逻辑链条密不透风;有的部分则显得略微滞后,能看出早期制定的时代局限性。这种不一致性本身,恰恰反映了中国工业体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你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阅读节奏”,因为它不是为阅读而生的。它要求读者具备极高的专业背景和极强的耐心,才能在看似枯燥的文字中挖掘出真正决定产品生死存亡的关键点。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课是:在工程领域,模糊和妥协是没有出路的,每一个字都代表着巨大的经济成本和安全责任,这种责任感,是阅读任何其他书籍都无法给予的深刻体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