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铺子》精选了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的四部短篇小说,即《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一九三二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一·二八”事变前后为时代背景,讲述了江南乡镇一个杂货铺在动荡时局下被迫走向倒闭的故事,层层鲸吞的社会现实令人惊心。“农村三部曲”则讲述了“一o二八”事变后江南乡村一户村民从“自田自地”的自耕农一步步沦为真正无产者的悲惨命运,“丰收成灾”的残酷现状引人深思,守旧的农民逐渐从迷惘中觉醒,开始走上抗争的道路。这四篇小说构思巧妙,语言颇具地方特色,人物形象生动立体,主题深刻,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霜叶红似二月花》,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等。
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儿,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私意认为这是他之作。
——朱自清评《林家铺子》
一
林小姐这天从学校回来就撅起着小嘴唇。她掼下了书包,并不照例到镜台前梳头发搽粉,却倒在床上看着帐顶出神。小花扑地也跳上床来,挨着林小姐的腰部摩擦,咪呜咪呜地叫了两声。林小姐本能地伸手到小花头上摸了一下,随即翻一个身,把脸埋在枕头里,就叫道:
“妈呀!”
没有回答。妈的房就在间壁,妈素常疼爱这唯一的女儿,听得女儿回来就要摇摇摆摆走过来问她肚子饿不饿,妈留着好东西呢——再不然,就差吴妈赶快去买一碗馄饨。但今天却作怪,妈的房里明明有说话的声音,并且还听得妈在打呃,却是妈连回答也没有一声。
林小姐在床上又翻一个身,翘起了头,打算偷听妈和谁谈话,是那样悄悄地放低了声音。
然而听不清,只有妈的连声打呃,间歇地飘到林小姐的耳朵里。忽然妈的嗓音高了一些,似乎很生气,就有几个字听得很分明:
“——这也是东洋货,那也是东洋货,呃!……” 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脖颈子上粘了许多短头发似的浑身都烦躁起来了。正也是为了这东洋货问题,她在学校里给人家笑骂,她回家来没好气。她一手推开了又挨到她身边来的小花,跳起来就剥下那件新制的翠绿色假毛葛驼绒旗袍来,拎在手里抖了几下,叹一口气。据说这怪好看的假毛葛和驼绒都是东洋来的。她撩开这件驼绒旗袍,从床下拖出那口小巧的牛皮箱来,赌气似的扭开了箱子盖,把箱子底朝天向床上一撒,花花绿绿的衣服和杂用品就滚满了一床。小花吃了一惊,扑地跳下床去,转一个身,却又跳在一张椅子上,蹲着望住它的女主人。
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这许多衣服和杂用品越看越可爱,却又越看越像是东洋货呢!全都不能穿了么?可是她——舍不得,而且她的父亲也未必肯另外再制新的!林小姐忍不住眼圈儿红了。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么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
“呃——”
忽然房门边来了这一声。接着就是林大娘的摇摇摆摆的瘦身形。看见那乱丢了一床的衣服,又看见女儿只穿着一件绒线短衣站在床前出神,林大娘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愈是着急,她那个“呃”却愈是打得多,暂时竟说不出半句话。林小姐飞跑到母亲身边,哭丧着脸说:“妈呀!全是东洋货,明儿叫我穿什么衣服?”
林大娘摇着头只是打呃,一手扶住了女儿的肩膀,一手揉磨自己的胸脯。过了一会儿,她方才挣扎出几句话来:“阿囡,呃,你干么脱得——呃,光落落?留心冻——呃——我这毛病,呃,生你那年起了这个病痛,呃,近来越发凶了!呃——”“妈呀!你说明儿我穿什么衣服?我只好躲在家里不出去了,他们要笑我,骂我!”但是林大娘不回答。她一路打呃,走到床前拣出那件驼绒旗袍来,就替女儿披在身上,又拍拍床,要她坐下。小花又挨到林小姐脚边,昂起了头,眯细眼睛看看林大娘,又看看林小姐,然后它懒懒地靠到林小姐的脚背上,就林小姐的鞋底来摩擦它的肚皮。林小姐一脚踢开了小花,就势身子一歪,躺在床上,把脸藏在她母亲的身后。
暂时两个都没有话。母亲忙着打呃,女儿忙着盘算“明天怎样出去”。这东洋货问题不但影响到林小姐的所穿,还影响到她的所用。据说她那只常为同学们艳羡的化妆皮夹以及自动铅笔之类,也都是东洋货,而她却又爱这些小玩意儿的!
“阿囡,呃——肚子饿不饿?”
林大娘坐定了半晌以后,渐渐少打几个呃了,就又开始她日常的疼爱女儿的老功课。
“不饿。嗳,妈呀,怎么老是问我饿不饿呢,顶要紧是没有了衣服明天怎样去上学!”林小姐撒娇说,依然那样蜷曲着身体躺着,依然把脸藏在母亲背后。
自始就没弄明白为什么女儿尽嚷着没有衣服穿的林大娘,现在第三次听得了这话儿,不能不再注意了,可是她那该死的打呃很不作美地又连连来了。恰在此时林先生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字条儿,脸上乌霉霉1 的,像是涂着一层灰。他看见林大娘不住地打呃,女儿躺在满床乱丢的衣服堆里,他就料到了几分,一双眉头就紧紧地皱起。他唤着女儿的名字说道:“明秀,你的学校里有什么抗日会么?刚送来了这封信。说是明天你再穿东洋货的衣服去,他们就要烧呢——无法无天的话语,咳……”
“呃——呃!”“真是岂有此理,哪一个人身上没有东洋货,却偏偏找定了我们家来生事!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偏是我的铺子犯法,一定要封存!咄!”
林先生气愤愤地又加了这几句,就颓然坐在床边的一张椅子里。
……
导读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其父沈永锡是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思想比较开明,非常重视新学。其母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的妇女。因十岁丧父,童年时代,茅盾主要在母亲的教授下学习知识,博览群书,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
茅盾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从小对农村经济的破落、农民生活的愁苦深有感触。他在开明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日后又于多种政治思潮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北京大学学习,深受自由、民主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生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曾积极参与社会革命活动,非常关注中国人民的出路。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围绕乡村风貌和时代风云展开,在细腻地展现乡土风情和时代风貌的同时,着力表现不同阶层人物的命运挣扎,控诉时代的黑暗与丑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都是茅盾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林家铺子》以1932 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一·二八”事变前后为背景,讲述了江南乡镇一个杂货铺在动荡时局下走向倒闭的故事。小说中,林老板为人胆小谨慎,做生意精明干练,靠经营杂货铺为生。然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经济侵略,国民党官吏的压榨、高利贷者的催逼、乡村经济的破产,即便他使尽招数,如向官老爷行贿、赔本贱卖杂货,仍无力抗拒倒闭的结局。但是,比他命运更悲惨的还有许多人。在“农村三部曲”中,乡民老通宝一家勤朴耐劳,精心养蚕、辛苦种田,但是,蚕茧和稻田丰收,他们却添了新债,一步步从“自田自地”的自耕农沦为丧失田地、债台高筑的真正无产者。“真正世界变了!”守旧的生活早已不能使他们维持生计,穷苦的农民逐渐从迷惘中觉醒,在《残冬》中终于起来抗争。
本书收录了茅盾的这四部短篇小说,通过描写小人物的命运挣扎折射出了20 世纪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篇幅虽短,但内涵深广,艺术特色鲜明。其中,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大特色,林老板、老通宝、多多头等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不同阶层人物的普遍性特征,又极具个性,值得当今读者去细细品读,通过他们去了解那个时代的风貌,领略一代文学巨匠深厚的文学功底。
此外,书中还穿插了几位中国近现代著名版画家的版画作品,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了20 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生活风貌,与茅盾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景象有相近之处,可使读者对那个时代的风貌产生更为直观的印象。
编者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简直是鬼斧神工,情节的推进如同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天衣无缝。我惊讶于作者构建了一个多么庞大却又井井有条的世界观,即便是看似不相关的支线情节,到最后都会巧妙地汇聚到主线之中,形成一种宿命般的张力。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作者总是能在关键时刻设置反转,那些你以为已经猜到的走向,往往会在最后一刻出现戏剧性的转折,让你拍案叫绝。这种高明的布局能力,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性幽微之处的洞察。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反复思考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线索的,那种抽丝剥茧的快感,比直接阅读一个平铺直叙的故事要过瘾得多。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专注,稍有分神,可能就会错过一个重要的伏笔。对于喜欢解谜和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场智力上的盛宴。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犹如一位经验老到的老中医,不疾不徐地铺陈开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沉浸到了故事的氛围里。我特别喜欢那种细水长流的描写,不是那种一上来就抛出惊天动地的事件,而是通过对人物日常生活的细腻刻画,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百态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对于某个场景的描摹,那种光影、气味、声音的交织,简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而且,角色的塑造非常立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和不得已的苦衷,即便是反面角色,也能看到其人性复杂的一面,而不是脸谱化的扁平人物。读完之后,会忍不住去回味那些精妙的对白,它们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但又不显得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这种行云流水的文字功力,在当下的文学作品中实属难得,让人读得非常过瘾,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又依依不舍地合上书页。
评分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情感冲击是深远且复杂的,它不像那些直白煽情的作品那样,只是简单地让你流泪,而是通过一种克制而又力量十足的方式,触碰到了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我特别有共鸣的是书中对于“选择”与“代价”的探讨。书中每个人物似乎都在不断地面临着两难的境地,无论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理想,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伴随着沉重的代价。作者没有给出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将选择的困境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自己去体会那种进退维谷的煎熬。这种真实感,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惆怅和对命运的无力感。它不是提供一个逃避现实的出口,反而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身在面对人生抉择时的挣扎与无奈,让人在共情中完成了自我审视。
评分从文化和历史的维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回溯”。作者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考据工作是极其扎实的,无论是服饰、礼仪、当时的商业运作模式,还是底层百姓的生活习俗,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阅读时,我感觉自己像是穿梭回了那个特定的年代,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那个时代的特有气息。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故事不仅仅停留在个人恩怨的层面,而是上升到了对时代变迁、家族兴衰的宏大叙事。它巧妙地将历史的宏大叙事与个人的命运沉浮编织在一起,让我们看到在时代洪流面前,个体是如何被裹挟、被塑造,乃至被湮没的。对于热衷于年代文或者历史背景题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绝对是无可替代的,它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历史场景代入感。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那些日常的、琐碎的细节提炼出一种近乎诗意的美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人物心理活动时所使用的那些精准而富有创意的比喻,它们往往一语中的,一下子就击中了人物情绪的核心,让人拍案叫绝:“原来还可以这样形容!”这种文字的密度和质感,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与文字进行一场高强度的对话。书中的遣词造句,既有古典文学的韵味,又不失现代语感的流畅性,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读完后,我甚至会尝试模仿其中的某些句式来记录自己的心情,可见其语言的感染力之强。这种对语言本体的极致追求,使得这部作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值得反复品读其中的妙句佳章。
评分林家铺子正版书京东商城网购,送货上门快。有活动真棒?
评分学校的要求购买的,书本印刷很好
评分学校的要求购买的,书本印刷很好
评分很好!非常满意的书书。
评分包装很好!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图书馆购买,收藏之用
评分很久以前看的书,现买给女儿看
评分以前看过这部电影,这次来看看茅盾先生的原著
评分一个人奋力挣扎却无力抵抗的时代悲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