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坚博士的身上有众多的头衔:前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云栖小镇名誉镇长等等。
在阿里工作8年之后,王坚推出了DIYI部个人著作《在线》。书中首次披露了阿里云发展历程中的多个不为人知的故事,讲述了阿里云如何从无到有做到行业DIYI。王坚更从一个行业观察者的角度另辟蹊径的解读了互联网、数据和云计算。
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亲自为该书作序。李强曾任浙江省省长,与王坚交集颇多。在序言中他写到,马云和王坚都是他喜欢的聊天对象。跟马云聊天的收获是“原来可以这样看问题”,跟王坚聊天的收获是“未来可能真的会这样”。
以下为李强为《在线》作序全文:
读了书稿后,我相信这是王坚博士自己一字一字码出来的。思维活跃,所以文字轻快,一如说话风格跳跃的他;洞察未来,所以预言大胆,一如大开大合的阿里。
马云和王坚,都是我喜欢的聊天对象。跟马云聊天的收获是“原来可以这样看问题”,跟王坚聊天的收获是“未来可能真的会这样”。
王坚对浙江的贡献确实有点大(马云就更不用说了)。无论是帮助省政府深化对信息经济的理解,还是举办云栖大会,推进“数据强省”建设,甚至举办国际海岛旅游大会,都有王坚的一份功劳。我对他心存感激。
这个世界的诸多精彩,不仅来自市场引领者的创造,还来自少数思考者对未来的畅想。
? 互联网是基础设施,数据是生产资料,计算要成为公共服务。
? 数据成为资源,对人类来说有两个DIYI次,DIYI次不是从大自然获得资源,而是自己生产资源;资源DIYI次不是越用越不值钱,而是在使用中越来越值钱。
? 今天数据对中国带来的推动,很像20世纪初电力对美国带来的推动。
……
今天这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在8年前,大概在哪里都会被视作奇谈怪论。
王坚是ZUI 早洞察到这些问题的人之一,更巧的是他恰好遇到了马云。
我也会想为什么是阿里巴巴,是马云,是王坚,为什么都是在浙江?
我认为这跟民营经济的活跃有内在的关系。浙江的民营经济是“一有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阳光,雨露,是政策机会,也是历史机遇。灿烂的、发芽的,一开始是各种创业,到了后来自然会有文化的丰富、思想的创新以及对未来的洞察。
现在,互联网已成为浙江经济新的基因,“云上浙江” “数据强省”正在扎实推进,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新动力。相信,不久的将来,浙江一定能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ZUI 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这不是偶然,是中国的活力、时代的活力带来的必然。这本书正是一本关于时代活力的著作。
为王坚博士点赞!
李 强
江苏省委书记
· 作者在互联网企业观察与实践的同时以在线思维重新审视互联网,另辟蹊径,从根源上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数据和云计算。他认为互联网正像电力一样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提出我们对待互联网的看法要像对待电能一样,互联网应该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所有的产品只有连上互联网才能在这个时代发挥价值。
· 作者工业心理学的学术背景加上上高校教学、微软工作、阿里巴巴长达8年的工作经历,使得这本书成为所有和互联网、数据、云计算相关的行业都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在书中大胆提出“大数据”的叫法错了,不存在“私有云”,“互联网”应该成为基础设施等言论,从本质解读和分析互联网、计算和数据,并从战略高度给企业的发展、未来政府的支持给予了极其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 王坚博士用8年的时间为阿里巴巴打造了整个阿里云,这本书是他的DIYI部著作,是这些年实践和思考的总结,观点机具前瞻性。他开诚布公,毫无保留讲述了他的核心思想,坦诚回应外界的评论。这本《在线》无疑是想要了解王坚思想的不二之选。
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数据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成为公共服务。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真正影响,是人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在线社会上了。
50多万年前的关键词是光明与黑暗,50多年前的关键词是数字和模拟,而今天的关键词是在线与离线。
移动互联网是比传统互联网在线程度更深的互联网。手机操作系统一旦做到了在线就会带来极好的用户体验。苹果手机不仅淘汰了传统手机,而且带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对于真正成熟的互联网来说,手机只是诸多的在线设备之一。慢慢地,每一个设备都会变成互联网的终端,不只是手机,手机只是“开始的开端”。
计算会利用互联网这一基础设施,让作为生产资料的数据产生价值。我把这种新经济形态称为计算经济。
每一个原子、每一个比特,一定都依附在在线系统上;离线系统的规则,一定不适用于在线系统;没有数据流动,一定不是在线系统。
……
云、火、电、蒸汽机;互联网、云计算、数据、计算经济;腾讯、Facebook、谷歌、IBM、苹果、阿里巴巴……这就是王坚博士看到的被在线重构的商业世界,这还是他眼里即将到来的计算经济时代,这更是王坚任职阿里巴巴8年以来的智慧思考。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你与阿里巴巴技术教父级人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面对面聊天。王坚手里拿的不是”三板斧”,而是”绣花针”,他所描绘的是阿里巴巴技术图景的万里长卷。
翻开这本《在线》,我们邀请你与王坚博士一起走进他天马行空、奇思妙想的技术世界,那将是一个颠覆你认知,让你脑洞大开、恍若隔世的奇特经历·——不论你是互联网从业者、企业管理者、政府工作人员,还是普通读者。
王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人称“博士”。2008年9月加盟阿里巴巴集团担任首席架构师一职,负责集团技术架构以及基础技术平台建设。2009年9月创建阿里云计算公司并任总裁,领导团队自主研发了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系统——“飞天“,建立了互联网规模的通用计算平台,完成了云计算公共服务的商业化。同年提出并主导了阿里巴巴集团“去IOE”战略。2010年8月开始,率领团队孵化并打造了YunOS,建立起了商业化的操作系统平台,用于手机、汽车、电视、手表和冰箱等智能设备。2012年9月王坚被任命为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加入阿里巴巴集团前,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曾是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系主任。
2014年,荣获“中央电视台2014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称号。
马云和王坚,都是我喜欢的聊天对象。跟马云聊天的收获是“原来可以这样看问题”,跟王坚聊天的收获是“未来可能真的会这样”。今天这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思考,在8年前,不论在哪里都会被视作奇谈怪论。王坚是非常早洞察到这些问题的人之一,更巧的是他恰好遇到了马云。这不是偶然,是中国的活力、时代的活力带来的必然。
——李强 时任浙江省省长
第yi次见到王坚博士时,我震撼于他对互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理解,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第yi次在集团战略会议上听到博士谈未来数据时代,惊叹于他对数据技术的理解和执着,正因如此,阿里才有了如今的技术布局。 假如,10年前我们就有了博士,今天阿里的技术可能会很不一样。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坚博士将互联网定义为基础设施,将数据定义为世界的新财富,将计算视为一种公共服务,这对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尤其有吸引力。当数据在未来的世界中扮演关键性的财富角色时,如何有效利用这一项新财富来塑造新的企业经营策略,是真正值得企业经营者思考的议题。
——郭台铭 鸿海/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
“在线”的确是理解我们这个时代关键的概念,但获得这样新的“常识”实际上非常困难。王坚博士结合自己多年的科研经验、这8年在前沿的创新实践、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考,以及非常前瞻的判断,给了大家一把了解未来的钥匙,值得任何认真思考未来的人参考。
——曾鸣 阿里巴巴集团总参谋长
我们正在进入数据大航海时代,计算则是助我们前行的风帆。5年之前,王坚博士就坚定地洞察到这个时代的来临,并且不遗余力地实践它,开始阿里云的航程。今天,他把这些年的实践与思考,以“立言”的形式分享给读者,如同航海者日记一般丰富生动。
——田溯宁 宽带资本董事长
这是一本难得一见的书。一位心理学博士,用一千零一夜式的文学浪漫,叙述的却是互联网技术方向,被他解构之后,技术不再是冰冷遥远的,而是触达本质。王坚博士是一个难得一遇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根本感知不到数据存在的时代,他已经预言数据会成为生产资料并且将改变一切。他的洞见今天正在变成现实。
——虞锋 云锋基金联合创始人、主席
推荐序一 // IX
推荐序二 // XI
推荐序三 // XIII
DIYI章 困惑、错位和纠结
关于互联网和数据的困惑 // 003
云和计算的错位 // 012
离线和在线的纠结 // 018
第二章 从数字到在线的进化
在线是互联网的本能 // 028
原子比特化,比特在线化 // 034
从模拟、数字到在线演进的地图 // 045
在线是世界的新大陆 // 053
第三章 从信息到数据的进化
数据比信息更有价值 // 063
数据是战略资源 // 069
望远镜、显微镜和雷达 // 072
相信数据是一种自信 // 079
第四章 从计算机到计算的进化
计算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 // 089
没有公有云和私有云,只有公共云 // 101
众神助“飞天”之梦想,计算成创新之动力 // 111
不是 “去IOE”,而是计算去掉了计算机 // 123
第五章 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
轰轰烈烈移动,悄无声息在线 // 139
App很好, Web更好 // 149
为在线而生的操作系统:YunOS // 152
不是物联网,是万物互联网 // 163
第六章 追寻在线凌云梦
拔开计算迷雾 // 175
传统和创新同行,大和小同台 // 182
计算变成人类能力的一部分 // 190
数据是世界的新财富 // 195
第七章 从门洛公园到云栖小镇
一个公园照亮了世界 // 210
云栖初心,为了创业者 // 212
云栖大会,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 // 221
云栖小镇,与计算同行 // 233
第八章 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聚变
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是创新平台 // 247
数据成了生产资料,是自然资源 // 251
计算成了公共服务,是能源动力 // 255
聚变产生的计算经济 // 259
第九章 从摩尔定律到在线三定律
火、新大陆和电 // 267
在线三定律 // 274
阳光下的阴影 // 281
第十章 人类的自信
对别人的敬仰,对自己的自信 // 291
后 记 // 303
看到《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关于数字经济浪潮的种种景象。这个书名精准地概括了当前科技发展与经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数据和计算。我一直以来都对如何理解和把握时代脉搏有着强烈的兴趣,而这本书的名字恰恰切中了这一关键。我设想,这本书会深入剖析数据是如何从一种信息资源,演变成具有巨大价值的生产要素,并进而改变传统商业的运作逻辑。同时,我期待它能阐释计算能力的飞跃,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是如何赋能企业进行更高效的决策、更精细化的运营,以及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这本书的书名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对现象的描述,更是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预测和引领。我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以及应对未来挑战的智慧。
评分读到《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这本书的名字,我就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这个书名非常有吸引力,因为它直接触及了当下最热门的两个话题:数据和计算,并且将它们与“商业本质”和“经济未来”这样深刻的议题联系起来。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引领未来方向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书名给我的感觉就是,它不仅仅是关于科技的介绍,更是关于一种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战略洞察。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数据和计算能力是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价值创造机制,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把握数据和计算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其挑战的思路。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觉得它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看清大势、洞察未来的重要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 王坚》,光听名字就觉得很有分量,一看作者是王坚,那更是让人充满了期待。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它肯定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著作,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洞察和深刻的思考。我一直对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的地位日益凸显,以及计算能力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颠覆和创新。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抓住了这两个核心命题,让我觉得它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我猜想,王坚博士可能会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出发,结合宏观经济的视角,去剖析数据和计算是如何一点一滴地渗透进商业的肌理,又是如何孕育出新的经济形态的。我想象中的内容,会是那种引人入胜的叙述,或许会有具体的案例分析,也可能包含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总之,这是一本让我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去探索其中奥秘的书。我期待它能像一把钥匙,打开我对数字经济更深层次的理解之门。
评分《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一下子联想到最近几年科技行业的热点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以及计算能力的指数级增长,无疑是重塑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关键力量。这本书的题目直接切中了这两个核心点,让我觉得它一定是对这些重大议题有着深入探讨的。我一直以来都对这类能够宏观分析和微观解读相结合的书籍非常感兴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理解数据和计算是如何具体地影响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又是如何推动整个经济体系朝着新的方向发展的。我猜想,作者可能会从历史的角度,讲述科技进步如何一步步积累,最终达到今天这个能够颠覆传统商业形态的临界点。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对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对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革的思考。这是一本让我觉得充满信息量和启发性的书。
评分拿到这本书,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在线数据改变商业本质,计算重塑经济未来》。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力量感和前瞻性,让我立刻感受到它所探讨的主题的宏大与重要。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发展和商业变革的观察者,我深知数据和计算能力已经成为驱动当下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这本书的名字恰恰点明了这一点,让我对书中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个人非常推崇那些能够深入剖析行业底层逻辑的书籍,特别是能够洞察趋势、揭示变革根源的著作。我相信,王坚博士作为在科技和商业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专家,一定能在这本书中提供独到的见解。我设想着,书中或许会详细阐述数据是如何从一种“副产品”转变为核心资产的,以及计算能力的飞跃是如何赋能企业实现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启发,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商业世界正在经历的深刻转型,并为未来的商业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