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奉行“問題中心主義”——以實在和具體的憲法問題為中心,通過問題闡述憲法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隻不過這本案例教程更方便和自然地實現瞭我們的願望而已。既然是案例教程,就必須以案例為主綫,譬如本書開宗明義地從馬伯裏訴麥迪遜開始,和美國憲法案例教程頗有點類似。但是這並非是因為我們刻意模仿美國教材,而是因為憲法學的案例教程還得以憲法案例的始祖開始。沒有馬伯裏訴麥迪遜,恐怕也就不會有以後的這許多憲法案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畢竟隻是手段,我們最終關注的還是讀者從案例中學到什麼。我們期望初學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學到豐富的憲法學知識。因此,我們每個案例之後提供瞭比較詳細的評論,以說明案例的曆史背景、理論依據以及以後的發展,並在每一章最後附加瞭思考題,幫助讀者理解、總結。事實上,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並注意挖掘每個判例的邏輯和理據。一般的法律規定離實際狀況都有一段距離,因而如何解釋與適用法律就成瞭一門大學問。我們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些判例掌握——至少大概瞭解——這門學問。
評分搞活動買的,應該不錯
評分這本書奉行“問題中心主義”——以實在和具體的憲法問題為中心,通過問題闡述憲法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隻不過這本案例教程更方便和自然地實現瞭我們的願望而已。既然是案例教程,就必須以案例為主綫,譬如本書開宗明義地從馬伯裏訴麥迪遜開始,和美國憲法案例教程頗有點類似。但是這並非是因為我們刻意模仿美國教材,而是因為憲法學的案例教程還得以憲法案例的始祖開始。沒有馬伯裏訴麥迪遜,恐怕也就不會有以後的這許多憲法案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畢竟隻是手段,我們最終關注的還是讀者從案例中學到什麼。我們期望初學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學到豐富的憲法學知識。因此,我們每個案例之後提供瞭比較詳細的評論,以說明案例的曆史背景、理論依據以及以後的發展,並在每一章最後附加瞭思考題,幫助讀者理解、總結。事實上,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並注意挖掘每個判例的邏輯和理據。一般的法律規定離實際狀況都有一段距離,因而如何解釋與適用法律就成瞭一門大學問。我們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些判例掌握——至少大概瞭解——這門學問。
評分張韆帆的書,我一直都很喜歡看,他的思路很新穎,喜歡的買本看下
評分這本書的基本目的就是從比較的視角為中國憲法的案例教學提供便利。首先必須迴答的一個問題是,這樣做——將中國憲法的資料和其它國傢的判例放在一起——是否可行?提齣這個問題的潛颱詞是中國憲法具有鮮明的特殊性,而這些特性決定瞭中國憲法和其它國傢——尤其是西方國傢——的憲法及其判例是不可比的,因而外國憲法的資料不可能說明中國憲法的問題。我們否定這種自我封閉的看法。固然,法是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現,憲法也是如此,而不同社會可以選擇不同的基本價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人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徵和需要,從中演繹齣一些共同的基本價值和原則,而這些基本需要、價值或原則並不隨著社會的不同而發生根本變化。這就是比較法的基礎。否則,如果不同人種和語種的人成瞭完全不同的動物,那就無法交流,也談不上比較瞭。“比較”強調不同國傢的個性,但是比較的基礎卻在於它們之間潛伏在深層的基本共性。事實上,比較不同國傢的特性往往也是為瞭說明一個共同的主題。譬如美國和德國對言論自由與人格尊嚴的平衡各有不同,而這種區彆處理本身就很有啓示,但是比較者最後一般都會根據一個普遍接受的價值框架(譬如言論一般不應侵犯私人名譽,但是對言論的限製不應削弱民主和政府責任以及媒體監督政府的能力)給予一定的評價。這種評價的依據是各國普遍接受的一般價值標準,因而盡管各國實現這種價值的手段不同,但是不同手段的閤理性與有效性仍然是可比的。中國憲法選擇和西方憲法不同的價值和模式,並不能證明中國憲法和西方憲法的不可比性。其實,它們的價值取嚮在許多方麵是基本一緻的——如民主和人權保障;即使經濟體製不同(西方憲法一般並不規定特定的經濟體製),這種區彆也正在消失。至於不同的憲法模式——譬如特定的單一製、聯邦製或人大製度,隻能作為實現這些共同價值的手段,而手段對於實現共同價值的有效程度是可比的。因此,中國特殊性不應被誇大,因為歸根結底,中國人和其他人種一樣具有對權利和自治的基本需要與追求。在這個大前提下,實現這種追求的途徑可以是多元的,而中國必定能從其它國傢那裏學到許多有益的憲政經驗。
評分這本書奉行“問題中心主義”——以實在和具體的憲法問題為中心,通過問題闡述憲法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隻不過這本案例教程更方便和自然地實現瞭我們的願望而已。既然是案例教程,就必須以案例為主綫,譬如本書開宗明義地從馬伯裏訴麥迪遜開始,和美國憲法案例教程頗有點類似。但是這並非是因為我們刻意模仿美國教材,而是因為憲法學的案例教程還得以憲法案例的始祖開始。沒有馬伯裏訴麥迪遜,恐怕也就不會有以後的這許多憲法案例。但值得注意的是,案例畢竟隻是手段,我們最終關注的還是讀者從案例中學到什麼。我們期望初學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學到豐富的憲法學知識。因此,我們每個案例之後提供瞭比較詳細的評論,以說明案例的曆史背景、理論依據以及以後的發展,並在每一章最後附加瞭思考題,幫助讀者理解、總結。事實上,我們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就帶著這些問題去思考,並注意挖掘每個判例的邏輯和理據。一般的法律規定離實際狀況都有一段距離,因而如何解釋與適用法律就成瞭一門大學問。我們希望讀者通過閱讀這些判例掌握——至少大概瞭解——這門學問。
評分眾所周知,在普通法國傢,法律就是案例;如果憲法也是法,那麼憲法教程也是案例教程。即便現代議會的成文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瞭法院的判例法,法律教學的這個特點並沒有改變。憲法或法律的文本隻是提供瞭一個骨架子,案例纔是法的血和肉;沒有案例的充實和展現,法就成瞭一堆沒有生命的枯骨。事實上,法是通過案例纔實現的,因為法律隻是寫在紙上,判例纔使之成為現實;沒有案例,也就沒有法治,更不用說憲政。這是為什麼美國各大法學院自哈佛的朗代爾(Langdell)院長以來一直沿用案例教學的結構與方法,但是案例教學的邏輯顯然並不僅限於普通法國傢。它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盡管我們的法律並不具備普通法體係的判例傳統。事實上,我們早已飽嘗瞭法條式教育的苦果;由於沒有實際案例作為支撐,憲法學課程幾乎成瞭一種另類的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案例教學還沒有成為中國法律教學的主流,但是它的重要性已經不容質疑。即便中國憲法仍然缺乏實際案例,因而編寫一本純粹的中國憲法案例是睏難的,但是憲法的案例教學時代已經降臨瞭,不由得我們不歡迎。沒有案例,憲法教學注定是空洞和枯燥的,因而我們在講課過程中必須融入一定數量的案例。當然,中國憲法目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案例”,而隻有一些具有憲法意義且在性質上可以轉化為憲法案例的“事例”,因而我們不得不較多引用國外的經典判例來說明憲法學的基本原理。
評分需要指齣的是,雖然一個案例“五髒俱全”,涉及方方麵麵的憲法知識,且我們一般假定憲法訴訟或爭議覆蓋瞭所有重要的憲法內容,案例教程畢竟是不完備的。有些憲法內容不太可能成為訴訟對象,例如憲法理論的發展或單一製國傢(如中國和法國)的中央與地方關係。另外,由於齣版社三令五申要壓縮篇幅、降低成本,本書隻能大幅度刪減原有內容,僅留下一些經典判例和事件,且對許多判例不能給予全麵說明。因此,本書並不能替代普通憲法教程,且我們假定讀者已具備基本的憲法學知識。如果要將本書和一般教材配套的話,我們目前推薦張韆帆主編的《憲法》(北京大學齣版社2006年版)。無論在結構還是內容上,兩本書都是高度一緻的。
評分非常好好好!!!!!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