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年鑒2010(附CD-ROM光盤1張)

甘肅年鑒2010(附CD-ROM光盤1張)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甘肅省地方史誌辦公室 編
圖書標籤:
  • 甘肅年鑒
  • 2010
  • 地方誌
  • 統計資料
  • 甘肅省
  • 參考工具書
  • CD-ROM
  • 年鑒類
  • 社會經濟
  • 數據報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甘肅文化齣版社
ISBN:9787807147145
版次:1
商品編碼:10842195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72
字數:1850000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CD-ROM光盤
附件數量: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甘肅年鑒2010》記述2009年度的甘肅省情,《甘肅年鑒2010》設“特載”、“大事記”、“省情概覽”、“政治”、“軍事政法”、“經濟”、“經濟管理與監督”、“國土管理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等15個類目。

目錄

特載
在省市主要領導乾部研討班暨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
政府工作報告
政協甘肅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專記
新中國成立以來甘肅省60件成就地標簡介
西部大開發十周年
甘肅省蘭州市“5·16”重大山體滑坡緻住宅樓坍塌事故搶險救援紀實

大事記
2009年甘肅省大事記

省情概覽
曆史入文
環境資源
區劃人口
民族宗教
國民經濟
社會發展

政治
中國共産黨甘肅省委員會
重要決定
製定實施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意見
全麵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意見
製定省委常委會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改落實方案
安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慶祝活動
明確甘肅省人民政府機構設置及有關問題
授予何福海、梁荷生等“甘肅省見義勇為英雄和先進分子”榮譽稱號
錶彰奬勵甘肅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
進一步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
作齣嚮王一航同誌學習決定
推進市縣政府機構改革
貫徹黨代錶任期製暫行條例
錶彰全省第六次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
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科協工作
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
轉發扶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建議案
錶彰“黨管武裝好書記
錶彰奬勵在全國文藝評奬中甘肅省獲奬作品
錶彰奬勵第六屆敦煌文藝奬
重要會議
全省農村工作會議
全省領導乾部會議
蘭州大學百年校慶大會
省市主要領導乾部研討班暨省委十一屆七次全委擴大會議
全省經濟工作會議
省委十一屆八次全委擴大會議
決策部署
研究黨風廉政建設問題,部署抗旱春耕生産工作
研究部署甲型HIN1流感疫情防控和地方債券、中期票據發行工作
部署加快災後重建工作,研究工業經濟發展問題
研究鞏固擴大學習實踐活動成果工作
研究部署乾部監督和整治工作
聽取第二批學習實踐活動工作匯報,討論第三批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傳達學習吳邦國在甘肅視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分析研究2010年全省經濟工作,聽取我省參加上海世博會籌備情況匯報,傳達學習全國組織部長會議與貫徹落實乾部人事製度改革《規劃綱要》座談會精神
辦公廳工作
調查研究
綜閤協調
督促檢查
綜閤信息
文電辦理
自身建設
組織工作
領導班子和乾部隊伍建設
乾部人事製度改革
人纔建設
基層黨組織建設
黨內民主建設
組織部門自身建設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宣傳工作
理論武裝工作
輿論引導工作
思想道德建設
文化藝術工作
文化體製改革
對外宣傳工作
隊伍和文化建設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活動
應對金融危機宣傳工作
區域發展戰略學習
文化産業建設
淨化社會文化環境
《甘肅通史》齣版發行
精神文明建設
公民道德建設
道德模範推薦錶彰活動
“迎國慶講文明樹新風”活動
“愛國歌麯大傢唱”活動
節日主題教育活動
誌願者服務活動
“三位一體”教育網絡
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為未成年人提供文化服務
關心幫助弱勢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淨化未成年入學習生活環境
精神文明創建年活動
……
軍事政法
經濟
經濟管理與監督
國土管理城鄉建設與環境保護
社會事業
社會服務與管理
市(州)縣(市、區)概況
經濟社會發展統計資料
年度人物
附錄

精彩書摘

全縣有天然草場4676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4189萬畝。飼養的牲畜主要有綿羊、絨山羊、犛牛、馬、駱駝等。現有耕地0.9萬畝,林地10.97萬畝。源於南山地區黨河、榆林河、石油河、疏勒河四條常年性河流年徑流量14.27億立方米,水電蘊藏量100萬韆瓦左右,可開發利用65萬韆瓦左右。境內野生動物已查明的有174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動物32種,主要有野馬、野駱駝、野驢、白唇鹿、盤羊、岩羊、雪雞等。礦山資源門類齊全,蘊藏著數十個礦種,數百個礦點、礦化點,其中初步探明儲量的有鐵、煤、錳、鉻、銅、金、菱鎂、鉛鋅等30多個礦種,300多處礦點。其中北部地區煤儲量約有3億多噸,南山地區金礦在省內外馳名,尤以七十二道金溝著名。大道爾吉鉻礦為全國第三大鉻礦,塔爾溝鎢礦儲量位居全國第三位。另外還有較豐富的建築材料、非金屬礦種和化工原料。現已發現的植物、動物、礦物性藥材就有二百多種。其中麻黃、鎖陽、雪蓮、蓯蓉、鹿茸、熊膽、豹骨、牛黃等為當地特産名貴藥材。野牛心、狐肺、狼胃、雕糞、鷲胃、雪雞等為當地濛醫用藥。有國傢、省級自然保護區各1個,境內還分布著大量的岩畫、石窟、壁畫、塞牆、烽燧等文物古跡,已發現的有75處,其中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點的有6處。
【國民經濟】2009年全縣GDP達到15.28億元,增長15.45%,比“十五”末增長3.24倍;財政收入完成2.2億元.下降24%,比“十五”末增長2.16倍;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3.02億元,同比增長47.7%.比“十五”末增長2.32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73萬元,增長12%,比“十五”末增長0.66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5元,增長16.25%,比“十五”末增長0.79倍;牧農民人均純收入7489元,增長10.72%.比“十五”末增長0.42倍。
……
2010年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報告:挑戰與機遇並存的轉型之路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甘肅年鑒2010(附CD-ROM光盤1張)》,而是一部深度剖析2010年度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區域發展動態及産業結構調整趨勢的綜閤性報告。該書聚焦於中國經濟在“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所麵臨的復雜局麵,旨在為政策製定者、行業分析師及投資者提供一個全麵、客觀的分析框架。 全書共分為七個主要章節,輔以大量的圖錶、統計數據和案例研究,力求展現2010年中國經濟的真實脈絡。 --- 第一章:2010年宏觀經濟環境的“後危機時代”印記 本章首先迴顧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影響,並著重分析瞭2010年中國政府采取的穩增長政策的退齣與調整策略。重點探討瞭以下幾個核心議題: 1.1 經濟增長模式的再平衡: 深入分析瞭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對投資和齣口的依賴度變化。數據顯示,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在這一年有瞭顯著提升,但區域間消費能力的差距依然顯著。報告詳細對比瞭東部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內需拉動效應差異。 1.2 通貨膨脹的壓力與管理: 2010年,輸入性通脹壓力和國內資産價格上漲成為宏觀調控的主要挑戰。本章運用計量經濟學模型,拆解瞭食品價格、能源價格與核心通脹之間的傳導機製,並評估瞭央行在保持流動性適度寬鬆與抑製資産泡沫之間的政策睏境。報告特彆關注瞭房地産價格的快速上漲對居民生活成本的影響。 1.3 財政政策的結構性調整: 分析瞭“四萬億”刺激計劃的後續效應及其在地方政府債務中的體現。報告對地方融資平颱(LGFV)的風險敞口進行瞭初步測算,並探討瞭中央政府如何平衡地方發展需求與防範係統性金融風險的關係。 --- 第二章:區域經濟的“一體化”與“差異化”發展 2010年是中國區域發展戰略密集推進的一年。本章將目光投嚮全國不同地理闆塊的動態演進,強調瞭區域間協調發展的重要性。 2.1 東部沿海的産業升級陣痛: 探討瞭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在全球産業鏈重構中的位置變化。由於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國際市場需求波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産業加速外遷,而高技術製造業的本土化配套能力建設尚未完全成熟,形成瞭短期的“空心化”風險。本章收錄瞭珠三角地區部分製造業企業的轉型案例。 2.2 中西部地區的崛起與承接能力: 詳細分析瞭國傢促進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帶來的投資熱潮。交通基礎設施(如高速鐵路和機場)的集中投入,顯著改善瞭中西部地區的物流效率。然而,報告也指齣,人纔吸引和高端服務業發展滯後,製約瞭其經濟結構的優化。 2.3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復興探索: 聚焦於國傢對東北振興的最新政策組閤拳。重點分析瞭資源型城市轉型過程中麵臨的資源枯竭、環境治理和人纔流失“三位一體”的挑戰,並對比瞭國有企業改革的進展情況。 --- 第三章:關鍵産業的結構性變革與技術創新 本章深入剖析瞭2010年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幾個關鍵産業,揭示瞭技術進步對傳統産業的顛覆性影響。 3.1 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驅動與市場萌芽: 2010年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政策密集齣颱的一年。本章詳盡梳理瞭國傢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機製、充電基礎設施的初步規劃,並對當時的比亞迪、奇瑞等本土企業的技術路綫選擇進行瞭分析。 3.2 房地産市場的“限購”效應分析: 針對當年多個一綫城市齣颱的樓市調控措施,本章利用迴歸分析模型,評估瞭“限購”政策對成交量、價格預期的短期影響,並探討瞭其對上下遊産業鏈(如鋼鐵、建材)的傳導效應。 3.3 信息通信技術(ICT)的深度融閤: 重點關注瞭3G網絡的全麵鋪開對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催化作用。分析瞭電子商務、在綫支付等新興業態的用戶增長率和商業模式創新,指齣移動互聯網開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第四章:對外貿易與全球化新格局 2010年是中國對外貿易在危機後實現強勁反彈的一年,但貿易摩擦也日益加劇。 4.1 貿易結構優化與“含金量”提升: 本章通過比較2009年與2010年的齣口商品結構,展示瞭機電産品和高新技術産品齣口占比的提升趨勢。分析瞭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外貿企業的成本控製策略的影響。 4.2 跨境投資的“走齣去”步伐: 詳盡記錄瞭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並購活動和綠地投資的主要流嚮,特彆關注瞭資源獲取型投資與品牌收購型投資的比例變化。 4.3 貿易摩擦的焦點: 詳細分析瞭2010年中美在知識産權保護、傾銷調查等方麵的貿易爭端,並探討瞭中國企業如何應對日益嚴格的國際貿易壁壘。 --- 第五章:社會民生與收入分配的挑戰 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社會公平和民生保障成為關注的焦點。 5.1 居民收入增長與基尼係數變化: 本章基於國傢統計局的微觀調查數據,分析瞭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速度,並探討瞭收入分配差距的動態變化趨勢。 5.2 社會保障體係的覆蓋麵擴張: 重點評估瞭2010年新型農村閤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整閤進展,以及養老金並軌改革的初期嘗試。 5.3 教育和醫療資源配置的區域不平衡: 利用地理信息係統(GIS)技術,直觀展示瞭優質教育資源和醫療機構在中西部地區的分布密度遠低於東部發達地區的問題。 --- 第六章:環境承載力與可持續發展路徑 麵對高耗能、高汙染的增長模式帶來的環境壓力,2010年的政策製定者開始更側重於“質量”而非“速度”。 6.1 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難度: 評估瞭能源強度下降目標的完成情況,並分析瞭鋼鐵、水泥等高耗能行業在轉型升級中所采取的減排技術和麵臨的成本壓力。 6.2 區域水資源管理與生態修復: 針對特定流域(如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分析瞭跨區域調水工程的效益評估和生態補償機製的建立情況。 6.3 應對氣候變化: 總結瞭中國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後的國內政策調整,以及對碳交易市場(ETS)試點項目的初步探索。 --- 第七章:結論與2011年前瞻展望 本章綜閤前六章的分析,提煉齣2010年中國經濟的核心特徵——“在調整中尋求結構優化”。報告最後對2011年可能齣現的經濟形勢進行瞭審慎預測,包括通脹壓力可能繼續、房地産市場仍將麵臨政策博弈,以及“十二五”規劃的全麵落地將對投資方嚮産生深遠影響。 本書特色: 數據權威性: 引用瞭國傢統計局、海關總署、央行及多傢智庫的權威一手數據。 深度分析: 運用投入産齣模型、麵闆數據迴歸等量化工具,避免瞭泛泛而談。 視野宏大: 實現瞭對宏觀經濟、區域發展、産業結構、社會民生的全景式覆蓋。 本書是研究2010年中國經濟史、區域發展戰略和産業政策演變的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翻開這本厚重的《甘肅年鑒2010》,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近乎儀式感的莊嚴感。它不像那些新潮的讀物那樣追求輕盈的閱讀體驗,而是以一種近乎檔案的精確度,試圖將2009年乃至更早一段時間內甘肅大地上發生的一切,用冰冷而詳實的數據和文字進行刻錄。我原本是想找一些關於區域經濟轉型策略的深度分析,期待能在其中找到一些關於西部大開發政策落地細節的案例佐證。然而,這本書的側重點顯然不在於宏大的理論建構,或者說,它的“理論”完全內化在瞭那些密密麻麻的統計數字背後。我花瞭大量時間去對比曆年的工業産值變化錶,試圖推導齣某個特定産業集群的真實發展脈絡,但很快發現,這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對官方報告的二次梳理,缺少瞭那種讓數據“活”起來的、富有洞察力的解讀。它像是提供瞭一張極其詳盡的地圖,但地圖上的每一個路標都需要讀者自己去賦予意義。對於一個渴望深入理解政策影響和微觀經濟動嚮的研究者來說,這本年鑒更像是一個堅實但略顯僵硬的基座,上麵需要更多富有創造性的“建築”纔能構成完整的認知體係。它對曆史的忠實記錄值得尊敬,但對於期望獲得前沿學術觀點的讀者而言,它提供的是原材料,而非烹飪好的佳肴。

評分

我原本計劃用這本年鑒來做一個關於甘肅省城市化進程中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對比的研究,特彆是針對蘭州和天水等幾個核心城市的水電、交通網絡擴張情況。我對那些關於“固定資産投資完成率”的圖錶很感興趣,期待能看到詳細到具體項目和投資額的分解。但實際翻閱後發現,信息顆粒度似乎不夠細。年鑒的篇幅限製和信息收集的復雜性可以理解,但對於需要進行精細化量化分析的人來說,這種宏觀層麵的匯總數據顯得有些力不從心。比如,一個投資額的數字被羅列齣來,但它究竟是集中在新建項目,還是主要用於現有設施的維護升級,書中並未提供足夠的區分。這就像拿到瞭一份非常精確的食材清單,知道有多少麵粉和多少雞蛋,但不知道食譜裏要求的是做蛋糕還是做麵包。對於我這種需要追蹤地方政府財政支齣效率的“數據偵探”來說,這本年鑒提供瞭廣闊的視野,卻在關鍵的“如何操作”環節留下瞭巨大的信息空洞,迫使我不得不去尋找其他更具操作性的官方公報或統計年報進行交叉驗證。

評分

作為一名曆史愛好者,我總是對不同曆史時期的地方治理模式抱有極大的好奇心。《甘肅年鑒2010》雖然是關於2009年的記錄,但它無疑承載瞭過去數十年發展路綫的投射。我期待能從其對政府組織機構變動、重大法律法規齣颱的記錄中,看到一些權力運行的微妙變化。比如,在安全生産管理方麵,地方政府在應對突發事件時的決策鏈條是如何設計的?然而,年鑒對這些“軟性權力結構”的描述,往往采取瞭一種高度抽象化的行政術語集閤。它告訴我們“某某部門成立瞭”,或者“某項規定得到瞭加強”,但很少深入探討這些結構性調整背後的人事博弈、利益平衡,以及這些調整在實際基層執行中遭遇的阻力或産生的意外效果。閱讀過程像是在看一份組織架構圖,雖然清晰,但缺乏瞭活生生的人與製度間的互動張力。我更傾嚮於那些能揭示權力如何被運用、如何被挑戰的書籍,而這本年鑒,則更像是一份為上級部門準備的、保證信息透明度閤規性的官方文件匯編,其價值在於“記錄瞭什麼”,而非“揭示瞭什麼”。

評分

從裝幀和印刷質量來看,《甘肅年鑒2010》無疑是這個係列的一貫水準,紙張厚實,裝訂牢固,體現瞭齣版機構的專業性。但坦白講,它的閱讀體驗,特彆是對於習慣瞭多媒體互動的當代讀者而言,是一種挑戰。它完全依賴於靜態的文字和錶格,即便是附帶的光盤,在嘗試讀取後也發現其內容更多是對紙質版內容的數字化鏡像,缺乏互動性或增補的深度材料,比如高清地圖、動態統計圖錶或者原始數據文件。我原本以為光盤中可能會包含一些珍貴的曆史影像資料或者詳細的鄉鎮地圖集,以彌補紙質版在空間信息展示上的不足。結果發現,光盤的使用價值非常有限,它並沒有真正拓寬信息的維度,隻是把“看書”變成瞭“看電子版紙質書”。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一本年鑒如果不能利用新技術提供更豐富、更便捷的檢索和可視化工具,那麼它的實用性就會大打摺扣。它停留在瞭一個非常經典、傳統的知識載體形態上,對信息載體的革新幾乎沒有涉獵,讓人感覺時間仿佛凝固在瞭齣版的那一年。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甘肅年鑒2010》的時候,帶著一種對地方誌的傳統敬畏心,希望能從中挖掘齣一些鮮為人知的風土人情或者文化遺産保護的幕後故事。我尤其關注文化事業和社會生活這一章節,希望看到關於敦煌莫高窟保護工作的新進展,或者某些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麵臨的睏境與支持。然而,這本書的敘述方式極其剋製,甚至可以說是過於謹慎。所有的信息都經過瞭層層的過濾和規範化處理,一切都顯得井然有序,完美符閤官方語境下的“和諧穩定”。譬如,提到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時,它可能隻會用一組入學率的數字來帶過,而完全迴避瞭背後那些因為交通和師資力量差距導緻的實際教育質量鴻溝。這使得閱讀體驗有些平淡,仿佛在閱讀一份完美無缺的年度工作總結,它展現的是“應該是什麼樣”,而非“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如果說,文化記錄的價值在於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真實瞬間和復雜的人類情感,那麼這本年鑒則更像是一個結構完美的博物館陳列櫃,裏麵的展品都被精心打磨,失去瞭原有的棱角和故事的溫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