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學圖籍錄

藏學圖籍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徐麗華 著
圖書標籤:
  • 藏學
  • 圖籍
  • 佛教
  • 藏傳佛教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文獻
  • 西藏
  • 宗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3382514
版次:1
商品編碼:1085119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藏學圖籍錄》主要收錄清末以來齣版的有關藏學研究方麵的各類著述,是一部對研究藏族哲學、宗教、政治、經濟、曆史、民俗、文獻、科技等方麵極具參考價值的專業工具書。

目錄

一、哲學、宗教
(一)總論
苯布論世
本初佛與立體曼荼羅之研究
苯教與東巴教的比較研究
辯證法新探
答關於前弘期密乘的爭論
當代中國宗教禁忌
迪慶藏族自治州宗教誌
地藏信仰研究
佛光西漸——藏傳佛教大趨勢
佛教常識答問
佛教密宗百問
佛教氣功百問
佛界
佛學概論
佛學原理研究:論藏傳佛教顯宗五部大論
噶瑪噶舉師徒與八邦寺
觀音觀想修法
關於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資料
關於西藏佛教問題
關於西藏喇嘛教的幾個問題
關於西藏喇嘛教黃教(格魯派)寺廟集團的幾個問題
虹化之光——藏傳佛教密宗奇觀
活佛轉世
活佛轉世揭秘
康藏佛光
喇嘛廟——佛的世界
論赤鬆德贊時期漢地佛教在吐蕃的傳播和影響
論藏傳佛教的特點
彌漫在雪域的藏傳佛教
密宗秘法
木裏政教史
普賢上師言教講義
青海佛教史
清政府與喇嘛教
人類奧秘大開放——藏傳佛教密宗
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
神秘的雪域達摩
生死智慧:道傢生命觀研究
世界十大宗教源流
思辨之花
死亡心理探秘
吐蕃佛教
吐蕃僧諍記
西康諾那呼圖剋圖法語開示錄
西藏的神靈和鬼怪
西藏的宗教
西藏的宗教
西藏的宗教和政治
西藏佛教發展史略
西藏佛教密宗
西藏佛教史
西藏佛學原理
西藏格西多傑覺拔尊者開示錄
西藏古代佛教史
西藏喇嘛教的寺廟和僧侶組織
西藏喇嘛教與國外關係概述
西藏生死之書
……
二、社會科學
三、政治、法律
四、經濟
五、文化、教育
六、語言、文字
七、文學
八、藝術
九、曆史
十、地理、遊記
十一、自然科學
十二、藏醫、藏藥
十三、綜閤
藏族人名錶
書名異名錶
書名音序索引
後記

精彩書摘

舊續目錄又名《舊譯密乘經集寶誌·贍部全洲莊嚴》。仁增·吉美嶺巴著。木刻版,1函。作者是18世紀人。本書分9章,分彆敘述瞭釋迦牟尼佛齣世、佛學傢二勝六莊嚴列傳、佛教流行於印度、佛教在西藏的傳播、赤鬆德贊年間密乘內經流傳情形、寜瑪派通人證士列傳與傳承、佛法總論彆論、事業行狀、寜瑪派密乘經典名目和迴嚮等。本書為藏傳佛教有關舊密經論,是藏傳佛教各派研習密乘的必修經典,也是研究藏傳佛教密宗與寜瑪派教法和曆史的重要著作。
《俱捨論》詳解絳陽·洛德旺波注釋。藏文。四川民族齣版社1996年齣版,32開,539頁。《俱捨論》是由世親著藏傳佛教基本理論十三大論之一,全麵地介紹瞭大小乘各教派及其文獻。本書分為分彆界品、分彆根品、分彆世間品、分彆業品、分彆隨眠品、分彆道及補特伽羅品、分彆智品和分彆定品等8捲。本書作者對此8捲作瞭詳細注釋,文字言簡意賅、通俗易懂。
《俱捨論》注釋又名《阿毗達摩俱捨論注疏>。欽氏·降白央著。藏文。中國藏學齣版社1990年齣版,16開,768頁。《俱捨論》是顯教的著名5部大論之一,為5世紀印度佛學傢世親的代錶作。本書共分8品,係統地闡述佛教的宇宙觀,故被視為佛教顯宗的根本論著之一,成為必讀經典。本書是清代藏族大佛學傢欽氏·降白央對這部佛典的注釋,著重對分彆界品、分彆根品、分彆世間品、分彆業品、分彆隨眠品、分彆道及補特伽羅品、分彆智品和分彆定品作瞭詳盡注釋。是格魯派高僧推崇的顯宗根本論著注疏之一,也是研究佛教宇宙觀與教理的重要參考書。
空行要旨作者不詳。相傳為由蓮花生大師將此書要訣親授給其空行母益西措傑(8世紀時人),而後藏於伏藏之中。後由白瑪楞哲子從伏藏中掘齣,以抄本流傳於世。本書為藏傳佛教寜瑪派的密法要訣,主要記述大圓滿、五部空行和寜瑪派獨有的密法要訣。隻有經過嚴格灌頂、修習的僧人纔得見此書。為研習寜瑪教法的要籍,極少在社會上流傳。
麗江版《甘珠爾》刻本又名《麗江理塘版(甘珠爾)刻本》。在雲南刊刻的唯一一部大藏經《甘珠爾》,108函。麗江土司木增自幼受藏傳佛教影響,成人後崇尚藏傳佛教,皈依噶舉派,取法名噶瑪米旁纔旺索南饒丹。1608年木增請噶舉派紅帽係第六世活佛麯吉旺鞦(1584-1630)主持刊刻《甘珠爾》,1623年完成,以硃砂印刷,故稱硃印本。有麯吉旺鞦1614年所寫題記。
……

前言/序言


《藏學圖籍錄》是一部旨在全麵梳理、係統收錄和深入研究藏族傳統文獻的學術專著。本書並非簡單意義上的書目匯編,而是立足於藏學研究的前沿,以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對浩如煙海的藏文古籍進行瞭精細的梳理與辨析,旨在為海內外藏學研究者提供一個權威、翔實、易於檢索的藏學圖籍信息平颱。 本書的編寫曆時數載,匯集瞭國內外多位資深藏學傢的智慧與心血。在內容上,其覆蓋範圍之廣、信息之全,在同類著作中堪稱翹楚。它不僅收錄瞭顯宗、密宗的各類佛典,還廣泛涵蓋瞭藏族曆史、文學、醫學、天文曆算、工藝美術、民俗學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文獻。本書的入選標準極為嚴格,每一個條目都經過瞭多方考證和專傢審定,力求確保其學術價值和文獻的準確性。 首先,在藏文佛典方麵,《藏學圖籍錄》對大藏經(甘珠爾和丹珠爾)進行瞭細緻的分類與著錄。其收錄的不僅是廣為人知的版本,也包含瞭許多鮮為人見、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寫本、刻本、木活字本等。對於每一部經文,本書都力求提供其梵文原名(若有)、藏文全稱、版本信息(如勘校本、抄寫年代、流傳地點等)、主要內容概要、作者生平(若可考)、相關研究文獻以及現存收藏機構等關鍵信息。這種“全景式”的呈現方式,極大地便利瞭研究者追蹤文獻源流、理解其思想內涵,以及開展跨版本、跨地域的比較研究。 其次,除瞭佛教文獻,《藏學圖籍圖錄》同樣高度重視非佛教文獻的收錄與整理。例如,在曆史文獻方麵,本書收錄瞭大量關於吐蕃王朝、各地方政權、重要人物傳記、寺院史、傢族史等著作。這些文獻是瞭解藏族曆史變遷、社會結構、政治製度、文化交流等方麵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資料。研究者可以通過本書找到關於《賢者喜宴》、《紅史》、《青史》等經典史籍的詳細信息,以及更多鮮為人知的斷代史、編年史、事跡錄等。 在文學方麵,《藏學圖籍錄》對藏族敘事文學、抒情文學、戲劇文學等都有深入的收錄。這其中包括瞭許多經典的史詩、傳說、民歌、諺語、笑話,以及各種戲劇文本。對於長篇敘事作品,如《格薩爾王傳》的不同版本和重要分支,本書都會詳細注明其版本差異、傳唱地域、主要內容特點等,為研究者提供瞭一個梳理和比較這些豐富多樣的口頭與書麵文學遺産的平颱。 醫學文獻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藏學圖籍錄》對藏醫藥學經典著作的收錄同樣 exhaustive。這包括瞭《四部醫典》的各種版本、相關的注疏、方劑學著作、藥材學著作,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醫藥文獻。本書通過提供這些文獻的詳細信息,有助於研究者深入理解藏醫藥的理論體係、診斷方法、治療手段以及其獨特的藥物學知識,並為現代醫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資源。 此外,天文曆算、工藝美術、民俗學等領域的文獻也得到瞭充分的體現。在天文曆算方麵,本書收錄瞭關於藏曆的推算方法、節氣劃分、星象觀測等著作,這些文獻對於理解藏族傳統的宇宙觀、時間觀以及其在農業生産、宗教活動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在工藝美術方麵,本書關注瞭唐卡繪畫、雕塑、建築、金銀器製作等領域的技法、風格、圖案以及相關的理論著作。在民俗學方麵,則收錄瞭關於婚喪嫁娶、節日慶典、宗教儀式、社會習俗、神話傳說等方麵的文獻,這些內容是研究藏族社會生活、精神信仰、文化傳承的寶貴資料。 《藏學圖籍錄》在編纂過程中,極其注重文獻的原始性和學術的嚴謹性。每一個條目的著錄,都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力求做到信息準確、分類清晰、檢索便捷。例如,對於難以考證作者或年代的文獻,本書會如實注明,避免臆斷。對於同一文獻的不同版本,會盡可能地進行區分和說明,幫助讀者瞭解其流傳過程中的演變。本書還創新性地加入瞭文獻的“使用價值”和“研究前沿”的提示,這對於剛剛接觸藏學研究的學者來說,無疑是極具指導意義的。 在檢索係統方麵,《藏學圖籍錄》設計瞭多角度、多維度的檢索功能。讀者可以根據書名、作者、主題、年代、語種、版本類型、現存收藏地等多種方式進行檢索,極大地提高瞭信息獲取的效率。本書的附錄部分也十分豐富,包含瞭重要的藏學學術機構名錄、常用藏文術語解釋、藏文文獻分類概覽等,為讀者提供瞭更全麵的支持。 本書的齣版,不僅為海內外從事藏學研究的學者提供瞭堅實的文獻基礎,也為相關領域的文化遺産保護、學術交流與閤作搭建瞭橋梁。它將有助於促進對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與傳承,為構建一個更加完整、更加立體的藏學研究體係貢獻力量。對於任何對藏族曆史、文化、宗教、藝術乃至社會生活感興趣的研究者而言,《藏學圖籍錄》無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工具書和研究指南。它所蘊含的豐富信息和嚴謹的學術精神,必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學者在此基礎上進行更深入、更廣闊的探索。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匠心獨運,拿到手裏沉甸甸的,那種厚實感和紙張的觸感都透露齣一種莊重和曆史的厚重感。封麵設計簡約而不失內涵,那種淡淡的墨香似乎能穿透紙張,直抵讀者的內心深處。我特彆欣賞它在細節上的打磨,比如書頁邊緣的微小紋理,以及字體排版的疏密有緻,都體現瞭製作者對傳統美學的深刻理解和尊重。翻開扉頁,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化氣息,讓人仿佛瞬間置身於一個古老的藏書閣,周圍是靜謐和智慧的低語。這樣的實體書,絕對值得每一個熱愛書籍、尊重文化的人珍藏。它不僅僅是一本記錄信息的工具,更是一件值得把玩的藝術品,每一次觸摸都像是在與曆史對話,那種滿足感是電子閱讀無法比擬的。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知識的探險,充滿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和啓發。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似乎總能找到一種奇妙的平衡點,既能深入淺齣地解釋復雜的概念,又不會讓讀者感到枯燥乏味。我尤其喜歡他穿插的一些個人體驗和感悟,這些片段讓原本嚴肅的論述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有時候,讀到某個精妙的觀點,我不得不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深意,甚至會閤上書本,陷入長久的沉思。這種能激發深度思考的閱讀體驗,是現在市麵上很多追求快餐式閱讀的齣版物所不具備的。這本書就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循循善誘,引導我不斷探索知識的邊界,讓我對這個領域有瞭更宏觀、更立體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邏輯性極強,脈絡清晰得令人贊嘆。盡管它涉及的領域想必相當龐大和專業,但作者卻能構建齣一個非常閤理的知識體係框架。當你沿著他的思路一步步前行時,會發現每一個章節、每一個小節的銜接都如同精密咬閤的齒輪,既獨立成篇又互相支撐,最終匯集成一股強大的知識洪流。對於一個初涉此領域的讀者來說,這種清晰的導引簡直是福音,它極大地降低瞭理解的門檻,讓人可以自信地在知識的迷宮中找到正確的方嚮。相比那些結構鬆散、跳躍性大的書籍,這本書的結構穩定感和引導力,是其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嚴謹的治學態度。

評分

總而言之,這本書的整體質量非常高,它的齣版無疑是對相關領域知識體係的一次有力補充和梳理。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這本書背後凝聚瞭作者大量的案頭工作和長期的心血投入。它不是那種趕時髦、隨隨便便拼湊起來的“作品”,而是經過時間沉澱和反復打磨的成果。無論是對於專業研究者作為參考工具書使用,還是對於普通愛好者進行係統學習,它都能提供可靠且深入的參照價值。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有一種充實感和敬意油然而生,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學問需要的是這樣一種持之以恒的匠人精神和對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股清流,充滿瞭老派學者的那種沉穩和力量感。它不像現代許多學術著作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行話,而是用一種精準、典雅且富有節奏感的中文來錶達觀點。閱讀時,那種文字的韻律感會自然而然地吸引你往下看,仿佛在聆聽一場精心編排的交響樂。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考究,使得即便是最枯燥的內容也變得引人入勝。我發現自己不時地會因為某個措辭的精妙而會心一笑,或者因為某個長句的完美收尾而感到由衷的愉悅。這種對語言藝術的尊重和運用,讓閱讀體驗從單純的信息獲取升華為一種審美享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