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話書林:圖書館的故事

清話書林:圖書館的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晞 著
圖書標籤:
  • 圖書館
  • 文化
  • 曆史
  • 故事
  • 清史
  • 地方誌
  • 民國
  • 社會
  • 閱讀
  • 書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ISBN:9787509776537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022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頁數:308
字數:22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清話書林:圖書館的故事》講述的是圖書館的故事。旨在讓各界讀者由此而熟悉圖書館,喜愛圖書館,進而利用圖書館,掌握圖書館,以豐富每個人的讀書生活,同享遊曆“天堂”的快樂。

作者簡介

  吳晞,男,1955年1月齣生。1982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係畢業。現深圳市圖書情報學會理事長。曾任北京大學研究館員,文化部圖書館司文獻資源處處長,1998年至2012年任深圳圖書館館長。主要兼職:廣東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圖書館學會常務理事、閱讀推廣委員會主任,《公共圖書館》主編,《中國圖書館學報》編委、副主編,公共圖書館研究院執行院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中山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深圳市政協委員。

目錄

序言:圈子和大眾/001
一 古往今來
中國圖書的起源/003
兩宋之禁書/021
“官學藏書”始末/028
從藏書樓到圖書館/033
中國圖書館百年/041
西方公共圖書館的産生與發展/045
西方傳教士與中國圖書館/049
中國新型圖書館的問世/060
毛澤東與北京大學圖書館/069
葉德輝:其學,其人,其死/076
二 天下公器
圖書館與人文關懷/089
天下之公器—— 論公共圖書館精神/094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迴眸“開放、平等、免費”/104
深圳圖書館的故事/111
自助圖書館的故事/120
文明傳承與圖書館藏書/128
城市需要圖書館的N個理由/139
文獻保障、研究參考與公共圖書館/145
天條、天職及其誤讀/151
三 全民共讀
我有一個職業夢/157
全民閱讀解析/159
且唱新翻楊柳枝——數字閱讀隨筆/168
閱讀: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173
閱讀,請到圖書館/178
閱讀,指導還是不指導/182
小小桔燈照書香/185
讀書的目的就是讀書本身/187
公民閱讀與公共圖書館/189
三個故事 一條宗旨——閱讀自由漫談/194
深淺閱讀談/199
閱讀立法的本質是監督政府盡責/202
四 讀書擷趣
閑讀書,讀閑書/207
“十批”是否好文章/209
“讀書錶格”二則/212
聯趣無窮——讀《閑話寫對聯》/217
“知堂”話不盡——讀《知堂迴想錄》/220
推介幾本文史新作/223
又有花香,又有樹高/228
萬物無涯——讀《萬物簡史》/230
豆汁的挽歌——讀《豆汁記》/232
五 書林絮語
錯開一扇門/237
何來天尺測春風——小議圖書館資金的“績效評價”/243
圖書館要慎收捐書/247
自助圖書館·匏瓜·拉菲酒/250
理論的魅力、使命與擔當/254
《金剛經》側記/259
文化的身邊與身邊的文化/261
門外漢字談/264
“磚傢”與“官僚”——談學術研究與實際工作/269
學而優當如何/271
我不是“孫子輩兒”/272
馬剋思的腳印/273
附錄:馬剋思在大英圖書館腳印的真相/274
關於“華人與狗”/277
漫議圖書館學、情報學論文的文風問題/278
《社科新書目》1000期寄語/282
我的“著述係年”(代後記)/283

前言/序言


清話書林:圖書館的故事 序章:書海初探 潮濕的空氣中彌漫著古籍特有的油墨香和紙張腐朽的微甜,混閤著淡淡的塵埃氣息,構成瞭一個與世隔絕的靜謐空間。這裏是“清話書林”,一個承載著無數故事與智慧的寶庫。初入此地,仿佛置身於一片浩瀚的書海,高聳的書架如同沉默的巨人,肩負著沉甸甸的曆史。它們層層疊疊,嚮著天花闆延伸,在柔和的燈光下勾勒齣斑駁的光影,也暗示著這裏隱藏的無限可能。 “清話書林”,它的名字本身就飽含著一份深情與期許。它不僅僅是一個存放書籍的地方,更是一個可以“清”心、“話”語的“書林”。在這裏,無論是求知若渴的學者,還是尋求慰藉的靈魂,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與書中的靈魂對話,與曆史的脈搏共振。 踏入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扇巨大的落地窗,窗外是繁華的都市,車水馬龍,人潮湧動。而窗內,則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古樸的木質桌椅,柔和的閱讀燈,以及三三兩兩沉浸在書海中的身影。這種鮮明的對比,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逃離、關於沉澱、關於精神棲息的故事。 這裏的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生命。它們靜靜地躺在書架上,等待著被翻閱,被理解,被賦予新的意義。從泛黃的古籍,到嶄新的暢銷書,從嚴謹的學術專著,到天馬行空的文學作品,它們匯聚在這裏,構成瞭一個多元而包容的世界。 第一章:古籍的低語 “清話書林”的深處,隱藏著一個更為神秘的區域——古籍閱覽室。這裏的光綫更加昏暗,空氣中彌漫著更濃鬱的古老氣息。高大的書架上陳列著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珍貴典籍,它們的封麵或古樸素雅,或華麗精緻,無一不訴說著屬於它們的故事。 每一次輕輕拂過古籍的封麵,都像是在觸摸一段被遺忘的曆史。那些泛黃的紙頁,那些用毛筆書寫的墨跡,那些古老的插圖,都仿佛穿越瞭時空,嚮讀者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在這裏,你可能會遇到記載著帝王將相生平的史書,也可能會發現失傳已久的民間傳說;你可能會在枯燥的醫學典籍中找到古人的智慧,也可能會在精美的詩歌集裏感受到古人的情懷。 李老,是這裏的資深圖書管理員,也是一位深諳古籍之道的老者。他常說:“每一本書都是一個靈魂,而古籍,則是靈魂中最古老、最深沉的部分。”他用一生守護著這些珍貴的紙頁,熟悉它們每一頁的紋理,每一處摺痕的含義。當有人來查閱古籍時,他總是會輕聲細語地介紹,仿佛在介紹自己的孩子,語氣中充滿瞭敬意與熱愛。 一位年輕的學者,為瞭研究中國古代的服飾文化,來到這裏查閱瞭大量的古籍。他小心翼翼地翻閱著一本描繪漢朝服飾的古畫集,每一筆綫條,每一個色彩,都承載著曆史的重量。他常常沉浸其中,直到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纔依依不捨地閤上。在這裏,他不僅獲得瞭寶貴的學術資料,更感受到瞭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和古人的審美情趣,這種體驗是任何現代文獻都無法替代的。 另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則喜歡在這裏翻閱古老的筆記小說。他覺得,這些看似瑣碎的文字,卻能最真實地反映當時社會的風土人情和人們的思想情感。他時常捧著一本書,時而輕笑,時而嘆息,仿佛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瞭他們的悲歡離閤。 古籍閱覽室不僅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情感的連接點。在這裏,古人的智慧與現代人的思索交織,曆史的塵埃與當下的呼吸共鳴。 第二章:文學的星空 “清話書林”的文學區域,是一片繁星點點的星空。在這裏,你可以找到橫跨古今中外的無數文學瑰寶。從鴻篇巨製的小說,到短小精悍的詩歌;從引人入勝的偵探推理,到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從發人深省的哲學著作,到天馬行空的科幻幻想,應有盡有。 這裏的氛圍更加活躍,年輕的讀者們三五成群,圍坐在一起,興緻勃勃地討論著剛剛讀完的書籍。他們分享著各自的感受,爭論著書中人物的命運,對作者的構思贊不絕口。偶爾,也會有作傢來到這裏,舉辦簽售會或分享會,與讀者們近距離交流,分享創作的心得與靈感。 小雅,是一位熱愛文學的大學生。她最喜歡在“清話書林”的角落裏,找一本心儀的小說,靜靜地閱讀。有時,她會因為書中的情節而潸然淚下,有時,她會因為人物的命運而扼腕嘆息。她覺得,文學作品能夠帶她體驗不同的人生,感受不同的人物的情感,從而拓展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她特彆喜歡一位擅長描繪都市女性情感的作傢。那位作傢筆下的女性,或獨立自主,或溫柔堅韌,或在愛情與事業中掙紮,或在人生迷茫中尋找方嚮。小雅覺得,那些人物就像她身邊的朋友,她們的喜怒哀樂,都深深地觸動著她。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她不僅找到瞭共鳴,也獲得瞭力量,學會瞭如何更好地麵對生活中的挑戰。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顫巍巍地走進瞭文學區,他的目光在書架上搜尋著。他終於找到瞭一本他年輕時最愛讀的詩集。他小心翼翼地將其取齣,翻開,然後閉上眼睛,仿佛在重溫那些逝去的時光。詩集中的每一行詩句,都勾起瞭他年輕時的迴憶:初戀的甜蜜,離彆的傷感,青春的激昂……他仿佛又迴到瞭那個充滿詩意的年紀。 文學區域,是情感的共鳴廳,是思想的碰撞場。在這裏,每一個故事都能找到它的讀者,每一次閱讀都能激發新的思考。 第三章:知識的海洋 “清話書林”的學術與科普區域,是求知者的樂園。整齊劃一的書架上,擺滿瞭各類學科的專業書籍和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從深奧的物理學理論,到精巧的化學實驗;從復雜的大數據分析,到奇妙的宇宙奧秘;從精闢的經濟學原理,到生動的曆史事件,這裏應有盡有。 這裏的學習氛圍尤為濃厚。許多學生在這裏埋頭苦讀,為考試而奮鬥;許多研究人員在這裏查閱資料,為學術研究提供支持;許多普通大眾則在這裏探索未知的領域,滿足著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 王教授,一位著名的物理學傢,常常來到這裏查閱最新的學術期刊和前沿的科研報告。他享受著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遨遊的樂趣,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係,為新的研究方嚮尋找靈感。他覺得,“清話書林”就像一個巨大的信息庫,為他的研究提供瞭源源不斷的動力。 一次,一位對天文學充滿興趣的中學生,來到這裏查閱關於黑洞的科普書籍。他被宇宙的浩瀚和黑洞的神秘深深吸引。他從入門級的科普讀物開始,逐步深入到更專業的書籍。當他遇到難以理解的概念時,他會嚮圖書管理員求助,或者與其他同樣對科學著迷的讀者交流。在這裏,他不僅滿足瞭自己對知識的渴望,還點燃瞭對科學探索的激情。 另一位退休的工程師,則喜歡在這裏閱讀關於人工智能和未來科技的科普書籍。他雖然已經退休,但依然保持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熱情。他覺得,瞭解未來的科技發展,能夠讓他更好地理解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他常常在閱讀後,提筆寫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並將這些分享給同樣感興趣的讀者。 知識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是進步的階梯。“清話書林”用它的包容與豐富,為每一個渴望知識的人打開瞭無限可能的大門。 第四章:生活的指南 “清話書林”的生活類書籍區域,是一個充滿實用智慧的角落。在這裏,你可以找到關於烹飪、園藝、旅行、健身、理財、育兒、心理健康等方方麵麵的書籍。它們以最直接的方式,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指導和幫助。 這裏的讀者更加多元,有忙碌的上班族,有操持傢務的傢庭主婦,有初為人父母的年輕人,也有渴望充實晚年生活的退休人士。他們帶著各自生活中的問題和需求,來到這裏尋找答案。 張女士,一位熱愛烹飪的傢庭主婦。她經常來這裏翻閱各種食譜,學習新的烹飪技巧。她會認真研究每一步的製作方法,仔細觀察圖文並茂的演示,然後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傢常菜中,為傢人製作齣美味可口的飯菜。她覺得,“清話書林”就像她的私人烹飪導師,為她的廚房生活增添瞭無限樂趣。 一位年輕的創業者,在經營自己的公司時遇到瞭瓶頸。他來到這裏,翻閱瞭許多關於市場營銷、團隊管理和領導力的書籍。他從中汲取瞭寶貴的經驗和方法,並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最終成功地帶領公司走齣瞭睏境。他非常感謝“清話書林”為他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智慧。 還有一對年輕的夫婦,即將迎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他們來到這裏,查閱瞭大量關於孕期保健、嬰兒護理和親子教育的書籍。他們認真學習,為迎接新生命的到來做足瞭準備。他們覺得,在這裏獲得的知識,讓他們更加自信和從容。 生活的指南,是實用的工具箱,是心靈的慰藉港。“清話書林”用它的豐富與貼心,為每一個人的生活增添瞭色彩和智慧。 尾聲:心靈的歸宿 “清話書林”,它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精神的傢園。在這裏,每一個故事都在靜靜地訴說著,每一個智慧都在等待被發現,每一次閱讀都在開啓新的旅程。 它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溝通著個體與社會,也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與追求。在這裏,人們可以暫時逃離喧囂的塵世,沉浸在書香之中,與書中世界融為一體。 當夜幕降臨,燈光漸暗,人們紛紛離開,但“清話書林”的故事仍在繼續。它們將在下一個清晨,繼續迎接新的訪客,繼續傳遞知識與力量,繼續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精神殿堂。 “清話書林”,一個關於書籍,關於故事,關於人生的永恒篇章,在這裏,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一句“清話”。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講,這本書的敘事視角轉換之頻繁,達到瞭令人咋舌的地步。我們可能前一秒還在一個局外人冷靜的觀察視角下,後一秒就突然被拉入瞭某個角色內心最隱秘的恐慌或狂喜之中。這種自由切換的鏡頭感,使得整本書讀起來仿佛在觀看一部精心剪輯的藝術電影,而不是簡單的文字堆砌。而且,這種視角的變化並非隨意而為,而是服務於作者想要營造的特定情緒氛圍。當需要渲染壓抑感時,視角會變得極其狹窄和主觀;而當探討普適性真理時,視角又瞬間拉遠,變得宏大而疏離。我個人尤其欣賞那些突然插入的“未署名”的旁白,它們像是來自某個更高維度的觀察者,用一種近乎冷酷的客觀,對正在發生的一切進行評論或總結。這種多層次的敘事結構,極大地豐富瞭作品的層次感和閱讀的深度,讓人不得不一遍遍迴溯,確認自己是否遺漏瞭某個關鍵的“鏡頭”。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存在”本身的哲學探討,盡管它披著一層文藝的外衣。它不僅僅是在描述一個場域或一係列事件,它更是在追問:在信息不斷更迭的世界裏,什麼是真正永恒的價值?那些被時間和遺忘腐蝕的文本,它們承載的記憶和智慧,是否真的隨著載體的消亡而一同消散瞭?作者通過一些富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和場景,將這些宏大的命題巧妙地融入到具體的情節之中,不生硬、不枯燥。例如,書中描繪的某一頁紙張上的一個小小的汙點,卻被賦予瞭跨越百年的曆史重量,讓人不禁思考,我們現在所依賴的“新”事物,未來又將如何被審視和對待?這種對時間性與不朽性的深刻反思,使得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文學作品,具有瞭一種近乎警世的意義。它迫使你跳齣日常的瑣碎,去審視自己與知識、與曆史之間的關係。

評分

這部書的文字功底真是瞭得,讀起來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神秘的書海之中。作者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令人嘆為觀止,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充滿瞭畫麵感,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比如,書中對那些塵封已久的手稿的描述,那種紙張的紋理、墨水的味道,甚至連空氣中彌漫的舊書氣息,都被刻畫得入木三分。我特彆喜歡作者敘事時那種不疾不徐的節奏感,它不像某些快節奏的小說那樣讓人喘不過氣,而是提供瞭一種沉浸式的體驗,讓人能夠慢慢品味文字的韻味。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閉上眼睛迴味剛纔讀到的那些精妙詞句,仿佛自己也成瞭那個在書架間穿梭的尋寶者。這種文字的魅力,不僅僅在於它講述瞭什麼故事,更在於它如何講述。它用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將原本平淡無奇的場景賦予瞭生命力,讓人在閱讀中不斷獲得審美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滿足。如果說書籍是心靈的棲息地,那麼這本書無疑是為心靈打造的一座精緻的園林,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都能發現新的驚喜。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剋製的美學”。你知道作者擁有極其豐富的詞匯量和極強的抒情能力,但他在關鍵時刻選擇瞭沉默和留白,這比任何華麗的辭藻都更具力量。它不像某些作品那樣,恨不得把所有情緒都傾瀉齣來,而是像一個高明的畫傢,懂得在哪裏收筆,在哪裏留下大片的空白,讓讀者自己去填補那份未盡之意。這種留白藝術,尤其體現在人物情感的錶達上,那些最深沉的愛與痛,往往隻通過一個眼神的交匯,或者一次不經意的動作來暗示,但其蘊含的情感張力卻足以令人心碎或振奮。它要求讀者必須主動參與到文本的構建過程中來,你的解讀、你的共鳴,共同完成瞭最終的藝術作品。這使得每一次閱讀都成為一次高度個性化的、私密的對話,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這種需要“參與”的閱讀體驗,是如今很多流水綫作品無法比擬的珍貴之處。

評分

我得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沒有采用傳統的綫性敘事,而是像一個復雜的多棱鏡,從不同的角度摺射齣同一個主題的光芒。有時候它跳躍到遙遠的過去,講述那些被遺忘的典籍的命運,有時候又瞬間拉迴到現代,探討信息爆炸時代下知識傳播的睏境。這種非綫性的敘述方式,起初可能會讓人有些許不適應,但一旦進入作者構建的思維迷宮,就會發現其中的精妙之處。每一個看似獨立的章節,其實都與其他部分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就像一張巨大的蜘蛛網,等你慢慢理清頭緒,就會豁然開朗。特彆是作者在處理時間跨度巨大的敘事時,那種遊刃有餘的切換技巧,讓人不得不佩服其高超的掌控力。它考驗著讀者的耐心和理解力,但迴報是巨大的——你會得到一個遠比平麵敘事更為立體和深刻的認知世界。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一場智力上的探險,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