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罗友枝、柯娇燕和欧立德等新一代美国清史研究者通过对大陆和台湾地区业已公开的清代档案,特别是对满文档案的阅读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2005年,欧立德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将这一清史研究派别称之为“新清史”。不同于传统的清史研究,“新清史”将目光置于18世纪,即清帝国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逐渐实现“大一统”的“盛清”时代,而非19世纪,即清朝面临列强的威胁、侵略和征服而不断退让、从而走向衰落的“晚清”。这些学者不再满足于把这个由满人建立的国家简单地纳入“汉化”的解释框架之下,以儒家的普遍主义作为唯一的路径来探索清代的政治合法性,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移到清的统治者——满人是如何建构其民族认同的,及其对包括蒙、藏、回、苗等在内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内陆边疆的控制,还有清皇帝是如何将自己塑造成帝国内部各个民族之共主的文化策略。
评分好
评分四方田犬彦在书中就不少日影文化现象作了分析,比如山口百惠,比如哥斯拉电影,视点角度具有敏锐的学术触角,而文笔却又轻松浅白,因此读来兴味十足。每篇文章都不算长,却可由此进入更深的思考中。
评分《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收录的文章的核心,是围绕着1945年日本战败后的社会重建而出现的神话形象的评论性研究。其中主要围绕下面两种电影展开了分析和叙述:一种是将这些形象作为同时代的神话而加以彰显的电影;另一种是在隔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怀旧地或是评论性地)提起上述神话的电影。说得更具体一点的话,首先我会论及在日本电影中,1945年8月15臼的天皇玉音广播是如何通过电影被描写成神话的;其次我会参照玉音广播在亚洲电影中的使用,籍此寻找出使其背离神圣化的对照物。就在日本电影长期将天皇的表象当作默认的禁忌的时候,饿罗斯的索科洛夫(Aleksandr Sokurov)打破了该禁忌,拍摄了以昭和天皇为主人公的作品,《阅读日本书系:日本电影与战后的神话》中将会讨论这件事的意义。
评分关于先锋电影的记忆
评分与19世纪兴起的欧洲民族主义史学不同,柯娇燕在《边缘地域的帝国》一书中认为,族群划分并非是自然而然的现象,而是清帝国政治合法性建构的一个重要部分,族群现象是跨越时间的动态过程,是命名他者与自身的行为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而族群特征的认定往往诉诸语言、宗教、经济行为和家族组织等族群制度,这甚至无须借助于某些族群的外在特征,而只是缘于一种“差异和相似”的意识而已。“新清史”的这一族群观念标志着它与民族主义史学的决裂。因为,民族主义史学预设,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均由上帝创造,兰克就认为,各个民族因而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作为政治建构的族群观念,是对西方19世纪以来的种族话语的挑战,而后者所依赖的正是当时的进化论生物学有关人种分类的知识。现代基因生物学已经拆解了这些人种学的神话,而在当今的人类学家看来,这些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知识只不过是符合西方殖民利益的“意识”、“想象”和“虚构”罢了。
评分关于先锋电影的记忆
评分主动成为盲人
评分我所知道的ATG两三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