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共分十八章,顺序依照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地域内民族流布的多少排序。例如,西南、西北、中南·东南、东北·内蒙古。通过阅读,能初步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中部分较具特色、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通过学习,除了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歌曲、器乐、舞蹈、说唱、戏剧)、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有一定感性认识外,还可从理论上进行一般性的总结或概括,并且掌握其主要的音乐风格与流布特点;通过讲释,能提高你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修养和认识,从而增进对祖国大家庭音乐文化遗产的熟知与感情。
作者简介
和云峰(桑德诺瓦),民族音乐学家。纳西族,云南丽江人。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音乐学系副主任。从事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理论、艺术管理、文化产业、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研究、教学多年。指导培养研究生数名。在中央音乐学院首开“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专题研究”、“音乐艺术管理概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等课程多门。著有《纳西族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音乐艺术管理基础理论及案例分析》等11部,主编《2005全国音乐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会议论集》等10部,发表文章109篇。获得“金钟奖”、“山花奖”、“精品教材奖”、“文艺评论奖”、“音乐评论奖”等21项。主持并完成教育部、文化部、科技部、北京市、中央音乐学院等重点研究课题19项。现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第五届、第六届)副会长、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二届)副主席等职。
代表著作有《纳西文化中的古代音乐遗存》,台湾·艺术家出版社(抽印本),1993.0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3。《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赏析》(网络课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3。《纳西族音乐史》,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06。《丽江古乐一源自喜玛拉雅南麓的声音》,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07。《中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鉴赏》,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07。《音乐艺术管理基本理论及案例分析》,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12。《和云峰纳西学论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060《东巴音乐--唱诵象形文字典籍及其法事仪式的音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01。《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09。《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上下),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10。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人口现状与地域分布
一、人口现状
二、地域分布
第二节中 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传统节日与种族特征
一、宗教信仰
二、传统节日
三、种族特征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沿革、语言文字与文化艺术
一、历史沿革
二、语言文字
三、文化艺术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分类方法
一、民间分类方法
二、学界分类方法
第五节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总体特征
一、地域文化特征
二、音乐形态特征
复习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西南地区
第二章 藏族
第一节 民族概述
第二节 民间音乐
一、民间歌曲
二、民间器乐
三、说唱音乐(仲谐)
四、戏剧音乐(藏戏)
五、舞蹈音乐
第三节 宗教音乐
一、诵经音声
二、寺庙器乐
三、羌姆乐舞
第四节 宫廷音乐
一、噶尔巴
二、噶尔鲁
三、噶尔乐
第五节 创编作品《北京的金山上》模唱
复习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白 族
第一节 民族概述
第二节 民间音乐
一、民间歌曲
二、民间器乐
三、说唱音乐(大本曲)
四、戏曲音乐(吹吹腔)
五、舞蹈音乐
第三节 宗教音乐
第四节 文人音乐
第五节 创编作品《五朵金花》模唱
复习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彝族
第一节 民族概述
第二节 民问音乐
一、民间歌曲
二、民间器乐
三、说唱音乐(甲苏)
四、戏剧音乐(彝剧)
五、舞蹈音乐
……
西北地区
中南·东南地区
东北·内蒙古地区
精彩书摘
民族称谓:壮族的称谓较多,自称为布僮、布依、布样、布斑、布越、布那、布爽、布沙、布土、布曼、布陇、布偏、布岱、布敏、布东,以及侬安、土佬、高栏、布陇等20余种。20世纪50年代后统一定名为僮族。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将“僮”改为“壮”。
宗教信仰:壮族古代信奉自然崇拜(例如天、地、山、水、石、龙蛇、鸟类等)、神灵崇拜(例如土地公②、社公③、牛神④、花婆神⑤以及禾神等)、祖先崇拜(例如祭祀莫一大王⑥、家祖等)。唐宋以后道教、佛教传人壮族地区,直至近现代以来,受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的影响最为强烈;明清以后,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传人壮族地区,并且拥有部分信仰者。
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为南北两大方言;早在南宋时期,壮族地区就已出现一种用汉字(形、音、义)规律创造出的方块文字--土俗字(使用范围较窄)。土俗字主要用来书写地名、编山歌、记事。1955年又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属拼音文字的壮文。1982年,对壮文做了修订(即改换了几个非拉丁字母),并且恢复了一度中断的壮文学校、广播、报刊等。
第十六章壮族
壮族是个跨界而居的民族,除中国而外,还有部分居住在越南(161万)、老挝等国。
第一节民族概述
人口分布:壮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百色、河池、柳州四个地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以及贵州、四川等省。现有人口16178811人(根据2000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
历史沿革:当秦朝势力进入岭南以前,在祖国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主要居住着属于百越系统的西瓯和骆越两个族群。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兵分5路,进军岭南。到公元前214年,秦军战胜西瓯人而统一了岭南,设立了闽中、桂林、南海、象郡四郡,置于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之下。公元前106年,汉王朝又分全国为13州刺史部,岭南地区属于交趾刺史部,后又迁南海(今广州)。两汉时期,由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南于采用了“以其故俗治,毋赋税”的政策,使壮族先民的社会经济制度仍然保存了下来。从东汉到唐初,在今壮族地区出现了一些“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冼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各自称雄一方,占有不少奴隶和无数珍宝。北宋王朝对壮族地区的统治进一步加强,健全和严密羁縻州县制度,在壮族地区划分州、县、峒等组织,授以土酋知州、知县、知峒等官职,让其统治当地人民。南宋时期,壮族的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冶制铁器已较普遍,使用轮转水车灌溉农田。元代在左江等地屯田,一方面保卫边疆,另一方面从事农耕,修水利,筑堤坝,设闸门,灌溉农田。到了明代,土官(土司)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左、右两江有大小土官衙门49处。明代初年开始,进行了“改土归流”,但土官们尽力反抗。于是便出现了土官流官并存,土官掌实权,流官虚设的局面,或废流官,恢复土官。
……
前言/序言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附光盘1张)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增订本)(附光盘1张)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