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

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质检出版社第一编辑室 编
图书标签:
  • 畜禽屠宰
  • 屠宰加工
  • 食品安全
  • 行业标准
  • 质量控制
  • 畜牧业
  • 食品工业
  • 技术规范
  • 标准化
  • 检验检疫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3656
版次:1
商品编码:108594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80
字数:1074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肉及肉制品是食品工业的主力行业,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准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产业。近几年来,我国肉制品行业进入黄金发展时期,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最好的行业之一。

内容简介

《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从畜禽屠宰加工安全生产出发,以畜禽屠宰加工环节为主线,收录了截至2011年4月底发布的畜禽屠宰加工中所涉及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将相关的法规和部门规章作为附录以供参考,以便为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提供技术指导,为畜禽屠宰加工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的监督执法提供技术依据。
《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可供畜禽屠宰加工企业相关人员、国内贸易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五、测定方法标准
GB/T 2795—2008冻兔肉中有机氯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气相色谱/质谱法
GB/T 5009.44—2003 肉与肉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5009.108—2003 畜禽肉中己烯雌酚的测定
GB/T 5009.116—200 3畜、禽肉中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5009.161—2003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磷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62—2008 动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63—2003 动物性食品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组分残留高效液相色谱测定
GB/T 5009.192—2003 动物性食品中克伦特罗残留量的测定
GB/T 9695.10 2008 肉与肉制品 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
GB/T 9695.32—2009 肉与肉制品氯霉素含量的测定
GB/T 18626—2002 肉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量的简易检验方法酶抑制法
GB/T 19650—2006 动物肌肉中47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一质谱法
GB/T 20444—2006 猪组织中四环素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GB/T 20741—2006 畜禽肉中地塞米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42—2006 牛甲状腺和牛肉中硫脲嘧啶、甲基硫脲嘧啶、正丙基硫脲嘧啶、它巴唑、巯基苯并咪唑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43—2006 猪肉、猪肝和猪肾中杆菌肽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45—2006 畜禽肉中癸氧喹酯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
GB/T 20746—2006 牛、猪肝脏和肌肉中卡巴氧、喹乙醇及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47—2006 牛和猪肌肉中安乃近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和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48—2006 牛肝和牛肉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50—2006 牛肌肉中氟胺烟酸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
GB/T 20752—2006 猪肉、牛肉、鸡肉、猪肝和水产品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53—2006 牛和猪脂肪中醋酸美仑孕酮、醋酸氯地孕酮和醋酸甲地孕酮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
GB/T 20754—2006 畜禽肉中保泰松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紫外检测法
68/T 20755—2006 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56—2006 可食动物肌肉、肝脏和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58—2006 牛肝和牛肉中睾酮、表睾酮、孕酮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GB/T 20759—2006 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
……

前言/序言


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 简介 本书系为深入研究与实践畜禽屠宰及深加工领域专业人士、科研机构、质量控制人员以及相关院校师生提供的一部权威、全面的技术标准汇编。它聚焦于行业内最核心、最前沿的法规、规范与操作指南,旨在确保整个产业链条的标准化、安全化与高效化。 第一部分:屠宰工艺与卫生规范精要 本卷下册的开篇,重点对畜禽屠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尽的标准梳理,尤其侧重于屠宰后处理和卫生控制的精细化要求。 一、宰后胴体检验与卫生标准 本部分详述了从放血、剥皮(或脱毛)、掏脏到胴体清洗的全过程必须遵循的国家及行业标准。内容涵盖了对病害肉的识别、胴体表面微生物控制的最新阈值。特别收录了针对不同畜种(如猪、牛、羊、禽类)的胴体感官检验评分细则,确保每一头进入加工环节的原料肉都符合最高的食用安全标准。着重阐述了淋巴结、脏器的检验规范,这是判断动物健康状况和胴体安全性的生命线。 二、冷却、分割与预处理标准 屠宰后的快速冷却对保证肉品品质至关重要。本章详细解析了不同冷却技术(如急冷、气冷、水冷)的温湿度控制曲线和时间参数,确保微生物繁殖受到有效抑制,同时避免出现“冷休克”现象影响肉质。 在分割环节,标准侧重于精度与卫生分离。详细规定了不同部位肉(如排酸肉、分割品、副产品)的切割操作流程、工具消毒要求,以及分割车间环境的空气洁净度标准。例如,对于牛肉的熟成与分割,给出了清晰的时间-温度矩阵,用以优化嫩度和风味。 第二部分:畜禽产品深加工技术标准详解 本书的核心内容转向了屠宰后的延伸价值链——深加工领域。本部分内容极度细化,几乎涵盖了所有主流的肉制品加工工艺标准。 一、腌制、调味与熟成工艺规范 针对火腿、培根、香肠等腌制肉制品,本章提供了盐分、亚硝酸盐添加的法定限量标准,并详细列举了不同腌制介质(干腌、湿腌)的渗透速率模型和必要的质量监控点。对于风干、发酵类产品(如萨拉米、中式腊肠),规范了霉菌菌种的使用标准、发酵周期控制曲线以及成品的水分活度(Aw值)的安全阈值,确保产品风味的同时,杜绝致病菌的滋生。 二、高温加热与灭菌工艺标准 针对罐头、即食产品(RTE),本部分对热穿透曲线的测定方法、商业灭菌的F0值计算与验证提供了详尽的指南。重点解析了不同包装材料(马口铁、软包装、玻璃瓶)对热加工参数设定的影响。例如,对于禽肉罐头的特定热力学参数设定,本书引用了最新的研究数据进行校准。 三、低温制品与冷冻/冷藏标准 本章聚焦于保鲜技术的标准化。详细阐述了速冻技术的适用性分析(如IQF、隧道速冻),并对冷冻过程中的降温速率、目标冰晶形成区的通过时间进行了硬性规定。在冷藏方面,细化了不同类型生鲜肉品在不同货架期内的最佳贮存温度(±0.5℃精度)和包装气体环境(MAP技术参数)。特别收录了冷链断裂风险点识别与应急预案的行业标准流程。 第三部分:副产品综合利用与废弃物处理标准 为响应资源最大化利用和环保要求,本部分系统梳理了畜禽副产品的规范化处理流程。 一、可食用副产品加工标准 详细规定了肝、肾、心、脑、血、肠衣等高价值副产品的卫生等级划分、预处理(如脱色、去腥)工艺标准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指标(如胶原蛋白含量、脂肪酸谱)。例如,对动物油脂的提纯和精炼过程,给出了酸价、过氧化值等关键指标的国标要求。 二、工业及医药原料的提取标准 针对骨骼、蹄、皮张等,本章提供了明胶、骨粉、皮革原料的预处理规范。其中,对制药级肝素、胰岛素等原料的动物组织获取与初级萃取过程的可追溯性记录要求,提供了极为严苛的行业指南。 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规范 对不可利用的废弃物(泔水、污染物、特定病害组织)的处理,本书严格引用了最新的环保法规。详细介绍了高温高压灭菌(HPH)或厌氧消化的工艺参数,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清除,并对处理后的残渣的最终处置地点的环境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 第四部分:质量控制、追溯体系与法规对接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标准的应用提升到体系管理层面。 一、HACCP体系与SSOPs的实施细则 详细阐述了在屠宰和深加工环节中关键控制点(CCP)的识别方法、监测频率和纠正措施。针对特定的加热、冷却、pH值控制点,提供了可操作的SOP(标准作业程序)模板和记录要求。 二、产品可追溯性与标识标准 本章节是连接源头与消费者的桥梁。它规定了批次管理、生产记录的保存期限以及电子追溯系统的编码规则。针对出口产品,详细比对了中、美、欧等主要贸易伙伴在兽药残留、添加剂使用和标签标注方面的差异化要求,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应对国际贸易壁垒。 三、检验检测方法与合格标准 汇编了执行层面必须掌握的微生物检测(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群、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与标准培养基配制要求,以及兽药残留(如四环素、瘦肉精)的理化分析方法推荐,为质量检测实验室提供了坚实的标准依据。 总结: 《畜禽屠宰加工标准汇编(下)》并非仅仅是法规条文的简单堆砌,而是将复杂的技术标准转化为可执行、可验证的操作指南。通过严谨的结构和详尽的参数,它有效地弥合了理论研究与一线生产之间的鸿沟,是现代畜禽深加工企业实现高质量、高合规性生产的必备工具书。它确保了从屠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标准基石之上。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为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厚重而扎实的质感让人一上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封面设计沉稳大气,虽然颜色比较朴素,但那种严谨的气息扑面而来。内页纸张选择也十分讲究,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图表和技术参数,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频繁查阅标准的用户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章节的划分和索引的编排,逻辑性非常强。每一次翻阅,都能迅速定位到所需信息,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要么内容过于陈旧,要么排版混乱,让人阅读起来十分费劲。但这本《汇编》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它不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信赖的工作伙伴。我甚至注意到,一些关键术语的定义和解释都非常到位,体现了编者团队深厚的行业积累和对标准的深刻理解,绝非简单的资料堆砌,而是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整合,这点对于我们日常规范操作至关重要。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我最看重的是资料的实操性和时效性。市面上那些理论性过强的书籍,读完往往不知如何应用到实际生产线上。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像是把国家和行业最前沿的、最权威的操作细则,原汁原味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发现其中对不同畜禽种类的特定分割、修整、冷却以及检验检疫的具体流程描述得细致入微,甚至连一些不同部位的切割精度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这对于我们进行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时,提供了无可辩驳的依据。每次遇到关于新设备引进或者旧流程改造的难题时,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可以参考的“金标准”。这种“干货”满满的感觉,是其他任何非官方出版物都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明确地告诉你“应该做到什么程度”,这种确定性和权威性,是我们在追求卓越品质的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针。

评分

从学习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是毋庸置疑的,它绝对不是用来消遣的读物。它要求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基础知识,否则,那些密集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流程图表,读起来会非常晦涩。然而,也正是这种门槛,保证了其内容的纯粹性和深度。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深耕细作的老兵来说,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校准器”。我个人习惯在每完成一个大项目后,会系统地对照书中的标准进行一次内部审计,看看哪些地方存在“经验主义”的偏差,哪些流程可以根据最新标准进行迭代升级。书中的注释和引用部分,也引导我顺藤摸瓜去查阅更深层的国家标准或国际协议,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被快速读完,而在于被长期、反复地使用和对照,每一次的翻阅,都会有新的领悟和发现,它像是一口深井,越往下挖,越能汲取到清冽的知识源泉。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内容广度上的覆盖面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名字里带着“下”字,暗示着上册可能涉及基础理论或者不同品类的划分,但这册内容本身就展现出极高的专业壁垒。我注意到,其中对于副产品深加工和废弃物处理的标准也有详细的论述,这在当前日益重视环保和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显得尤为前瞻和重要。很多企业只关注主体的出品质量,却忽略了这些边角料的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可能带来合规风险。这本书则以一种全面的视角,引导我们思考整个屠宰加工链条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这种系统化的思维,对于管理层制定长期战略规划非常有启发性。它不只是屠宰工人的操作手册,更像是一本指导整个生产体系健康运行的“法规大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我们现有的某些环节是否已经达到了汇编中规定的最优标准,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正是促进行业进步的内在动力。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厚重、权威且极具操作性,但如果非要用一种更日常化的语言来描述它对工作的影响,那它更像是一位沉默的、一丝不苟的行业监理。它不会主动跟你说话,但它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用最严谨的文字为你划定红线和目标。我注意到,有些标准条文的措辞非常精炼,用词的精准度极高,比如对温度、时间、pH值等关键控制点的描述,几乎没有模糊地带。这种对精确度的执着,正是现代食品安全体系的基石。很多时候,我们团队内部在争论一个流程是否妥当时,只要将目光聚焦到这本书的对应章节,争论往往就能立刻停止,因为标准就是最终的仲裁者。它成功地将过去分散在不同法规、不同部门之间的技术要求,整合到了一个统一的、易于检索的载体中,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内部信息壁垒带来的风险。这本“汇编”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参考,它代表着一个行业对自身质量与安全的承诺和最高追求。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