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清代影响*大的论诗之作。此书论述广泛,从诗人先天的资质到后天的培养、从写景言情到咏物论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韵律辞章到比兴托物、从诗的修改鉴赏到诗的选篇与评论,从诗的方方面面体现其以『性灵』为主的诗歌理论批评主张。书中选录大量诗作,为反拟古、反考据为诗及使诗歌回归抒写真性情起了极大作用,扭转了一代诗风,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做出了极大的黄献。
《随园诗话》是清代袁枚论诗的主要著作,集中 体现了他作诗尚性灵的主张。正文共十六卷,补遗十 卷。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自号仓山 居士、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本次整理, 以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随园自刻本为底本,参校众 本。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沭阳、江宁等地知县。父亡后,袁枚乞归养母,在江宁小仓山购置随园,故世称“随园先生”。其论诗主张“性灵”,是乾嘉诗坛性灵派的核心人物。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随园诗话补遗》《新齐谐》及《续新齐谐》等。集中反映其诗论主张的,便是《随园诗话》。
随园诗话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随园诗话补遗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这本书,与其说是读物,不如说是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会高高在上地教导你,而是用一种平等、亲切的语气,与你一同探索古典诗词的奥秘。我最喜欢它在阐释一些带有哲理的诗句时,那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它不会直接给你一个结论,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体会。比如,书中在解释某首关于人生无常的诗时,它通过讲述诗人当时的经历,以及引申出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让你在潜移默化中就领悟到其中的道理。它让我明白,读诗不仅仅是消遣,更是一种自我反思和人生积淀。我常常会在读完一段后,停下来思考很久,回味书中讲到的道理,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看”文字,更是在“学”人生,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心灵交流。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一些所谓的“普及读物”总有点不屑,觉得它们为了“好读”而牺牲了原有的韵味。但《随园诗话》系列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保持古典风骨的同时,将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典故、意象,用一种非常生动、贴切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进行的深入剖析,让我发现原来我们一直以来理解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比如,书中对某首咏梅的诗,不仅仅是解释了“暗香疏影”,更是挖掘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以及这梅花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的“独立”、“坚韧”等深层含义。它让我看到了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哲思和人生智慧,不仅仅是风花雪月,更是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而且,它的语言风格真的很吸引人,不矫揉造作,却又充满文采,读起来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就吸收了大量的文化知识,感觉自己像是被潜移默化地“文化滋养”了。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有很多“快餐式”的读物,那《随园诗话》系列绝对是一道精心烹制的“慢食”。它不追求速成,而是鼓励读者去慢慢品味,细细咀嚼。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每首诗、每段故事的讲解,都带着一种考古学家的严谨和艺术家的高超。它会引用大量的史料、文献,但又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叙述之中,让历史的细节变得鲜活起来。我记得有一次读到关于某位诗人仕途坎坷的记载,书中通过引用他当时的奏折、家书,生动地勾勒出了一个满怀报国热情却屡遭排挤的文人心酸的形象。这种细节上的打磨,让我对这位诗人,甚至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读诗不仅仅是读字面意思,更是要去感受字里行间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这种深度阅读的体验,让我觉得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和提升。
评分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对美学有着很高要求的人,但很多文学作品,虽然名气很大,读起来却总觉得少点什么。直到我偶然翻开这本《随园诗话》,我才找到了那种“对味”的感觉。它不只是知识的堆砌,更是对古典美学的一种极致展现。书中对于诗歌意境的描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联想,就像是在为我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特别喜欢它在解释某首描绘江南风光的诗时,那种细腻的笔触,让你仿佛能听到吴侬软语,闻到水乡的淡淡烟雨气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样的景”,而是让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那个诗意的世界。而且,它对一些文学评论的引用也恰到好处,既丰富了内容,又不会喧宾夺主,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些经典之作。
评分天哪,这本《古典文库》系列简直是打开了我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古诗词有着朦胧的好感,但总是觉得隔着一层纱,读起来有些生涩。直到我入手了这本《随园诗话》,我才真正体会到古人写诗的意境和妙趣。它的排版真的太舒服了,字号大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捧在手里就像握着一本有温度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诗歌,而是将诗歌背后的故事、作者的情感、创作的背景娓娓道来。我记得有一次读到某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诗,跟着书中注解的生平故事,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送别宴席,看到了那挥泪的眼神,听到了那低语的告白。它让我明白,每一首诗都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人的悲欢离合。这种深入人心的解读,让我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能够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情感脉络,体会到“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细腻与生动。我常常会一边读诗,一边翻阅旁边的注解,那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穿越了时空,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