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

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顧曉綠趙愷 編
圖書標籤:
  • 唐朝史
  • 戰爭史
  • 軍事史
  • 曆史
  • 大漠
  • 邊塞
  • 唐帝國
  • 古代戰爭
  • 曆史軍事
  • 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團結
ISBN:9787512644281
商品編碼:10885290129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6-09-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
  • 作者:顧曉綠//趙愷
  • 定價:38
  • 齣版社:團結
  • ISBN號:9787512644281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6-09-01
  • 印刷時間:2016-09-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315
  • 字數:316韆字

編輯推薦語

以曆史為依據,用事實做考量; 一部不可錯過的中國戰史圖書,把我們帶迴那段天下動蕩,刀戈四起的時刻,領略各方領主的智勇博弈。 顧曉綠、趙愷所著的《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將**采用西方年鑒學派的理論,全麵展示這一曆史時期政治、經濟、軍事的對抗和博弈,為讀者深入解讀期間種種高層決策背後的考量。

內容提要

作為中國曆史上統治時間*長、國力*為雄厚的 皇朝,唐帝國留給瞭國人無限的精神財富。以至於時 至**,依舊有血性男兒慷慨高歌著“夢迴唐朝”。
    但對於那個韆年之前的盛世背後的刀光劍影,很多人 卻不甚瞭瞭。顧曉綠、趙愷所著的《大漠烽煙--唐帝 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將以全方 位的視野為讀者解構一個強盛時代的興起與沒落。
    

作者簡介

顧曉綠,本名顧誌慧,江蘇南通人,青年軍事曆史學者,省作協會員,已齣版《一言難盡:1912—1949民國映畫》《南京保衛戰1937》等書。

目錄

前記
**章 渭水之盟
1.府兵衛國
2.玄武驚變
3.貞觀破局
第二章 天可汗
4.秣馬厲兵
5.雪滿弓刀
6.長安西望
第三章 夷平四海
7.儲君之爭
8.百戰金甲
9.東徵朝鮮
第四章 鏖兵白村江
10.倭國介入
11.大化革新
12.當頭棒喝
第五章 落日怛羅斯
13.經營西域
14.女皇時代
15.盛極而衰
第六章 塞外餘暉
16.暗流湧動
17.安史之亂
18.日薄西山


《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 一部波瀾壯闊的帝國戰爭史詩,一捲蕩氣迴腸的民族徵戰畫捲。 本書以626年至790年間為時間軸,深入剖析唐帝國崛起、發展、鼎盛乃至麵臨挑戰的關鍵時期。這近一個半世紀的歲月,是唐帝國在廣袤的疆域內外,與無數強大的敵人展開殊死搏鬥,以戰爭為犁,開墾齣輝煌文明版圖的宏大敘事。作者 notai,一位深耕中國古代軍事史的學者,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生動的文筆,為我們呈現瞭一部既有宏觀戰略視野,又不乏微觀戰術細節的戰爭史。 開篇:戰亂初定,帝國初立的烽火 貞觀元年(627年),李世民登基,大唐帝國在曆經數十年戰亂後,終於迎來瞭一位英明神武的君主。然而,和平並非唾手可得。本書開篇便將我們拉迴那個刀光劍影的年代,詳細講述瞭唐帝國建立初期,如何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掃平周邊潛在的威脅,鞏固新生政權的統治。 東突厥之戰: 李靖以雷霆萬鈞之勢,在漠北草原上擊潰瞭稱雄一時的東突厥,將大唐的勢力範圍推至廣闊的漠北。這場戰役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心理震懾,為大唐的長期穩定奠定瞭基礎。作者 notai 細緻描繪瞭李靖運籌帷幄、決勝韆裏的軍事智慧,以及唐軍騎兵在戰場上的英勇錶現。 吐榖渾、高昌等國的徵服: 除瞭北方草原,西南、西域的局勢同樣不容忽視。本書詳細梳理瞭唐朝對吐榖渾、高昌、焉耆等國的軍事行動,展現瞭唐帝國如何通過一次次有力的打擊,將其納入自己的戰略軌道,保障瞭絲綢之路的暢通,並為後來的西域經營打下瞭堅實基礎。 盛世之輝煌:開疆拓土,威震四方 隨著帝國的穩定和實力的增強,唐帝國進入瞭開元、天寶年間的鼎盛時期。這段時期,唐朝的軍事力量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響力更是遠及中亞、西亞。 唐與吐蕃的拉鋸戰: 吐蕃,這個崛起於青藏高原的強悍民族,成為瞭唐帝國在西南方嚮上最主要的對手。本書濃墨重彩地描繪瞭唐蕃之間長達數十年的軍事對抗,包括著名的鬆贊乾布時期與唐朝的友好往來,以及後來的矛盾激化與頻繁的軍事衝突。唐朝與吐蕃在戰略要地上的爭奪,如安史之亂後的青海湖戰役,展現瞭雙方將領的軍事纔能和士兵的頑強意誌。 安西、北庭的經營與防禦: 唐帝國在西域的軍事存在,是其帝國地位的重要象徵。本書詳細講述瞭唐朝在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的建立、發展與軍事部署。如何派遣重兵鎮守邊疆,如何應對西域各國的起伏,以及與康居、勃律等國的軍事交往,都得到瞭深入的探討。作者 notai 尤其強調瞭軍事力量在維護絲綢之路安全和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關鍵作用。 對北方民族的軍事行動: 除瞭與吐蕃的戰略對抗,唐帝國也從未放鬆對北方草原民族的警惕。本書記錄瞭唐朝對突厥殘餘勢力、契丹、奚等民族的軍事打擊,以及如何在復雜的民族關係中,通過軍事威懾和政治手段,維持邊境的相對穩定。 轉摺與挑戰:安史之亂的浩劫與帝國的重塑 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席捲整個華北地區的戰亂,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將唐帝國推嚮瞭深淵。本書中,安史之亂的爆發與平息被視為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 叛亂的起源與發展: 作者 notai 深入分析瞭安史之亂爆發的深層原因,包括政治腐敗、軍事製度的弊端以及邊將權力的膨脹。書中生動地描繪瞭安祿山、史思明叛軍攻陷洛陽、長安的慘狀,以及唐朝軍民在絕境中的抵抗。 迴紇的乾預與吐蕃的趁勢崛起: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唐朝不得不藉助迴紇的力量,付齣瞭沉重的代價。本書詳細講述瞭迴紇軍隊在平亂中的作用,以及其對唐朝帶來的後續影響。與此同時,吐蕃趁唐朝內亂,大舉進攻,一度占領長安,給唐帝國帶來瞭前所未有的危機。 帝國的重塑與邊疆的動蕩: 安史之亂後,唐帝國雖然得以保全,但元氣大傷。本書分析瞭戰亂對唐朝軍事力量、財政收入以及統治根基造成的嚴重破壞。邊疆的控製力下降,吐蕃、迴紇等外部勢力對唐朝的軍事壓力持續增大。 帝國餘暉:邊疆的戰火,衰落的跡象 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描繪瞭安史之亂後,唐帝國在756年至790年間的軍事狀況。盡管帝國仍然強大,但已經顯露齣衰落的跡象。 吐蕃的持續進攻與唐朝的艱難防禦: 吐蕃在占領長安後,並沒有停止其對唐朝的侵擾。本書詳細記錄瞭吐蕃在青海、隴右、河西等地的軍事活動,以及唐朝將領們如何竭力防禦,保衛國傢疆土。每一次邊境衝突,都消耗著本已脆弱的國力。 對迴紇、南詔等民族關係的軍事博弈: 安史之亂後,唐朝與迴紇的關係變得復雜,既有閤作也有摩擦。本書分析瞭唐朝如何在這種關係中尋求平衡,並應對來自南方南詔的軍事挑戰。 河西走廊的失守與邊疆的退縮: 隨著軍事力量的衰退和外部壓力的增大,唐帝國逐漸失去瞭對河西走廊的控製。本書分析瞭河西走廊失守對唐朝的戰略地位和經濟造成的巨大影響,標誌著大唐帝國邊疆的明顯退縮。 戰爭的本質:技術、戰略與人的因素 《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不僅僅是對一場場戰役的簡單羅列,更是一次對戰爭本質的深刻探索。 軍事技術的演進: 作者 notai 細緻地梳理瞭唐朝在軍事技術上的發展,從冷兵器時代的弓箭、刀劍,到攻城器械的運用,再到騎兵戰術的成熟,都進行瞭詳盡的描寫。 戰略思想的博弈: 本書深入剖析瞭唐朝與周邊各民族之間,在軍事戰略上的較量。無論是草原民族的騎兵突襲,還是高原民族的堅韌防守,唐朝的將領們是如何根據不同的對手,製定相應的戰略戰術,都得到瞭精彩的闡述。 英雄與士兵: 在宏大的戰爭敘事中,本書也關注到瞭那些在戰場上揮灑熱血的英雄人物和普通士兵。作者 notai 以飽含敬意的筆觸,描繪瞭李靖、郭子儀、李光弼等名將的軍事纔能,也展現瞭無數無名士兵在艱苦卓絕的戰爭中,所錶現齣的忠誠、勇氣和犧牲精神。 曆史的迴響:戰爭塑造的帝國命運 《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告訴我們,戰爭是塑造唐帝國命運的決定性力量。正是通過一係列輝煌的軍事勝利,唐帝國得以建立並鞏固其統治;正是因為安史之亂這樣一場巨大的軍事災難,唐帝國開始走嚮衰落。本書不僅是一部軍事史,更是一部關於帝國興衰、民族融閤、文明交流的宏大曆史畫捲。 對於每一個渴望瞭解唐朝曆史、理解中國古代軍事文化、感悟帝國變遷的讀者而言,《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都將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珍貴讀物。它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親曆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感受大唐帝國在刀光劍影中留下的不朽傳奇。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我對曆史的興趣更多源於那些英雄人物的傳奇故事,《大漠烽煙》這部書的標題就已經充滿瞭史詩感。從書名推測,這本書應該會著重描繪唐朝時期發生在廣袤大漠上的那些驚心動魄的戰爭場景。我想象書中應該會有對像李靖、蘇定方、郭子儀、李光弼這樣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將的生平事跡和軍事纔能的詳細記述,他們如何運籌帷幄,決勝韆裏,如何帶領大唐軍隊在艱苦的條件下作戰,取得輝煌的勝利,這些都是我非常期待的。此外,書中會不會也對一些鮮為人知的戰役,或者是一些決定性的以少勝多的以弱勝強的戰役進行挖掘和呈現?我非常想知道,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角落裏,是否也隱藏著改變曆史進程的軍事行動。這本書如果能將冷冰冰的戰爭史實,用生動的故事化敘事方式呈現齣來,那就再好不過瞭。我渴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戰爭的殘酷與悲壯,能夠體會到將士們浴血奮戰的艱辛,也能從中學習到一些關於軍事策略和戰略智慧的知識。

評分

拿起《大漠烽煙》,我首先關注的是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從626年到790年,這百餘年的時間跨度,涵蓋瞭唐朝的建立、發展、鼎盛以及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我想象這本書會按照時間順序,或者按照重要的軍事衝突事件來展開敘述。它是否會從唐太宗時期開始,梳理唐朝是如何一步步確立其在東亞乃至中亞的霸主地位,再到盛唐時期對外徵伐的輝煌,以及安史之亂後,唐朝軍事力量的衰落和邊疆的動蕩。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安史之亂前後的軍事對比分析。為什麼曾經戰無不勝的大唐軍隊會陷入內亂,又是什麼原因導緻瞭其對外徵伐能力的急劇下降?書中會不會對唐朝的軍事製度,比如府兵製、募兵製的演變及其對戰爭的影響進行探討?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講述戰爭的“是什麼”,更能探究“為什麼”和“怎麼樣”。能夠讓我理解唐朝軍事力量的興衰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原因,從而更全麵地認識唐朝的整體曆史麵貌,而不僅僅是將其局限於一場場獨立的戰爭。

評分

迫不及待地翻開《大漠烽煙》,我首先被書中大量引用的史料所震撼,這絕對是一部傾注瞭作者大量心血的誠意之作。書中對於一些關鍵戰役的細節描述,比如對陣雙方的兵力部署、將領的臨場指揮,以及戰局的瞬息萬變,都寫得非常細緻,看得齣來作者在史料的梳理和考證上下瞭極大的功夫。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唐朝與突厥、吐蕃等遊牧民族的幾次大規模衝突的分析很感興趣。這些民族的騎兵戰術與唐朝的步騎結閤陣法之間的較量,以及唐朝在邊境地區修建的烽火颱、堡壘等防禦體係,都希望能得到深入的解讀。書中還會不會涉及唐朝與周邊政權的文化交流和衝突,比如對西域的經營,是否也包含瞭經濟、文化的滲透和影響,這對我來說同樣充滿吸引力。我希望作者能夠站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不僅僅是羅列戰爭的勝負,更能深入挖掘戰爭背後的原因,探究其對唐朝社會結構、經濟發展乃至對外關係産生的長遠影響。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似乎能為我提供一個理解唐朝曆史發展脈絡的全新視角,讓我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那個輝煌帝國的軍事力量和戰略思維。

評分

拿到這本《大漠烽煙》,我最想看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些對於唐朝戰爭史的全新解讀。我知道唐朝是一個軍事力量非常強大的朝代,對外徵戰頻繁,影響深遠。但關於這些戰爭的細節、原因以及影響,市麵上已經有很多書籍進行瞭介紹。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超越簡單的事件復述,能夠挖掘齣一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或者提供一些更具深度的分析。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唐朝在對外戰爭中,是如何處理民族關係的?麵對不同的敵人,唐朝的策略又會有何不同?它是否會分析唐朝的軍事技術,比如火藥、弓弩等在戰爭中的實際應用和發展?我更感興趣的是,作者能否從一個更微觀的視角,去描繪戰爭對普通士兵、對邊疆百姓生活的影響。是否能通過一些具體的史料,讓我們感受到戰爭帶來的痛苦與磨難,同時也感受到那些普通人在亂世中的堅韌與求生。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它就不僅僅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關於人的曆史,關於時代變遷的生動記錄。

評分

剛拿到這本《大漠烽煙——唐帝國戰爭史(626-790)/一口氣讀完中國戰史》,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實的裝幀吸引瞭。翻開扉頁,一係列精準到年的時間軸就映入眼簾,從初唐的開疆拓土,到盛唐的輝煌,再到安史之亂後的動蕩,曆史的脈絡仿佛在眼前徐徐展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從目錄和章節劃分來看,這本書似乎涵蓋瞭唐朝對外軍事徵伐的方方麵麵,從對突厥、吐蕃的決戰,到對西域諸國的經營,再到東北方嚮的契丹、渤海,幾乎將唐朝的軍事版圖犁瞭一遍。我特彆期待書中對具體戰役的描寫,比如李靖的滅突厥之戰,或者怛羅斯之戰,希望作者能夠還原當時戰爭的殘酷與壯烈,展現將士們的英勇善戰,也藉此瞭解唐朝軍隊的戰術、兵器以及後勤保障體係。另外,書中對戰爭背後政治、經濟因素的分析也十分關鍵,畢竟戰爭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是國傢戰略的延伸,是解決內外矛盾的手段。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將這些宏大敘事與個體命運、戰爭細節巧妙結閤,勾勒齣一部立體、鮮活的唐朝戰爭畫捲,讀來如同身臨其境,感受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