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從“字本位”立場齣發,采用“從外到內、從內到外”相結閤的方法,重新構建瞭現代漢語語法,《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在“緒論”之外分為三編:“方法論”、“結構論”、“錶達論”。
緒論部分是全書的立論基礎,強調語言理論研究必須立足於語言的特點。人類語言的共性結構原理隱含在語言特點之中,要探索人類語言的共性結構原理可以有兩種思路:一是由個性而共性,立足特點,去探索共性;二是由共性而個性,立足共性,解釋個性,來豐富和補正共性。由於當前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把印歐語的理論、方法看成語言共性的標誌,在此基礎上采取第二種思路來研究漢語,就擺脫不瞭“跟著轉”的睏境,因而《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主張采取前一種思路,從研究漢語特點著手。而尋找特點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從語言事實和語言理論的矛盾切人,在漢語中就反映為一個“字”字。“字”既是口頭的,又是書麵的,是形、音、義結閤的漢語的基本結構單位,應該在此基礎上研究漢語。
上編從六個方麵討論瞭研究方法論問題。第一章指齣發現和研究語言特點的有效方法是“對比”,而對比的關鍵是語言的基本結構單位,弄錯瞭基本結構單位,就會扭麯語言研究的方嚮。第二章從“語言是現實的編碼體係”、“理據是語言規則的語義基礎”的認識齣發,重新定義瞭“語法”:“語法是理據載體組閤為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規則”,認為這纔是真正的“語言共性”。第三章區彆瞭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指的是認識現實規律的能力,具有全人類性;而思維方式是實現思維能力的一種方法,具有民族性。語言研究必須從考察不同的語言結構與該語言社團的思維方式的關係中提煉齣相應的理論和方法。直覺和推理代錶瞭中西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其差異對語言研究方法有重要的影響。第四章指齣印歐語社團的認知途徑以聽覺為基礎,偏重於時間,語言研究偏重於口語和語音;漢語社團以視覺為基礎,偏重於空間,語言研究偏重於文字。語言與文字是兩種獨立地、平行地發展起來的編碼體係,而書麵語是語言、文字兩種認知途徑的並軌;文字類型不同,與語言的關係也不同。第五章從理據載體的變化和人們認識的深化齣發,提齣瞭重新分析這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並分析瞭漢語研究史上各個階段研究重點和方法的改變。第六章從西學東漸導緻漢語研究的轉嚮的背景齣發,提齣20世紀漢語語法研究重點已由“形”轉嚮“序”,即字的組閤。
目錄
總序:“字本位”和語言研究
緒論:語言特點的釋取和語言理論研究
1 語言結構的特點和語言理論研究的兩種思路
2 科學思潮的發展和語言理論研究
3 漢語特點的研究和中國語言學與國際的接軌
上編 方法論
第一章 對比和語言理論的研究方法
1.1 語言、現實和認識論
1.2 音義關聯和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生成
1.3 基本結構單位的差異和語言特點的研究
1.4 不同特點的對比研究和語言共性原理的探索
第二章 編碼機製的“±理據性”和語法結構
2.1 語法:語言基本結構單位的構造規則
2.2 音義關聯的“±理據性”和語言研究的傳統
2.3 理據載體的形成途徑和語法的結構類型
第三章 思維方式和語法研究的方法論
3.1 語法結構和思維方式
3.2 思維方式的差異和語法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則
3.3 思維方式和語言世界觀
第四章 文字和語言的研究
4.1 語言、文字和人類認知現實的途徑
4.2 書麵語和語言、文字兩種認知途徑的並軌
4.3 不同類型的文字體係和語言研究
第五章 重新分析和漢語語義語法的轉型
5.1 重新分析
5.2 聲、韻的理據載體和史前漢語語義語法規則的擬測
5.3 從“名”到“字”和基本結構單位的重新分析
5.4 因聲求義和字的生成方式的重新分析
5.5 字形結構規則的研究和語
第六章 語言研究的轉嚮和漢語基本結構單位的重新分析
6.1 西學東漸和語言研究的轉嚮
6.2 時空的交集和字的生成方式的重新分析
6.3 字組結構的研究和漢語的語匯語法
中編 結構論
第七章 字組的生成和語匯中的語法規則
7.1 字組和語義特徵的提取
7.2 核心字和字的句法語義功能的二重性
7.3 字組的結構模式
7.4 序位、序素和字組的句法語義結構
第八章 字的語法化初階和句法語義的結構
8.1 字的語法化初階和字類的劃分
8.2 辭類和辭品
8.3 字組的擴展方式和句法語義結
第九章 標記的連接和並列結構
9.1 同義和並列二字組的生成
9.2 標記的連接與同型並列結構的擴展
9.3 同型結構的並列和漢語的成語式“四字格”
第十章 限定結構(上):生成、擴展和“的”的連接功能
10.1 限定關係字組的生成和它的語義基礎
10.2 “的”和限定關係字組的擴展
10.3 “的”的限定關係標記和漢語的語法研究
第十一章 限定結構(下):數量名結構和狀動結構
11.1 字的語法化次階和字塊的標記
11.2 量字的生成和“數?量?名”的限定結構
11.3 狀字的生成和“狀?動”的限定結構
第十二章 述謂結構和漢語的基本句式
12.1 引導關係和述謂結構
12.2 基本句式和語言結構的脈絡
12.3 使動式的曆史變異和“動補”結構的發展
12.4 使動式的曆史變異與“連謂”式的形成、發展
12.5 介字位置的前置和語序的變化
12.6 結構單位的復音節化和句式結構格局的調整
下編 錶達論
第十三章 結構與錶達
13.1 錶述結構和語句的生成
13.2 主觀性、主觀化和錶達的句
13.3 “話題-陳述”和錶達的句的結構框架
第十四章 語言範疇的性質和錶達的研究
14.1 語法範疇和語義範疇
14.2 字的語法化末階和漢語語義範疇的標記
14.3 語義範疇和錶達的研究途徑
第十五章 愛憎與褒貶:變音和語義範疇的標記
15.1 “一子、一兒、一頭”和褒貶、愛憎的錶達
15.2 本音、變音的相互競爭和音變規律的例外
15.3 變音的研究和語言理論建設
第十六章 空間和時間(上):空間
16.1 “我”和語言的時空觀
16.2 前、後、左、右……與靜態的空間
16.3 來/去、進/齣……與動態的空間
第十七章 空間和時間(下):時間
17.1 時和體
17.2 西方語法理論的影響和漢語“時”“體”的研究
17.3 “瞭、著、過”與漢語的時態
17.4 語匯意義的製約和時態的生成
第十八章 肯定和否定
18.1 “±肯定”與邏輯的對立概念
18.2 “±肯定”的語義基礎
18.3 “±肯定”和句法結構
第十九章 有定和無定
19.1 定指和有定
19.2 有定性範疇和語法結構的樞紐
19.3 有定性範疇的探索和漢語語法研究
19.4 “前管後”的意閤原則和漢語的語序
參考文獻
漢英術語對照錶
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漢語字本位語法導論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