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汤达

司汤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克洛德·鲁瓦 著,刘成富,周春悦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0445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23805
品牌:世纪文景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法国文学大家司汤达的精彩图文传记,法国著名作家克洛德?鲁瓦撰著。
     2. “永恒的作家”系列新作品,收录大量珍贵历史图片。
     “永恒的作家”丛书,由法国一流文学研究专家、作家、知识分子或传主友人以深入浅出的笔法进行撰写,并通过罕见的历史照片、手迹和精美的人文图片,着力绍介对人类的思想、文化、心灵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大家及文艺流派。秉承小开本的形式,入手亲切易读,篇幅适中,使人掩卷对时代亦有沉思。

内容简介

  司汤达(Stendhal,1783—1842),法国作家。在世时并不知名,身后以其杰作《红与黑》《巴马修道院》被认为是19世纪一流的文学大家。在其作品中,年轻而富有魅力的主人公吸引影响着身边的人,信奉着合理的享乐主义和勇敢大胆的英雄主义。司汤达一生追求幸福,幸福却总是远离他,只有当他写作时,他才在无意中找到幸福。
     本书全新梳理了有关司汤达生平的大量原始文本与时评,并辅以大量同时代的珍贵图像,带领读者跟上这位充满好奇的询问者,一步步揭开那些萦绕他心间并令他狂喜不已的谜团。

作者简介

  克洛德·鲁瓦(Claude Roy,1915—1997),法国作家。鲁瓦一生创作颇丰,著有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儿童文学和评论著作。1985年,龚古尔文学奖首次设立诗人终身成就奖,即是颁发给鲁瓦。他还曾获得瓦莱里文学奖等多项殊荣。

目录

仰慕司汤达
司汤达自述
一幅肖像,几点评说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有这样一种文学理念,不停地将善良的巴尔扎克、左拉、勒南、莫泊桑和邪恶的司汤达、普鲁斯特、马蒂斯、吉洛杜对立起来,这种思想干瘪而贫乏。这并不是怀疑论中的折中主义:创造一个世界并不需要“一切”,但要创造人,要讲述人的故事,所需要的比那些模式化的古板评委们想像的要多得多。
  谈司汤达,可以引用一段他对米兰人的评价来谈一个人:“那个米兰人不坏,为此他说出了惟一令人放心的话,即他很幸福。”这种幸福感的证据充满字里行间,而写作本身位于幸福之首。因为就像霍库塞一样,此人曾自嘲为“狂爱绘画的老翁”,还想将这个称号刻在自己的墓碑上,司汤达的墓志铭也同样准确地概括了他的一生:是的,他爱过,他活过,他写过。这样的一个心系绘画的霍库塞,他可以这样来讲述自己一生:“从6岁起,我就酷爱勾勒物体的轮廓。到了50岁,我已经发表了无数画作,然而我70 岁之前发表的所有作品没有一幅值得收藏。73岁时,我积累了有关于自然的真实结构,以及动物、植物、树木、鸟类、鱼类和昆虫的知识。所以到我80 岁高龄之时,我会取得更大的进步;90岁我将了解事物的奥秘;到100岁时我的技巧炉火纯青;若能活到110岁,我落笔之处,不论是一个点还是一条线,都会具有不朽的生命力。我请求能和我一样长寿的人为我作证,看我是否会食言。”不同之处,只是司汤达拥有两倍的野心。50岁时他其实已活了100年,已然了解了事物的奥秘。“我热爱美丽,是否稀罕则无所谓;(……)我只相信已经证实的事。”这个通过定义现代罗马人精神而自我定义了的人如此写道,“尊重真理,不停追求。”如果将所有的追求都归结于对于真理的追求时,二者便可相互取代。在司汤达身上就是如此。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司汤达是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并不长,不到六十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三十几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包括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 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年)和《巴马修道院》(1839年)。

评分

  从1806年到1814年,司汤达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撤退时,他担任后勤军官。长期的斗争实践,使他的共和派的观点更加坚定,更加憎恶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与教会的黑暗统治。因此,以后他脱下戎装,投身于文学创作时,他的批判的笔锋总是指向贵族和教会,便不奇怪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从1806年到1814年,司汤达随拿破仑的军队转战欧洲大陆。在1812年从莫斯科大撤退时,他担任后勤军官。长期的斗争实践,使他的共和派的观点更加坚定,更加憎恶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与教会的黑暗统治。因此,以后他脱下戎装,投身于文学创作时,他的批判的笔锋总是指向贵族和教会,便不奇怪了。

评分

评分

评分

  司汤达的童年,是在法国大革命的疾风暴雨中度过的。1796年至1799年,他在格勒诺布尔的中心学校上学,那是法国革命时期按照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潮和教育思想建立的新型学校。司汤达在那里面系统地学习了新思想,新知识,对法国文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非常用心的跟着教师格罗学习数学。他热爱数学的无可争辩的精确性极其论证的真实性;这种对于精确性和真实性的爱好,后来成为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1799年,他来到巴黎,原来准备投考著名的综合工艺学校,但为革命的形势所鼓舞,加入了拿破仑领导的军队。1800年,他随拿破仑率领的大军到了意大利的米兰。米兰人民长期遭受奥地利的统治,视拿破仑的军队为救星。他们对法国革命的热情,他们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对司汤达的影响很深。以后他长期在米兰居住,写作,并以米兰人自居。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