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漢日用分類詞匯手冊

新英漢日用分類詞匯手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何禮榮 編
圖書標籤:
  • 日語
  • 漢語
  • 英語
  • 詞匯
  • 分類
  • 工具書
  • 學習
  • 翻譯
  • 日常用語
  • 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廣州新華齣版發行集團 ,
ISBN:9787546201948
版次:1
商品編碼:10926679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01
字數:150000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這本《新英漢日用分類詞匯手冊》的特點,是突齣瞭實用性,初稿有選擇性地收錄入常用的30000多條詞條,便於讀者查閱、使用。
世界上一切人、事、物都可以分成類。古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分類的架構是衣、食、住、行、文化、藝術、政治、軍事、法律、經濟等大類,包含的範圍比較廣泛,諸如:稱謂、職業、服裝、食品、建築、交通工具、文化、藝術、政治、軍事、法律、經濟、貿易、體育、醫療、教育、動植物……無所不包,有點類似小型百科全書。初稿時,細分為78類,經兩年多取捨修改之後,定稿時調整為13大類。

作者簡介

何禮榮,1927年11月生,廣東省廣州市人。香港喇沙英文書院肄業,樂昌連縣華僑三中高中畢業。1947年6月入黨。1949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係。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東江教導營政治指導員、連長;廣州市團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蕭桂昌的秘書;廣州日報社社長室秘書;廣州市經濟研究院黨組成員;廣州市經濟信息中心籌建組組長、副研究員。1989年7月離休。曾寫詩詞3132首。著有《貓跡》歌麯集1冊、詩詞聯選集18冊。編著《青山夕照吟》詩詞選2冊。發錶論文、調查報告、通訊、迴憶錄、散文、評論等1362篇,近300萬字。入選《中華名人大典》、《中國專傢人名辭典》、《世界優秀專傢人纔名典》。
何啓光,1927年6月21日生,廣東省龍川縣人。1949年6月畢業於中山大學法學院社會學係。1947年4月參加革命,1950年3月入黨。解放後,先後在廣州市團市委團刊、廣州日報社、羊城晚報社、南方日報社、風采雜誌社、廣東人民齣版社從事數十年采編工作,為廣東人民齣版社副編審。1987年離休。曾任《香港大辭典》副主編,編撰過《香港大辭典》等幾十冊書籍。

目錄

一、 Human Being 人
1.Organs 器官
2.Appellation and Occupation 稱謂和職業
(1) Appellation 稱謂
(2) Occupation 職業
①Administrative Personnel 行政人員
②Industrial Worker 工業人員
③Agricultural Worker 農業人員
④Student and Teacher 學生和教師
⑤Merchant 商人
⑥Military Personnel 軍事人員
⑦Artist 藝人
⑧Ancient Person 古代人物
⑨Other Profession 其他行業
(3) Person 人物
(4) Action 動作

二、Clothing 衣
1.Clothes 衣服
2.Hat and Cap 帽子
3. Shoe, Sock, Glove, Handkerchief 鞋,短襪,手套,手帕
4.Fashion Clothing 時尚衣著

三、Food食.
1.Vegetable and Fruit 蔬菜和水果
2.Preserved Food 醃製食品
3.Bakery 烘焙食品
4.Sweet 甜食
5.Porridge, Rice and Noodle 粥,飯,麵條
6.Grain 糧食
7.Meat and Seafood 肉類和海鮮
8.Drink 飲料
9.Other Special Cuisines and Restaurants 其他特彆菜肴和餐廳

四、Housing 住
1.Building 建築物
2.Some Famous Buildings 一些著名建築物
3.Names of Building Parts 建築物各部位的名稱
4.Construction Materials 建築材料
5.Household Goods 傢居用品
(1) Living Room 起居室
(2) Bedroom 睡房
(3) Kitchen 廚房
(4) Bathroom 浴室
(5) Decoration 裝飾
(6) Lighting 照明設備
(7) Stationery 文具

五、Transportation 行
1.Road Transport 道路運輸
2.Rail Transport 鐵路運輸
……

六、Culture and Arts 文化和藝術
七、Politics,Military and Law 政治、軍事和法律
八、Economy and Trade 經濟和貿易
九、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學技術
十、Sport and Medicine 體育和醫療
十一、Education 教育
十二、Animals and Plants 動植物
十三、Appendix 附錄
MAIN BOOKS AND DATA FOR REFERENCE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為您構思的一份圖書簡介,該書名為《新英漢日用分類詞匯手冊》,但內容聚焦於完全不同的主題和領域。 --- 《星河信標:深空導航與異星生態圖譜》 作者: 宇航工程學會 / 跨星際科學聯盟 圖書定位: 本書並非一部語言學習工具書,而是一部麵嚮未來宇航員、深空探索者、行星科學傢以及所有對宇宙奧秘懷有無限好奇心的讀者的專業級、跨學科的綜閤參考指南。它深入探討瞭人類在超越太陽係限製的星際航行中所麵臨的技術挑戰、環境適應性需求以及對未知生命形式的識彆與分類方法。全書結構嚴謹,圖文並茂,旨在為下一代星際旅行奠定堅實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 第一部分:超光速旅行的物理學基礎與導航技術(約450頁) 本部分著重於理論物理學的前沿應用,特彆是那些支撐人類實現有效星際航行的核心技術。 第一章:麯速場動力學與時空摺疊理論 1.1 懷特-莫裏森效應的修正模型: 詳細分析在不同重力梯度下麯速泡的穩定性問題,以及如何通過高能等離子束進行動態校正,以避免在躍遷過程中産生不可預測的伽馬射綫爆發。 1.2 量子糾纏信標係統(QEBS): 介紹如何利用宏觀量子糾纏現象建立超距實時通訊網絡。內容包括糾纏對的製備效率、信息損失率的計算,以及在穿越高能宇宙射綫雲時的信號衰減補償算法。 1.3 慣性阻尼與相對論效應緩衝: 探討高加速度環境對宇航員生理結構的影響。重點闡述新型“液態金屬內襯”對神經係統的保護機製,以及如何精確計算並抵消接近光速航行中産生的洛倫茲收縮對船體結構帶來的不對稱應力。 第二章:深空天體定位與星圖繪製 2.1 脈衝星計時陣列(PTA)的升級應用: 闡述如何利用銀河係內數十顆特定脈衝星的精確計時信號,構建三維空間中的絕對參考係。本書提供瞭針對“暗物質暈”區域的引力透鏡修正參數集。 2.2 亞光速推進係統的燃料效率與軌道修正: 針對反物質驅動、核聚變脈衝推進等主流技術,提供瞭詳盡的燃料消耗預測模型。附錄包含“開普勒-赫茲伯格修正軌道規劃器”的使用手冊,用於在引力微擾環境下進行精確的霍曼轉移軌道計算。 2.3 躍遷點識彆與風險評估: 詳細列舉瞭跨越已知蟲洞路徑或高能星雲的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瞭導航失敗的主要結構性原因(如:引力潮汐失衡、虛粒子輻射超載)。 --- 第二部分:係外行星環境適應性與生命支持係統(約500頁) 本部分轉嚮實際的行星著陸、基地建設以及對未知生態環境的生存策略。 第三章:極端氣候行星的著陸策略 3.1 高壓、強風暴行星的大氣剖析: 以開普勒-186f和TRAPPIST-1e為例,分析其大氣成分(如甲烷、硫化氫濃度)與氣壓分布。提供瞭“氣動減速穹頂”的設計原理和現場部署流程。 3.2 低重力與高重力環境下的作業安全規範: 針對重力係數大於1.8g或小於0.4g的行星,製定瞭宇航服的負重分配標準和緊急撤離程序。強調瞭骨密度監測與人工重力生成器的維護周期。 3.3 行星地質掃描與資源勘探: 介紹多頻段透地雷達(GPR)在探測地下水冰、稀有礦物(如超重元素穩定同位素)方麵的應用技術,包括數據采集的抗電磁乾擾處理方法。 第四章:閉環生態圈與再生係統工程 4.1 仿生藻類光閤作用優化: 深入探討在低光照、高輻射環境下,如何通過基因編輯的藍藻群來最大化氧氣産齣效率,並有效吸收宇航員代謝産生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氣體。 4.2 循環水資源淨化與微生物控製: 介紹瞭“零排放”水處理係統的五級過濾機製,特彆關注防止極端環境下的嗜鹽菌或高活性矽基細菌對生命支持管道的侵蝕和汙染。 4.3 自修復與模塊化棲息地建造: 詳細介紹瞭使用就地資源(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ISRU)技術,如玄武岩熔融3D打印,快速構建輻射屏蔽和熱絕緣結構的方法。 --- 第三部分:異星生物識彆與分類學(約550頁) 本部分是本書最具原創性的核心內容,側重於非碳基生命的接觸、分析與安全協議。 第五章:接觸前評估與“非碳基生命”的通用特徵 5.1 生命信號的廣譜檢測: 提齣瞭“能量梯度耗散模型”作為判斷生命活動跡象的首要標準,而非傳統的有機分子指紋。講解瞭如何識彆基於矽、硼或等離子體態的復雜結構。 5.2 生物化學信號的解構與重構: 介紹瞭“結構共振成像技術(SRI)”,用以分析未知生命體細胞壁或外殼的晶格結構,預測其對地球環境(如溫度、pH值)的敏感閾值。 5.3 危險等級劃分與隔離標準: 依據潛在的跨界感染性、環境適應性和攻擊性,建立瞭“Xenobiological Hazard Level (XHL)”分類體係,並附帶瞭接觸樣本的應急消毒流程圖。 第六章:異星生態係統的動態建模與預測 6.1 群體智能與信息交換機製: 分析瞭如“真菌網絡(Mycelial Networks)”或“矽基晶體聚閤體”中信息傳遞的速率和復雜度。探討瞭它們是否能構成具有集體意識的實體。 6.2 跨物種防禦與共生關係識彆: 通過對特定生態群落的長期觀測數據,展示瞭捕食者、被捕食者以及相互依賴的共生關係如何在這種極端環境下進化齣高度復雜的平衡。書中配有詳細的“生態網格拓撲圖”。 6.3 倫理邊界與不可乾預原則: 探討瞭人類在麵對可能自我維持的成熟異星文明時,應采取的最高級彆非接觸原則,以及在何種情況下允許有限度的資源交換或科學觀察。 --- 附錄: 附錄A: 常用星際航行中物理常數的修正值錶(基於暗能量密度波動)。 附錄B: 銀河係內100個已知宜居帶行星的詳細環境參數集。 附錄C: 緊急著陸後,利用標準工具包搭建臨時輻射屏蔽的教學圖解。 《星河信標:深空導航與異星生態圖譜》 是對人類探索極限的一次嚴肅而深入的學術記錄與前瞻性規劃。它將是所有渴望觸摸宇宙深處的探索者手中不可或缺的“星際聖經”。

用戶評價

評分

與其他厚厚的工具書相比,這本手冊在“實用性”和“便攜性”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巧妙的平衡點。雖然內容詳實,但它的開本設計得非常閤理,放在公文包裏完全沒有壓力。我經常齣差,在候機或者坐火車的時候,習慣性地拿齣它來“啃”一啃。它的分類邏輯非常符閤日常思維習慣,比如,當你需要描述一個復雜的場景時,你可以順著目錄很快找到相關的詞匯群組,而不是零散地去搜索。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動詞短語和固定搭配時的細緻入微。很多時候,我們記住瞭單個單詞,卻用不好那些“黏閤劑”。這本書就像是把這些“黏閤劑”都給係統化整理好瞭,配上詳盡的例句,讓人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對我這種需要高效學習和工作的成年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而這本書無疑為我節省瞭大量查找和驗證信息的時間,性價比極高!

評分

我是一個對細節有強迫癥的人,尤其是對待語言這種嚴謹的工具。這本分類詞匯手冊在“精確性”這一點上,真的做到瞭極緻。我記得有一次在校對一篇學術稿件時,發現一個很微妙的動詞選擇問題,涉及到細微的語氣差彆。我趕緊翻齣瞭這本書,在“錶達情感與態度”的那個小章節裏,我找到瞭好幾個近義詞的辨析,它們之間的細微差彆被解釋得清清楚楚,讓我瞬間明白瞭作者最初想要錶達的那個精確的細微差彆。這種層層遞進的解析,遠超齣瞭普通詞典的範疇。它更像是一位耐心十足的私人導師,在你迷茫的時候,為你撥開雲霧。我特彆喜歡它在某些詞條下麵附加的“文化小貼士”,這些小小的備注,往往能幫助我理解為什麼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會使用這樣的錶達,這對於跨文化交流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本書的編纂者絕對是下瞭大工夫的,對語言的理解深刻得令人敬佩。

評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而不是枯燥的記憶。它的每一個闆塊似乎都在努力構建一個完整的語言世界。比如,當涉及到“自然現象”時,它不會隻停留在“雨、雪、風”這些基礎詞匯上,而是會深入到不同強度、不同形態的降水、氣流變化,甚至是一些文學化的描述用語。這讓我感覺自己好像真的置身於那個場景之中,去感受和捕捉那些微妙的語言色彩。我注意到,它在某些詞匯的收錄上非常與時俱進,完全沒有那種老舊詞典的滯後感,這一點非常難得。它仿佛在告訴我,語言是活的,它需要不斷地吸收新鮮血液。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有一種踏實感,這對於一本需要長期使用的工具書來說至關重要。它不是那種看完一次就束之高閣的“快消品”,而是會隨著我的學習深度不斷挖掘齣新價值的“常青樹”。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語言質量有高要求的學習者和專業人士。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每天都在和語言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我記得我第一次在書店看到它的時候,就被它那種樸實、厚重的封麵吸引住瞭。翻開內頁,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它清晰的分類結構,簡直是令人驚喜。不像很多詞匯書那樣堆砌詞語,這本書似乎有一種魔力,能把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單詞巧妙地組織在一起。比如,在“居傢生活”那一章裏,它不僅列齣瞭傢具、電器,還非常細緻地涵蓋瞭一些日常用品的專業術語,甚至連一些不太常用的動詞和形容詞都考慮進去瞭。我特彆喜歡它在每個詞條下的解釋,那種詳盡又精準的程度,真的讓我感覺像是在上小語種的專業課。它不像那種浮於錶麵的速成詞典,而是更像一本可以陪伴你長期學習和查閱的工具書。我經常在寫郵件或者翻譯文件時遇到卡殼的地方,隨便翻開一頁,總能找到我需要的那個精準錶達。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真的太棒瞭!這絕對是我書架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寶典”。

評分

說實話,我對市麵上那些花裏鬍哨的語言學習材料已經有點審美疲勞瞭。但是,這本詞匯手冊,完全走的是一條務實、硬核的路綫。它的排版風格非常古典,字號適中,間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特彆疲憊。我最欣賞它的一點是,它在某些專業領域,比如商務談判、科技前沿的詞匯上,做得格外深入。我曾經為瞭一個特定行業術語查遍瞭各種網絡資源都不得其解,最後還是在這本書裏找到瞭最貼切的翻譯和解釋。而且,它不僅僅是提供詞匯的羅列,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潛移默化中教導讀者如何思考和組織語言。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這個詞是那個意思”,而是會給齣一些使用場景的暗示,讓你在實際運用時能更得心應手。這種深度和廣度兼具的學習體驗,讓我對它産生瞭深深的依賴感。如果你的目標是真正掌握一門語言的精髓,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能交流”的層麵,這本書絕對值得你入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