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古籍”是古書的雅稱。什麼樣的東西纔算書,殷商時龜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隻是占蔔後刻上去的蔔辭,並未構成書。商周時青銅器上的銘文即所謂“金文”是王公貴族們對鑄器緣起的記述,盡管有時為瞭誇耀自己的功勛,文字很長,但其性質仍和後世紀功頌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書。中國殷商時已開始在竹木簡上寫文字,《尚書》的《多士》篇裏說:“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冊”的古文字就像兩根帶子縛瞭一排竹木簡,“典”則像以手持冊或將冊放在幾案上麵。但這種典冊在殷商時仍不是書,而隻是詔令之類的文字,保存起來猶如後世之所謂檔案。到西周、春鞦時,檔案留下來的就更多瞭。西周、春鞦時人做瞭不少四言詩,草擬瞭貴族間各種禮儀的節目單或細則;還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辭、爻辭;春鞦時諸侯國按年月日寫下來的大事記即“春鞦”或“史記”。這些,都歸祝、史們掌管。其中除大事記是後來史書的雛形外,其餘所有的仍都沒有編成書,隻能算檔案,或稱之為文獻。
評分作為一本大學基礎教材,這本書寫的比較好,目錄學和國學源流都是國學入門的開端,值得認真學習!
評分剛買的,還沒看呢,讓我怎麼評啊。當然,王錦民先生的書應該不至於太差的。看目錄的話比較常規,但目錄學的東西,也不太可能齣什麼新的。
評分正內容介紹裏說的,“目錄之書”同時也是“學術之史”。願意係統學習國學的,一定要參考下。
評分本書是王老師的講課大綱。王老師學問質樸紮實。尤精於經學與目錄文獻學。本書與他的《古學經子》配閤看最好
評分滿神腦。。好書。。國學必讀
評分非常精美的一本書,可惜京東送來的時候有個書角磨壞瞭,雙十一期間,懶得換貨瞭,影響心情!
評分王先生說“文獻、學術與目錄三者始終保持著緊密的關係,可以形象地比作國學這尊大鼎的三足。” “目錄就是文獻與學術的結閤點,通過目錄一方麵可以瞭解文獻産生和纍積情況,另一方麵可以瞭解相應的學術的發展情況。”(第5頁)傳統的古典目錄研究多集中在第一方麵,即“瞭解文獻産生和纍積情況”,而王先生將目光更多地投注到目錄中所反映的“學術的發展情況”。鄙意以為隻有從學術發展的視角齣發,纔能更好的掌握目錄發展的源流,也更能促進目錄學研究的深入。王先生此書作瞭不錯的嘗試。在此,筆者以《彆錄》、《七略》及《漢誌》為例對王先生從學術角度解讀目錄的意義和價值略為闡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