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蚂蜂窝专栏作家。
如果再有一次青春,我一定不虚度在空洞的教室,不听夸夸其谈,不奢谈人类理想,不闭嘴,要放声唱歇,还要学电吉他,去小说发生的城市,住在那里,不等待黎明降临,而是在黑暗里翻腾把青春烧起来,而不是用来泡酒爬上高山俯瞰城市,而不是被俯瞰恋爱到少年最后一天,绝不匆匆长大,旅行,因为地图是用来指路,而不是装点墙面,只有我经历过的,才是历史。
内容简介
《旅行不是一味药:从波罗的海到地中海》更像一杯温热的下午茶,在繁忙的午后,偷闲捧起一杯,然后,回忆就此开篇,娓娓道来。跟着作者一起,从波罗的海穿越到地中海,在作者这次欧洲穿越的大旅行中,他亲见了许多少年时期在书中、电影里、梦里曾经看到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建筑,这些美好的作品曾是作者梦想的一部分。作者边走边了解历史,也更加了解自己,在每一个未曾走过的地方,作者满怀好奇小心翼翼的去探险、欣赏并不断的成长。与其说是一次旅行,不如说是一次成长中的人生盛宴。
作者简介
李贤文,四川街上人。年近而立,心智尚嫩。兼备四川大学思想史硕士及瑞典隆德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头衔,但匮乏常识。编过故事,当过记者,排过杂志照片,做过平面设计;目前专注教育旅行,幻想年假,却加班到死。在四川是宅男,在瑞典时爱喝酒,去了日本专注时尚,来北京后边的尖酸刻薄,微博上嬉笑怒骂,其实心底善良,虽有点唠叨,实则很少生气。尽管一无所成,仍勤奋刻苦。自十岁起于书本上环游世界,二十年来一刻不息。所去不足二十国,未来大有可为。知己满天下,既是得意事,也是宏愿。
目录
前言 成为自己的探险
第一章 瑞典南国的日与夜
初见
隆德与X2000
冬夜与阳光
为了晒太阳?为了喝酒?
公寓与群居生活
超市与集市
派对与俱乐部
伤痕与骄傲
别离
第二章 东欧:暗夜航程
克拉科夫与奥斯维辛:悲剧与厄运
一位卡夫卡主义者的布拉格
布达佩斯:命运与抗争
第三章 大旅行
"大旅行"绝不会迟来
哥本哈根:一笔糊涂账
千面罗马
梵蒂冈:尚未谢幕的神奇剧
佛罗伦萨:翡冷翠的一夜
博洛尼亚:挚友、大学与火腿
威尼斯:奇迹的现代命运
米兰:一座教堂,一座球场
一段关于火车的回忆:从意大利进入法兰西
尼斯与摩纳哥:以地中海之名
普罗旺斯:薰衣草神话
巴黎:一出被去魅的神话
回忆:两代人的旅行
第四章 日内瓦湖畔的半个世纪
源起:从成都到瑞典
伊瓦尔
瑞士尼翁
前阿尔卑斯山区
萨伏伊
后记 旅行不是一味药
前言/序言
旅行不是一味药
2009年圣诞前夕,我与Laura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抵达最后一站里斯本已是深夜,我俩破费周折才到旅舍所在的街区。这街区看起来不很太平,每隔几个灯柱,就有一两个黑人挤在一起。你望他,他猛然也抬头望一眼你。我俩浑身一哆嗦,赶紧加快脚步。
敲开旅舍的大门,迎接我们的是个穿着两个唇环、浑身铆钉的白人朋克男,活脱脱一个新纳粹。“跟我上楼吧。”他一转身,露出两肩大大的骷髅刺青。我俩呆若木鸡。换个旅舍?都这么晚了。他不会拿我们做细菌试验吧?我俩几乎同时想起了不堪回首的恐怖电影《人皮客栈》,双腿发软不听使唤。
跟着走上二楼,屋子里热闹的声浪喷涌而出。两个白人女性和一个亚洲男生横七竖八躺在沙发里,一个文质彬彬的白人坐在柜台上打着节拍,屋子中间是一个正在转圈跳舞的小个子黑人。“欢迎!”所有人一起喊出声。
两个单身妈妈来自乌克兰,带着几岁大的孩子正在旅途中,第二天一早就要离开。日本男生当时20岁,买的旅行社“百万环游世界”的套餐(差不多7万人民币,一年内固定班次的机票和火车通票等等,慢悠悠从中国一路来了里斯本,下一站是摩洛哥)。柜台、黑人舞蹈家和朋克男是这家旅舍的三个掌柜。
“我们仨从小一起长大,”黑人长得非常喜感,从头到尾乐个不停,“后来一个去了伦敦,一个去了巴黎,我留在这里。我们满30的时候,商量说,要不大家一起开个青年旅舍吧?这样我们就又在一起了!”
“于是,我们回到里斯本,一起开了这家青年旅舍。”朋克男说。
听到这里,心里忽然微微一震。
朋克男面相虽然凶恶,人其实很温柔,说起话来声音暖暖的。柜台那位非常绅士,从头到尾彬彬有礼。黑哥们性情活泼可爱,只要有音乐,就是有人摁着也会不由自主地扭起来,脸上藏不住天真的笑。怎么也想不通一起长大的三弟兄竟会如此不同啊!
那天我们聊到很晚,CD机里一直放着Bob Marley的音乐。“这是最美好的音乐,”黑哥们说,“在那个世界,一切都平和美好,令人陶醉……”
旅行中,我遇到过和《巴别塔》里菊地凛子的父亲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日本中年人,刚刚辞掉东京的工作环游了半个世界。
“在日本要是辞掉工作的话,岂不是很难再找到好工作吗?”我的问题很直接。
“话是没错。可是从青年时代起就说好要环游世界的,所以……有些事情,最后发现不能不做啊。”
“那回去了还继续住东京?”
“不了。我的老家在北海道。我准备回老家去,可以照顾我的父母亲嘛。”
“哇!北海道哦!那里也是漂亮得不得了啊!做梦都想去啊!”
他跟我一同大笑,露出得意的率真表情。
我们还遇到过连英语磕磕巴巴、普通话完全不懂、18岁只身闯荡欧洲的香港小女生(而且她模样看起来只有15岁!我们替她捏一把汗)。粤语和普通话不通,大家只好比手划脚说英语。
“孤身一人,你真的不怕?”
“怕什么呀?”她大笑起来,露出可爱的虎牙,两眼眯成一条缝,“世界会跟着胆子变小啦!”
2010年的1月,远别了瑞典残忍的严冬,我去了东京。东京的冬天美好得出人意料。干净得令人动容的天空均匀地释放着温暖柔和的日光,通透得好像整个世界都是粉色透明的一样。坐着列车从涩谷去往横滨,不经意间抬头,忽然透过车窗望见一百多公里外的富士山,像一张巨大的明信片般贴在缓缓后退的地平线上。白的山巅与蓝的身形,美好得令我几乎泣下。
能在寒冬享受到这样的明媚日光,真是幸福啊!
听起来,貌似我是个特别容易向美景缴枪投降的人。确实,心里忍不住会想:唉呀,要是我也能一辈子住在这里??可是,我脑子里很清楚,其实自己并不属于这块土地。该干嘛就干嘛,旅行就是旅行。下了飞机,明天该开的会还得照开,该写的报告还得照写,一点也马虎不得。除非……
除非像北海道那位大叔一样,辞掉工作,整个人换一个轨道。如果终于想通了,这也不失为美好的生活。
否则,把旅行当成解脱,会很苦的。下了回程的飞机,整个人就会傻掉,生活一下子失去重心,就像黄粱一梦忽然醒来似的。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
我有几个朋友就是,旅行之后,心就收不回来了,整天人还在办公室,心还留在碧海蓝天。每次我听说了,只能觉得那些旅游杂志真是害人不浅呢。要知道,旅行真不 是一味药。
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将旅行作为生活哦。可是像我们这样的大多数人呢,还是老老实实地工作吧。只要不放弃旅行的梦想和努力,哪天去不是一样的吗?何况,我们还年轻呢!只要……
只要知道自己想要去哪里,而且告诫自己,真的要去!
可以读那什么“人生必去的50个地方”,可是千万别信。那是他们最喜欢的,跟你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啊。我就对维也纳没感觉,我就觉得芬兰索然无味,我就喜欢看高楼大厦(甚至专门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去法兰克福待上一天),这就是我嘛!
我知道我想要去哪儿。过去知道,现在也知道。
我想要去孟买和果阿。
我想要开车穿越美国。
我想要去乌斯怀亚看《春光乍泻》里那座灯塔。
我想要在里约热内卢乘滑翔伞划过大基督像。
我想要爬珠穆朗玛峰(这个……不容易吧)。
我想要……
人生的清单已经很长。现在我要做的,就是一个一个去实现!
《海风低语:跨越文明的漫游》 序章:一场未竟的约赎 我的旅行,并非为了逃离,也非为了抵达。它始于一种难以言喻的渴望,一种对未知世界的轻柔召唤,一种对生命本身深邃奥秘的探求。当尘埃落定,当足迹遍布,我意识到,旅行并非解忧的灵丹,也非治愈的良方,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观察的角度,一种与自我和世界对话的恒久姿态。 第一章:波罗的海的琥珀色光影 我的旅程,从波罗的海宁静的海岸线拉开序幕。那里的空气,带着海水的咸涩与松林淡淡的芬芳,仿佛能洗涤掉都市的喧嚣与尘埃。 在塔林,我迷失在老城的石板小巷中,古老的建筑如同一本本泛黄的史书,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红色的屋顶在阳光下闪耀,哥特式的尖塔直指苍穹,仿佛还能听到中世纪铁匠铺的敲打声,闻到烘焙面包的香气。圣尼古拉教堂的庄严肃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的金色穹顶,都让我感受到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与力量。我坐在海边的咖啡馆,看着海鸥在空中盘旋,远方的船只缓缓驶过,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 里加,这座以新艺术风格闻名的城市,则以其繁复精致的建筑线条,展现出另一种优雅。宽阔的林荫大道,形态各异的雕塑,以及隐藏在街角的小画廊,都吸引着我驻足流连。里加老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遗产,其蜿蜒的小巷、古老的教堂和色彩斑斓的房屋,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我漫步在黑头宫前,想象着昔日商人们的繁华与喧嚣,也曾在圣彼得大教堂的管风琴声中,感受到心灵的涤荡。 赫尔辛基,这座北欧的明珠,以其设计感和都市的活力而著称。从芬兰堡的悠久历史,到设计区充满创意的店铺,再到海边的露天市场,这座城市处处散发着年轻而蓬勃的生命力。我登上乌斯彭斯基大教堂的台阶,俯瞰着波的尼亚湾的浩渺,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赫尔辛基大学的古典建筑,国家博物馆的深邃历史,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理解。 维尔纽斯,这座巴洛克风格浓郁的城市,更是让我沉醉。老城的迷宫般的街道,共和国的独立精神,以及那无数的教堂,都诉说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格迪米纳斯塔的顶端,可以将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红瓦屋顶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芒,教堂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那是一种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韵律。我曾在Užupis共和国的独立宣言下驻足,感受着那份自由不羁的精神。 在这些波罗的海的城市里,我看到了古老与现代的和谐共存,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清新。我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从熏鱼到黑麦面包,从驯鹿肉到各种浆果,每一口都充满了北欧风情。我与当地人交流,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感受着他们的热情与淳朴。 第二章:一路向南:穿越陆地的风和尘 告别了波罗的海的凉爽,我的脚步开始转向南方,踏上了穿越欧亚大陆的漫长旅程。这并非一条直线,而是一系列蜿蜒的探索,是对不同文化、不同风景的耐心品读。 穿越波兰,华沙的重建奇迹,克拉科夫的千年古都,都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我曾站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土地上,感受着历史留下的伤痛,也看到了重生与希望。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城堡,波兰的象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老城广场的繁忙与生机,则让人忘记了过往的沉重。 捷克的布拉格,童话般的城市,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查理大桥上的雕塑,圣维特大教堂的雄伟,老城广场的天文钟,以及那蜿蜒的小巷,都如同梦境般美好。我曾坐在伏尔塔瓦河畔,看着天鹅优雅地划过水面,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浪漫与诗意。布拉格的每一块砖石,都仿佛承载着几百年的故事,卡夫卡的忧伤,穆夏的唯美,都弥漫在这座城市的空气中。 奥地利的维也纳,音乐之都,以其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活力并存。美泉宫的壮丽,霍夫堡宫的辉煌,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庄严,都展现着哈布斯堡王朝的荣光。我曾漫步在金色大厅,想象着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在这里回响,也曾在街头艺人的悠扬乐声中,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艺术气息。维也纳的咖啡馆文化,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一杯咖啡,一份甜点,就能消磨一个下午。 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多瑙河上的明珠,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温泉文化吸引着我。国会大厦的壮观,渔人堡的浪漫,链子桥的连接,都构成了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我曾在塞切尼温泉浴场中,泡在温暖的泉水中,看着远处的古老建筑,感受着身心的放松。布达佩斯的夜景,尤其迷人,灯火辉煌,倒映在多瑙河中,如梦似幻。 我的旅程,不仅仅是走马观花,更是深入体验。我尝试着学习当地的语言,哪怕只是简单的问候,也能拉近与当地人的距离。我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从波兰的 Pierogi 到捷克的 Goulash,从奥地利的 Wiener Schnitzel 到匈牙利的 Lángos,每一道菜肴都讲述着一段历史,一种文化。 第三章:地中海的蔚蓝与热情 当脚步迈向地中海,空气中便弥漫开一股浓郁的阳光与海水的味道。这里的热情,如同跳动的火焰,瞬间点燃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意大利的罗马,永恒之城,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里碰撞。斗兽场的宏伟,古罗马广场的遗迹,梵蒂冈的神秘,都让我感叹人类文明的伟大。我曾站在许愿池前,抛下硬币,许下对未来的美好期盼。特莱维喷泉的流水潺潺,断断续续的脚步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纳沃纳广场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画笔描绘着这座城市的色彩,而那些隐藏在街角的小餐馆,则飘散着诱人的意面香气。 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的摇篮,艺术的殿堂。乌菲兹美术馆的珍藏,学院美术馆的大卫,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都让我沉醉在艺术的海洋中。我曾登上乔托钟楼,俯瞰着红色的屋顶和蜿蜒的阿诺河,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浪漫。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则让我看到了美第奇家族的奢华与品味。 希腊的雅典,西方文明的起源。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古希腊广场的遗迹,奥林匹克体育场的现代复兴,都让我感受到古老智慧的魅力。我曾站在雅典卫城上,眺望远方,想象着古希腊哲学家们在这里思辨辩论的场景。普拉卡的市集,充满了当地的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而街头艺人的演奏,则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活力。 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宏伟,蓝色清真寺的精致,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壮丽,都让我为之着迷。我曾穿梭在香料市场的五彩缤纷中,感受着浓郁的香料气息,也曾乘坐渡轮,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一边是亚洲,一边是欧洲,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地理位置。大巴扎的喧嚣与热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而街头的烤肉香气,则让人垂涎欲滴。 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我品尝了当地最新鲜的海鲜,感受了热情洋溢的当地文化。我学习了简单的希腊语和土耳其语,在集市上与小贩讨价还价,在海边的餐馆里与当地人一同举杯。这里的音乐,这里的舞蹈,这里的笑容,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第四章:旅行的馈赠:不止是风景 从波罗的海的清冷到地中海的炽热,我的旅程跨越了不同的纬度,也跨越了不同的文化。我所看到的,远不止是壮丽的风景和古老的遗迹,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人性的多样,看到了生活的智慧,看到了生命本身的丰富与多彩。 旅行,让我学会了观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感受。我不再以固有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而是用一颗开放的心去接纳一切。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同之处,也看到了他们独特的闪光点。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相遇,分享彼此的故事,即使语言不通,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 旅行,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我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去适应变化。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坚韧,学会了在迷茫中寻找方向。当一个人面对广阔的世界时,内心的力量会被激发,对生命的思考也会更加深入。 旅行,让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场旅行。我们并非为了抵达某个终点而匆忙赶路,而是要珍惜沿途的风景,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在路上的遇见,那些在异乡的体验,都会成为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旅行不是一味药”,这句话,或许我更加理解了。它不是万能的解药,能够瞬间治愈所有的伤痛,也不是无用的安慰剂,能够麻痹内心的空虚。它更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与启示;它更像是一首永恒的歌,用不同的旋律吟唱着生命的赞歌。 我的旅程,还在继续。我将带着在路上的感悟,继续探索这个广阔而迷人的世界,继续与生命对话,继续在每一次的遇见与别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答案。这,并非终点,而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探索、关于与世界温柔相拥的,永恒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