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

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王闿运 著,[清] 汪敩灏 编
图书标签:
  • 地方志
  • 同治
  • 桂阳
  • 湖南
  • 清代
  • 文库
  • 历史
  • 地理
  • 方志
  • 地方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岳麓书社
ISBN:9787807616375
版次:1
商品编码:1093871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5
字数:43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清代之桂阳直隶州,除本州岛外,尚领有临武、蓝山、嘉禾三县。州界郴、永之间,控引五岭,居湖南南部,形势至为险要。其地于夏、商、西周属《禹贡》所称九州岛的荆州地区。春秋、战国属楚。汉为郴县地。隋末萧铣析郴县西置平阳县(始建桂阳州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八○四),于县置桂阳监。五代晋,省县入监。宋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升为桂阳军,属剂湖南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二一七七),又升爵桂阳路,属湖广行省。明洪武初,改称桂阳府,洪武九年(一三七六),降为桂阳州,属衡州府。清雍正十年(一七三二),长为直隶州,属湖南省。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废直隶州建制,本州岛改为桂阳县(此前曾名桂阳县者尚有两处,一为汉置之古桂阳县,治所在今广东连阳;一为柬晋所置之汝城县,宋改名桂阳县,民国二年始复今名。)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疆域第一
卷二 疆域第一之二
卷三 事纪第二
卷四 事纪第二之二
卷五 赋役志第三
卷六 工志第四
卷七 官师第五
卷八 官师第五
卷九 官师第五
卷十 学校第六
卷十一 礼志第七之一
卷十二 礼志第七之二
卷十三 礼志第七之三
卷十四 兵志第八
卷十五 兵志第八
卷十六 人物志第九
卷十七 人物志第九
卷十八 人物志第九
卷二十 货殖传第十
卷二十一 水道志
卷二十二 天文志第十二
卷二十三 洞徭志第十三
卷二十四 艺文志第十四
卷二十五 叙志第十五
卷二十六 匡谬篇
卷二十七 小说篇

前言/序言


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 简介 《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是清朝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对湖南省桂阳直隶州(今郴州市桂阳县一带)进行全面系统性记载的地方志书。这部方志的纂修,正值晚清社会经历剧烈变动之时,其内容不仅是地方历史、地理、物产的记录,更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面貌的生动缩影。 一、成书背景与文献价值 桂阳直隶州,自宋代设州,历经元、明、清,一直是湘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清代中期以来,地方志的纂修日益受到重视,以期“存旧革新,兼顾古今”。同治年间的重修,是在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后,地方秩序重建的关键时期,因此,这部州志的纂修带有明显的“抚平创伤、重整纲常”的时代色彩。 《同治·桂阳直隶州志》的价值在于其“直隶州”这一特殊行政层级所带来的详尽记录。在清代,“直隶州”的地位高于普通县,其州志的篇幅和内容的广度往往也更为全面。它构成了“湖湘文库”这一宏大地方文献汇编中的重要一环,为研究湘南地方史、晚清社会经济史、宗教信仰变迁以及特定地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 二、体例结构与内容纲要 该志书沿袭了清代方志的成熟体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一) 卷首与凡例 卷首通常收录皇帝制诰、历代重修记、纂修凡例、舆图等。凡例详细说明了本次修志的范围、采用的底本、增删取舍的原则。研究者可以从中窥见同治朝地方官员的修志理念。舆图部分,则展示了州境的形胜、城池、乡镇分布,是研究古代地理沿革的直观材料。 (二) 卷一:疆域与形胜 此卷详述桂阳直隶州的地理环境。重点记录了: 1. 山川形胜: 记载州境内的主要山脉走向、河流支系(如耒水流经情况),以及由此形成的防御要塞和交通要道。这部分内容对于理解地方防御体系和水利开发至关重要。 2. 城池建置: 详细记录了州城、各属县(若有)的城墙、城门、衙署、仓储、卫所的规模与修筑历史。晚清时期的城防设施重建或加固情况,是社会动荡后的一个侧面反映。 3. 古迹遗址: 记载境内具有历史意义的古战场、古墓葬、古亭台楼阁等,追溯历史沿革。 (三) 卷二:沿革与建置 此部分是地方行政史的核心。详细梳理了桂阳自古以来行政区划的变迁,从秦汉郡县到宋代设州、元明清的沿革,特别是同治年间州衙的管辖范围、下辖的司、巡检司、所等机构的设置,以及官职品级、更迭情况。对于研究清代中后期层级管理制度有极高参考价值。 (四) 户赋与经济 这是反映地方经济状况的重要卷目。内容涵盖: 1. 田赋税收: 清晰记录了正供、火耗、附加税等各项税收的定额、征收方式及入库情况。晚清时期赋税制度的调整与地方财政压力,在这些数字中可见一斑。 2. 户口与丁银: 人口统计数据(尽管晚清数据可能存在偏差),以及丁银的摊派与征收机制。 3. 物产与商业: 记载了农业主要作物(稻谷、烟草等)、手工业(如著名的矿产、冶炼业,或纺织业)、以及商业贸易的集市分布、重要货品等。桂阳地区特定的矿产资源开采与管理情况,是此卷的重点。 (五) 礼俗、艺文与人物 1. 礼制风俗: 记载了祭祀制度(如社稷、山川、城隍诸神的祭典)、乡约制度的执行情况、婚丧嫁娶的传统习俗,以及当地特有的节庆活动。这反映了儒家伦理在地方社会的渗透程度。 2. 艺文志: 汇编了历代有声望的诗词、楹联、碑记、散文等文学作品选篇,是研究桂阳文学风貌的重要窗口。 3. 人物传记: 包含“循良”(清官)、“孝友”(节孝典范)、“儒林”(士人学者)、“职官”、“乡贤”等类别。这些人物事迹,是理解当地社会精英阶层和道德规范的直接材料。 (六) 灾异与兵事 鉴于纂修于动荡之后,此卷的记录尤为重要。详细记录了同治前后数十年间,桂阳地区遭受的自然灾害(如旱灾、水灾、瘟疫)的发生时间、受灾程度及地方采取的赈济措施。兵事部分则记录了与太平天国、捻军或地方叛乱相关的战事、团练组织、兵力部署及损失情况,是研究清末湘军及其地方防御体系的第一手资料。 三、研究价值 《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不仅是清代地方治理实践的结晶,更因其成书于晚清这一特殊时期,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 1. 晚清社会经济转型的观察点: 记录了在传统经济结构遭受冲击后,地方如何在中央权威相对衰弱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和重建。 2. 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石: 为研究湘南区域的族群关系、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在当地的盛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文献学与目录学参考: 作为“湖湘文库”的一部分,其自身的纂修过程和所引用的底本,对于研究近代湖南地区方志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州志是深入理解清代中后期湘南地方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对于一个对地方史不太精通的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初接触可能会略感门槛。然而,一旦你沉下心来,试着去捕捉其中那些细微的“人文回响”,你会发现它的价值远超出了学术研究的范畴。它对于特定时期物价的记载尤其吸引我——比如一斗米折合当时多少铜钱,一支烟叶的市价几何。这些看似琐碎的数据,却是构建历史真实感的关键基石。它们将抽象的“同治年间”具体化为可感知的经济生活。我甚至会忍不住对照现代的物价指数进行换算,虽然结果可能并不严谨,但这是一种与历史的亲密对话。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没有美化历史,而是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让人对先人的智慧和坚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天呐,最近偶然翻到一本旧书,封面上赫然写着“湖湘文库:同治·桂阳直隶州志”,光是这个名字就透着一股子深沉的历史厚重感。我本来对地方志这类书籍兴趣不大,总觉得枯燥乏味,无非就是些田亩山川、官吏更迭的记载。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我记得我是在一个慵懒的午后,阳光正好洒在泛黄的书页上,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略带霉味的香气。我小心翼翼地翻开,映入眼帘的不是冰冷的数字和名字,而是一些细致入微的生活场景的描摹。比如,它详细记录了当时桂阳地区特有的物产、手工艺品的制作流程,甚至连乡间流行的童谣和节庆习俗都有所提及。这种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内容,让我瞬间觉得那些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古人仿佛又活了过来,他们衣食住行、喜怒哀乐,都清晰可见。这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官方记录,更像是一部民间生活史的缩影,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初看之下,确实是那种老派的、严肃的风格,但细品之下,却能感受到编纂者极大的匠心。字体选择上,古朴典雅,配合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用词习惯,初读时需要花费一番心思去适应,但这恰恰是阅读历史文献的一种仪式感。我特别欣赏它对于地理沿革和水系变动的记载,描述得极为精准,那种将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紧密结合的叙事方式,远超出了我们今天一般地图册所能提供的认知。我甚至能想象到当年那些测绘人员,冒着风雨,在荒野中一步步丈量的辛苦。更让我震撼的是,其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地方士绅和乡贤的传记片段,他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达官贵人,而是真正对地方发展做出过实实在在贡献的人。他们的事迹,朴实无华,却字字珠玑,让我对“地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是由无数个这样默默耕耘的个体共同构建起来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场考古发掘,而非简单的读书。它需要你主动去挖掘、去联系、去重建那个逝去的时空。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其中零星散落着一些绘制精美的、虽然略显粗糙但充满生活气息的插图或示意图。这些图画,比如某个桥梁的结构图,或者某个农具的部件分解图,为那些文字描述提供了极其有力的视觉支撑。它们的存在,使得“桂阳直隶州”不仅仅是一个地名,而是一个有形有体的、可以被想象和触摸的空间。我常常读到某处,就会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场景:夕阳下,一位老农正推着那样的独轮车,赶着牛回家。这种将文字转化为三维画面的能力,是这本地方志的独特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得以在精神上,短暂地栖居于那个遥远却又无比真实的过去。

评分

阅读这本“湖湘文库”系列中的桂阳卷,就像是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访谈。它的叙事逻辑并非完全线性,而是采用了区域模块化的结构,这在阅读体验上形成了一种奇妙的节奏感。有时你可能在深入了解某个古老作坊的经营模式,下一页突然就跳到了关于某次地方性灾害的赈济记录。这种跳跃感,反而模拟了历史的真实面貌——生活总是在稳定和突变之间切换。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地方教育体系的描述,它揭示了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下,知识是如何通过有限的资源进行传播和维系的。那份对“文脉”传承的执着,即使在困境中也从未中断,读来令人肃然起敬。它让我开始反思,现代社会,我们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同时,是否也遗失了这种对本土文化根系的坚韧守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