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套装全72册)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套装全7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宋] 司马光 著,柏杨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鉴
  • 资治通鉴
  • 柏杨
  • 白话文
  • 历史故事
  • 中国历史
  • 古典文学
  • 史书
  • 通俗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ISBN:97875470207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4229
包装:盒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1
套装数量:72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1968年,柏杨因“文字狱”被判处死刑,后于1977年4月1日获释,被囚禁9年26天。出狱后,友人问其心愿,他说:“我zuida的愿望就是将《资治通鉴》译成现代语文版。”柏杨先生在1983-1993这十年间,终于完成《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写作,一了夙愿。

2.《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是对北宋司马光所著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白话文翻译,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距今已有900余年,其所言与当下白话相去甚远,今之读者阅读多有障碍。柏杨先生秉承“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的写作思路,用通俗流畅的现代语言对古籍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使今日之普通读者也能畅读史书典籍。

3.在写作中,柏杨变年号纪年为公元纪年,方便读者直观了解事件的年代;并亲绘大量历史地图,方便读者阅读中的空间转换;对地名、官名等今注今译,古地名后夹注今地名,用现代官名夹注原称等。这些都扫清了阅读障碍,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4.柏杨先生在写作中进行过严谨的考究,对司马光记载中的错误加以修正。另外,柏杨先生在历史关键点加注上“柏杨曰”,对历史做出个人独到的评论和见解。评述内容也启迪了读者的历史思考,这也是《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的出版价值所在。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利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年)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亲切。

分册书名及简介:

01. 战国时代

这是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各国靠实力来说话。在一些国家发生的变革特别引人注目:吴起在楚国厉行政治革新,秦国采用公孙鞅的主张大兴变法,赵国厉行胡服骑射。变革的创议者如吴起、公孙鞅虽然因触犯贵族们的利益而惨死,却使这些国家因变革而国富兵强,在各国纷纷扰扰的讨伐和吞并中占了上风。

02. 吞并六国

因公孙鞅变法而日益强大的秦国是这一时期历史舞台上的主角,征战连连得手,终于吞并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霸业。政治家扩张的野心和天下分久必合的历史责任从来密不可分,历史的车轮就是这样辗着无数牺牲者的血肉隆隆前进。

03. 楚汉相争

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有若干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一个接一个发生:di一是,日正中天、绝不可能灭亡的秦王朝政府,霎时灭亡,其速度之快,创造空前纪录(但不绝后)。第二是,陈胜、项羽两位平民崛起,又立即消失……第三是,流氓出身的刘邦,扫荡群雄后,建立了为期二百一十五年的西汉王朝。

04. 匈奴崛起

似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敌人的个体可能随时更换,但敌人不变。西汉王朝时代的敌人是匈奴汗国,唐王朝时代的敌人是突厥汗国跟吐蕃王国,宋王朝时代的敌人是辽帝国和金帝国,明王朝时代的敌人是女真,清王朝时代的敌人犹如倾盆大雨,更不得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小如绿豆的比利时、荷兰。

05. 黄老之治

《资治通鉴》在进入西汉王朝后,不断刊出当事人的奏章,诸如“上书”“对策”之类,这些都是重要文献,当时社会的和政治的心态,以及人民的痛苦——时代的整个横断面,都在这些文件上历历呈现,它包含了太多和太重要的史料,像董仲舒五千余字的“对策”,竟使中国人的思想,被统一两千余年。像主父偃的“上书”,可从中了解汉匈战争中,由于西汉政府官员腐败,人民的悲惨命运,在对外抗战的光芒下,掩藏着多少血泪。

06. 开疆拓土

这个庞大的广达五百万平方千米的陆上大帝国,在当时的已知世界上,唯我独尊。使其他所有的邻邦,惊恐慑服。跟西方的罗马帝国,遥遥相对(假使两大帝国那时发生武装冲突,将更壮观)。而这个庞大的版图,从此之后,两千年间,除了越南北部及朝鲜半岛北部脱幅而去外,其他地区,没有特别变动,在以后领土更猛烈扩张时,西汉王朝所拥有的疆域,被世人称为“中国本部”。

07. 宫廷斗争

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中国宫廷斗争不外两项标的,一是“夺床”,一是“夺嫡”。有时候合而为一,有时候分而为二,像赵飞燕,是纯属“夺床”;而戚姬,则纯属“夺嫡”。不管哪一类,最后都是血腥收场。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初期的西汉王朝的宫廷剧变,属于另一类型,是宫廷跟政府之间的“夺权斗争”,一个皇帝(刘贺)被罢黜,一个政府首领(霍光)家族全部被屠杀。

08. 万里诛杀

在当时已知的世界里,中国唯我独尊。盖世英雄陈汤,率领远征军,在首都长安遥远的西北,航空距离三千四百千米外,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击斩匈奴郅支单于,砍下人头,向中央献捷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

作者简介

柏杨(1920-2008),原名郭定生,后改名郭衣洞。祖籍河南省辉县,毕业于东北大学政治系。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获罪入狱。出狱后,开始《资治通鉴》的翻译工作。


柏杨一生著述颇丰,创作大量的小说、杂文等。《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在华语世界引起巨大反响。


内页插图

目录

01.战国时代
02.吞并六国
03.楚汉相争
04.匈奴崛起
05.黄老之治
06.开疆拓土
07.宫廷斗争
08.万里诛杀
09.昏君辈出
10.王莽篡夺
11.全国混战
12.马授之死
13.燕然勒石
14.跋扈将军
15.黄由民变
16.东汉瓦解
17.赤壁之战
18.三国鼎立
19.寿春三叛
20.司马夺权
21.八王之乱
22.大分裂
23.五胡乱华
24.石虎肆暴
25.苻坚大帝
26.肥水之战
27.参合杀俘
28.王始帝国
29.统万碑文
30.自毁长城
31.南北朝
32.刘彧诏书
33.全盘汉化
34.萧鸾眼泪
35.洛阳暴动
36.河阴屠杀
37.遍地血腥
38.饿死宫城
39.禽兽王朝
40.黄龙汤
41.突厥可汗
42.南北统一
43.官逼民反
44.江都政变
45.玄武门
46.贞观之治
47.黄金时代
48.武曌夺权
49.恐怖世界
50.恶妻恶女
51.开元盛世
52.范阳兵变
53.睢阳之围
54.皇后失踪
55.泾原兵变
56.猪皇帝
57.元和中兴
58.牛李党争
59.甘露事变
60.大中之治
61.黄巢民变
62.狼虎谷
63.军阀混战
64.大黑暗
65.五代时代
66.小分裂
67.千里白骨
68.半截英雄
69.儿皇帝
70.横挑强邻
71.高平之战
72.分裂尾声


泱泱中华史: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画卷 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搏动。 本套书系,聚焦于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关键转折点与兴衰更迭,旨在为读者呈现一幅气势磅礴、细节丰满的史诗画卷。它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朝代的叙述,而是以宏观的视野,串联起上古神话的朦胧光影到近现代风云变幻的波澜壮阔,深入剖析了权力、文化、思想、制度如何在历史的熔炉中被淬炼、重塑。 本套书系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叙事的穿透力与广博性。我们摒弃了传统史学中晦涩的典章制度罗列,转而采用更具文学性和画面感的笔触,力求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温度。全书体系严谨,结构清晰,从文明的起源、青铜时代的礼乐制度,到诸子百家的争鸣,再到秦汉的统一,魏晋南北朝的动荡与融合,隋唐的盛世气象,宋元的变革创新,明清的集权巅峰直至近代西风东渐的剧变,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时代精神。 第一卷:文明的曙光与先秦风云 (约 300 字) 第一部分:河洛之源与神话的重量。 我们首先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从新石器时代的多元文化遗址出发,描绘出早期部落联盟的社会结构。重点阐释“神话”在早期社会中的作用,如何构建了早期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与宇宙观。黄帝、尧舜禹的传说,并非仅是故事,而是上古政治理想的投射。 第二部分:礼乐崩坏与思想的勃发。 重点深入西周建立的“封建制度”与“宗法礼乐”体系的精妙与局限。随后,笔锋转向春秋战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思想解放时代。我们细致梳理了儒家(仁、义、礼、智、信)、道家(自然、无为)、法家(权术、法制)、墨家(兼爱、非攻)等诸子百家的核心逻辑及其对后世政治哲学的深远影响。例如,孔子如何对周礼进行“创造性转化”以应对春秋的乱局,以及韩非子如何集法家之大成,为秦的统一奠定理论基石。 第二卷:帝制的确立与盛唐气象 (约 400 字) 第一部分:秦汉的奠基与制度的张力。 本卷详述秦始皇如何结束分裂,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帝国。重点分析郡县制的推行、度量衡的统一对中华版图的意义,同时也剖析了严酷的律法对社会带来的反作用力。汉代继承并调整了秦制,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被确立为官方正统,这一决策对后续两千年中国政治文化的定型至关重要。我们探讨了“外儒内法”的实际操作模式,以及丝绸之路的开辟如何将中原王朝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第二部分:魏晋风流与南北对峙。 描述了东汉衰亡后的政治真空与士族的崛起。魏晋时期,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反思期。本部分着重描绘了玄学的兴盛,竹林七贤的生活哲学,以及书法、绘画、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在军事与政治上,南方汉人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峙,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这既是痛苦的冲突,也是文化基因重组的关键时期。 第三部分:隋唐的恢弘与世界性。 隋朝虽然短暂,但其开凿的运河和创立的科举制度,是影响后世千年的制度遗产。唐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华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我们着重分析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的成功要素,武则天执政的复杂性,以及开元盛世下,开放包容的社会风貌。唐诗的鼎盛,长安城的国际化,以及“安史之乱”如何成为中国历史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均有详尽论述。 第三卷:宋元的转型与集权的新高峰 (约 400 字) 第一部分:宋代的文治与商业革命。 继唐末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混乱后,宋朝建立了一种全新的统治模式——“重文抑武”。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宋代在经济、科技和文化上的成就。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广泛应用,以及空前繁荣的市民文化和成熟的理财手段,使得宋朝的“内向型繁荣”达到顶峰。同时,我们也探讨了宋朝在军事上面临的深刻困境,以及与辽、西夏、金的复杂关系。理学的形成,是宋代思想界对魏晋玄学和佛学深层反思的产物。 第二部分:元代的征服与跨文化治理。 蒙古铁骑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本部分不回避蒙古民族的强大武力,更深入分析了元朝如何管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元朝对不同民族采取的分类治理策略,以及其带来的文化交流与隔阂,为后来的明朝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遗产。 第三部分:明代的集权强化与海洋探索的遗憾。 明朝的建立,标志着汉族王朝的复兴,但其政治结构却朝着高度集权的方向发展。朱元璋废除丞相制,设立内阁,是君主专制走向顶峰的关键一步。本卷详细梳理了永乐迁都、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其所体现的早期海洋战略。同时,也剖析了中后期宦官专权、党争的兴起,以及“海禁”政策对国家发展的长期负面影响。 第四卷:清代的守成、转型与近代冲击 (约 350 字) 第一部分:康乾盛世的辉煌与制度惯性。 清朝的入关,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重要的民族融合。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将中国封建王朝的疆域推向历史最大,并形成了严密的文字狱与密折制度,将君主专制推向了极致。我们详述了这一时期的“摊丁入亩”等改革对社会经济的稳定作用,同时也分析了这一“盛世”背后,中央集权对社会创新力的扼杀,以及对外部世界变化的迟钝。 第二部分:西风东渐与帝国的黄昏。 18世纪末开始,西方工业革命的冲击逐渐显现。本书集中笔墨描述了清廷在面对西方船坚炮利时的僵化与无措。从林则徐的禁烟到鸦片战争的失败,标志着中国被迫卷入全球体系。随后,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揭示了内在的社会矛盾已无法通过旧有体制解决。 第三部分:晚清的挣扎与变革。 晚清时期,从洋务运动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甲午战败的沉重打击,再到戊戌变法的夭折,直至最终辛亥革命的爆发。本部分重点在于分析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历史的必然性,探讨为何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如此艰难曲折。 本套书系,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详实的史料支撑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叙事风格,力求为现代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立体、富有启发性的中国历史认知框架,领略这片古老土地上,无数英雄豪杰、文人雅士所共同谱写的生命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角度来看,这套书的语言风格变化多端,展现了极高的驾驭能力。时而慷慨激昂,如同金戈铁马的交响乐,让人热血沸腾;时而又转为沉郁顿挫,描摹那些朝代更迭中的无奈与悲凉。阅读过程中,我多次被某些段落的措辞所震撼,那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超越了单纯的史料记录。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在权力斗争和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抉择。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白话翻译,而是一种融入了现代思维的、对历史精神的重新诠释,文字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美学价值。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令人眼前一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大气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纸张的质感非常厚实,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手感,可见选材的用心。内页的排版也极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间距留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脊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古典韵味与现代简约,让整套书摆在书架上,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每一册的连接处都处理得非常牢固,翻阅起来毫不费力,这种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这部经典著作的深深敬意。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套收藏品,那种捧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总能带来一种宁静而踏实的阅读氛围。

评分

阅读体验的流畅度,是衡量一套历史著作价值的关键。这本书在这方面表现得极为出色。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宏大叙事的磅礴气势,又不失对人物内心细微刻画的精准。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传统古籍的晦涩感,仿佛历史人物就在眼前娓娓道来,那种鲜活感和代入感,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作者的分析透彻而富有洞察力,总能在不经意间点醒读者之前未曾察觉的深层逻辑。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事件,转化为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枯燥记录,而是鲜活的生命脉动。

评分

我向来对历史著作中的注释和辅助材料要求较高,这套书的附录部分处理得相当到位。它不像有些版本只是简单地堆砌资料,而是真正做到了“辅助”阅读的目的。地图的绘制精细,对于理解古代的地理形势和军事部署至关重要;人名、地名的索引清晰明了,需要追溯某个关键人物的来龙去脉时,能迅速定位,极大地提高了研究效率。更让我惊喜的是,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遗迹的现代照片,使得古代的场景在脑海中有了具象的投射。这套书在学术严谨性和大众普及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让即便是初涉历史领域的读者,也能在专家的引导下,稳健地探索历史的深邃。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历史爱好者,我深知梳理一部浩瀚史籍的难度。但这套书的整体结构设计,无疑是业内的一个标杆。它没有将叙事切割得过于零碎,而是遵循了历史事件的自然脉络,每一卷的收尾都像是为下一卷做了完美的铺垫,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这种宏观的架构感,帮助读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史实时,能够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构建起完整的历史框架。阅读完毕一整册后,闭上眼睛回想,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链条,都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这得益于编者在编排上的高超技艺,确保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思想的深度。

评分

很大一箱,很好,一直支持京东图书。价格实惠

评分

618活动,优惠力度大,就买了

评分

终于入手了,质量很好,学习中。

评分

资治通鉴是我一直想买的书,可惜自己挣钱能力有限,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无力购买,今恰好打折以500的价格购得很高兴,收到货后见到实物更高兴。此套书足够我读两年了,听说国家正在编撰清史,很好挣钱等他们编好后准备再买一套,真希望这套清史别再以革命史关的方式编写。

评分

很好,在京东购物的感觉太好了,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合适的东西,快递小哥也很赞

评分

整体感觉不错,实用,内容丰富,很满意

评分

《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套装全72册)》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利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年)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亲切。《柏杨白话资治通鉴(套装全72册)》这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运作、权利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九百年后的今天,柏杨先生耗时十年(一九八三至一九九三年)将其译成现代语言,亲自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使一部原本只供帝王将相阅读的史书在今天的读者面前竟然如此亲切。

评分

很重的一大箱,大概是三四十斤重吧!只开了第一包来看看,纸质印刷还可以。其他的没打开,不知有没有错漏。先好评。

评分

书质量没问题,包装不行,一个破麻袋,透明胶封的时候,沾在书封皮上,把一本书搞破了。但不影响观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