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

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王闓運 著,[清] 汪敩灝 編
圖書標籤:
  • 地方誌
  • 同治
  • 桂陽
  • 湖南
  • 清代
  • 文庫
  • 曆史
  • 地理
  • 方誌
  • 地方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嶽麓書社
ISBN:9787807616375
版次:1
商品編碼:1093871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75
字數:43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清代之桂陽直隸州,除本州島外,尚領有臨武、藍山、嘉禾三縣。州界郴、永之間,控引五嶺,居湖南南部,形勢至為險要。其地於夏、商、西周屬《禹貢》所稱九州島的荊州地區。春鞦、戰國屬楚。漢為郴縣地。隋末蕭銑析郴縣西置平陽縣(始建桂陽州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八○四),於縣置桂陽監。五代晉,省縣入監。宋高宗紹興三年(一一三三),升為桂陽軍,屬劑湖南路。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二一七七),又升爵桂陽路,屬湖廣行省。明洪武初,改稱桂陽府,洪武九年(一三七六),降為桂陽州,屬衡州府。清雍正十年(一七三二),長為直隸州,屬湖南省。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廢直隸州建製,本州島改為桂陽縣(此前曾名桂陽縣者尚有兩處,一為漢置之古桂陽縣,治所在今廣東連陽;一為柬晉所置之汝城縣,宋改名桂陽縣,民國二年始復今名。)

內頁插圖

目錄

捲一 疆域第一
捲二 疆域第一之二
捲三 事紀第二
捲四 事紀第二之二
捲五 賦役誌第三
捲六 工誌第四
捲七 官師第五
捲八 官師第五
捲九 官師第五
捲十 學校第六
捲十一 禮誌第七之一
捲十二 禮誌第七之二
捲十三 禮誌第七之三
捲十四 兵誌第八
捲十五 兵誌第八
捲十六 人物誌第九
捲十七 人物誌第九
捲十八 人物誌第九
捲二十 貨殖傳第十
捲二十一 水道誌
捲二十二 天文誌第十二
捲二十三 洞徭誌第十三
捲二十四 藝文誌第十四
捲二十五 敘誌第十五
捲二十六 匡謬篇
捲二十七 小說篇

前言/序言


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 簡介 《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是清朝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對湖南省桂陽直隸州(今郴州市桂陽縣一帶)進行全麵係統性記載的地方誌書。這部方誌的纂修,正值晚清社會經曆劇烈變動之時,其內容不僅是地方曆史、地理、物産的記錄,更是特定曆史時期社會麵貌的生動縮影。 一、成書背景與文獻價值 桂陽直隸州,自宋代設州,曆經元、明、清,一直是湘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清代中期以來,地方誌的纂修日益受到重視,以期“存舊革新,兼顧古今”。同治年間的重修,是在太平天國運動和撚軍起義後,地方秩序重建的關鍵時期,因此,這部州誌的纂修帶有明顯的“撫平創傷、重整綱常”的時代色彩。 《同治·桂陽直隸州誌》的價值在於其“直隸州”這一特殊行政層級所帶來的詳盡記錄。在清代,“直隸州”的地位高於普通縣,其州誌的篇幅和內容的廣度往往也更為全麵。它構成瞭“湖湘文庫”這一宏大地方文獻匯編中的重要一環,為研究湘南地方史、晚清社會經濟史、宗教信仰變遷以及特定地域文化提供瞭珍貴的原始資料。 二、體例結構與內容綱要 該誌書沿襲瞭清代方誌的成熟體例,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核心部分: (一) 捲首與凡例 捲首通常收錄皇帝製誥、曆代重修記、纂修凡例、輿圖等。凡例詳細說明瞭本次修誌的範圍、采用的底本、增刪取捨的原則。研究者可以從中窺見同治朝地方官員的修誌理念。輿圖部分,則展示瞭州境的形勝、城池、鄉鎮分布,是研究古代地理沿革的直觀材料。 (二) 捲一:疆域與形勝 此捲詳述桂陽直隸州的地理環境。重點記錄瞭: 1. 山川形勝: 記載州境內的主要山脈走嚮、河流支係(如耒水流經情況),以及由此形成的防禦要塞和交通要道。這部分內容對於理解地方防禦體係和水利開發至關重要。 2. 城池建置: 詳細記錄瞭州城、各屬縣(若有)的城牆、城門、衙署、倉儲、衛所的規模與修築曆史。晚清時期的城防設施重建或加固情況,是社會動蕩後的一個側麵反映。 3. 古跡遺址: 記載境內具有曆史意義的古戰場、古墓葬、古亭颱樓閣等,追溯曆史沿革。 (三) 捲二:沿革與建置 此部分是地方行政史的核心。詳細梳理瞭桂陽自古以來行政區劃的變遷,從秦漢郡縣到宋代設州、元明清的沿革,特彆是同治年間州衙的管轄範圍、下轄的司、巡檢司、所等機構的設置,以及官職品級、更迭情況。對於研究清代中後期層級管理製度有極高參考價值。 (四) 戶賦與經濟 這是反映地方經濟狀況的重要捲目。內容涵蓋: 1. 田賦稅收: 清晰記錄瞭正供、火耗、附加稅等各項稅收的定額、徵收方式及入庫情況。晚清時期賦稅製度的調整與地方財政壓力,在這些數字中可見一斑。 2. 戶口與丁銀: 人口統計數據(盡管晚清數據可能存在偏差),以及丁銀的攤派與徵收機製。 3. 物産與商業: 記載瞭農業主要作物(稻榖、煙草等)、手工業(如著名的礦産、冶煉業,或紡織業)、以及商業貿易的集市分布、重要貨品等。桂陽地區特定的礦産資源開采與管理情況,是此捲的重點。 (五) 禮俗、藝文與人物 1. 禮製風俗: 記載瞭祭祀製度(如社稷、山川、城隍諸神的祭典)、鄉約製度的執行情況、婚喪嫁娶的傳統習俗,以及當地特有的節慶活動。這反映瞭儒傢倫理在地方社會的滲透程度。 2. 藝文誌: 匯編瞭曆代有聲望的詩詞、楹聯、碑記、散文等文學作品選篇,是研究桂陽文學風貌的重要窗口。 3. 人物傳記: 包含“循良”(清官)、“孝友”(節孝典範)、“儒林”(士人學者)、“職官”、“鄉賢”等類彆。這些人物事跡,是理解當地社會精英階層和道德規範的直接材料。 (六) 災異與兵事 鑒於纂修於動蕩之後,此捲的記錄尤為重要。詳細記錄瞭同治前後數十年間,桂陽地區遭受的自然災害(如旱災、水災、瘟疫)的發生時間、受災程度及地方采取的賑濟措施。兵事部分則記錄瞭與太平天國、撚軍或地方叛亂相關的戰事、團練組織、兵力部署及損失情況,是研究清末湘軍及其地方防禦體係的第一手資料。 三、研究價值 《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不僅是清代地方治理實踐的結晶,更因其成書於晚清這一特殊時期,具有獨特的史料價值: 1. 晚清社會經濟轉型的觀察點: 記錄瞭在傳統經濟結構遭受衝擊後,地方如何在中央權威相對衰弱的情況下進行自救和重建。 2. 地域文化研究的基石: 為研究湘南區域的族群關係、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在當地的盛衰)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3. 文獻學與目錄學參考: 作為“湖湘文庫”的一部分,其自身的纂修過程和所引用的底本,對於研究近代湖南地區方誌學的發展脈絡具有重要意義。 這部州誌是深入理解清代中後期湘南地方社會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初看之下,確實是那種老派的、嚴肅的風格,但細品之下,卻能感受到編纂者極大的匠心。字體選擇上,古樸典雅,配閤著那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用詞習慣,初讀時需要花費一番心思去適應,但這恰恰是閱讀曆史文獻的一種儀式感。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地理沿革和水係變動的記載,描述得極為精準,那種將自然環境與人文活動緊密結閤的敘事方式,遠超齣瞭我們今天一般地圖冊所能提供的認知。我甚至能想象到當年那些測繪人員,冒著風雨,在荒野中一步步丈量的辛苦。更讓我震撼的是,其中穿插瞭一些關於地方士紳和鄉賢的傳記片段,他們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達官貴人,而是真正對地方發展做齣過實實在在貢獻的人。他們的事跡,樸實無華,卻字字珠璣,讓我對“地方”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是由無數個這樣默默耕耘的個體共同構建起來的。

評分

閱讀這本“湖湘文庫”係列中的桂陽捲,就像是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訪談。它的敘事邏輯並非完全綫性,而是采用瞭區域模塊化的結構,這在閱讀體驗上形成瞭一種奇妙的節奏感。有時你可能在深入瞭解某個古老作坊的經營模式,下一頁突然就跳到瞭關於某次地方性災害的賑濟記錄。這種跳躍感,反而模擬瞭曆史的真實麵貌——生活總是在穩定和突變之間切換。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地方教育體係的描述,它揭示瞭在那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下,知識是如何通過有限的資源進行傳播和維係的。那份對“文脈”傳承的執著,即使在睏境中也從未中斷,讀來令人肅然起敬。它讓我開始反思,現代社會,我們在追求效率和便捷的同時,是否也遺失瞭這種對本土文化根係的堅韌守護。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考古發掘,而非簡單的讀書。它需要你主動去挖掘、去聯係、去重建那個逝去的時空。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其中零星散落著一些繪製精美的、雖然略顯粗糙但充滿生活氣息的插圖或示意圖。這些圖畫,比如某個橋梁的結構圖,或者某個農具的部件分解圖,為那些文字描述提供瞭極其有力的視覺支撐。它們的存在,使得“桂陽直隸州”不僅僅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有形有體的、可以被想象和觸摸的空間。我常常讀到某處,就會在腦海中構建一個場景:夕陽下,一位老農正推著那樣的獨輪車,趕著牛迴傢。這種將文字轉化為三維畫麵的能力,是這本地方誌的獨特魅力所在,它讓我們得以在精神上,短暫地棲居於那個遙遠卻又無比真實的過去。

評分

坦率地說,對於一個對地方史不太精通的普通讀者而言,這本書的專業性是毋庸置疑的,初接觸可能會略感門檻。然而,一旦你沉下心來,試著去捕捉其中那些細微的“人文迴響”,你會發現它的價值遠超齣瞭學術研究的範疇。它對於特定時期物價的記載尤其吸引我——比如一鬥米摺閤當時多少銅錢,一支煙葉的市價幾何。這些看似瑣碎的數據,卻是構建曆史真實感的關鍵基石。它們將抽象的“同治年間”具體化為可感知的經濟生活。我甚至會忍不住對照現代的物價指數進行換算,雖然結果可能並不嚴謹,但這是一種與曆史的親密對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沒有美化曆史,而是用一種近乎冷峻的筆觸,記錄瞭那個時代人們的生存狀態,讓人對先人的智慧和堅韌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

天呐,最近偶然翻到一本舊書,封麵上赫然寫著“湖湘文庫:同治·桂陽直隸州誌”,光是這個名字就透著一股子深沉的曆史厚重感。我本來對地方誌這類書籍興趣不大,總覺得枯燥乏味,無非就是些田畝山川、官吏更迭的記載。然而,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仿佛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大門。我記得我是在一個慵懶的午後,陽光正好灑在泛黃的書頁上,空氣中似乎都彌漫著舊紙張特有的、略帶黴味的香氣。我小心翼翼地翻開,映入眼簾的不是冰冷的數字和名字,而是一些細緻入微的生活場景的描摹。比如,它詳細記錄瞭當時桂陽地區特有的物産、手工藝品的製作流程,甚至連鄉間流行的童謠和節慶習俗都有所提及。這種鮮活的、充滿煙火氣的內容,讓我瞬間覺得那些早已湮沒在曆史塵埃中的古人仿佛又活瞭過來,他們衣食住行、喜怒哀樂,都清晰可見。這絕不是一本簡單的官方記錄,更像是一部民間生活史的縮影,讓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