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充分有效運用,可讓朗讀的魅力在課堂上、在校園中普遍全麵呈現,産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感染力和教育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
趙介平,晉中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中文係副教授,國傢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山西省語文學科帶頭人,晉中市功勛教師。曾獲“中華誦”經典詩文誦讀大賽全國總決賽優秀奬,全國中師語文課堂教學比賽一等奬,山西省首屆中專教師教學能手大奬賽特等奬。齣版有《朗讀十二講》,詩文集《晴日的雨》。
內頁插圖
目錄
序 朗讀的魅力首先應該在課堂
上編 理念·識
第一章 說古道今看朗讀
第二章 朗讀究竟是什麼
中編 朗讀·學
第三章 並不急著讀齣聲之——擁立統帥激活文字
第四章 並不急著讀齣聲之——在關係中理解言語
第五章 並不急著讀齣聲之——調動形象感受 激發豐富情感
第六章 並不急著讀齣聲之——揣摩語言本質把握語言鏈條
第七章讓技巧的生命活力真正煥發之——停連恰切
第八章讓技巧的生命活力真正煥發之——輕重得當
第九章 讓技巧的生命活力真正煥發之——語氣具體
第十章 讓技巧的生命活力真正煥發之——節奏鮮明
第十一章 文體約定著“語”體之——概述
第十二章 文體約定著“語”體之——閤理把握形象準確揭示寓意
第十三章 文體約定著“語”體之——讀齣蘊藉讀齣典雅
第十四章 文體約定著“語”體之——人物寫意化挖掘內在語
下編 課堂·用
第十五章 朗讀在課堂之——一般性討論
第十六章 朗讀在課堂之——我的一課的教學
第十七章 朗讀在課堂之——名師範例舉隅(中學)
第十八章 朗讀在課堂之——名師範例舉隅(小學)
餘編 課外·延伸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我們換一種方式繼續討論停連和重音,即圍繞著《桂林山水》展開討論。大傢可能已經注意到,我們往往結閤一篇或一個相對完整的片段來談朗讀中的某個問題。是的,我們是刻意這樣做的。這樣做是基於三個方麵的考慮。
一是我們特彆重視文字作品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不想僅僅以大量離開原來語言環境的例句的解說、練習,有意無意間使大傢在對朗讀討論的過程中,形成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思維定式,反而在掌握瞭一定的朗讀知識與技巧,進一步運用於自己的朗讀時,對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重視不夠,甚至有所忽視,處理不好部分和整體的關係,妨礙瞭朗讀效果和朗讀水平的切實提高。
二是我們覺得討論朗讀技巧,盡管必須首先強調隻有各種朗讀技巧的融閤運用,纔能真正發揮各種技巧的作用,真正把一篇作品讀好、讀活,但這並不影響某篇作品可以重點注意某一個或兩個方麵的技巧。也許,這在朗讀的學習階段和運用的初始階段,是行之有效的。
三是我們力圖隨著討論的展開,和大傢一起相對較充分地讀一些相對完整的作品。討論的過程中,某篇作品是放在某一講的,而討論結束從頭再看的時候,每一篇都不妨放在整個討論的背景下琢磨、迴味,重新來過一遍,兩遍,多遍,在這樣一種理論理解和充分練習相結閤,某一方麵和多個方麵相融閤的反復的朗讀實踐中,提高朗讀水平。
朗讀水平隻能在有效的朗讀實踐中提高是我們高舉的旗幟!
……
前言/序言
朗讀的魅力:語文教師實用指南 一、 導言:朗讀,語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基石 在浩如煙海的文學殿堂中,語言的魅力如同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通往思想的深處,體驗情感的跌宕。而朗讀,作為一種最直接、最生動、最富感染力的語言藝術形式,它不僅是開啓文本理解之門的鑰匙,更是塑造學生語言能力、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的強大推手。在語文教育的宏大圖景中,朗讀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承載著傳承經典、激發興趣、培養語感、提升錶達等諸多教育使命。 然而,長久以來,朗讀在許多語文教學實踐中被邊緣化,或被簡單地視為“讀齣來”的機械行為,其潛在的巨大教育價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這不僅是對語言藝術的辜負,更是對學生全麵發展的阻礙。正因如此,我們亟需一本係統、實用、深入淺齣的指南,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的教學方法,幫助他們重新認識朗讀、掌握朗讀、運用朗讀,最終將朗讀的魅力轉化為提升教學實效、點燃學生學習熱情的強大動力。 《朗讀的魅力:語文教師實用指南》正是應運而生。本書力圖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全麵而深入地探討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作用、方法與技巧,旨在為每一位緻力於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的教師提供一本不可多得的實用工具書。本書不僅梳理瞭朗讀的教育學原理和心理學依據,更提供瞭豐富的案例分析和實踐指導,力求讓朗讀教學真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二、 理論溯源:朗讀的教育學與心理學基礎 為何朗讀如此重要?其背後蘊含著深刻的教育學與心理學原理。 教育學視角: 語言習得的規律: 語言的掌握是一個從聽到、說到、讀到、寫到的過程。朗讀作為“說”的更高層次,是連接理解與錶達的橋梁。通過朗讀,學生能夠內化語言的節奏、韻律、語調,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含義,為自主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情感教育的載體: 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朗讀,尤其是帶有情感投入的朗讀,能夠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讓他們在聲音的起伏中體會喜怒哀樂,培養同情心、理解力和人文關懷。 文化傳承的使命: 經典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朗讀,作為一種聲音的傳播方式,能夠將這些珍貴的文化基因代代相傳,讓學生在誦讀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教學效率的倍增器: 朗讀能夠顯著提升課堂的參與度和學生的專注度。一聲聲抑揚頓挫的朗讀,能夠打破課堂沉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的文本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心理學視角: 認知發展: 朗讀能夠刺激學生的聽覺、視覺和大腦的綜閤處理能力。通過聽覺輸入和口語輸齣的結閤,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文本信息。節奏、語調的變化也能幫助大腦建立更深層的聯結,促進認知結構的優化。 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錶明,聲音的韻律和情感的錶達能夠直接觸動人的情緒。朗讀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能夠引發學生的情緒共鳴,使他們對文本內容産生更深刻的感受。 動機激發: 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成功的朗讀經曆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當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體會到聲音的力量時,他們會更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語言感知與語感培養: 語感是一種對語言的直覺性感知能力。朗讀通過反復的模仿、體驗和創造,能夠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積纍語言的感知經驗,逐漸培養齣敏銳的語感。 三、 朗讀的藝術:理解與技巧 朗讀絕非簡單的“照本宣科”,而是一門需要理解和技巧的藝術。 理解是前提: 深入解讀文本: 在朗讀之前,教師和學生必須對文本進行深入的解讀。這包括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感傾嚮、人物的性格特徵、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字詞的含義和運用。隻有真正理解瞭文本,朗讀纔能做到“言為心聲”,纔能傳達齣文本的深層含義。 把握情感基調: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情感基調。抒情散文需要飽含深情,議論文需要清晰嚴謹,記敘文需要生動形象。理解並把握住文本的情感基調,是進行有感染力朗讀的關鍵。 體會語言的節奏與音樂性: 漢語本身就具有獨特的節奏和音樂性。優秀的文學作品更是如此。理解文本的語言節奏,體會其內在的音樂美,能夠讓朗讀更加流暢、動聽,富有錶現力。 技巧是手段: 語音的準確性: 這是朗讀最基本的要求。包括聲母、韻母、聲調的準確發音,以及翹舌音、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等易混淆音的區分。 吐字的清晰度: 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應清晰可辨,避免含糊不清或吞音。 語流的連貫性: 朗讀時,語言要自然流暢,避免齣現不必要的停頓或卡殼。通過閤適的斷句和語氣詞的運用,使語流更加順暢。 重音的準確性: 準確把握句子中的重點詞語,並通過加重音或延長音來突齣,以強調句子的意思。 語氣的運用: 根據文本內容和人物情感,恰當地運用不同的語氣,如舒緩、急促、激昂、低沉、輕柔等,使朗讀富有錶現力。 情感的投入: 這是朗讀的靈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朗讀中,與文本的情感融為一體,做到“聲情並茂”。 停頓的恰當性: 停頓不僅是為瞭換氣,更是為瞭突齣重點、渲染氣氛、錶現情感。閤理的停頓能夠使朗讀更富節奏感和錶現力。 強弱與快慢的變化: 聲音的強弱和語速的快慢,是錶達情感、塑造人物、烘托氣氛的重要手段。 四、 朗讀教學的實踐路徑:從入門到精通 本書將為教師提供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朗讀教學實踐路徑。 啓濛階段:感知朗讀的魅力 教師示範朗讀: 教師的示範是學生最好的模仿範本。教師應以飽滿的熱情、清晰的發音、準確的停頓、恰當的情感投入,為學生展現朗讀的藝術魅力。 聽力模仿: 鼓勵學生反復聽取優秀朗讀錄音,通過模仿來感知語音、語調、節奏的微妙之處。 簡單朗讀練習: 從簡單的兒歌、古詩入手,讓學生初步體驗朗讀的樂趣,培養自信心。 發展階段:掌握朗讀的技巧 句群意識的培養: 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結構,學會劃分意群,進行有節奏的朗讀。 斷句與連讀的訓練: 重點講解如何根據句子意思進行恰當的斷句,以及詞語之間的連讀技巧。 重音與強調練習: 通過設計專門的練習,讓學生體會不同詞語作為重音時對句子意思的影響。 情感朗讀的指導: 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的情感,並嘗試用聲音來錶達,例如,通過語速、音量、語調的變化來錶現喜悅、悲傷、憤怒等情緒。 角色朗讀: 鼓勵學生嘗試為不同角色配音,體會不同人物的語氣和情感。 提升階段:創造性朗讀與個性化錶達 意境的創設: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將文本描繪的畫麵、場景、氛圍在聽眾心中呈現齣來。 個性化解讀: 在準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去進行個性化的朗讀,展現自己的語言風格。 朗讀的賞析與評價: 培養學生對朗讀的鑒賞能力,能夠客觀評價朗讀的優劣,並提齣改進建議。 朗讀與寫作的融閤: 引導學生將朗讀中體會到的語言之美、情感之妙,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 五、 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與拓展 朗讀並非隻有一種形式,靈活多樣的朗讀方式能夠滿足不同教學需求,激發學生不同方麵的潛能。 集體朗讀: 培養學生整體的語感和節奏感,形成集體學習的氛圍。 分角色朗讀: 模擬戲劇錶演,讓學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體驗情感跌宕。 指導朗讀: 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朗讀,幫助其剋服睏難,掌握技巧。 自由朗讀: 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讀,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配樂朗讀: 結閤背景音樂,增強朗讀的感染力和藝術性。 朗讀比賽: 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朗讀水平。 朗讀與錶演相結閤: 鼓勵學生在朗讀的同時加入適當的肢體語言和錶情,增強錶現力。 朗讀與多媒體結閤: 利用視頻、圖片等輔助教學,豐富朗讀的體驗。 六、 解決教學難題:疑難解析與應對策略 本書將針對語文教師在朗讀教學中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學生朗讀聲音小、沒氣勢怎麼辦? 訓練方法: 腹式呼吸練習,氣息的控製與運用,加強發聲部位的訓練。 學生朗讀注意力不集中、機械重復怎麼辦? 教學策略: 設計趣味性朗讀活動,強調情感投入,增加互動性,引導學生理解朗讀的意義。 學生朗讀“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怎麼辦? 教學策略: 深入文本解讀,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挖掘情感共鳴,嘗試多樣的朗讀方式。 如何評價學生的朗讀水平? 評價標準: 建立科學的評價體係,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鼓勵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 如何在高年級或針對較難文本進行朗讀教學? 教學策略: 更加注重文本的深度解讀,引導學生把握復雜的邏輯關係和精妙的語言技巧,鼓勵個性化錶達。 七、 結語:讓朗讀的魅力點亮語文課堂 《朗讀的魅力:語文教師實用指南》並非一本孤立的理論著作,而是語文教師日常教學的得力助手。我們深信,通過對本書理論的理解和實踐方法的運用,廣大語文教師必將能夠有效地提升朗讀教學的質量,讓朗讀的魅力在課堂上綻放。當每一個學生都能用富有感情的聲音誦讀齣經典的篇章,當每一聲朗讀都能激蕩起心靈的共鳴,我們所期望的那個充滿活力、富有溫度、浸潤著語言之美的語文課堂,必將指日可待。 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朗讀的書,更是一份關於教育的熱情,一份關於傳承的承諾,一份關於點亮學生心靈的期盼。讓我們一同走進朗讀的世界,去發掘語言最動人的鏇律,去傳遞思想最深沉的力量,去點燃學生心中永不熄滅的求知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