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當代中國社會學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當代中國社會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本文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084444
版次:1
商品編碼:10944266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第三輯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1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當代中國社會學》齣版於1948年。全書分上、下編,共22章,係統論述瞭中國社會學的起源與發展,中國社會學派及其特點,是對中國社會學自勃興以來學術研究成果與學科發展的一次係統總結。書後附有“中國社會學重要文獻分類簡錶”、“中國各大學社會學教授姓氏錄”,以助讀者一覽當時中國社會學發展的概貌。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第一章 緒論
上編 中國社會學的起源與發展
第二章 中國社會學的萌芽
第三章 普通社會學的研究
第四章 社會進化與社會變遷的研究
第五章 社會問題的研究
第六章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第七章 社會思想與社會學史的研究
第八章 農村社會學與都市社會學的研究
第九章 社會學方法的研究
第十章 社會事業與社會行政的研究
第十一章 其他社會學研究
第十二章 實地調查的推廣與發達
第十三章 社會學課程的擴充與專係的設置
第十四章 社會學團體組織與刊物的發行

下編 中國社會學的流派及其特點
第十五章 注重社會的心理因素者
第十六章 注重社會的文化因素者
第十七章 注重社會的生物因素者
第十八章 注重社會的經濟因素者
第十九章 注重社會整體或綜閤的觀察者
第二十章 注重社會問題的研究者
第二十一章 注重社會實地研究者
第二十二章 結論——迴顧與前瞻

附錄
一、中國社會學重要文獻分類簡錶
二、中國各大學社會學教授姓氏錄
孫本文先生學術年錶
孫本文與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社會學

精彩書摘

最後請一述本書著者所著的《近代社會學發展史》。此書於民國三十六年一月由商務印書館齣版。全書分8章227頁,內人名漢譯錶6頁。著者曾於民國二十四年成《現代社會學的起源、發展及其最近趨勢》一文,刊入《社會學刊》第五捲第一期,此文長約五萬言,近數年中獲讀歐美新書新論文,乃逐漸擴充而為十四萬言之此書。內容偏重孔德以來社會學發展的狀況,與著者的《社會思想》一書,適相銜接。“自序”中曾說:
初學社會學之人,除熟習社會學原理與社會問題外,尚應明瞭社會思想之變遷及社會學之起源與發展之狀況。餘既撰《社會學原理》與《現代中國社會問題》二書,近又有《社會思想》一書問世。但是書僅述上自柏拉圖下逮孔德,其間賢人哲士所發錶社會思想之概略,似猶需一書,敘述自孔德以來各種社會學理論之起源、發展,以及近今社會學領域以內各部門分工閤作之情狀,以資銜接,此本書之所由作也。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堅持馬剋思主義的指導,特彆是馬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的指導,明確自己是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繼承和發展這一主綫,對當代中國社會學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評分

這個書,還是不錯的

評分

很好,很劃算,希望京東多搞一些圖書優惠活動。每年京東618都讓我非常期待,

評分

他與馮友蘭同班,通過老師康寶忠接觸瞭季廷史的“同類意識論”,並喜讀埃爾伍德的著作。1921-1926年留學美國,1922年獲美國伊利諾大學碩士學位,1925年獲紐約大學社會學博士學位。迴國後,曾任復旦公學教授,中央大學教授、係主任、教務長、師範學院院長,國民政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1926-1928年在復旦大學講授社會學;1929-1949年任中央大學教授,並長期兼任社會學係主任。1928年與吳澤霖、吳景超等發起成立"東南社會學會"。1930年,發起成立中國社會學社,任理事一職,並主編《社會學刊》。1928年國立中央大設社會學係後,孫本文任係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長期在南京大學任教,1979年2月21日逝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南京大學教授。畢生從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

評分

挺好的書,對專業進入者很有值得一讀的必要性

評分

  第二,它錶明瞭當代中國社會學是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繼承和發展,兩者有著內在的深厚曆史聯係。馬剋思主義社會學在自己160多年的曆史發展中,已經曆瞭兩種功能形態和三種曆史形式。兩種功能形態就是:它對資本主義社會是一種以革命批判性為主的形態,而對社會主義社會則是一種以建設維護性為主的形態。這兩種不同的功能形態,為馬剋思主義社會學從著重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惡性運行和畸形發展,轉變為著重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提供瞭邏輯和曆史一緻的理論說明。這一觀點,筆者在20多年前,即1985年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加以論述。當時的錶達是:革命批判性形態和建設維護性形態。它與現在的錶達基本意思是一樣的,隻是現在的錶述更嚴密一些。三種曆史形態是:馬剋思恩格斯在批判唯心史觀中創立的曆史唯物論,實際上是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奠基形式;列寜在批判“主觀社會學”中命名的“科學社會學”,實際上是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獲名形式;而鄧小平主持下恢復重建的當代中國社會學,則實際上是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科化形式。這個觀點是在中央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編寫《社會學概論》教材過程中新形成的。當代中國社會學就功能形態來說,是一種以建設維護性為主的形態,而從曆史形式來說,則實質上是一種馬剋思主義社會學的學科化形式。這是當代中國社會學發展的主綫。

評分

挺好的書,對專業進入者很有值得一讀的必要性

評分

研究社會的著作非常容易失之重點,看這本書是如何立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