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云南大学”这个出版方,我对云南大学的边疆研究一直有很高的评价,总觉得他们出的书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能兼顾一定的可读性。这次的《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1250-1850》,光听名字就觉得是一部分量很足的作品。我一直对西南地区,尤其是滇、黔、川、藏、桂交界处的历史地貌和人文风情感到好奇,总觉得那里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的时间跨度又非常大,从元朝一直写到清朝中期,这五百年,我们熟知的朝代更迭,但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又是如何变化的呢?书中会不会提及在不同朝代统治下,中央政府对西南边疆的经济开发和治理策略的差异?比如,元朝推行的驿站制度对西南经济的影响,明朝的“改土归流”是否带来了经济结构上的调整,清朝在推广农作物、发展对外贸易方面又有哪些举措?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些宏观政策之下,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他们的收入来源,商品流通的渠道,以及当地特有的经济模式,例如茶马互市、矿产开发、手工业作坊等,书中是否会有详尽的描述?我很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西南边疆真实社会经济图景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直接点明了研究的核心——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并设定了明确的时间界限(1250-1850)。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份极具吸引力的学术邀请。西南边疆,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多民族文化交融、政治经济互动的重要区域。1250-1850年,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发展的时代,从元朝的强盛,到明朝的巩固,再到清朝的繁荣,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和政策的调整,都可能对边疆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我非常渴望了解,在这五百年的漫长岁月中,西南边疆的经济形态是怎样的?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当地的农业生产方式、手工业的兴衰、商业贸易的规模与模式?比如,是否会深入探讨商品流通的网络,例如古老的商道、重要的集市,以及贸易的主要商品有哪些?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揭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例如,朝廷的财政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对边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如何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此外,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民族经济特色,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书名,让我感觉它将是一扇窥探西南边疆真实生活图景的窗口。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学术的厚重感,它点明了研究的地域——中国西南边疆,时间跨度——1250年至1850年,以及所属的出版体系——云南大学·中国边疆研究丛书。单从书名来看,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南边疆,在我脑海中总是与壮丽的山河、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悠久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而1250-1850年,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关键的时期,从元朝的建立,经历了明朝的兴衰,直至清朝的鼎盛与初步的近代化转型。在这五百年间,西南边疆的政治格局、经济活动、民族关系以及对外交流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仅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舞台,承载着边疆治理的智慧与挑战。我对书中将如何描绘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的生计方式、商品交换的模式、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西南边疆在漫长历史中的独特面貌,充满了期待。特别是“社会经济”这个关键词,让我预感到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政治军事层面的叙述,而是会深入到社会肌理,探究经济活动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又如何反过来塑造经济发展。
评分“中国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1250-1850”——这个书名本身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学术兴趣。西南边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和历史纵深的地理区域,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而1250-1850年,这五个世纪的跨度,涵盖了元、明、清三个重要的朝代,是中华文明在边疆地区互动融合的关键时期。我非常好奇,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西南边疆的社会经济是如何发展的?它是否与内地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还是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书中会详细探讨哪些经济活动?比如,农业生产是否是主要的经济基础?有哪些地方特色的农作物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手工业又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存在着重要的商品贸易?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茶马互市、盐业、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其他与边疆特产相关的经济活动?我特别期待能够了解到,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央政府的边疆政策是如何影响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的,以及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同时,我也想知道,在社会层面,经济的发展是如何影响到人口的迁徙、民族的融合,以及社会阶层的分化。这本书的书名,让我预感它将是一部深入探索边疆经济社会运作的学术力作。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系列关于边疆的历史话题。中国西南边疆,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复杂而迷人的地带。它既连接着汉文化圈,又与东南亚、南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250-1850年,这五百多年的时间,正值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期,从蒙古帝国铁骑的横扫,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与衰落,再到大清王朝的统一与巩固。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西南边疆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书中“社会经济”的侧重点,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想知道,在这片土地上,不同民族是如何在不同的经济模式下生存和发展的?是否存在着一种普遍性的经济活动,还是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生计方式?例如,农业经济在其中占有多大的比重?是否存在大规模的商业贸易?如果存在,其商品又是哪些?有没有关于交通、商业网络、市场组织以及货币流通的论述?此外,我特别关心的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边疆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否经历过根本性的变化?例如,土地制度的演变,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个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辛勤劳动,塑造了西南边疆独特的经济生态。
评分材料翔实,颇为有用。
评分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和当代社会史、人口史以及社会学、国际人口史与人口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一些已有中文版,包括《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辽东移民的旗人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等。
评分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和当代社会史、人口史以及社会学、国际人口史与人口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一些已有中文版,包括《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辽东移民的旗人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等。
评分本书的译者林文勋与秦树才二位先生,也以治史闻名,前者治宋史,后者治边疆史。名?译名作,可靠。
评分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和当代社会史、人口史以及社会学、国际人口史与人口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一些已有中文版,包括《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辽东移民的旗人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等。
评分李中清,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大学长江学者,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曾执教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密西根大学,是“加州学派”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和当代社会史、人口史以及社会学、国际人口史与人口学的跨学科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倡导者,也是将社会科学的计量方法应用于分析历史数据的先行者。已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一些已有中文版,包括《人类的四分之一: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现实》(三联书店,2000年)、《辽东移民的旗人社会》(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1952-2002》(《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等。
评分林文勋,男,1966年3月生。1991年7月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史学会会长、云南省钱币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评分林文勋,男,1966年3月生。1991年7月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云南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门史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家教育部历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经济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云南省史学会会长、云南省钱币学会副会长、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兼职副主席。
评分本书作者,李中清教授(James Lee),系诺贝尔物理学得主李政道之子。与其父不同,他治的是人文科学。历任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教授;密歇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研究教授;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现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访问讲席教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