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隅,史称岭南。岭南文化,源远流长。采中原之精粹,纳四海之新风,融汇升华,自成宗系,在中华大文化之林独树一帜。千百年来,为华夏文明的历史长卷增添了绚丽多彩、凝重深厚的篇章。进人十九世纪的南粤,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摇篮和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启蒙之地,继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策源地和根据地。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东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斗争中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用鲜血写下了无数彪炳千秋的史诗。业绩煌煌,理当镌刻青史、流芳久远。
如卷首拟目“肇庆府阅江楼圣祖仁皇帝御书碑六”(P5),这是袭用翁书原文,但其余各处标目均已改称“康熙”,此处亦应统一为“康熙”。
评分《诗毛氏传疏》三十卷,又名《毛诗传疏》,对诗序、毛《传》一一疏释,广征古书,发明经义,多采东汉以前旧说,以毛氏之学源出荀子,而善承毛氏之学者为郑众、许慎,故书中多引二家之言。同时,又大量吸收清代考据学成果,融会贯通,考订精详,于文字、声韵、训诂、名物诸方面阐发《毛诗》本义,对毛《传》训诂体例和名物制度颇多发明,虽难免曲护墨守,却不失为清代《毛诗》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训诂准诸《尔雅》,通释证之《说文》,引据赅博,疏证详明,毛义彬彬,于斯为最。潜研考索之深,驾先儒而上之,洵毛氏之功臣也”。(朱记荣《<诗毛氏传疏>后序》)故是书得以与胡承珙《毛诗后笺》、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并称,为清代汉学家研治《诗经》的典范之作。此外,陈奂重视因音以求义,又撰《释毛诗音》,依《诗经》“四始”分为四卷,用其师段玉裁之学说,于古今音变音转、诂训中的双声叠韵等,皆详为注,准以古音,发明通假;又以疏中称引博广难明,更举条例,立表示图,总结毛《传》训诂体例,为《毛诗说》一卷;仿《尔雅》体例,将毛《传》诂训按义类分为十九篇,逐词注释,为《毛诗传义类》一卷;以郑《笺》多用今文《诗》说改易或申述《毛诗》,考列其用三家《诗》说之例,为《郑氏笺考徵》一卷。读《诗毛氏传疏》而参以《释毛诗音》等四种,可谓经纬互见,条贯分明。
评分阿弥陀佛(梵文天城体:??????,拉丁字母转写:Amitābha,(今音已不同古音,普通话更是与古音
评分翁方纲散馆授编修,历官内阁学士、左鸿胪寺卿,后荣恩宴加二品衔。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又是清代“肌理说”诗论的倡始人。书学欧、虞,谨守法度。尤善隶书,相传翁方纲能在瓜子仁上书写小楷字,功力精熟可见一斑。《清朝书画录》把他和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并称“翁、刘、梁、王”。亦与刘墉、成亲王永瑆、铁保齐名,称“翁刘成铁”。包世臣《艺舟双楫》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马宗霍《霋岳楼笔谈》称:“覃溪以谨守法度,颇为论者所讥;然其真书工整厚实,大似唐人写经,其朴静之境,亦非石经残字到也。”
评分岭南文库中最好的一本,值得收藏。
评分本书是新近出版的岭南文库图书之一,内容是翁方纲的考证岭南碑刻的注解。值得研究
评分翁方纲全身像[1]
评分本书是新近出版的岭南文库图书之一,内容是翁方纲的考证岭南碑刻的注解。值得研究
评分这一套书正在陆续收集中,纸张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