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 9787121280153

《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 978712128015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工业和信息化部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制造2025
  • 工业政策
  • 产业升级
  • 信息化
  • 制造业
  • 战略规划
  • 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国经济
  • 技术创新
  • 产业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远慧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80153
商品编码:1098415127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我店与出版社联袂推出特价馆配图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低价格,优品质的书籍。请认准书背封底直径为1厘米方型或圆型的小孔,此为正版馆配图书的标志。少数图书可能略有磨损但不影响您阅读!我店所有图特价书均从出版社直接进货。个别含光盘的图书可能因搬运途中光盘损坏,出版社断货的情况下一些光盘为原盘复刻,介意的同学请先联系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

定价:68.00元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21280153

字数:330000

页码:2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为了更好地解读《中国制造2025》,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牵头组织相关司局编写中国制造官方解读文本,分行业、分领域、全方位解读《中国制造2025》,为文件的落地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目录


《中国制造2025》全文 ······································································· 1
综 合 篇
中国制造2025 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 工信部 规划司 31
建设世界制造强国
推动制造业跨越发展
推动制造业由大变强
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战略
我国制造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 工信部 规划司 39
我国制造业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部分关键领域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工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逐步降低,绿色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产业集聚集约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
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 工信部 规划司 47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
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
全球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国际贸易规则正在重构,我国制造业
发展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趋紧,
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
为制造业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 工信部 规划司 55
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
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产品档次不高,缺乏世界和跨国企业
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
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
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准确把握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 ···················· 工信部 规划司 63
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坚持质量为先,把质量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内核
坚持绿色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结构优化,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突出重点
坚持人才为本,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
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 ············································· 工信部 规划司 69
对制造强国的基本认识
提出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主要依据
中国制造“三步走”战略的具体内容
《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 工信部 规划司 77
指标选取的总体考虑
主要规划目标
实现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战略任务篇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 工信部 科技司 87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新趋势、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面对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成绩和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是建设
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的重点任务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 工信部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95
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情况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措施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 工信部 规划司 101
工业基础能力发展现状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势在必行
促进工业强基主要任务和目标
保障措施
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 ················································· 工信部 科技司 109
质量和品牌是中国制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内涵
质量和品牌建设任务重要而紧迫
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的重点任务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建设生态文明 ··········· 工信部 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117
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内在要求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突出“绿色”主题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要强化绿色科技支撑
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 ·············································· 工信部 规划司 125
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技术改造的总体思路和方向
加强技术改造的保障措施
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 工信部 中小企业局 131
全面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任务和重点
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中小企业政策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 工信部 产业政策司 139
准确把握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内涵和意义
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中国制造2025》为发展服务型制造指明方向
加快制造业“走出去”,促进国际化发展 ······················ 工信部 规划司 147
推动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意义
我国制造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
推进制造业“走出去”的思路
推动制造业“走出去”的战略举措
重点领域篇
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发展 ······························· 工信部 电子信息司 157
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推动“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领域突破发展的举措
构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 · 工信部 电子信息司 161
电子信息产业对中国制造的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现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加快构建现代电子信息产业体系的举措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 工信部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167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展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
发展思路
发展重点
具体措施
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173
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具有战略必争的产业特质
产业升级趋势明显
产业高端发展任重道远
加快推进行业由大变强的战略思路
推动机器人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181
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应用
突破技术瓶颈,提升产业化能力
加快下一代机器人研发生产,抢占机器人技术及
产业发展的下一个制高点
推动航空装备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187
航空装备发展环境
十二五发展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未来发展重点
政策措施
加快推动航天装备发展 ································ 国防科工局 系统工程一司 195
主要成就
形势与需求
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保障措施
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203
充分认识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的重要意义
未来十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面临的形势
未来十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发展思路与重点方向
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211
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加速“走出去”,提升全球竞争力
创新发展模式,争做“中国制造2025”的排头兵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217
汽车产业是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制约因素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
推动电力装备发展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227
主要成就
面临的形势
重点方向
政策建议
农业机械装备领域 ·············································· 工信部 装备工业司 237
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以创新为基点,提升行业国内外竞争力
创新发展模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新材料支撑《中国制造2025》发展 ····················· 工信部 原材料工业司 241
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的战略地位
全力以赴落实《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战略任务
进一步完善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抓住机遇推动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发展 ······· 工信部 消费品工业司 247
我国医药创新近年取得了??面临的形势
产品技术发展重点
支撑保障篇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制造业发展活力 ················ 工信部 政策法规

作者介绍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文摘


序言



《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 工业和信息化部 9787121280153 (注:根据您的要求,以下内容将围绕《中国制造2025》这一主题,撰写一份详尽的、不直接引用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勾勒出该战略的宏大背景、核心要义、实施路径及其深远影响,力求语言自然、信息丰富。) --- 锻造强国之基:面向未来的工业发展蓝图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世界主要经济体无不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视为重塑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战场。在这样的历史关口,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广度,擘画出迈向制造强国的国家级战略蓝图。这不仅仅是一份产业政策文件,更是对国家未来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定位和系统性部署。 本书聚焦于这一里程碑式的国家战略规划,旨在为读者深度剖析其出台的时代逻辑、内在结构及其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它不是对政策条文的机械罗列,而是对战略意图的精准解码,对实践路径的审慎探讨。 第一篇:时代的选择与战略的溯源 何以选择“制造强国”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主题?本篇将追溯全球制造业的发展脉络,从“德国工业4.0”的先声,到“美国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的呼应,审视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与机遇。我们将探讨中国在承接全球产业链转移、应对资源环境约束、以及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多重压力下,必须走出的工业现代化新道路。 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大而不强”的结构性矛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风险日益凸显;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逐渐削弱。在此背景下,本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从要素驱动、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质量提升的根本性转变。它明确宣示,中国不再满足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是要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实现从“世界工厂”向“全球创新中心”的历史性跨越。 第二篇:战略的内涵与十大重点领域透视 这份宏伟蓝图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它精确圈定了未来十年中国工业发展的十大关键领域。本部分将对这些核心领域进行逐一解构与分析。 例如,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它强调了数据要素的战略地位,构建下一代信息网络、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这实质上是在为未来所有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信息“底座”。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从航空航天到轨道交通,从海洋工程装备到智能工程机械,其核心关切在于打破国际垄断,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确保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与安全性。 在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方面,战略明确了提升国民健康保障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社会责任。而在新材料领域,则着眼于突破基础材料的瓶颈,实现从“材料大国”到“材料强国”的飞跃,因为新材料是支撑所有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石。此外,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等领域的布局,无不体现了发展质量优先、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本书将深入探讨这十大领域的内在逻辑联系,揭示它们如何构成一个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战略体系,而非孤立的板块。 第三篇:实现路径的系统设计:五大核心任务 要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本战略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提出了五项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的核心任务。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落实。这要求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分析了如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以及如何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化机制。 二是质量品牌战略的提升。强调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精品”的转变,推行更严格的产品标准和更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重塑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三是智能制造的全面推进。这是战略中最具时代特征的部分。本书将详细阐述,智能制造不仅仅是简单的自动化升级,而是涵盖了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型,旨在实现柔性化生产和定制化服务的能力。 四是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探讨如何通过能效提升、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等手段,实现工业经济的低碳化转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制造业的每一个环节。 五是高端人才队伍的建设。认识到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本篇将分析战略对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的构建方向。 第四篇: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区域协同发展 一项国家级战略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和合理的空间布局。本书的第四篇将审视战略实施所依赖的政策环境、金融支持和社会氛围。 它探讨了如何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工具(如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关键领域;如何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以及如何通过政府服务职能的转变,为企业“松绑减负”,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同时,本篇也将分析战略对区域发展格局的指导意义。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各异。战略如何指导东部地区向创新策源地转型,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并升级,西部地区发挥特色优势,实现全国制造业的协调、平衡、可持续发展,构建“优化布局、特色鲜明”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结语:迈向制造强国的新征程 综上所述,本书不仅是对一份国家级战略文件的深度解读,更是一份面向中国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综合性指南。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在新发展阶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旨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宏伟蓝图。理解这份战略,即是理解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脉络,也是把握全球产业竞争新态势的关键所在。对于政府决策者、产业界人士、科研机构乃至关注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读者而言,它提供了系统、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我心里还是有些期待的。毕竟,作为一名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很好奇“中国制造2025”这个国家战略究竟意味着什么,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又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一直觉得,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基,而这个战略听起来就像是要给中国的制造业“换代升级”,迈向一个全新的高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清晰明了的方式,解释清楚这个战略的核心要点,比如,它提出的几个重点发展领域,国家到底是怎么规划的?又将如何去实现?我尤其关注的是,在这个战略的推动下,中国的制造业将如何摆脱低附加值的帽子,真正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权威的解读,让我对未来几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指引方向,让我能够理解国家发展的宏图,那我就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看到,中国制造如何从“世界工厂”走向“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心里其实挺忐忑的。因为“中国制造2025”,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而且涉及的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我担心自己一个普通读者,能不能理解得了。我一直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政策很好奇,特别是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而“中国制造2025”似乎是这些战略的具体落地举措之一。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解释清楚“中国制造2025”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要提出?它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我特别想知道,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下,我们国家在哪些领域会成为全球的领头羊?比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这些高端产业,国家会有哪些具体的扶持政策?书中是否能给出一些权威的解读,让我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这本书能够帮我理清这些脉络,让我明白国家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推动制造业升级的,那我就觉得这本书写得太好了。我关注的是它能否提供一个清晰的战略框架,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能窥见国家发展的脉搏。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书名,给了我一种莫名的期待感。我一直认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往往能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中国制造2025”,听起来就像是中国制造业的“路线图”。我个人对科技和产业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中国制造2025”背后的逻辑和意图。比如,它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那几个重点领域?这些领域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有什么重要意义?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数据和分析,来支撑这些判断?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政策的罗列,更应该有深度的解读,能够分析出这些战略的优势和潜在的挑战。比如,在实现“制造强国”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瓶颈?又将如何克服?作为一名对国家发展方向有所关注的读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中国制造业如何从“大”走向“强”,并且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关于具体产业政策、技术创新驱动力,以及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深度分析,是我非常看重的。

评分

我拿到这本《中国制造2025》解读材料,一开始是带着一丝怀疑的态度。毕竟,“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在媒体上听得多了,但总觉得有些虚无缥缈,像是高高在上的战略规划,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有点距离。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个国家层面的战略,究竟会对我们这些在基层努力的制造企业和从业者产生什么实际影响?是会带来新的挑战,还是新的机遇?书中是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比如,在具体的产业升级过程中,哪些技术会被重点扶持?哪些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对我们企业的研发、生产、管理模式会有什么新的要求?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接地气的解读,比如,对中小企业来说,如何在这种宏观战略下找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之道?书中是否会有一些成功转型的案例分享,让我们看到可行的路径?如果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这些迷茫的实践者指点迷津,那我就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我期待它能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中国制造2025”的“落地”之处,而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一本秘密手册,揭示了国家层面的宏大蓝图。我一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感到好奇,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这个概念,听起来既有雄心壮志,又带着些许神秘感。拿到这本书,我抱着极大的期望,希望它能为我解开这个谜团。我尤其想了解,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我们制造业到底要往哪个方向发力?是继续在低端领域“跑量”,还是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转型升级?书中对未来产业的规划,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等,都让我觉得非常振奋。我渴望知道,这些宏伟的目标背后,是否有具体的实施路径和可行的政策支持。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比如不同产业的优势劣势,国家将如何扶持,以及我们普通人,尤其是制造业从业者,如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那将是对我最大的帮助。目前看来,这本书至少在标题上给了我一种期待,希望能读到关于国家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权威解读,而不是一些泛泛而谈的口号。我对书中是否能够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行业数据,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抱有很高的期待,这将直接影响到我是否能真正理解和消化“中国制造2025”的内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