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21世纪,插画设计日益频繁地现身于广告、绘本、动画和商业应用中,人们宣称其为一种新的平面设计艺术。如果说插画设计是一种富有回报、富有想象力的应用艺术形式和职业,那么这个词的意义在今天仍然足够宽泛,能够体现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创作精神。当代的艺术世界也张开怀抱,支持用插画的形式来叙事。
环顾世界,那些多才多艺、富有远见的插画家们一边为了生存而乐此不疲地为特定的商业环境创作插画作品;同时,他们也不忘挑战传统,以开放的心态拥抱新的创作方法和新的创作策略。插画是一种主题表达、问题处理和视觉传达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国际插画设计:画境·插画家的创想世界》突出展示了富有智慧、富于典故、引人瞩目、思想敏锐、幽默、启发灵感的插画作品,此外还添加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细节,涉及不同材料、工具、技巧和设备的特色性能、创作过程和方法。《国际插画设计:画境·插画家的创想世界》的目的在于引领读者踏上一段旅程,欣赏当代国际插画艺术的美景,激励那些对这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表现形式感兴趣的所有人。
内页插图
目录
序言
如何获取书中最重要的信息
第一章:国际视角
插画和教育
插画和专业实践
课题
第二章:社会评论
艺术和工业
讽刺漫画
视觉符号
课题
第三章:虚幻世界
民俗
科幻小说
虚拟世界
不可预料的图像
课题
第四章:世界通用语
图解
东西对话
文化地图
让他们笑
课题
第五章:脑、心和手
脑
心
手
全球责任
课题
第六章:地球村
世界市场
国际合作
团体
课题
附录
词汇表
全球网络图
参考资料
名录
结束语
致谢
职业道德
精彩书摘
有越来越多专门经营插画的画廊。这些画廊包括1998年建立的美国国家插画博物馆,主要展出1895到1945年间(许多人认为那是插画设计的黄金时代)的艺术作品。该画廊致力于展出美国的插画作品,让国际社会意识到艺术家和插画家对美国文化的重要性和所做出的贡献,例如诺曼·罗克韦尔(Norman Rockwell),麦克斯菲尔德·派黎思,查尔斯·丹纳·吉布森(Charles Dana Gibson),霍华德·派尔(Howard Pyle),杰西·威尔考科斯·史密斯(Jessie W…cox Smith),NC.怀斯和JC.莱耶德科(JCLeyendecker)。
在美国,像传奇的诺曼·罗克韦尔和艾瑞克·卡尔(《好饿好饿的毛毛虫》的创作者)这样的插画家有专门展示他们经典作品的博物馆。艾瑞克·卡尔的博物馆尤其值得关注,因为它专门展示原创图画书艺术。同样,伦敦也有许多杰出的插画和平面艺术画廊,从比较传统的画廊到先锋派画廊应有尽有。
建立于2002年的“插画馆”是昆丁·布莱克想法的实现。他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和不朽的插画家之一。布莱克看到了英国博物馆行业在插画展出方面的空白,因此他希望通过展出过去和当今世界各地的作品将插画置于中心舞台上,并达到激励、启发和教育参观者的目的。
“插画馆”为学校、社团、学生和公众提供了研讨会和谈话项目,而且已经在伦敦的达利奇美术馆举办了精彩的“你喜欢什么”的展览。在展出中,插画家通过自画像的形式来描述自己,刻画他们最喜欢的东西。
近200年来的插画艺术作品在位于伦敦圣詹姆斯中心的克里斯·披头士画廊展售。许多人认为这是世界上存有插画家和漫画家作品最多的画廊。画廊每年的目录和每月的展出对于推广和普及插画艺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从18世纪到现在一直举办展览的伦敦博物馆藏有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英国卡通、漫画和连环画作品。博物馆的图书馆内藏有大约4000册图书,是研究该学科历史的好去处。
“插画柜”是一家伦敦画廊,由约翰·哈迪建立。它专门从事全球现代图书插画的单个艺术家和主题展览,并出售原版插画、签名图书和限量版作品。画廊还注重与医院、市立美术馆和国家节日的互动,例如爱丁堡国际图书节。
纽卡斯尔市的“七个故事中心”是英国儿童图书的顶级画廊。画廊的名字来源于“世界上只有七个故事,但是有一千种不同的讲法”的想法。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针对您的要求撰写的一份图书简介,其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国际插画设计:画境·插画家的创想世界 [Global Contexts]》无关,且力求自然流畅,避免出现任何AI写作的痕迹。 --- 《城市光影流转:当代建筑摄影的叙事与重构》 一部探索现代都市空间、光影变幻与人文精神交融的视觉考察报告 在高速迭代的现代社会中,建筑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它们是凝固的历史、是流动的文化载体,更是承载着人类集体记忆的实体。然而,要真正理解一座城市的灵魂,我们往往需要一种媒介来捕捉其稍纵即逝的瞬间、解读其复杂的空间语言——建筑摄影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桥梁。 本书《城市光影流转:当代建筑摄影的叙事与重构》并非一本单纯的摄影技巧手册,也不是一部枯燥的建筑史论著。它是一场深入城市肌理的视觉探险,一次对现代建筑摄影师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在二维平面上重构三维空间、在瞬间定格中讲述永恒故事的深度剖析。我们聚焦于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当代建筑作品,探究摄影师们如何通过构图、光线、视角和后期处理,赋予冰冷坚硬的建筑以生命、情感与叙事张力。 第一章:光影的建筑学——超越记录的视觉表达 本章深入探讨了建筑摄影的核心哲学:记录与诠释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摒弃了传统新闻式记录的客观中立,转而关注摄影师如何“主观地”感知和表达建筑意图。从古典主义的对称美学到解构主义的碎片化叙事,光线被视为建筑的“情感滤镜”。我们将分析大师们如何利用清晨的柔光来强调材质的温润,或借助黄昏的侧光来凸显体量的戏剧性对比。书中收录了大量对比案例,展示了同一建筑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格”转变,揭示了光影如何成为建筑师与摄影师共同的“雕塑工具”。此外,本章也讨论了极端天气条件(如雾、雨、雪)在摄影中的应用,这些元素如何打破建筑的固有边界,将“人造物”融入“自然背景”之中。 第二章:空间叙事学——视角、尺度与沉浸感 建筑的本质在于空间。本章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在平面的照片中,重建或引导观众对复杂三维空间的感知。我们细致研究了视点选择(高空俯瞰、低位仰视、内部嵌入式视角)对空间叙事的影响。例如,低位仰拍如何放大建筑的宏伟和压迫感,而内部长焦镜头则如何聚焦于细节和材质的肌理,引导观众进行心理上的“穿行”。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尺度感”的营造。在缺乏参照物的照片中,建筑的尺寸容易失真。本书通过对人体、家具、乃至环境元素的巧妙纳入,展示了摄影师如何巧妙地植入“参照物”,使观众能够准确地衡量建筑的宏大或亲密。我们还将讨论“环境叙事”,即建筑与其周边街景、城市文脉的对话关系,探讨如何通过镜头语言表达建筑在特定城市背景下的“身份认同”。 第三章:材质的触觉革命——纹理、色彩与数字重构 现代建筑大量使用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反射玻璃、复合金属板等。这些材料的表面特性是建筑摄影中极具挑战性也最具表现力的元素。本章专注于材质的表现,探讨了高分辨率摄影如何捕捉到混凝土的粗粝颗粒感、玻璃的折射规律以及木材的天然纹理。我们分析了色彩理论在建筑摄影中的应用,区分了“自然色彩还原”与“情绪化色彩渲染”两种主流策略。 在数字时代,后期处理已成为建筑摄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章批判性地审视了数字后期技术(如HDR、焦点堆栈、蒙版合成)在增强建筑结构清晰度、控制高光与阴影细节方面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探讨了过度修饰带来的风险——当照片脱离了物理现实,它是否仍然忠实地传达了建筑的“真理”? 第四章:人文的切片——建筑、生活与时间流逝 一座真正伟大的建筑,必然是为人服务的。本书的第四部分将镜头从建筑本体转向其“使用者”和“存在环境”。我们讨论了动态捕捉在建筑摄影中的重要性。建筑是静止的,但生活是流动的。通过捕捉行人的剪影、车辆的光轨、或是室内空间中人们的日常活动,摄影师为建筑注入了时间维度和人文关怀。这些“人文切片”不仅展示了建筑的实际使用场景,更揭示了空间设计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人类的行为模式与社会互动。 本章也涉及对“废弃与新生”主题的探索。对衰败建筑的记录,不仅是对逝去时代的缅怀,也是对建筑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议题的深刻反思。 第五章:未来的构架——虚拟现实与后摄影时代的展望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未来。随着三维扫描技术、无人机摄影以及虚拟现实(VR/AR)的普及,建筑摄影的概念正在被重塑。我们探讨了这些新兴技术如何改变了我们采集和体验建筑信息的方式。传统的二维照片如何向沉浸式的数字模型过渡?建筑摄影师的角色将如何演变——是从单纯的“记录者”转变为“数字环境的策展人”?本章以开放的姿态,引导读者思考技术进步对艺术表达边界的拓宽与挑战。 《城市光影流转》旨在为建筑师、设计师、摄影师以及所有热爱城市空间的观察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它邀请我们慢下来,透过镜头,重新审视我们每日穿行的都市森林,理解那些光与影、形与体的对话,最终发现隐藏在宏伟结构背后的,是关于人类创造力与生存哲学的深刻命题。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城市中寻找意义的视觉思考者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