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1辑)
第27函:《增补秘传万法归宗》,全2册
清石印本,[唐]李淳风撰,160.00元
《增补秘传万法归宗》,署唐李淳风撰,是一部集合了常用道教符咒的典籍。所谓万法归宗,这里指的是道教的全部教义和经教、科教、法派、教戒、炼养方法等都要归宗于信道修道,真思志道。前辈修道大师,根据自己所得符图文字,以自己对宇宙的理解,为使后学者有所依据而描绘出来的符图。这类符图一般有规律可循,初学者得传授后即可看懂。这类的符咒或法术一般收录在《万法归宗》中,故《万法归宗》实为符咒书中Z具代表的经典。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想是它对于“万法归宗”这一概念的完整诠释。它不像某些单一法术集,而是力求囊括各家之言,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方术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这种包罗万象的编排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进行横向的比较和纵向的追溯,清晰地看到不同流派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融合和分流的。对我而言,理解这些术法背后所代表的世界观比单纯学习如何“施法”更为重要。通过阅读这套汇刊,我得以构建起一个关于古代“神秘科学”的宏观框架,明白了这些看似迷信的行为,在当时是如何被系统化、理论化,并形成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的。这种系统性的梳理,是其他零散书籍无法比拟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民俗学和宗教史有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必须说,这本书的“未收”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在现代图书馆和收藏机构中,很多这类偏门的、带有一定禁忌色彩的文本往往难以公开流通。能够通过影印本的形式接触到这些“秘传”内容,极大地拓宽了我对传统文化边缘领域的认知边界。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古代社会中“非主流”知识传播网络的窗口。书中的那些手绘的符号和精细的刻画,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当时工匠精神和信仰热忱的物证。从文献史料的角度来看,它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其本身所记载的那些方术内容,而成为了研究特定时期社会文化心理的一份极品一手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的纸张和古朴的油墨味,立刻就把人拉回到了那个年代。作为一本影印本,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版的风貌,连那些年代久远的纸张泛黄和细微的瑕疵都清晰可见,这对于喜欢研究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装帧的硬壳也很有质感,看起来非常耐用,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风景。而且,上海书局石印本的出品质量向来有口皆碑,这次的版本更是看得出是用心打磨过的,字迹清晰,排版考究,即便是复杂的符咒图样也还原得相当准确。这样的实体书,不仅仅是阅读工具,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这可比那些批量生产的现代印刷品有灵魂多了。
评分坦白说,初次接触这类古老典籍,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书中的许多术语和表述方式都非常晦涩难懂,即便是习惯了阅读文言文的人,也得时不时地停下来,对照着查阅其他资料才能勉强理解一二。但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它构筑了一个需要“破译”的知识迷宫。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梳理那些复杂的图谱和仪式步骤,感觉自己像个考古学家,在一点点剥开历史的尘土。这种探索的艰辛,反而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每一次成功解读一个看似不可能理解的段落,都会让人对古人的智慧感到由衷的敬佩。它不是一本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严肃学术性(或类学术性)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真是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汇集了众多“四库未收”的方术秘籍,这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从卷帙浩繁的篇章中,我能窥见古代民间信仰和神秘学思潮的一个侧面,那些关于符箓、咒语和法术的记载,虽然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但其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非常值得现代人去细细品味。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加筛选的原始呈现方式,没有现代注释的过度解读,让读者能够更直接地与古籍对话,自行去探索和构建理解的框架。这种原汁原味的呈现,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传统术数文化脉络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库。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通俗读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秘传”汇集。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一般般 书纸太厚
评分不错的书.
评分不错
评分一般般 书纸太厚
评分一般般 书纸太厚
评分一般般 书纸太厚
评分一般般 书纸太厚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