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现货 新书 禅门公案三百则(2):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避暑看透牛皮经禅宗入门 哲学宗教

正版现货 新书 禅门公案三百则(2):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避暑看透牛皮经禅宗入门 哲学宗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禅宗
  • 公案
  • 哲学
  • 宗教
  • 佛教
  • 入门
  • 禅学
  • 心灵成长
  • 文化
  • 新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凯福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6901
商品编码:11259176287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 商品详情
图书基本信息
书名 禅门公案三则 2 到zui热的地方避暑
作者 廖阅鹏 著
定价 29.8元
ISBN号 9787510816901
出版社 九州
出版日期 2012-11-01
版次 1
装帧
字数
开本 16开


>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 《禅门公案三则(2):到zui热的地方避暑》是《禅门公案三则》di二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代表性、zui精彩动人的公案。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阅读禅门公案,是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图书文摘 到zui热的地方避暑
僧侍立。师曰:“道者可杀炎热。”曰:“是。”
师曰:“只如炎热向什么处回避得?”曰:“向镬汤炉炭里回避。”
师曰:“只如镬汤炉炭作么生回避得?”曰:“众苦不能到。”
师默置。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页三九一
【白话新唱】
曹山慧霞对侍立在旁的僧人说:“悟道的人,无论多么炎热,也不受影响。”
僧人说:“是的。”
慧霞又说:“那么,如果现在炎热至极,你要到哪儿回避?”
僧人说:“就往大火炉的炽热煤炭里回避。”
慧霞问:“煤炭既然炽热无比,你怎么回避炎热?”
僧人说:“这里众苦不能到啊!”
慧霞不再多说,沉默以对。
【分析与鉴赏】
要避暑,理应到阴凉之地,例如幽林之内、涧水之侧、清潭之湄、碧山之顶,既能享受山水森林的沁凉,又能抛弃世俗喧闹。
可是僧人竟然说要躲进高热火炭中来回避炎热!这不是火上加油,热上添热?
这话,语不惊人死不休。
僧人点出了一个重点,炎热与否,关键在心的感受,不在外面的环境。
诗云:“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心头无火,心外的火也会变清凉。
心头有火,即使人在避暑圣地,也觉得处处不顺眼不顺心,所到之处都有股烦恼火。
公案中,炎热也象征了人世的痛苦、烦恼,痛苦与烦恼是逃避不了,你务须纵身一跃,直入痛苦烦恼这大火聚的核心,认清这大火聚全都是心的产物罢了!
深刻认识到,自性能生法,看透大火聚的本质,那么,从炎热到清凉,也不过是一念之间。
有这样体悟的人,果然是众苦不能到。
曹山慧霞默置,是因为,僧人的话极有道理,无懈可击。但是,到底是否发自他的现量经验,还是嘴巴说说而已,尚待进一步观察。所以慧霞不做任何响应。
不回应,也需心内无火才能做到。
……


>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廖阅鹏,出生于雨港基隆佛祖岭观音巷慈云寺旁,大学本科读的是心理学,毕业之前却一头钻入佛学里,差点出家当和尚!写完净土信仰的硕士论文,又转而参禅去了!出社会之后,却成为一名催眠师!他将佛禅体验注入催眠术,提升为催眠之道,近年来行走海峡两岸,以讲授身心合一催眠课程而闻名。
曾出版《从烦恼到解脱的捷径》《换个心情过日子》《灵魂炼金之旅》《每天用一点神奇催眠术》等多种著作,并录制发行chao过40张催眠CD,帮助甚多国人提升身心健康。


>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禅门公案三则(2):到zui热的地方避暑》
每一则公案都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
每一则公案都来自禅师豪放不羁的辽阔心海
每一则公案都在转化我们习以为常的认知模式
每一则公案都帮助我们打开一扇崭新的窗户
每一则公案都是一次开悟的良机
每一则公案都能启发我们:得意忘言,与事物会心一笑

> 目录
图书目录

不可说篇
160 zui昂贵的
161 神会挨骂
162 烫手山芋
163 三个狡猾的师徒
164 笑扮死尸
165 赵州的布衫
166 子湖一只狗
167 去问露柱
168 多嘴的家伙
169 生也不道,死也不道
170 不干净的无相佛
神通篇
171 黔驴技穷
172 大耳三藏他心通
173 被鬼神看破心事
174 走在水上的异僧
175 梦游弥勒内院
176 与鬼捉迷藏
177 坐脱立亡犹未悟
178 天神送食
言语机锋篇
179 佛性与佛姓
180 如是
181 真理不远
182 石头路滑
183 一切都很好
184 猛虎当道
185 青山不碍白云飞
186 即兴剧
187 不昧因果
188 有口难言
189 和尚没有妻子
190 我无佛性
191 鸟粪点点,不落别处
192 芥子纳须弥
193 棒打文殊普贤
194 压良为贱
195 念经声像哭声
196 是一不是二
197 凌行婆
198 可悲可痛
199 偷赵州笋
200 此山无路
201 好雪片片
202 为佛像取名字
203 佛性带不去
204 见无左右
205 贫道不曾学禅
206 关侬啥事体
207 好事不如无
208 庭前柏树子
209 狗子无佛性
210 佛性的真面目
211 佛性之箭
212 什么地方可以住
213 香严上树
214 纯然的爱
215 我是驴子
216 佛祖冤家
217 无位真人
218 遍地行无路
219 雪峰古镜
220 我不会佛法
221 一粒从何处生
222 先师灵骨犹在
223 好牛不须人管
224 是凡是圣
225 坐船渡生死大海
226 透网金鳞
227 古镜破了
228 不似驴也不似佛
229 帝释糊饼
230 无言童子经两卷
231 佛性在哪里
232 玄玄之珠
233 一夕致富
234 到zui热的地方避暑
235 汉水逆流
236 说老虎是者
237 尽十方世界是一颗明珠
238 门关了怎么出去
239 苏东坡输了玉带
动作机锋篇
240 画地一画
241 傅大士讲经
242 写真
243 古佛过去了
244 以须弥椎打虚空鼓
245 金刚圈
246 归宗斩蛇
247 南泉斩猫
248 俗圣都放下
249 南泉自囚
250 灵利道者
251 一顶斗笠藏世界
252 得意句更与何人说
253 大机大用
254 仰山撼茶树
255 神奇的手指头
256 真理的声音
257 完美的表面
258 异类
259 佛法的风凉话
260 无字天书
261 自己设下的困局
262 妙贼
263 蚯蚓的佛性
264 无桥之桥
265 好雨
266 法真烧蛇
267 临济举拂
268 睡觉即是坐禅
269 沉默的战争
270 一喝不作一喝用
271 趁早打他一棒
272 水清月现
273 难道我真的是和尚
274 我为什么会痛
275 小狗禅师
276 可惜了一碗好茶
277 谢谢扫把
278 放下布袋
279 聊表不空
280 自性天真佛
行持篇
281 壁观婆罗门
282 二祖调心
283 打地和尚
284 秘魔岩木叉
285 贼不打贫儿家
286 我是驴子
287 禅剑
288 开悟宣言
289 《心经》错了
290 通灵马
291 鼯鼠说法
292 南泉死后做水牛
293 神秘的倒立而化
294 灵照争死
295 快活也对,痛苦也对
296 临终的微笑
297 自古圣贤皆寂寞
298 除却闲名
299 和尚到处即到
300 不可思议
原文书目
禅师传承表



禅门公案三百则(2):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 一、 序言:穿越纷扰,探寻安宁的智慧之光 喧嚣的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节奏飞快,我们常常感到身心俱疲,被无休止的欲望和琐事所裹挟,迷失在生活的洪流中。我们追逐着外在的成功,却忽略了内在的宁静;我们渴求着短暂的快乐,却难以获得持久的喜悦。在这般境况下,我们不免会问:生命的意义何在?真正的幸福又从何而来? 《禅门公案三百则(2):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正是这样一本旨在引导读者穿越纷扰,探寻内心深处安宁与智慧的指引。它并非枯燥的哲学说教,也不是空洞的宗教口号,而是以生动、精炼、富有启发的禅宗公案为载体,通过一个个看似匪夷所思,实则蕴含深意的小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通往心灵自由的路径。本书的第二卷,以“到最热的地方避暑”为主题,更是在逆境与困境中,寻找智慧的安顿之处,展现了禅宗不畏艰难、直面现实的深刻洞察。 二、 何为禅宗公案?——打破惯性思维的钥匙 在深入本书内容之前,我们有必要理解什么是禅宗公案。公案并非是需要解答的谜题,也不是需要辩论的论点。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能够照见我们内心深处固有的执念、妄想和二元对立思维的镜子。禅宗公案的特点在于其“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它常常以对话、行为、甚至是沉默的形式呈现,挑战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和观念。 公案的魅力在于其“不可思议性”。它常常出人意料,打破常规,甚至看似荒谬。然而,正是这种“不合逻辑”之处,才能有效地震慑住我们惯性运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停下脚步,反思那些被我们当作“真理”的表象。它不是要我们去“理解”其字面意思,而是要我们去“体悟”其背后的精神。就好比你去海边,不需要去“理解”大海的构成,而是要身临其境,感受海风的拂面,波涛的拍打,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逆境中的智慧闪光 本书的第二卷,以“到最热的地方避暑”为主题,别具深意。在我们的日常认知中,“避暑”意味着寻找清凉,逃离炎热。然而,禅宗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出“到最热的地方避暑”。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1. 直面问题,而非逃避: 炎热并非是需要逃避的“敌人”,而是事物本来的状态。真正的“避暑”并非是物理上的躲藏,而是心灵上的安顿。当我们试图逃避困难、痛苦和不适时,这些情绪和经历往往会如影随形,甚至愈演愈烈。禅宗的智慧在于,鼓励我们勇敢地走到“最热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最难以面对的困境和痛苦的根源,去深入地观察和体验。当我们不再抗拒,而是全然地接纳和面对时,奇妙的事情会发生——那些曾经令人窒息的“热”,反而会因为我们的全然投入而失去其可怕的力量。 2. 体验“无我”,超越对立: “最热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内心最深的恐惧、欲望和执着所在。当我们能够不带评判地去面对这些“热”,去体验它们,而不是被它们控制时,我们就开始体验到“无我”的境界。我们不再是那个被热浪灼烧的“我”,而是能够超越这种对立,成为一个旁观者,观察热浪的起伏。这种“无我”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解脱,一种真正的“清凉”。 3. 在极端中发现平静: 禅宗的公案常常会将修行者置于极端的境地,例如,在严寒中赤身,在烈火中行走。这些并非是愚蠢的冒险,而是为了逼迫修行者打破惯有的生理和心理极限,从而在看似无法承受的境遇中,发现内在的宁静。当我们被置于“最热的地方”,我们的身心会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正是这种挑战,可能会让我们放下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和执着,从而进入一种更深的平静。 4. “牛皮经”的破除: “避暑看透牛皮经”是本书副标题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牛皮经”在此可以理解为那些空洞的、死板的、脱离实际的理论和教条。我们常常会被各种“经文”所束缚,以为按照书本上的理论去做就能获得解脱,却忽略了活生生的体验。当我们真正走到“最热的地方”,去经历,去体悟,那些僵化的“牛皮经”就会自然而然地失去其迷惑人心的力量。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外部的知识,而是源于我们内在的觉醒。 四、 禅宗入门:一场心灵的深度对话 《禅门公案三百则(2):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为想要入门禅宗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它不像其他入门书籍那样,提供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公案,带领读者直接接触禅宗的核心精神。 1. 从故事中学习: 禅宗的教学方式是“以事明理”。本书中的每一个公案,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了解禅宗祖师们是如何处理问题,如何教导弟子的。这些故事往往贴近生活,却又充满智慧,易于理解,也易于引起共鸣。 2. 引发自我反思: 禅宗公案的本质是“参”。读者在阅读公案时,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需要主动地去思考,去体悟。公案中的人物对话,行为举止,都会引发读者对自身思维模式、行为习惯以及内心深处的执念的审视。每一次的“参”,都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都是一次心灵的涤荡。 3. 培养觉察力: 禅宗强调“当下”。通过阅读和参悟公案,读者能够逐渐培养起对当下每一个瞬间的觉察力。我们会开始注意到自己内心那些细微的念头,那些不易察觉的习惯性反应,从而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也能够更主动地去调整自己的状态。 4. 超越二元对立: 禅宗公案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帮助我们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例如,好与坏,对与错,我与他,苦与乐。公案中的人物往往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回应,打破了我们既定的认知框架。通过长期地接触和参悟公案,我们会逐渐培养起一种更具包容性、更灵活的思维方式,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自由。 五、 结语:开启心灵自由之旅 《禅门公案三百则(2): 到最热的地方避暑》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它不是一本速成的“心灵鸡汤”,而是一把开启我们内在智慧宝藏的钥匙。它邀请我们放下对外在世界的追逐,回归内心,去探寻那份恒常的宁静与喜悦。 书中每一个公案,都是一次心灵的邀请,一次智慧的洗礼。它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炎热”,在逆境中寻找安宁,在困境中发现智慧。当我们真正做到“到最热的地方避暑”时,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清凉并非来自外部的环境,而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觉醒与解脱。 踏上这场心灵的旅程吧,让禅宗的智慧之光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在纷扰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自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完全超出了我对这类书籍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晦涩难懂、充满术语的学术著作,但读起来却发现,作者的文字功底极深,叙事流畅自然,仿佛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书中对一些传统观念的剖析非常到位,能让人在不经意间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固定思维模式。特别是关于“放下”这个概念的阐述,没有陷入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比喻和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真切地感受到那份自在与豁达。这种将深邃哲理与日常观察完美融合的写作手法,实在值得称赞。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在你内心深处悄悄生根发芽,时不时地提醒你,生活还可以有另一种观看的角度和体验的方式。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内心平静和自我探索有追求的朋友们,相信它能为你带来真正的启发。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禅宗入门”这几个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门槛很高。但翻开第一页我就放心了,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且富有画面感,像是在为你描绘一幅徐徐展开的东方水墨画。他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而是从最微小的生活细节入手,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雨后泥土的气息,引导我们去体会“当下”的重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方式,让原本枯燥的哲学概念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段关于“心猿意马”的描述,简直是写到了我的心坎里,准确捕捉了现代人焦虑不安的集体心境。读罢全书,感觉自己的内心世界被温柔地梳理了一遍,那些盘踞已久的迷雾似乎消散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而宁静的力量感。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也令人赞赏,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很适合静心阅读。不过,真正让我惊艳的是它对“行动哲学”的强调。它并非停留在空谈心性,而是非常实际地探讨了如何将那些看似玄妙的领悟融入到日常的柴米油盐之中。书中关于“做”与“是”之间关系的探讨,尤其深刻。它告诉我,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世界,而是更深地投入到世界之中,只是带着一份不一样的觉知。这种将出世的智慧与入世的实践完美结合的理念,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内心指引。这本书的价值,绝非短期阅读所能衡量,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走过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灵地图”。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一点也不像传统入门读物那样死板教条。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音乐剧,每一章都有自己的高潮和转折,紧紧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某个观点猛地击中,不得不停下来,在书页上写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然后继续往下探寻作者的解答。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体验,在哲学类书籍中是难得一见的。更难得的是,作者的表达既有古人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洞察力,这使得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回应。对于那些试图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慢哲学锚点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剂良药。它不只是在“教”你东西,更是在“陪着”你一起成长和觉醒。

评分

我通常对宗教或哲学书籍的阅读速度较慢,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精髓,但这本书的文字有一种奇特的魔力,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它的节奏控制得极好,张弛有度,既有让你深思的慢板,也有醍醐灌顶的快板。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看似矛盾的禅宗公案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与幽默感。他没有用生硬的逻辑去“驯服”这些公案,而是顺应它们的本性,让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下自然地展现出其多义性。这种包容和开放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舒服,也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智慧往往是无法被完全定义和框定的。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更加有趣的精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